肉是什麼刑法
① 臉上刺字的刑法,開始於什麼時候
一、臉上刺字的刑罰,開始於周代。
二、臉上刺字的刑罰,叫黥刑,是上古五刑之一,屬於肉刑之一。它經歷了從墨刑到黥刑再到刺配的演變過程。
(一)墨刑
1、早在周代的五刑中,就出現了黥面刑,當時稱之為墨刑。墨刑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臉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後塗上墨或別的顏料,使所刺的字成為永久性的記號。這種刑罰也要傷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於身體的明顯部位,無法掩飾,不僅給人造成肉體的痛苦,同時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人的面部神經是極其敏感的,犯人在被黥面時的疼痛之狀可想而知。由於傷口感染,有的犯人也會因黥面而致死。墨刑在最初規定為刑罰的時候,施行時用刀,後世才採用針刺。
2、從西周時起,墨刑的使用很普遍,周初刑法規定「墨罪五百」,即列舉應處以墨刑的罪狀有五百條之多。
(二)黥刑
1、戰國時秦稱墨刑為黥刑。
2、漢初刑法沿襲秦制,仍使用黥面之刑。
3、晉代時期,隨著某些肉刑的恢復,黥面也重新被採用。
4、南北朝時期,《酉陽雜俎》中還記述了這樣一則故事,證明黥痕可以深深印到人的骨頭上。
5、唐代貞元年間,段成式的從兄經過一個叫黃坑的地方,他的隨從拾取死人的頭顱骨,打算用它配葯,看見一片骨頭上有"逃走奴"三個字的痕跡,色如淡墨。段成式判斷這是古時被黥面的人的頭骨,而且很可能就是晉代逃亡過的奴婢的遺骨。
6、南北朝時期,據《南史·宋明帝紀》,四六八年,宋劉彧頒行黥刑和刖刑的條律,規定對犯有劫竊官仗、傷害吏人等罪者,要依舊制論斬;若遇赦令,改為在犯人兩頰黥上"劫"字,同時割斷兩腳筋,發配邊遠軍州;若是五人以下結伙以暴力奪取他人財物者,也同樣處罰。另據《隋史·刑法志》載,五〇二年,梁武帝蕭衍又頒定黥面之刑。黥面的施行方法,大概不是用刀刻,而是用針刺。如果犯有搶劫罪應當斬首而遇赦者,要黥面為"劫"字。這種刑罰實行的時間不長,五一五年即予以廢除。
(三)刺配
1、隋唐五代時期,五代後晉石敬瑭濫用峻刑酷法,恢復黥刑,改稱刺字,並與流刑結合使用,稱為刺配,沿用至清。
2、宋朝時期,黥面之刑一律改用針刺,因而又稱為黥刺。凡是犯有重罪必須發配遠惡軍州的牢城營者,都要黥面,當時稱為刺配。
3、遼代刑法也有黥刺,和北宋的施行方法相同。
4、元代仿照宋、金的有關法律,對盜竊罪要予以刺字,並同時施加杖刑,刺的方法和仗的數目有非常詳細的條款。
5、明代關於黥刑的法律,與宋元大同小異,但使用的范圍更狹窄一些。明初朱元璋於一三九七年五月在御制《大明律序》中規定,"除黨逆家屬"外"俱不黥刺"。
6、清代的黥刑主要施用於奴婢逃跑,而且常和鞭刑並用,稱為鞭刺。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修訂《大清律例》時,黥刑被徹底廢除。
三、縱觀各代實行黥刑的歷史,古時刀刻法的黥面變為宋、元、明、清的刺字,雖然殘酷的程度是在逐漸減弱,但是對受刑者的人格污辱則絲毫未變。
(參考資料:黥刑http://ke..com/link?url=-W-gf-Y-hORLip8mfYiqbu33pNqelI53Ua3zK)
② 秦朝時有那些肉刑法
肉刑主要有:(1)黥刑。(2)劓刑。(3)斬左趾。(4)宮刑。
秦朝的刑罰種類
秦朝的刑罰種類大致有8大類30餘種。包括死刑、肉刑、流放刑、徒刑、笞刑、羞辱刑、經濟刑、株連刑,其中前五類相當於現代的主刑,後三類相當於現代的附加刑。
③ 鍟嗘湞13縐嶅垜娉曢兘鏈変粈涔
鍟嗘湞鍒戞硶涓昏佸垎涓轟笁綾伙紝鍏朵腑鍒戞硶鏈11縐嶏紝鑰屽垜娉曞垯娌℃湁13縐嶃 榪欎笁綾繪槸錛氭誨垜錛屼綋緗氬拰鐩戠併 姝誨垜鏈閲嶏紝鍒ゅ垜鏈杞匯
涓銆佹誨垜
1銆佹埉錛氬氨鏄媧葷潃鍒戣頸紺轟紬錛岀劧鍚庡啀鏂╂潃銆
2銆佺偖鐑欙細灝辨槸鍦ㄩ摐鏌變笂娑傛補錛屼笅鍔犵偔鍔犵儹錛屼護鏈夌姜鑰呰屽叾涓婏紝寰堝揩灝變細鍧犲叆鐐涓鐑ф匯
3銆侀啟錛屾妸鐘緗鑰呮崳鎴愯倝閰便
4銆佽劘錛屾妸鐘緗鑰呮檼鎴愯倝騫層
5銆佸姄孌勶細鍔撴畡銆傚嵆鍒戞畡錛屾妸鐘緗鑰呮湰浜哄強鍏跺悗浠i兘鏉鎺夛紝鐩稿綋浜庡悗涓栫殑鏃忚瘺銆
6銆佸墫蹇冦
浜屻佽倝鍒
1銆佸ⅷ鍒戱細鍦ㄧ姱緗鑰呯殑闈㈤儴鎴栭濅笂鍒哄埢鍚庯紝娑備互澧ㄨ壊銆
2銆佸姄鍒戱細鍓叉帀榧誨瓙鐨勫垜緗氥
3銆佸垨鍒戱細灝辨槸鏂瓚崇殑鍒戠綒銆傝繕鏈夎存槸鑶戝垜錛屾寲鍘婚珜楠ㄣ
4銆佸鍒戱細鍗崇牬鍧忕姱緗鑰呯敓孌栧櫒瀹橈紝榪涜屾畫瀹蟲満鑳界殑鍒戠綒銆
涓夈佸緬鍒戱細灝嗙姱緗鑰呮嫎緋諱嬌鍏跺姵浣滅殑鍒戠綒銆
鎵╁睍璧勬枡錛
澶忓晢鏃舵湡鐨勫徃娉曞埗搴﹀熀鏈涓婂緩絝嬪湪濂撮毝涓葷壒鏉冨埗搴︾殑鍩虹涓婏紝浣撶幇浜嗚屾斂錛屽啗浜嬪拰鍙告硶鐨勭壒鐐廣 澶忕帇鍜屽晢鐜嬩笉浠呭叿鏈夋渶楂樼殑鍙告硶鏉冿紝鏄鍥藉剁殑鏈楂樼粺娌昏呭拰絝嬫硶鑰咃紝鑰屼笖涓澶鍒板湴鏂瑰悇綰х殑涓昏佸畼鍍氳繕鎷ユ湁琛屾斂錛屽啗浜嬪拰鍙告硶鏉冨姏銆
褰撴椂鐨勫浗瀹舵槸涓涓鍙よ佺殑姘忔棌鍥藉訛紝鍏剁ぞ浼氱粨鏋勫熀浜庡跺涵鍜屾皬鏃忕郴緇熴 鍥犳わ紝鍚勭駭鍙告硶鏉冨疄闄呬笂鎺屾彙鍦ㄥ悇綰т富鏉冭呮墜涓銆
鍟嗘湞鐨勪腑澶鍙告硶瀹樻槸鈥滅墽甯堚濓紝騫朵笖鏈夆滄i潰鈥濆拰鈥滃巻鍙測濈瓑娉曞畼銆 鍟嗘湞鐨勫徃娉曞″垽鍏鋒湁椴滄槑鐨勭炲垜鐗瑰緛銆 鍙告硶鍒ゆ柇鍜屼俊蹇甸氬父鐢卞崰鍗滃拰鈥滀笂甯濈殑鍒ゆ柇鈥濆喅瀹氥 鍗犲崪瀹樺儦涔熸湁鏌愪簺鍙告硶鏉冦 鈥滃樋錛岀帇鏂囦紵銆傗 鈥滃樋錛岀帇闆騫朵笉瀛ゅ崟銆傗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懼害鐧劇戔斺斿晢鏈濇硶鍒
④ 使用過期肉觸犯什麼法律
刑法143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3年以下徒刑,情節嚴重的3年以上7年以下,特別嚴重的7年以上直至無期徒刑。這裡面有個明知的情節,即明知道該食品已經過了安全期仍然出售。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已於2015年10月1日起實施了,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典,到底規定了哪些食品安全行政處罰行為,具體監管中如何適用?網友「漠北」整理的「食品安全行政處罰案由及處罰依據匯總」,對新《食品安全法》的法律適用進行了總結。
第一種違法情形:
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
1.案由:
1.1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食品生產活動;
1.2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經營活動;
1.3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
2.違反條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
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但是,銷售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許可。
3.處罰依據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第一款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
第二種違法情形:
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經營上述食品。
1.案由:
1.1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
1.2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1.3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
1.4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
1.5經營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的食品;
1.6經營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2.違反條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3.處罰依據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或者經營上述食品。
第三種違法情形:
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1.案由
1.1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1.2生產經營農葯殘留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1.3生產經營獸葯殘留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1.4生產經營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1.5生產經營污染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1.6生產經營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1.7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劑;
1.8生產經營農葯殘留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劑;
1.9生產經營獸葯殘留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劑;
1.10生產經營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劑;
1.11生產經營污染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劑;
1.12生產經營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劑。
2.違反條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二)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3.處罰依據
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一)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第四種違法情形:
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1.案由
1.1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
1.2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2.違反條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五項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3.處罰依據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並可以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二)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第五種違法情形:
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1.案由
1.1生產經營腐敗變質的食品;
1.2生產經營油脂酸敗的食品;
1.3生產經營霉變生蟲的食品;
1.4生產經營污穢不潔的食品;
1.5生產經營混有異物的食品;
1.6生產經營摻假摻雜的食品;
1.7生產經營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1.8生產經營腐敗變質的食品添加劑;
1.9生產經營油脂酸敗的食品添加劑;
1.10生產經營霉變生蟲的食品添加劑;
1.11生產經營污穢不潔的食品添加劑;
1.12生產經營混有異物的食品添加劑;
1.13生產經營摻假摻雜的食品添加劑;
1.14生產經營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添加劑。
2.違反條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六)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3. 處罰依據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四)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第六種違法情形:
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其製品。
1.案由
1.1經營病死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生產經營其製品;
1.2經營毒死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生產經營其製品;
1.3經營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生產經營其製品。
2.違反條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
3.處罰依據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三)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其製品。
⑤ 古代秦始皇設定的六種刑法分別是什麼
秦的刑罰——
一、刑、耐、黥、完、罪
二、刑罪——肉刑
三、勞役刑
四、貲刑——財產刑
五、贖刑——另一種財產刑
六、死罪——死刑
刑罰體系
秦政權在沿襲先秦刑罰體系的基礎上,又有一些新的發展和改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身體刑的適用范圍開始縮小,勞役刑和財產刑的使用有所增多。 生命刑即剝奪罪犯生命的死刑。其執行方式還很不規范,約有一二十種之多,且相當殘酷,較典型的如:
(1)具五刑,即先施加黥面、劓鼻、斬左右趾等肉刑,再用笞杖活活打死,然後梟首示眾,並將屍骨剁成肉醬;有誹謗謾罵行為者,還要割去舌頭。
(2)車裂,即用五匹馬將頭顱、四肢與身體撕裂。
(3)鑿顛,即鑿擊頭頂的處決方式。
(4)抽脅,即抽取肋骨的處決方式。
(5)鑊烹,即用大鍋將人煮死。 身體刑即殘害犯罪者肢體器官的肉刑,是僅次於死刑的酷刑。
秦政權基本保留了先秦時期的黥、劓、斬左右趾、宮等肉刑,並常與勞役刑復合使用,如黥劓以為城旦、斬左趾又黥為城旦等。 勞役刑即限制罪犯自由並強制從事勞役的徒刑。秦朝勞役刑的使用相當廣泛,在修築長城、建造宮殿和陵墓等許多土木工程建設中,都有大批勞役刑徒。當時的勞役刑名目繁多,基本形成了一套由重到輕的勞役刑體系:
(1)城旦、舂。男犯為城旦,主要服築城等苦役;女犯為舂,主要服舂米等雜役。《漢書》卷二《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2)鬼薪、白粲。男犯為鬼薪,主要為宗廟砍柴供祭祀等使用;女犯為白粲,主要為宗廟擇米供祭祀等使用。《漢書·惠帝紀》注引應劭曰:「取薪給宗廟為鬼薪,坐擇米使正白為白粲。」
(3)隸臣、隸妾,即罰作官府奴婢。「男子為隸臣,女子為隸妾。」
(4)司寇、候,即強制犯人在邊地伺察寇盜,警戒敵情。
秦政權的恥辱刑主要有:
(1)髡刑,即強制剃除鬢發胡須。《說文解字·髟部》:「髡,剃發也。」
(2)耐刑,即強制剃除鬢毛胡須而保留頭發,故輕於髡刑。耐字本作耏。《說文解字·而部》:「耏,罪不至髡也。」
身份刑即剝奪違法者官職爵位等身份地位的刑罰,主要刑名有:
(1)廢刑,即廢除官籍,開除公職,終身不得重新敘用。
(2)奪爵,即削奪爵位,剝奪其特權地位。
財產刑即罰沒財產之類的處罰,主要刑名有:
(1)貲刑,是繳納財物或以勞役抵償的刑罰。說文解字·貝部》稱:「貲,小罰以財自贖也。」貲刑種類很多,分為貲布、貲盾、貲甲、貲徭、貲戍等。布是一種貨幣,盾是盾牌,甲是鎧甲,徭指徭役,戍指戍邊,故貲刑有罰金、罰物、罰役之別。
(2)贖刑,即以銅、盾、甲等財物或力役贖抵原定刑罰,包括贖耐、贖遷、贖黥、贖宮、贖死等多種名目。
(3)沒刑,即沒收財產充入官府。 流放刑是強制被流放者遷徙到指定地區,不準擅自遷返原處的刑罰,包括遷、徙、謫等不同刑名。
按流放原因和被流放者的性質,可分為三種情況:
(1)有罪流放,即對罪犯直接處以流放刑。如當時有「秦法,有罪遷徙之於蜀漢」 的規定。
(2)赦罪流放,即對死刑犯減死後的處置。如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赦罪人遷之穰」;二十七年,「赦罪人遷之南陽」等,即屬此類。
(3)無罪流放,即對威脅統治或危害社會者實施的處罰。如「秦既滅韓,徙天下不軌之民於南陽」.
⑥ 凌遲處死這種刑法最早是怎麼來的我國歷史上誰被凌遲的刀數最多呢越詳細越好!謝謝!
凌遲處死也叫凌遲也稱陵遲,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陵遲原來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凌遲本意為:「緩緩的山丘」。用於死刑名稱,則是指處死人時將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 凌遲刑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正式定為刑名是在遼,此後,金、元、明、清都規定為法定刑,是最殘忍的一種死刑。
詳細解釋
1.斜平不陡。《韓詩外傳》卷三:「夫一仞之牆,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登而游焉,凌遲故也。」
2、衰敗,敗壞。《漢書•刑法志》:「今堤防凌遲,禮制未立;死刑過制,生刑易犯……此刑之所以蕃也。」 唐陳子昂 《上軍國利害事•牧宰》:「不以才能任職,所以天下凌遲。」《明史•孫瑋傳》:「法紀凌遲,人心瓦解。」 清 戴名世 《劉庶詩序》:「而其變愈下,彼此訾謷,互起迭仆,凌遲至於今。」
3、封建時代一種殘酷的死刑。又稱「剮刑」。始於 五代 , 元 、 明 、 清 俱列入正條, 清 末始廢。《宋史•刑法志一》:「凌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 陳氏 不合通同姦夫殺死親夫,大逆不道,凌遲示眾。」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 張驢兒 毒殺親爺,奸占寡婦,合擬凌遲。押付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明 沉采 《千金記•延訪》:「告元帥,拿這 李左車 ,不知是要粗凌遲碎凌遲他。」《老殘游記》第十六回:「六千金買得凌遲罪,一封書驅走喪門星。」 魯迅《亭雜文•隔膜》:「運命大概很悲慘,不是凌遲,滅族,便是立刻殺頭,或者『斬監候』,也仍然活不出。」
4、折磨。《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變文》:「牛頭每日凌遲,獄卒終朝來拷。」
5、凌遲:衰退;衰敗。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道化凌遲,流遁遂往,賢士儒者,所宜共惜。」《梁書•侯景傳》:「兼屬 魏國 凌遲,外無勍敵,故能西取 華陵 ,北封 淮泗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興之在陛下,其遂凌遲不振,亦在陛下。」
6、俗稱剮刑。封建時代最殘酷的一種死刑。始於 五代 , 清 末始廢。《宋史•刑法志一》:「凌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凌,一本作「 凌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香洲先生》:「忽命輿大搜 張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與格傷合,遂定以凌遲詳報。」《清史稿•諸王傳六•允祀》:「 張明德 坐凌遲處死。」
歷史沿革
在明朝以及明以前,這種刑法主要用於處罰那些十惡不赦的犯罪,如謀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如果打罵父母或公婆、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也是觸犯倫理道德的重罪,要處凌遲刑。但後來為了鎮壓農民反抗,對於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也要處以凌遲刑,這在清朝中前期尤為突出。
凌遲刑的處刑方式很殘忍,一般記述是說將人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而歷代行刑方法也有區別,一般是切八刀,先切頭面,然後是手足,再是胸腹,再是梟首,最後肢解。
明朝時期,凌遲一般比較精細,大多數凌遲都超過千刀,比較典型的是明朝作惡多端的太監劉瑾被割了三天,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據說第一天割完後,劉瑾還喝了一點粥,第二天繼續。
到了清朝之後,凌遲的刀數大不如前。大致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幾類。其中,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雙眉,三、四刀切雙肩,五、六刀切雙乳,七、八刀切雙手和兩肘間,九、十刀切去兩肘和兩肩之間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兩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兩腿肚,十五刀刺心臟,十六刀切頭,十七、十八刀切雙手,十九、二十刀切兩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雙腳,二十三、二十四刀切兩腿。
1905年4月24日的《陳情奏表》,終於得以正式廢除凌遲。
注意:以下內容可能令您感到不安、恐懼或受驚,閱讀前敬請注意。
相關
亞洲和中東的民族尤為偏好此刑。該刑的關鍵在於將人體零敲碎打,直至死去。
波斯帝國對於反叛者的凌遲是四等分四等分地切。古羅馬人處理女犯時先割去雙乳,對男犯則先去其生殖器。古希臘人在割肉時還要加上剔骨的程序,弄得犯人每個都像木屑填充的布娃娃。但比起中國人,其他民族都顯得粗糙。中國人將凌遲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使之堪稱絕技。行刑開始時,劊子手會巧妙地一刀剜去犯人的喉結,以免他喊叫。然後迅速地包紮出血傷口,最先動手的部位是背,每刀割下的肉必須只有指甲蓋大小。殺一個成年人必須要施3357刀,刀刀須見血掉肉,要用大白瓷盤將其貼在上面供觀眾鑒賞,並要得到贊賞,如果犯人在規定刀數前死去,劊子手將被觀眾嗤之以鼻,並有可能丟掉飯碗。
起源與神秘之名
「凌遲」二字最早出現在《遼史•刑法志》,指名為一種肉刑的名目。這個名詞非常神秘,無疑的是漢人文字和草原民族契丹語的結合。
我們可以在前幾個朝代找到幾乎相同的名詞,不過第一個字最常出現為阜字旁的「陵」;「陵」的意思為土丘;「遲」字則不能解讀為現代漢語的「遲到」,而是「逐漸鋪平」或「刮平」的動詞。具體而言,「陵遲」可以指為逐漸鋪平或刮平土丘,意即一座墳堆,宗族的集體冢。不過,有些朝代的史篇記載具有象徵意義:「陵」,斜坡或運河沿岸土堤,代表制度、律法,所有國體的劃定界限;「遲」,代表界限的下沉與崩塌。所以「凌遲」意味著衰落的起始,此時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以防制度的崩塌。因此,這個名詞和刑罰系統沒有直接關聯,一直到遼代才用來指稱一種肉刑。寫法上有些差異(人們發現有寫作「持」,而非「遲」),冰字旁的「凌」變得比阜字旁的「陵」常用。《宋史》中還同時採用兩種寫法,
不過從元朝開始,只能找到第二種寫法,也就是冰字旁的「凌」,而且永遠只作為刑的解釋。古代的寫法只有在古籍出現,後來的人不再採用。從此「凌遲」只是肉刑的名字,少數博學多聞的人才會記起它從前的意義。
事情的經過究竟如何?非常肯定地,它原本是契丹語的一種名詞,發音非常接近漢字的「凌遲」,它是契丹遼代政權下所使用的一種肉刑,可能是利用小刀切割被縛的犯人。幾經考量之後,這個名詞就固定用來指稱遼代統治中國所施行的此種肉刑。
對於研究刑罰系統改革的中國學者而言,這種刑罰具有蠻族的血性,它的名詞晦澀難懂,雖然不屬於為「五刑」系統,但非常明確的具有漢人的字詞。然而,將人縛在木樁上刮殺、切割,不僅是蠻族地區或異國朝代的處決,凌遲手段愈來愈頻繁、系統化、蕭規曹隨,宋朝傳至元朝,明朝承續後,又傳至清朝。這幾個朝代的中國,如同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一樣,繼續將之傳承下去。施行各類凌遲之翹首,首推對抗蒙古大汗、後來成為明太祖的朱元璋,他頒布《大誥》,已以「凌遲」之刑懲罰各式犯罪,特別是官吏的貪污,甚至無論財物數字如何微小。
對女犯人的凌遲
依據歷史記載,在明清期間,判處凌遲處死的女犯在行刑當日會被剝光全身衣褲,將其乳房,生殖器和肛門予以公開展示後,她們的陰戶和肛門會被插在木驢囚車的活動木橛上遊街示眾,稱之」騎木驢」。遊街結束之後,才將女犯人押到刑場凌遲處死。
凌遲女犯的方式雖隨年代和地域不同而略有差異,但一般由所謂「十八刀法」衍生而來。「十八刀法」即—第一刀剜舌,第二、三刀用牛耳尖刀剜去兩顆乳頭,第四、五刀將犯人的兩只乳房齊根切下,第六、七刀割去兩片大陰唇,第八至十刀挖去兩半小陰唇和陰核(蒂),第十一刀將女犯的子宮取出,其中第六至十一刀這一系列切除女犯生殖器的部份另稱為「幽閉」,正是王明德所言「凌遲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體無余臠,然後為之割其勢,女則幽其閉,出其臟腑,以畢其命,支分節解,菹其骨而後已。裡面」幽其閉」所指。接著第十二刀和十三刀以尖刺刺入女人的屁股肉,造成其臀動脈大量失血,第十四刀到第十七刀用大斧銼斷女犯的四肢,最後一刀刺心,確定女犯斷氣後,凌遲的程序才告結束。
在凌遲完畢後,女犯的頭顱,雙乳,大小陰唇和子宮依例會被展放在刑場的木台上示眾,在隔一段期間後才允許家屬或相關人收殮,沒有家屬或親友前來認殮的,則會由官府予以焚屍揚灰。
根據清代中葉的地方縣志記載,十八世紀華北地區對一名出軌並謀殺親夫的二十四歲少婦曹氏的完整處決程序如下,可以藉此大至一窺女犯人受凌遲刑的情況:
一、 辰時正,曹氏被剝光全身衣褲,獄卒為她驗明身分後由穩婆為之稍事梳洗,並將她的長發梳成受刑女犯人標准款式的大圓髻盤在頭上,最後反剪雙手於腰際背後,兩腳腳踝銬上腳鐐,防止抵抗或逃脫。
二、 辰時二刻,赤身裸體的曹氏捆縛妥當,長跪於一架平板囚車上被押出牢門,先行於城西的法場示眾一個時辰。
三、 巳時二刻,祭祀受害親夫的香壇設立,犯婦曹氏被帶至壇上,在家屬及圍觀眾人面前由衙役以毛竹板抽打臀部,作為儆效和懲戒。
四、 巳時半,曹氏被拖上木驢,游遍城內主要街巷作為處刑前的遊街。
午時三刻,犯婦曹氏正式被處以十八刀凌遲極刑。
凌遲起始至廢除的文人反抗
凌遲,出現在920年的遼代,十三世紀末成為一種法定的刑罰,1905年廢除,大約比歐洲晚了一個世紀之久(1789年法國廢除輪刑,1810年英國廢除裂體之刑)。廢除凌遲,是朝向施行西方法典的第一個措施,監禁、罰款取代原來的肉刑,並節制絞刑。
有些人發覺到「凌遲」的不人道酷刑,即認定中國人崇拜歐洲的法律與觀念,這是一項嚴重的錯誤。從宋朝之後,就不斷出現限制或廢止凌遲之刑的聲音。當時可證明廢除凌遲的最好例證,就是偉大詩人和官吏陸游的《陳情書》,這篇文字在當時是出人意外之舉:他認為只需斬決取代凌遲,慷慨激昂地辯護廢除凌遲的好處。其實,陸游的論點可歸納如下:(一)殘酷死法、暴露器官,使國族不受尊重,妨礙實踐教化的使命;(二)打壓最惡劣的反對派,不應以牙還牙:支解罪犯並不合法理,即使他曾經支解過別人;(三)漢朝和唐朝兩代同時提供革新與有效的刑罰系統,放棄酷刑。因此,他認為應該限制並廢除凌遲與其他酷刑。
這篇文字經常被反對凌遲的文人引用,他們提出各種不同的論點。在此本人僅引述最重要的幾則:清朝初年的法學家王明德,1680年印行的《讀律佩》著作中提到,凌遲為五刑之外,因此為「正法之外」的刑罰,或者「非刑」。的確,盡管各朝皇帝採用,其實並不是合乎法理,有違中國刑罰的精神。擅長考證的大文人。所有的爭論在文人間流傳、搜集,清朝博學的法學家薛允升,他的兩本著述《唐明律合編》《讀例存疑》,對於清朝末年刑法的變革也有深遠的影響。他大量引述陸游、王明德的觀點,力陳恢復漢唐,不將凌遲納入刑法之中。他的門生沈家本,也採用相同的論述,1905年4月24日的《陳情奏表》,終於得以正式廢除凌遲。
當然,在帝王的統治之下,文人建請廢除凌遲、或減少死刑的聲音,實在太微弱,他們必須承受沈重的外在壓力。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太平天國以後,類似死刑在清朝末年非常頻繁,因此凌遲廢除數月前,法國使館士兵在北京菜市口刑場,拍攝到三個不同死刑犯的凌遲照片。這些照片不利於中國的過去,化為恐怖的證物。但是如果有一張照片,或者一位攝影者能拍攝到類似凌遲的英國或法國酷刑的畫面,會有什麼情況發生?「中國酷刑」,不僅是法律史上的客觀事實,我在此強調,它同時也影響歐洲人,在須臾之間留下對中國的某種觀感。這是歷史中常見的例子,但是它是新穎的,西方文明第一次擁有科技的方法,將視覺定格於紙上。在此,歷史學家們應該留給這位藝術家一些空間,他深知盡情展現蔑視權力暗藏,支配者操控的不凡觀點。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兩天後他便氣絕身亡。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凌遲的發展
中國古代各種殘酷的刑罰中,最慘無人道的莫過於凌遲。凌遲,原來寫作「陵遲」,本意指山丘的緩延的斜坡。荀子說:「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意思是指,三尺高的陡坎,車子便拉不上去,但百仞高的大山因為有平緩的斜坡,車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頂。後世將陵遲用作刑罰的名稱,僅取它的緩慢之義,即是說以很慢的速度把人處死。而要體現這種「慢」的意圖,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盡,才剖腹斷首,使犯人畢命。所以,凌遲也叫臠割、剮、寸磔等,所謂「千刀萬剮」指的就是凌遲。
這種把活人零刀割死的作法早就有了。宋後廢帝劉昱曾親手將人臠割。北齊文宣帝高洋也常常用臠割的手段來殺人。唐中期安史之亂時,顏杲卿抗擊安祿山兵敗被俘,與袁履謙等人同時被零割。但將凌遲作為正式的刑罰,人們大多認為始於五代。陸游說:「五季多故,以常法為不足,於是始於法外特置凌遲一條。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聽猶存。」但在五代時,已有人意識到凌遲之刑過於殘酷,主張廢棄不用,如後晉開運三年(946),竇儼奏稱死刑宜只保留斬、絞二種,而「以短刀臠割人肌膚者」,應當禁止。後晉出帝石重貴准奏,不再使用凌遲之刑。
北宋開國之初,力糾五代弊政,仍然禁止凌遲之刑。宋太祖時頒行的《刑統》,規定重罪應使用斬或絞,沒有凌遲。宋真宗時,內宦楊守珍巡察陝西,督捕盜賊,捕獲賊首數人,他請示朝廷,擬將他們陵遲處死,用以懲戒凶惡的人。真宗下詔,命令將俘虜轉送有司衙門依法論處,不準使用凌遲。到了神宗熙寧、元豐年間,才正式將凌遲列為死刑之一。《通考•刑制考》說:「凌遲之法,昭陵(宋仁宗陵號)以前,雖凶強殺人之盜,亦未嘗輕用,熙豐間詔獄繁興,口語狂悖者,皆遭此刑。」如熙寧八年(1075),沂州百姓朱唐告越州餘姚縣主簿謀反,李逢在被捕後受審時,供詞中又牽連了秀州團練使世居和醫官劉育等,朝廷詔令有司審理此案,結果,李逢、劉育和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都被凌遲處死。到了南宋,《慶元條法事例》更明確地把凌遲和斬、絞同列為死刑名目,這樣的規定一直延續到明清。
凌遲在宋代通稱為剮。景德年間,御史台曾審問殺人賊犯,定案之後,知雜王隨請「臠剮之」。「剮」字原作「咼」即「骨」字去了「月」(肉),其形狀也像人的頭顱骨。《說文解字》解釋說,其以為「剔人肉,置其骨」,這正是零刀割人的意思。「剮」又作「卨」,明朱國幀《通幢小品》卷十八「字義字起」一節雲:「貞元中,宣武兵變,執城將卨之」。並註解說,卨,即「剮」字也。可見,「剮」的含義早已明了,只是到了宋代它成了凌遲的代名詞而更加為人所熟知而已。這種情形,也常見於小說中的描寫。《水滸傳》第二十七回寫教唆潘金蓮害死武大郎的王婆被東平府尹陳文昭判為「擬合凌遲處死」,之後寫道:
大牢里取出王婆,當廳聽命。讀了朝廷明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供狀,便把這婆子推上木驢,四道長釘,三條綁索,東平府尹判了一個「剮!」字,擁出長街,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後催,兩把尖刀舉,一朵紙花搖,帶去東平府市心裡,吃了一剮。
由於宋代使用凌遲之刑較為常見,所以民間在對仇人進行報仇雪恨時,也仿照作為官刑的凌遲把人臠割至死。《水游傳》中也有這樣的情節,請看第四十一回中李逵割黃文炳的一段描寫:
(李逵)說:「今日你要快死,老爺卻要你慢死!」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方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做醒酒湯。
以上所引用《水滸傳》中的兩段文字,可以看出宋代凌遲在執行時的大致情形,這和《宋史•刑法志》中所說的「凌遲者,先斷其肢體,乃抉其吭」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
元代法律規定的死刑有斬首而無絞刑,對那些惡逆大罪又規定可以凌遲處死。元代凌遲執行時的情形與宋代相似,如元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復審冤案,宣判說:張驢兒「毒殺親爺,奸占寡婦,合擬凌遲,押赴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這和《水滸傳》中王婆被凌遲的做法一樣,都必須釘上木驢。這木驢大概是一個木架子,可以把犯人固定在上面,以便在零割的時候該犯人不能亂動,它和古代那種「勾結姦夫害本夫」的女犯受的「騎木驢」的刑罰不是一回事(參見本書《雜刑》)。雜劇《竇娥冤》比《水滸傳》更明確地指出了應割的刀數。試想,把人割一百二十刀才致命,其殘忍的程度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慄。
明代法律也明確規定凌遲為死刑之一。《大明律•刑律》載:「謀反大逆:凡謀反,謂謀危社稷;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凌遲之刑的設立,反映了封建專制政治的殘酷,統治者為了鎮壓人民的反抗和各種犯上作亂的行為,不惜採用一切毒辣手段。明代各朝中,凡是捕獲農民起義的首領及其他叛逆者,都用凌遲之刑將他們處死。如萬曆三十四年(1606),劉天敘等謀反,兵敗被擒,為首的七人被磔死。這里的「磔」即是凌遲。嘉靖二十一年(1542),宮婢楊金英等人謀害明世宗未遂,事發被捕,楊金英、楊蓮香等十六名宮女不分首謀和協從,一律凌遲處死,並且銼屍梟首。萬曆七年(1579)五月,禮部侍郎董傳策被府中的奴僕殺死,有司將兇手捕獲,下獄審理,第二年把他們全都「剮於市」。
另外據民間傳說:凌遲在中國並未真正實施,真正的凌遲是在明朝,一個太監犯了謀反罪,皇帝欽定3600刀,儈子手有嚴格的規定,一刀不能多,一道不能少,必須在第3600刀才能死去,而且要把所有的肉割掉,因為有內臟,人並不會立刻死去。3600刀後,要求出現一副完美的人體骨架。
實際上,明代的凌遲之刑並不僅僅施用於謀反大逆,有時對罪行情節較輕的犯人也加以凌遲。明初朱元璋親自編定的《大誥》就記有不少這樣的案例。如金吾後衛知事靳謙讓妻子擊鼓鳴冤,經審訊所訴不實,便判決靳謙犯了誹謗朝廷的罪,將他凌遲處死。崇德縣民李付一任本縣里甲時,因擾民而被人告發,縣官傳訊,他不予理采,公差王某前去拘捕他,他設計請王某飲酒,當王某喝醉時,李付一將王某綁縛起來,聲稱王某騙吃騙喝。李付一的行為雖然實屬無賴,但還不至於構成死罪,結果他以誣誑罪被凌遲處死。又有北平道御史柯哲與都御史詹微有隙,於是何哲聯合另外兩名御史任輝、齊肅及四川道御史魏卓等共十八人一同捏造事實,陷害詹微。當時明太祖朱元璋正信任詹微,因而授意有司將何哲等人治罪,結果何、任、齊、魏四人被判為凌遲示眾。像上面三例這樣不該凌遲而被凌遲的案子還有一些,朱元道用刑峻酷,從這些事實就可以看出來。
元代執行凌遲,把犯人零割一百二十刀,已是夠駭人聽聞的了,明代執行凌遲時零割的刀數更遠遠超過前代。明世有兩次著名的凌遲處死案例,刀數有明確的記載,一是正德年間的宦官劉瑾,一是崇禎時進士鄭鄤。鄧之誠《骨董續記》卷二「寸磔」條雲:「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劉瑾四千二百刀,鄭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銘日記亦言之。」這里記劉瑾被剮的刀數可能是誤傳,實際上劉瑾被剮三千三百五十七刀。這樣大的數目,實在驚人。民間婦女罵人時常說「你這個挨千刀的」,看來古代凌遲時將人割千刀以上並非虛詞。
先說劉瑾。正德五年(1510),劉瑾以謀反罪被判死刑,聖旨特批,將他「凌遲三日」,然後還要銼屍梟首。執行時的情景,當時參與監刑的張文麟有詳細的記述:
是日,予同年陝西司主事胡遠該監斬,錯愕,告於上述劉先生璟曰:「我如何當得?」劉回言:「我叫本科幫你。」予因應之。過官寓早飯,即呼本吏隨該司掌印正郎至西角頭,劉瑾已開刀矣。凌遲刀數,例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頭一日例該先剮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動刀,則有血流寸許,再動刀則無血矣。人言犯人受驚,血俱入小腹小腿肚,剮畢開膛,則血從此出,想應是矣。至晚,押瑾順天府宛平縣寄監,釋縛,瑾尚食粥兩碗。反賊乃如此。次日押至東角頭。先日,瑾就刑,頗言內事,以麻核桃塞口,數十刀,氣絕。時方日升,在彼與同監斬御史具本奏奉聖旨,劉瑾凌遲數足,銼屍,免梟首。受害之家,爭取其肉以祭死者。銼屍,當胸一大斧,胸去數丈。逆賊之報亦慘矣。
劉瑾把持朝政時,殘害忠良,作惡多端,他落得如此下場固然使人解恨,但從他受刑的過程來看,凌遲這種刑罰不能不說它確實慘無人道。
再看鄭鄤。若說劉瑾被凌遲是罪有應得,而鄭鄤受如此酷刑卻使人感到惋惜。鄭鄤是常州橫林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及第,他的文才與聲望曾名噪一時。崇禎初年,由於朝廷內部黨派之爭引起政治糾紛,鄭鄤也被卷了進去,他被人告發說犯有「杖母」和「奸妹」兩項大逆不道的罪款,罪後由崇禎皇帝朱由檢親自批示,予以凌遲處死。
關於鄭鄤一案的詳細背景與是非曲直,這里不作具體考述,我們只講他受刑的大致經過。崇禎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六日黎明,聖旨下達讓當日執行,有司官員立即下令傳齊有關人役;押解犯人前往西市。當時的西市在北京皇城西側甘石橋下四牌樓(後世簡稱西四牌樓,即今北京西四),處決死囚常在這里進行。按平常的慣例,斬首在西牌樓下,凌遲在東牌樓下,所以,那天早晨就有一夥人役在東牌樓旁邊搭起一座棚子,裡面供監斬官等人在此就座,棚子前面豎起一根上邊有分叉的粗木桿。不一會,行刑的劊子手們也提前來到,他們每人帶一隻小筐,筐里放著鐵鉤和利刃。劊子手們取出鐵鉤利刃等,放在砂石上磨得非常鋒利。辰、巳時分,監斬官帶校尉、人役等押著鄭鄤來到刑場。鄭鄤被暫時停放在南牌樓下,他坐在一隻大籮筐里,沒有戴頭巾也沒有穿鞋襪,正在向一名書童絮絮不休地屬咐家中後事。這時,圍觀的群眾人山人海,把周圍的道路、空場堵得水泄不通,附近的房頂上都爬滿了人。有位吏役說,西城察院的官長還未到,必須稍停片刻,正說著,那位官長由隨從前呼後擁,分開密集的人群向這里來了。就位之後,他高聲宣讀聖旨,由於周圍人聲嘈雜,他都念些什麼,人們聽不清楚,只聽他最後的一句是:「照律應剮三千六百刀。」劊子手齊聲附和,聲如雷震,圍觀的群眾莫不心驚膽顫,兩腿發抖。只聽得三聲炮響,之後開始行刑。人群更加騷動起來,爬在房上的人有的站起身,伸長脖子,想看看劊子手怎樣剮人。但由於近處的人圍得密不透風,稍遠一些就看不見行刑的場面。過了好大一會兒,只見那有分叉的粗木桿上垂了一條繩子,有人在木桿後面拉動繩子,繩子的另一端便吊起一件東西,鮮血淋漓,原來是人的肺和肝,一直吊到木桿最高處。這說明犯人的肉已被割盡,開始剖腹取五臟了。又過了一會,木桿上的繩子放下來,卸下肝肺,又吊起一顆人頭,這說明鄭鄤已被砍了腦袋,懸掛示眾。接著,又把鄭鄤的軀體也掛了起來,使他的胸貼著木桿,背朝著眾人,大家看見他背上的肌肉被割成一條一縷的,卻沒有割掉,千百條密麻叢集,就像刺蝟似的。這時,凌遲之刑宣告結束,有兩名校尉手舞紅旗,騎著快馬同東飛馳,他們是去宮中把剮的刀數向皇帝報告。後來,有劊子手把鄭鄤的屍體取下,把他身上的肉一條條的出售,據說人們買這些人肉是作為配製瘡疥葯的原料。
清代仍有凌遲之刑。統治者對農民起義的首領一旦捕獲,總是要凌遲處死。如太平天國北伐軍失敗,將領林鳳翔、李開芳等八人被俘,都押解到北京凌遲示眾。捻軍首領張洛行、賴文光兵敗被俘,也受了凌遲之刑。太平天國的著名領袖石達開在大渡河兵敗,向四川總督駱秉章投誠,但沒有受到寬大處理,清廷傳旨將石達開不必押送北京,在四川就地處決,駱秉章這個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竟殘忍地對石達開等使用了凌遲之刑。那是同治二年(1862)六月二十五日,駱秉章率領清兵把石達開和宰輔曾仕和、中丞黃再忠等綁赴刑場。石、曾二人分別被面對面縛在兩個十字木椿上。執行凌遲時,劊子手先對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過,慘叫狂呼,石達開斥責他說:「為什麼不能忍受此須臾時間?」曾仕和這才緊咬牙關,不再叫喊。石達開受刑時,被割一百多刀,他從始至終默然無聲。石達開的凜然正氣和堅強意志使清軍官兵感到震驚,四川布政使劉蓉說他「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實丑類之最悍者。」
凌遲之刑一直延續到清末。戊戌變法後,清廷受內外各種矛盾的沖擊,不得不順應潮流對傳統的弊政作些改革。光緒三十一年(1905)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請刪除凌遲等重刑,清廷准奏,下令將凌遲和梟首、戮屍等法「永遠刪除,俱改斬決」。從此,凌遲非人的酷刑才從法典中消失,被斬首代替了。
⑦ "腐刑"是什麼樣的刑法
腐刑又稱蠶室、宮刑、陰刑和椓刑,指對男子或女子的陰處施刑。稱為腐刑是因為對受害者來說,不但肉體痛苦,而且心靈受辱,從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桿但不能結實。另一種說法是,宮刑的人像腐朽的木頭不能開花一樣。
宮刑對男女都有,對男是閹割,當時的閹割術可能是將陰莖與睾丸一並割除的,秦漢時期的閹割技術已較為完備,並已經注意到閹割手術後的防風、保暖、靜養等護理措施。宮刑對女性實施是確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對女性施行。但實施方法,則眾說紛紜,較復雜。
宮刑在漢朝更為普遍。漢景帝時,就曾規定某些死刑可由宮刑代替,漢武帝生性殘酷,在他的統治時期,正史上有記載的大臣受宮刑的就有司馬遷、張賀、李延年等人。
(7)肉是什麼刑法擴展閱讀
司馬遷曾遭受過的刑罰是宮刑。
中國史學之父司馬遷在觸怒漢武帝,被處以宮刑之後,在寫給朋友的信中便說:「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可以說,宮刑是比死還要難受的最恥辱的懲罰。
宮刑是殘酷性僅次於大辟的一種肉刑,之所以如此,當然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生殖器的價值僅次於頭顱。這種認識,即便在今天也是如此。
宮刑的最初作用,只限於懲罰不正當的男女性關系,這在人類的婚姻制度剛剛跨入文明門檻的當時是現實的。但是,在奴隸主階級和封建統治者殘暴的統治下,宮刑的施刑范圍擴大了,擴大到與初意完全不相乾的地步,成為鎮壓平民和思想異己者的一種嚴酷手段。
⑧ 在古代夾手指頭那個刑法叫什麼
拶刑(讀音:ㄗㄢˇ/zǎn),又稱拶指,中國古代一種夾手指的肉刑,一般用於女性。
刑具叫做「拶子」,系由繩索和數根小木棍穿系而成,木棍數量多為五或六根,串成如「冊」形,藉拉扯二側繩索使木棍向中間壓迫,若人手指置於其中,輕者皮開肉綻,重者指骨可能被夾斷。官府常用此刑對女犯逼供。
據說,行刑時衙役先把拶子朝地上一摔,嚇唬受刑的犯人。然後命令犯人跪地雙手合掌,向上高舉過頭頂,不讓犯人看到自己受刑的雙手,再把刑具套上犯人的指縫之間,夾在大拇指以外四對手指的指根部位,拉動繩套收攏木棍,擠壓犯人的手指,造成劇痛。而犯人看不到受刑的雙手,會加強用刑的效果,更快失去抗拒的意志。
行刑時兩個衙役在犯人左右兩旁收繩,一個衙役在犯人身後扯著犯人頭發,防止過度掙扎。還有是 「敲」,是把拶子收緊後,把繩套繞在拶子上綁牢,用木榔頭敲打拶棍的兩頭,使拶棍在指根間來回移動,摩擦被夾緊的指根表皮,加重受刑者的痛苦。所以「敲」也叫「攛梭」。敲得多了會使指根脫皮潰爛,痛苦非凡。
西方古代也有類似的刑罰。羅馬教皇禁止數字「0」,有羅馬學者在筆記本記載了關於使用「0」的一些好處和說明,就被教皇施行了拶刑。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個女畫家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曾被拶刑逼供。
(8)肉是什麼刑法擴展閱讀:
出處
明·沈榜《宛署雜記·經費上》:「拶指六把,連繩價七分。」
《金瓶梅詞話》第三五回:「當下兩個伏侍一個,套上拶指,只雇檠起來,拶的平安疼痛難忍。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把申春嚴刑拷打,藺氏亦加拶指,都抵賴不得,一一招了。」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就用嚴刑拷他,討拶來拶指。」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革命之趨勢一》:「清律重刑訊,所用刑具有笞杖、枷鎖、手杻、腳鐐、夾棍、拶指、壓膝、問板等,已極人世之殘忍矣。」
就用嚴刑拷他,討拶來撥指。——《二刻拍案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