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二百四十二條

刑法二百四十二條

發布時間: 2024-07-12 17:34:52

① 刑訴法解釋第三百七十五條內容釋義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訴法解釋第三百七十五條規定對立案審查的申訴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作出決定,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二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刑法第242條

第二百四十二條有兩個罪名:【妨害公務罪】和【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
第一,妨害公務罪
一、概念
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依法執行職務,或者在自然災害中和突發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或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雖未使用暴力,但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一)主體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二)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對方是正依法執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而故意對其實施暴力或者威脅,便其不能執行職務。行為人的動機往往多種多樣,但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可作為情節在量刑時考慮。但是,如果行為人不知對方是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而加以阻撓的,不構成犯罪。
(三)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正常管理活動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人身權利。本罪侵害的對象,是依法正在執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
(四)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依法執行職務,或者在自然災害中和突發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或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雖未使用暴力,但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所謂依法執行職務,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運用其合法職權從事公務活動。
所謂暴力,是指行為人對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身體實施了暴力打擊或者人身強制,如毆打行為、捆綁行為等。
所稱威脅,是指行為人以殺害、傷害、毀壞財產、破壞名譽、扣押人質等對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威逼、脅迫,企圖迫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放棄執行職務。
所謂嚴重後果,是指給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害,或放縱了犯罪分子,如致使犯罪嫌疑入逃跑,偵查線索中斷,犯罪證據滅失,贓款、贓物被轉移,等等。
二、處罰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妨害公務罪】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
一、概念
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是指糾集多人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行為。
(一)主體
本罪的主體要件,必須是十六周歲以上的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公務的首要分子。所謂首要分子是指起組織、糾集、策劃、指揮、煽動作用的分子。
(二)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行為人故意的內容具體表現為,明知對方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並且正在依法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而故意聚眾予以阻礙。
(三)客體
本罪所侵犯的客體為復雜客體,既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公務活動,同時又包括被收買婦女、兒童的人身權利。
(四)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行為。聚眾阻礙,是指有預謀、有組織、有領導地糾集多人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行為。聚眾一般指三人以上。行為人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具體行為多種多樣,但無論具體行為方式如何,只要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行為,即構成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至於解救活動是否因阻礙而中止,被收買的婦女、兒童是否被解救,均不影響本罪既遂狀態的成立。
二、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1、本罪侵犯的對象是特定的,即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既包括司法工作人員、各級行政機關人員以及其他負責解救工作的人員,也包括受解救機關委託協助執行解救公務的人員。對上述人員依法執行解救活動進行聚眾阻礙的構成本罪,對上述人員以外的其他人員或者非執行解救公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聚眾阻礙解救行為的,則不構成本罪。
2、客觀上行為人必須以聚眾方式實施阻礙行為,這是決定其是否構成本罪的關鍵性條件。如果行為人糾集多人,但未能實施阻礙解救行為的,或者雖有阻礙解救的行為,卻不是以聚眾方式實施的,均不以本罪論。如果解救工作尚未開始或者已經結束,行為人聚眾對解救人員實施侵害行為的,應以相應的犯罪論處,而不構成本罪。
3、行為人必須是本案的首要分子,本條只限於對首要分子按本罪處理,具有排他性,即除首要分子以外,其他參與者不構成本罪。
(二)本罪與妨害公務罪的區別
1、侵害的對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對象具有特定性,范圍較窄,必須是負有解救被收買婦女、兒童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後者的對象具有普遍性,范圍較大,可以是任何國家機關依法執行職務的工作人員。當然,參加聚眾阻礙解救職務的非首要分子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應以妨害公務罪定罪處罰。
2、客觀行為特徵不同。前者的行為特徵是聚眾阻礙,至於使用何種方法實施阻礙行為的在所不論,只要屬於聚眾阻礙,就符合構成條件。後者一般必須以暴力、威脅方法實施阻礙行為才可構成犯罪,只是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不要求有暴力、威脅方法。
3、處罰的行為人不同。前者處罰的行為人必須是首要分子,非首要分子不以本罪論,但可以成為妨害公務罪的主體。後者在處罰的行為人的范圍上沒有特別的限制。
4、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前者要求明知的內容較為具體,即行為人明知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正在執行解救被收賣的婦女、兒童的公務活動。後者只要求行為人明知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以及是在執行公務即可,其內容是籠統的,至於執行何種公務,行為人是否明知公務的內容,都不影響該罪的成立。
三、處罰
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規定:【妨害公務罪】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參與者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24條

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版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權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④ 刑訴法242條內容有什麼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講的是刑事訴訟案講的二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又叫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上訴或者抗訴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規定的以外,參照第一審程序的規定進行。

熱點內容
江蘇工傷賠償條例 發布:2024-12-26 07:59:56 瀏覽:59
勞動法律責任承諾書 發布:2024-12-26 07:56:58 瀏覽:235
趙麗華律師 發布:2024-12-26 07:31:19 瀏覽:608
勞動法中寫調離崗位 發布:2024-12-26 07:04:49 瀏覽:604
連隊團支部工作條例 發布:2024-12-26 06:40:39 瀏覽:917
民法典是誰通過的 發布:2024-12-26 06:02:57 瀏覽:6
公正法官權 發布:2024-12-26 04:50:59 瀏覽:852
行政法考試重點 發布:2024-12-26 04:22:31 瀏覽:746
銷售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6 02:54:57 瀏覽:217
超法規適用 發布:2024-12-26 02:54:10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