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變化
① 新的民法總則有哪些變化
變化包括:
一、新增條款:
1、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2、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
3、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本條規定了部分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僅規定了部分債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 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4、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5、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6、第一百九十九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② 民法總則的內容新增的有哪些變化
你好,
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從十歲下調至八歲
此次修改的民法總則中,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准從「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八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總則規定,他們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二、構建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監護制度
總則針對未成年人監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對監護制度作了以下完善:
1.調整了監護人的范圍
隨著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有監護意願和能力的社會組織增多,由這些組織擔任監護人可以作為家庭監護的有益補充,也可以緩解國家監護的壓力。這些社會組織擔任監護人應當具備的信譽、財產狀況等條件,可以由相關法律具體規定。
此處變化引人關注,它更加強調了民政部門的國家監護職責。此前實施的民法通則規定,無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由其父母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而民法總則則指出,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擔任。
從「無監護人的未成年人」到「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從「由其父母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到「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對以往法律屬於一種完善。
2.完善了撤銷監護制度
在司法實踐中,父母家暴兒童、遺棄兒童的現象不時發生,針對此類監護人,民法總則也做了相應規定。總則規定,法院可以根據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依法指定新監護人,並對提起撤銷監護訴訟的主體、適用情形、監護人資格的恢復等作了明確規定。
總則規定,在特定情況下,法院可根據有關人員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並根據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為其制定新監護人。
特定情況指的是,當監護人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或者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三、對胎兒利益的保護
按照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始於出生,胎兒尚未出生,原則上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總則在繼承法規定的基礎上明確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四、弱勢群體保護的銜接規定
總則對弱勢群體民事權利的特別保護也作了銜接性規定:法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婦女、消費者等的民事權利保護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五、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請求損害賠償的特殊訴訟時效,滿18歲後仍可追訴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也就是說,如果青少年在未成年時期遭遇了性侵害,即便當時沒有主張自己獲得民事賠償的權利,追究侵害方的責任,年滿18周歲後仍可以「秋後算賬」。
③ 新的民法總則有哪些變化
問:
新的民法總則有哪些變化?
答:
一、新增條款
1、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2、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
3、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本條規定了部分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僅規定了部分債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 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4、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5、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6、第一百九十九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
④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相比的幾點重大變化
《民法總則》2017年3月15日通過,並於201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對《民法總則》相較《民法通則》的重要變化做個總結。
民法是與我們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適用頻率最高的法律,值得每個人花時間去了解和學習。《民法總則》生效後,對於與老《民法通則》不一致的地方,應當適用新《民法總則》的規定。
下面就來逐條看看都有哪些具體的變化:
1.此次《民法總則》最大的變化,應是第九章「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尤其是將訴訟時效由之前的「二年」變為「三年」
《民法總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總則》第19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民法總則》第191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以上兩條體現了法律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特別保護。
《民法總則》第193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此條意在說明關於訴訟時效的適用只能由訴訟的當事人先提出而不能由人民法院主動進行審查適用,體現了公權力不幹涉雙方當事人自願實現超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債務之宗旨。
《民法總則》第196條規定,某些物上請求權(侵害狀態持續存在,如要求不動產及登記動產返還財產、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以及基於人身關系的請求權(要求支付贍養費、撫養費等)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97條規定,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此條意在說明「訴訟時效」只能依照法律規定,不能由當事人約定進行變通。
《民法總則》第199條明確規定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2.將因重大誤解的撤銷權行使期間由一年縮減到三個月
與第一點變化相關的,《民法總則》第152條將因重大誤解的撤銷權行使期間由一年縮減到三個月,並且規定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3.與國際接軌,增加了「習慣」作為法律淵源的一種,去掉了原《民法通則》規定的「國家政策」,增加了「公序良俗」作為處理民事糾紛的依據之一
《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143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第153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4.增加了胎兒具有繼承權及接受贈與權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5.與經濟社會及人類發展相適應,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由十周歲降為八周歲
6.明確規定法人可以向法定代表人追償
《民法總則》第62條規定,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7.完善並整合了關於「民事權利」的相關規定,除基本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之外,特別增加了關於自然人「個人信息權」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11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8.增加了「意思表示」一節規定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沒有意思表示則無所謂法律行為,只有有效的意思表示才可能形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該節將意思表示分為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和和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9.增加了代理人代理民事法律行為的范圍規以及轉委託的責任承擔問題
《民法總則》第168條規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民法總則》第169條規定,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10.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增加了無權代理中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和賠償請求權
《民法總則》第171條規定,無代理權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11.明確了連帶責任的內涵
《民法總則》第178條規定,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12.增加了因自願救助不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3.增加了優先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
《民法總則》第187條規定,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14.根據之前的相關司法解釋、司法實踐及法學理論:
完善了關於「監護」的規定,完善了關於「財產代管」的規定;
完善了關於「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規定;
完善了第三章「法人」的相關規定,並將法人分為「營利性法人」、「非營利性法人」、「特別法人」,邏輯上更為嚴密與周全;
增加了第四章「非法人組織」的相關規定,至此「民事主體」的內涵得以完整,即民事主體包括了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
⑤ 民法三大原則的現代化變遷及其原因
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是近代大陸民法的三大原則。它們代表了19世紀民法的特徵,貫徹在這一時期制定的各民法典之中。
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是近代大陸民法的三大原則。它們代表了19世紀民法的特徵,貫徹在這一時期制定的各民法典之中。19世紀末以來,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近代民法三大原則也發生了變化:由個人主義本位發展到團體主義本位。
一、所有權絕對性的限制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個人對財產的所有權被視為神聖的天賦權利。所有權可以上達天空、下及地心,法律對所有權的內容也極少實質性的限制,從而形成了一種絕對所有權觀念。《法國民法典》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於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是對絕對所有權原則的准確表達。依據《法國民法典》,財產所有人可以在法律范圍內以他認為適當的方式處置其財產,可以自己使用,可以出賣、出租或出借,可以閑置不用,甚至還可以破壞。對這類處分行為,任何人不得干預,即使這種干預對財產所有者或社會有益亦是如此。
然而所有權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制度,它總是要伴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等的演變而變化。19世紀末以來,個人主義本位的所有權觀念日漸式微,社會本位的所有權觀念日益發達。這種觀念認為,法律保障所有權旨在發揮物的效用,使物被充分利用並增進社會公共福利,所以,所有權的行使應當顧及社會公共利益,不允許個人濫用權利,損害他人和公共利益。1900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便體現了這種時代精神。盡管它確立了所有權受法律保護的原則,但已摒棄了諸如「絕對」、「神聖不可侵犯」之類的用語,並對所有權的行使規定了一系列限制,表現在:其一,所有權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否則便是違反「善良風俗」,為法律所不容。其二,所有權的行使不得損害第三人的利益。其三,所有權的行使要有助於發揮物的社會職能,不能只為個人利益而傷害社會整體利益。比如規定「土地所有人對於他人在地下或高空所為的干涉,無任何利益者,不得禁止。」其四,所有權的行使要有助於發揮物的社會效用。例如第904條規定:「在他人為防止當前的危險而進行必要的干涉,而其所面臨的緊急損害遠較因干涉對所有人造成的損害為大時,物的所有人不得禁止他人對物的干涉。」
二、契約自由的限制
契約自由原則包括以下含義:其一,當事人意思自治。契約的訂立、變更與撤銷均應由當事人自主作出決定。契約內容只要不違反法律、「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便可以包含任何事項,其他人不得干預或變更。其二,國家尊重個人意思。這意味著國家在契約方面的立法權是有限的,除個別情況外,它只能制定任意性規范,而對這類規范,當事人可以不予遵從。其三,契約即法律。契約一經訂立,便等同於法律,國家應當以強制力予以保證。這是契約法領域內國家的基本任務所在。
契約自由是資本主義自由平等原則的邏輯延伸。但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們在擁有財產及經濟實力上的巨大差異導致了契約當事人間實際上的不平等。現代社會的發展也證明,一味追求契約自由有時會損害社會的整體利益,因此,國家應當更多地介入契約法領域,以增進社會整體利益。在這種觀念支配下,20世紀以來,大陸法系各國對契約自由設置了種種限制,主要表現在:1)改變以往契約法規范大多為任意性規范的狀況,增加強制性規范的比重。2)為維護平等競爭,制定特別法規限制壟斷企
業訂立契約的自由。3)以行政手段規定契約的訂立和條件。國家干預的觸角廣泛延伸到戰略軍備物資、外匯、投資、證券交易、價格、工資以及勞資關系等各種領域中,制定了大量強制性規范。對於這類規定,訂立人很少有商量餘地,只能照章執行。4)普通商業企業中廣泛採用的「標准契約」也限制了確定契約內容方面的自由。
三、從過失責任原則到無過失責任原則
整個19世紀,在大陸法系各國的侵權行為法中,佔主導地位的一直是過失責任原則,盡管在個別領域中開始出現某些無過失責任立法。《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規定,造成損害賠償責任要有兩個要件:一是客觀上要有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二是主觀上要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過失責任原則是個人主義精神在私法領域中的重要表現。
19世紀末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大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民法上的損害賠償觀念逐漸發生變化,無過失責任原則在立法和司法上得到確立。無過失責任原則也稱嚴格責任原則,它意味著損害一經發生,即使對方沒有任何過錯,也應負賠償之責。大陸法系許多國家都在特別法中採取無過失責任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廣泛涉及工業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以及航空器、核能的採用所引起的損害等。另一個相關的發展是社會保險制度的興起。通過社會保險,使得整個社會分擔一部分對事故受害者的賠償,這是彌補賠償不足和不及時缺陷的有效手段,它在當代大陸法系國家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這些發展動搖了傳統民事責任法律的基礎。既往的當事人過錯學說正在由社會過錯或客觀過錯學說取代,甚至有人主張以風險概念取代過錯概念。這些變化讓人強烈感受到一種社會化和非倫理化的趨勢。
總之,從近代民法三大原則的變遷中可以看出,與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民法對個人主義的強調相比,現代民法更注重尊重公共利益,強調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
⑥ 民法總則給普通人帶來哪些變化
民法總則給普通人帶來變化如下:
1.尊重民事主體的自主判斷
民法總則在第一章基本規定內里明確,民事容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2.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
民法總則在重視和貫徹人文關懷理念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很多條文都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民法是人永遠走不出的網,可以說一個人從「進入搖籃」之前到「進入墳墓」之後,都會受到民法總則的關注。
3.體現了對家的重視
民法總則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4. 對21世紀人們的社會生活作出回應
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供參考。
⑦ 如何理解中國民法典和民法通則的變化趨勢
一個宗旨深入淺出,律師被讀版,群眾普通版,。
⑧ 民法總則帶來哪些新變化
一、新增條款
1、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2、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
3、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本條規定了部分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僅規定了部分債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 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4、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5、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6、第一百九十九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