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過錯刑法
『壹』 故意傷害案中,受害人有明顯過錯挑起爭端。司法解釋對這種情況有規定嗎
1、乙完全有可能不被追求刑事責任。因為乙的行為是在對方過錯的情況下做出的,屬於激情犯罪,而且造成的是輕傷,並願意賠償對方損失,故完全符合從輕處罰情節。另外,公安機關已經建議和解結案了,說明問題不大。
2、在被害人有過錯的案件中,適用過錯原則,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但這只是一個法律原則,屬於法官在自由裁量時的情節考慮,所以沒有具體法規。
(1)被害人過錯刑法擴展閱讀:
案例
2018年10月31日湖北省通城縣檢察院依法監督公安機關撤銷了一起涉嫌故意傷害犯罪案,有效維護了法律尊嚴,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5月28日晚,犯罪嫌疑人黃某在通城縣塘湖鎮某餐館吃燒烤時,看到在鄰桌吃燒烤的胡某、胡某某與他人發生口角,遂上前勸阻。以為黃某與對方是同夥,胡某用隨身攜帶的匕首去刺黃某被旁人拉住,胡某某從其停放在餐館門前的摩托車後座里拿出一包石灰粉撒向黃某的眼睛,黃某情急之下揮拳朝胡某某頭部打去,致胡某某鼻骨骨折。經鑒定,胡某某的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
該院審查認為,犯罪嫌疑人黃某在遭遇石灰粉撒眼,預料自己的眼睛可能會受到嚴重傷害時,為使本人人身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暴力侵害而對胡某某揮拳反擊,是制止暴力侵害的行為,揮拳反擊造成胡某某輕傷未超過必要限度,屬正當防衛,不應負刑事責任,遂依法啟動立案監督程序,要求公安機關書面說明立案理由。
日前,公安機關對該案作出撤案處理決定,犯罪嫌疑人黃某獲無罪釋放。
參考資料:方圓法制網—湖北通城:依法監督撤銷一起故意傷害案
『貳』 聚眾斗毆被害人有過錯是被告減刑的理由嗎
聚眾斗毆被害人有過錯是被告減刑的理由。
對於被害人有過錯或者對矛盾激化負有責任的,應當綜合考慮案發的原因、被害人過錯的程度或者責任的大小等情況確定從寬的幅度。嚴格來說,被害人過錯並不能算是法定的量刑情節,無論是刑法還是刑訴法均無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被害人過錯」作為重要量刑情節確實已經成為共識。本文中筆者將對「被害人過錯」的適用和認定問題進行梳理,以期在個案中取得更好的辯護效果。
『叄』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過錯的認定標准
第一,主體的相對性。即過錯必須是由被害人所為。由於過錯行為具有無可替代性,過錯行為的主體只能是被害人,而不可能是有過錯的被害人親屬等其他人或被害人所在單位,而被告人因此實施的犯罪行為必須是針對有過錯行為的被害人。
第二,行為的不當性。也即被害人主觀上出於故意或過失的心理,實施的一種顯而易見的依社會常理即能作出否定性評價的行為。這種行為不符合社會一般倫理要求,超出社會共同認可的范圍。這種行為必須受到社會的嚴厲否定性評價而非一般否定性評價,才具有刑法中過錯概念的意義,如違反法律法規、嚴重違反社會道德規范、故意不履行應盡義務的行為等等。
第三,過錯的程度性。指被害人的過錯行為不僅應當具有不當性,而且應達到一定程度,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才具有刑法上的意義。被害人行為的輕微過失或錯誤,不具有刑法意義上的被害人過錯責任。所以不是被害人所有不謹慎行為都能夠認定為過錯從而被刑法所評價,如被害人保管財物不當或者故意炫耀財富的輕微不當行為,就不應成為影響被告人量刑的情節。
第四,作用的關聯性。即被害人的過錯行為雖與被告人犯罪行為的發生發展或犯罪後果的造成不存在必然性,但其對犯罪結果施加的影響力卻是無法抹殺的。只有在客觀上能夠直接影響犯罪行為的產生、發展和結果的才屬於刑法意義的被害人過錯。如果對犯罪行為影響不大,也就不必在量刑中考慮。所以諸如因輕信而誤入犯罪圈套等行為,不屬於刑法意義上的被害人過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九十四條被告人供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訊問筆錄沒有經被告人核對確認的(二)訊問聾、啞人,應當提供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員而未提供的(三)訊問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被告人,應當提供翻譯人員而未提供的(四)訊問未成年人,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合適成年人不在場的。
第九十五條訊問筆錄有下列瑕疵,經補正或者作出,理解釋的,可以採用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訊問筆錄填寫的訊問時間、訊問地點、訊問人、記錄人、法定代理人等有誤或者存在矛盾的(二)訊問人沒有簽名的(三)首次訊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被訊問人有關權利和法律規定的。
『肆』 被害人有過錯的量刑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被害人對犯罪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
(1)被害人對犯回罪發生有一般過答錯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
(2)被害人對犯罪發生有較大過錯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3)被害人對犯罪發生有嚴重過錯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