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酷刑法
① 《大清現行刑律》有多少條
《大清現行刑律》 清末法制改革開始後,修訂法律館在進行制定新律的准備工作的同時,對原有法律進行了多次修訂。在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和三十二年兩年間,先後向朝廷上奏了《刪除律例內重法折》、《議復江督等會奏恤刑獄折》、《虛擬死罪改為徒流折》等,廢除了《大清律例》中的一些酷刑,縮小了刑訊范圍,減少了死罪條目。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新刑律草案引起很大爭議、一時難以通過的情況下,沈家本又奏請仿照日本的做法,在新刑法頒布以前,以《大清律例》為基礎,制定過渡性的刑法。經過刪削而形成的《大清現行刑律》於宣統二年四月(1910年5月)公布。 該律共36卷,389條,附例1327條。與《大清律例》相比,有許多不同。第一,體例發生較大的變化。《大清律例》採用的是《大明律》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類的編纂體例,由於清末實行預備立憲,並進行了官制改革,繼續沿用這樣的體例顯然已不合適。於是,《現行刑律》便作了修改,刪除按六部分類的總目,直接採用次一級目錄,將主文分為30門,即名例、職制、公式、戶役、田宅、婚姻、倉庫、課程、錢債、市纏、祭祀、儀制、宮衛、軍政、關津、廄牧、郵驛、盜賊、人命、斗毆、罵詈、訴訟、受贓、詐偽、犯奸、雜犯、捕亡、斷獄、營造、河防。第二,減輕刑罰。該法廢除了舊律中凌遲、梟首、戮屍、緣坐、刺字等酷刑,用罰金、徒、流、遣、死,取代舊律中的笞、杖、徒、流、死五刑;並削減了死罪條目。第三,刪除了舊律中與新政不相符合的的法律規定,如禁民出海、禁止開礦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增加了一些舊律中原本沒有的罪名,如破壞交通罪、破壞電訊罪、妨害國交罪、妨害選舉罪等。第四,民刑分立。對原律文中純屬民事性質的行為,如繼承、戶婚、田宅、錢債等方面的民事行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分。第五,簡化例文。《大清律例》實際是由律文和例文組成的刑法典。律文自乾隆五年完成最後一次較大的修改後,基本定型,以後很少變化。例文則由於社會生活的變化,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例文的修改,遵循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慣例。但由於例文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到清後期,特別是同治以後,其數量接近二千條。而且條例的內容相互重復,不法官吏經常以例文的漏洞,出入人罪,對司法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困擾。因此,對相互沖突的例文進行修訂,並對略嫌繁冗的例文進行簡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從總體上看,《大清現行刑律》仍屬於舊律的范疇。第一,仍然保留了原清律中維護皇權、等級名教的基本內容,如「十惡」、「八議」、「干名犯義」、「子孫違反教令」等。第二,仍然保留了維護禮教的「服制圖」。第三,具有進步色彩的近代刑法原則基本沒有吸收和體現出來。可以說,《大清現行刑律》是一部經過改良的舊法典。由於清王朝的迅速滅亡,這部法典實施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民事部分在民國時期繼續得到有效實施。
② 介紹一下清朝的刑罰
清朝入關後立法參照明朝立法,清律沿用笞、杖、徒、流、死五種法定刑罰。死刑於斬絞之外,還設腰斬、凌遲、梟首、戮屍等殘酷刑罰,但到雍正帝時廢止腰斬酷刑,晚期受到西方法治思想影響,廢止了凌遲等酷刑。
③ 《老殘游記》里的站籠之刑,這是一種怎樣的刑罰
古代人犯罪以後有很多種方式的懲罰酷刑。《老殘游記》里的站籠之刑是一種讓犯人站在籠子裏手腳有枷鎖的狀態下弔死。
不管是不是我們親眼所見,光是想想就已經可怕的不行了。在老殘游記第三回當中,曾寫到僅一年之內,站籠之中就「站」死了兩千餘人,些人死後還要被蟲蟻和鳥雀作為食物。不知道那些天天夢想著穿越回大清當格格當王爺的二次元精們還想不想穿越了呢?
④ 「黥、劓、刖、宮、大辟」、「醢、笞殺、斷舌、腰斬都是些啥
1、黥
上古的五刑之一,在犯罪人的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標志,以後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農民起義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觸犯秦律被處以黥刑。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肉刑,直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修訂《大清律例》時才被徹底廢除,沿用時間長達數千年。
2、劓
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屬五刑內肉刑的一種,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在隋以後,刑典中即不再有劓這種刑罰。鼻子是人呼吸和辨別香臭的器官,鼻子被割掉雖然並不會危及人的性命,但其對人形象的損害是很大的,同時對人的人格尊嚴也是很大的摧殘。
3、刖
中國古代刑法之一,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刖刑在夏朝稱臏,周朝稱刖,秦朝稱斬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蓋骨(臏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說法。刖刑乃隋朝以前的五刑之一,屬肉刑;亦有指它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
4、宮
宮刑是殘酷性僅次於大辟的一種肉刑,宮刑對男女都有,對男無須多言。宮刑對女性實施是確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對女性施行。
5、大辟
大辟是中國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稱。隋唐以後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稱「死刑」。北齊、北周因襲不改。隋、唐定死刑為斬、絞兩等。五代和宋大抵仿效隋律,此外,還有不載於律書的凌遲(即分割犯人的肢體)。
6、醢
醢刑也稱菹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之一,指將屍體剁成醢(即肉醬)。相傳這種刑罰是由商紂王所創,用以對付九侯。但也有對於活人使用者。
7、笞殺
始於戰國時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責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輕刑。
8、斷舌
漢代後,割舌的刑罰屢見記載。漢末董卓作亂,曾誘降北方反叛者數百人,讓武士們在他面前把那些人有的截舌、有的斬手足、有的鑿眼、有的用大鑊煮死。一時沒有死的人就在宴席旁邊掙扎、 慘叫,滿座賓客嚇得拿不牢筷子和湯匙,但董卓卻能照樣吃喝,談笑自若。
9、腰斬
用重斧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這種刑罰周代已經出現,直到雍正年間才被廢除。腰斬在行刑時,犯人必須脫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來,伏在鍘床或木、鐵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間「我為魚肉」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