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特殊體質

刑法特殊體質

發布時間: 2024-07-28 05:21:36

❶ 4 客觀構成要件 -羅翔說刑法筆記

前言:

    不是法學生,但覺得羅翔老師講的非常生動有趣,讓人深思,所以mark了重點,也許在未來很多年後的某個時刻,突然派上了用場。

指路視頻:B站搜「羅翔說刑法」

包括行為主體、危害行為、行為對象、危害結果、行為狀態、行為和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

兩種主體:自然人、單位

1、自然人

    注意身份犯,採取實質說,不要看錶面,要看內在實質

    eg.醫生做手術收紅包,法律不打擊,因為這在社會生活上具有通常性。醫生收紅包犯罪,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開處方時開高價葯,收醫療代表的回扣。如果是公立醫院醫生,因為開處方屬於技術性權利,只能夠認定為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一種是采購葯品,收葯品商回扣,因為采購權屬於公權力,所以認定為受賄罪。

2、單位

    單位犯罪是我國刑法的一個非常特別的規定。

    第一,單位犯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第二,必須以單位的名義來實施,客觀方面要表現為單位決策,機構決定,由直接人員實施,一定要體現為單位意志而不是個人意志。

    第三,犯罪一定要追求單位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

    第四,單位犯罪可能是故意犯罪,但是也存在過失犯罪。

    第五,單位犯罪的法定主義,單位只對刑法明文規定可以由其構成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老師總結:所有的暴力犯罪都沒有單位犯罪(除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傳統的自然犯是沒有單位犯罪的(除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強迫勞動罪)、貨幣犯罪沒有單位犯罪(除了走私假幣罪)。

    相比單位犯罪,自然人犯罪處罰會更重一點。這就決定了法解釋學對於單位犯罪要從嚴解釋。要注意以下幾點:

    1)單位人格否定製度,如果成立單位就是為了犯罪或者單位的主營業務是犯罪,那就不再理解為單位犯罪,而是個人犯罪。

    2)沒有法人資格的獨資和合夥企業犯罪的,那就不再理解為單位犯罪,而是個人犯罪。eg.個體工商戶的犯罪。

        有個微妙地帶:因為我國沒有使用法人犯罪這一概念,使用的是單位犯罪這一概念,所以存在一類現象,單位的內設機構犯罪,它沒有法人資格,但是它是單位犯罪。

    3)單位的所有制性質是不影響單位犯罪的。

    4)一人公司如果有法人資格的話,也可以成立單位犯罪。

單位犯罪的分類

1)純正的單位犯罪

    只能由單位構成。eg.單位受賄罪、單位行賄罪。

2)不純正的單位犯罪

    既可以由單位構成,也可以由自然人構成。eg.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個人和單位的立案標準是不一樣的。

    單位犯罪有兩個受刑主體,分別是單位和自然人,一般採取雙罰制,既處罰單位又處罰自然人,但是對於單位只能適用罰金。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單罰制,但單罰制只處罰自然人而不處罰單位。

    如果單位已經消失,沒法再追究單位,我們可以追究自然人。

任何犯罪都必須要有行為,如果沒有行為就不是犯罪。

危害行為:一個價值判斷,是對法益有侵害的行為。日常生活的通常行為不屬於危害行為。

·危害行為的分類:作為和不作為

通說認為作為和不作為的區分主要看實質,看它違反的規范是命令規范還是禁止規范。如果違反禁止規范,不當為而為之那就是作為。如果違反命令規范,當為而不為,那就是不作為。

有時可能是作為和不作為的結合。eg.逃稅罪有兩款行為模式,一個是拒不履行申報義務,屬於不作為,一個是採取欺騙手段逃避繳納稅款,屬於作為。

更為常見的是作為和不作為的競合,就是一個犯罪可能是作為,另一個犯罪可能是不作為,但卻實施的是同一個行為,一行為觸犯數罪名。eg.砍一棵珍稀樹木,樹倒下來把獵人砸傷,但是沒有救。

1、作為

2、不作為

1)純正的不作為

    如果刑法分則規定的條文本身就是一種命令性規范,本身規定的就是不作為犯罪,而我通過不作為的方式去實施。eg.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暫時逃避軍事徵召罪、遺棄罪。

    純正的不作為犯,ta的作為義務只來源於法律規定。

2)不純正的不作為

    如果刑法分則規定的條文本身就是一種禁止性規范,本身規定的就是作為犯罪,但我卻通過不作為的方式去實施。eg.故意殺人罪規定,但母親是不乳養孩子導致孩子死亡。

    會出現一個罪行法定的審視問題。不純正的不作為犯如果要認為ta構成犯罪的話,必須要跟作為具有等價值性,在性質上是相等的,要符合三個條件:

    一是作為的義務。有四個形式來源,依次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義務、職務或業務所規定的義務、法律行為所產生的義務、先前行為所產生的義務。//     理解每個形式來源時,要注意它內在的實質依據,就是所謂的主控支配,你對這個法益形成了主控支配。主控支配包括保護性支配和監控性支配。保護性支配,當法益處於無助狀態,那你就有一個保護的義務。監控性支配,如果這個危險時你自己所創造的,那你就有一個排除的監督義務。//     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義務,可以是其他部門的法律,但必須要得到刑法的認可。eg.刑事訴訟法規定有作證的義務,但不作證不構成犯罪,因為這只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義務,而刑法沒有把這種義務上升為刑法義務。有三個除外,分別是拒不提供間諜證據罪、拒不提供極端主義證據罪、拒不提供恐怖主義犯罪證據罪。eg.要區分監護義務(如對孩子)和撫養義務(如對配偶)。//    職務或業務所規定的義務。eg.警察有制止犯罪的義務,但在休假期間著便裝時沒有制止犯罪的義務。醫務人員要和病患形成醫療關系,才有救治的法律義務。//    法律行為所產生的義務包括兩種,分別是合同行為所產生的義務和自願接受。只要在規范上所許可的合同就是合同。自願接受就是好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    先前行為所產生的義務,就是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使法益處於危險狀態,那行為人就負有排除危險或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注意,是行為人的行為,而不是被害人的行為創造了危險。如果降低了危險而沒有升高危險的話,當然不會引發義務。// 正當化行為中的緊急避險沒有任何爭議,是會導致作為義務的。對於正當防衛,關鍵看死亡結果有沒有超越防衛過當,如果超越了,是有作為義務的。

    二是作為的能力。一定要有作為的能力,而作為能力的判斷,要根據一般的標准來判斷。

    三是必須要出現危害結果,且危害結果跟作為義務存在因果關系。

實行行為:刑法分則所規定的一種危害行為

非實行行為:各種修正性的構成要件,如預備/教唆/幫助行為

行為人所作用的人或物。

有些犯罪有行為對象,有些犯罪沒有行為對象,如偽證罪、脫逃罪。

對象跟法益是兩個概念。侵犯相同的對象,它的法益可能不同;侵犯不同的對象,它的法益可能相同。

刑法對保護的法益所造成的實際損害或現實危險。

復雜性主要是分類問題。

1)行為犯和結果犯的分類。如果認為構成要件裡麵包括了結果要素,就是結果犯;如果沒有包括,就是行為犯,eg.偽證罪。

2)實害犯和危險犯的分類。實害犯屬於結果犯中的一種,必須要出現實際損害,eg.故意殺人罪。危險犯有兩種,分別是抽象危險犯和具體危險犯。通俗來講,行為犯就是抽象危險犯,結果犯就是具體危險犯。兩種危險犯最重要的區別是這個危險司法機關需不需要用證據予以證明。如果是司法認定的危險,是司法機關必須要用證據證明的危險,就是具體危險。如果是司法機關不需要認定的危險,有行為就可以推定對法益有危險,就是抽象行為犯。

梳理一下:

行為犯就是我們所說的抽象危險犯。

結果犯既包括實害犯,又包括具體危險犯。

成立構成要件所規定行為的時間、地點和方法。

對於絕大多數犯罪而言,時間、地點和方法不是必備要素,可能作為刑法的升格條件或者作為量刑的條件。

少數犯罪是必備要素,eg.非法狩獵罪的禁獵期、禁獵區和禁止獵捕的工具。

既復雜(因果關系的理論很多),又簡單(因果關系的判斷主要是一種經驗性的常識判斷)。

兩種主要學說:條件說 和 相當說

1、條件說

    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前者是後者的條件和原因。

    條件說容易導致處罰范圍的無限擴大。條件說篩選的只是事實上的因果,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篩選為法律上的因果。

2、相當說

    在條件說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個相當性的規范性篩查,只有在經驗法則上,行為當然或概然性的,也就是高概率會導致結果發生的,這才能認為具備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 相當因果關系的兩個基本判斷前提:

    1)危害行為和結果之間的一種客觀聯系。危害行為必須是類型化的法益侵犯行為,不包括社會生活所許可的行為。   

    2)危險轉移理論:如果危險屬於專業人員負責范疇,那不需要考慮因果關系。因為某些特殊職業人員(如警察、消防員)職責本身是有危險的,要承擔職責的危險。// 實行行為是不包括預備行為的,如果是預備行為出現的結果,顯然不能認為存在因果關系。

⚠️幾種特殊的因果關系

1)重疊的因果關系

    eg .最典型的5+5案。張三投了5克毒葯,我知道5克毒不死人,於是我又加了5克毒葯,而毒葯的致死量恰恰是10克。兩個人跟死亡都有因果關系,因為5+5=10,如果沒有兩個人的行為,這個人是不會死的。

2)競合的因果關系

    如果毒葯的致死量是5克,張三投了5克毒葯,我在張三不知情的情況下又投了5克毒葯。如果我沒有投毒,那個人會因為張三投的毒葯死了。如果張三沒有投毒,那個人會因為我投的毒葯死了。同樣,兩個人跟死亡都有因果關系,如果沒有兩個人的行為,這個人是不會死的。

3)可替代性的因果關系

    張三到沙漠旅行,我在杯子下了10克毒葯,結果李四在杯子挖了個洞,張三渴死了。因為是渴死的,投毒的和死亡之間就沒有因果關系,只有挖洞的跟死亡有因果關系。

4)假定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不能假設的,因為因果關系是一種客觀判斷。

· 相當因果關系的判斷步驟:

1)根據條件說得出事實上的因果關系

2)在條件說基礎上進行相當性的判斷。

    因果關系其實復雜的是介入因素,本來前行為和結果之間沒有聯系,介入因素的存在使得前行為和結果產生了聯系。

    現實中要復雜很多,考題一般只考有一個介入因素。當只存在一個介入因素,最簡單的數字公式,看是A+B—C,還是B-C。如果是A+B—C,A是前行為,B是介入因素,C是後結果,那A和B有關系。如果是B-C,離開了A,B單獨導致C,那A和B沒有關系。

    什麼叫A+B—C,就是介入因素從屬於前行為,至少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前行為高概率導致了介入因素,而介入因素又導致了結果。最典型的就是爭奪方向盤問題。第二種情況是前行為和介入因素共同導致結果的發生,兩個因子並駕齊驅。

· 常見的介入因素

1)介入被害人的因素。eg.被害人的特異體質。有因果關系,但不一定承擔刑事責任。沒有因果關系,也不代表不承擔刑事責任。

    特殊情況:自殺。eg.受家暴後自殺,司法實踐普遍認為,在虐待過程中自殺是存在因果關系,屬於虐待罪的結果加重犯,叫虐待致人死亡。// 父親多次不斷干涉女兒戀愛,導致女兒與男朋友自殺,父親只對女兒自殺有因果關系。//組織利用邪教組織蒙騙他人致人死亡罪。司法解釋特別規定,如果利用邪教組織脅迫他人自殺的,直接構成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

2)介入第三者的因素。eg.狗/第三人。看是A+B—C還是B-C。注意,不作為作為介入因素,是無法切斷因果關系。

3)加入行為人的因素。eg.事前故意

❷ 被害人特殊體質是否中斷因果關系

針對因先行行為作用於具有特殊體質的被害人而出現的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產生危害後果這一問題,在認定先行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否因被害人特殊體質的介入而發生中斷尚無定論。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因受害人的特殊體質,客觀上加大了侵權行為的損害後果。具有特殊體質的受害人,賠償義務人原則上應對受害人所遭受的全部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但損害後果超出正常情形下可預期范圍且侵權人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可綜合考量適當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責任。因此,特殊體質人身損害賠償的調解,原則上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相差並不大。但是如果損害後果超出正常預期的可以要求受害人做損傷參與度鑒定。綜合考量侵權人過錯程度、侵權行為通常所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實際損害後果之間的差距、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等因素合理協商。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六條 【賠償經濟損失與民事優先原則】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❸ 傷害行為導致特殊體質被害人死亡應如何定性

一、基本案情 陳某與林某系妯娌關系,兩人素有嫌隙。某日,陳某與林某在路邊相遇因口角發生糾紛,後互毆,林某先抽出一把傘欲毆打陳某,後陳某將傘奪下,並用該傘擊打林某手部、頭部數下,林某被打後倒地,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於當天死亡。經法醫學檢驗鑒定,林某系因高血壓導致顱腦出血死亡,吵架、毆打是死亡的誘發因素。二、分歧意見 在該案的審查過程中,對於犯罪嫌疑人陳某是否應對被害人的死亡後果承擔刑事責任的問題,存在以下四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陳某的傷害行為與被害人林某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犯罪嫌疑人陳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理由是:本案中,導致被害人林某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法醫鑒定認為,吵架、毆打是被害人死亡的誘因,誘因和直接原因不同,死亡結果與被害人自身患有高血壓這一因素是分不開的,不能確認嫌疑人的擊打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犯罪嫌疑人陳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陳某的行為與林某死亡的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是本案應屬意外事件,犯罪嫌疑人陳某不應承擔刑事責任。理由:陳某用傘擊打的行為雖然客觀上造成了林某死亡的結果,但是陳某主觀上無法預見到林某患有高血壓,也無法預見到其擊打行為會誘發林某的高血壓導致顱腦出血死亡,該死亡結果完全出乎陳某的意料,該死亡結果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應定性為意外事件。 第三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陳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理由是:陳某用傘對被害人林某手部、頭部擊打數下,其主觀上應該能夠認識到該行為可能會對被害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雖然被害人的死亡結果超出其本人的主觀意願,但符合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件。 第四種意見認為,犯罪嫌疑人陳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理由是:嫌疑人陳某既沒有傷害的故意,也沒有殺人的故意,只是由於應該預見而沒有預見,才造成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因此,應定性為過失致人死亡罪。三、法律評析 筆者認同第四種意見,認為本案犯罪嫌疑人陳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犯罪嫌疑人陳某的擊打行為與林某的死亡結果是否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陳某是否構成犯罪的關鍵。沒有因果關系,行為人就沒有承擔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當然其行為就不構成犯罪。在一般情況下,因果關系不難認定,但在某些復雜情況下,例如本案中被害人具有特殊體質,因傷害行為導致被害人死亡的,究竟如何認定因果關系?在目前司法實踐中,盛行的是條件說,即基於「若無前者,即無後果」的條件關系確認因果關系。在刑法理論中,特殊體質情況下的因果關系問題是在因果關系的條件性和具體性的命題下討論的,基於偶然因果關系的觀點,一般也肯定因果關系的存在。本案中,由於陳某的加害行為,誘發了林某的高血壓,導致顱腦出血死亡,陳某的傷害行為與林某的死亡結果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施害人用傘擊打被害人的手部、頭部幾下的行為不會產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被害人死亡對於施害人來說是一種偶然現象。但林某患有高血壓,在與陳某吵架、互毆過程中,情緒已經很激動,對其頭部、手部的擊打就有可能致其死亡。陳某的擊打行為其必然的後果是對林某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至於是死亡、重傷、輕傷或者是輕微傷,則是偶然的。總之,如果陳某不對林某進行擊打,就可能不會誘發陳某高血壓發作,死亡的結果也就可能不會發生。因此,認為陳某的行為與林某的死亡結果不具有因果關系,既沒有法理依據,也沒有法律依據。 在確認因果關系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問題。由於結果對於陳某來說,是一個偶然現象,那麼陳某對於林某的死亡結果是否存在過失、陳某對於死亡結果的預見可能性就關乎本案的定性。根據我國刑法第16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損害結果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即為刑法上的意外事件。所謂的不能預見,是指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情況以及發生損害結果當時的客觀情況,行為人不具有能夠預見的條件和能力。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陳某是否預見或者應當預見到被害人林某患有高血壓以及用傘擊打其頭部很可能誘發其高血壓這一事實,就成為陳某是否承擔刑事責任的關鍵。綜合分析本案的證據材料,犯罪嫌疑人陳某與林某系妯娌關系,雙方常因為家庭糾紛發生口角,摩擦不斷,能夠合理地推斷陳某應當是知道林某患有高血壓這一事實的,同時以一個「社會一般人」的認知能力和預見能力為標准,陳某應當預見到侵犯他人身體的行為無論力度有多大,都有可能對他人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損害,陳某應當預見而未預見,對於林某的死亡結果存在主觀上的過失,本案不應認定為是意外事件,陳某對於林某死亡的結果應承擔刑事責任。 陳某對於林某死亡的結果既然存在過失,那麼本案是定性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這二者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主觀上對死亡結果均出於過失。然,故意傷害致死顯然是以具有傷害故意為前提,過失造成的死亡結果,則是故意傷害罪的加重情節。過失致人死亡時,行為人則既無殺人的故意也無傷害的故意。因此,不能將所有的「故意」毆打致人死亡的案件都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換言之,毆打不等於傷害,一般生活意義上的「故意」不等於刑法意義上的「故意」,即如果行為人只具有一般毆打的意圖,並無傷害的故意,由於某種原因或者條件引起了被害人死亡的,不能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如果行為人對死亡結果具有過失,應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本案雙方系妯娌關系,起因也並非是什麼深仇大恨,雙方只是因為口角糾紛,陳某雖然實施了一定的侵害行為,但力度較輕,排除掉被害人林某具有特殊體質外,陳某的行為客觀上不會造成被害人輕傷以上的傷害後果,陳某在實施這種傷害行為時並沒有故意傷害被害人的主觀故意,而更多的是為了表達憤怒、不服、示威等情緒,由於介入了被害人林某是特殊體質這一因素才導致了被害人死亡,陳某應當預見而未預見,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對被害人林某死亡的結果應承擔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責任。 綜上,犯罪嫌疑人陳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作者單位:福建省仙游縣檢察院)

❹ 體罰特異體質學生,造成傷害怎麼辦

體罰也不少見。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家庭暴力。 體罰的度要控制,要讓老師賠版償金錢損失. 3,讓校長批評老師權. 4,老師怎麼對待學生的,若經過同意,就讓學生怎麼對他。 2,公安局和市長熱線...。 目前在學校教育中已經不贊成體罰,報告教育局..。 1,對於那些開始體罰試點的學校,不能讓沖動型的老師來教這些孩子,以免控制不好度的問題。有一些地方甚至將體罰作為違法或違規的行為。 在家庭教育中,嚴重時. 5體罰是一種以身體折磨或者身體傷害作為懲罰手段的強制教育方式。是懲罰性教育中最為常見的手段

❺ 法學,刑法,關於刑法因果關系的問題。

對刑法因果關系和事實因果關系的區別,早有學者提出,如有學者認為,刑法中的因果關系與先驗范疇的因果律不同,與自然科學的必然性因果法則不同,而與歷史學的個別因果關系的因果意義是相同的。刑法學的認識目的是關於個別的因果關系的認識。但是刑法因果到底是什麼,應如何界定?本文從刑法本身的目的、任務以及機能出發,區分刑法因果關系和事實聯系以及事實因果關系,認為刑法因果關系是由立法者所評判,而表現為人的行為與其造成的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據以判斷確定犯罪和刑事責任的法律上的聯系。這一界定沒有改變多少,主要包含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涵義:(一)刑法因果關系是一種有價值取向的判斷。出於刑法的目的、任務和機能,刑法認一定的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而不局限於事實聯系及事實因果關系,從而具有一定的主觀判斷性。(二)刑法因果關系依然是一種聯系,是人的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聯系。(三)刑法因果關系有兩個機能,一個是定罪上的機能,一個是量刑上的機能。已如前述,刑法因果關系涉及對犯罪請便的認定和刑事責任的承擔。(四)這種聯系是具有法律意義的,所謂具有法律意義,是指這種聯系因其本身涉及法律的目的和機能而進入法律的視野,且最終由法律進行評判。如某甲為一汽車運輸隊的修理員,明知由駕駛員所駕駛的汽車有故障的存在,但故意不予維修,駕駛員在不知情況的條件下,在一次出車中發生了重大的事故。在此案例中,修理員的不作為與事故之間顯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而駕駛員的業務行為則與事故固然存在事實上的因果關系,但其不具有刑法之意義,不是刑法因果關系,從而修理員的行為構成犯罪,而駕駛員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熱點內容
徐飛律師佛山 發布:2024-12-25 22:10:57 瀏覽:875
勞動法宣傳問答題 發布:2024-12-25 21:19:39 瀏覽:738
勞動法離崗 發布:2024-12-25 21:19:32 瀏覽:209
長治律師咨詢 發布:2024-12-25 21:03:54 瀏覽:680
法律還借款不還責任 發布:2024-12-25 20:44:40 瀏覽:223
卡通律師 發布:2024-12-25 20:23:31 瀏覽:406
2014年1月自考經濟法概論答案 發布:2024-12-25 20:23:28 瀏覽:421
浙大遠程教育在線作業經濟法實務 發布:2024-12-25 19:43:32 瀏覽:67
最新民事訴訟法102條規定 發布:2024-12-25 19:11:27 瀏覽:298
子公司定義法律條文 發布:2024-12-25 18:21:38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