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關於商法實務的論文

關於商法實務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4-10-17 02:12:06

❶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論文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國際商法案例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摘要:

傳統的國際商法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培養要求,案例教學可以彌補傳統講授式教學的不足,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要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教學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國際商法;案例教學;法學教育

案例教學法一直是西方國家頗為重視並普遍推行的一種教學法。自傳入我國後在法學教育中推廣應用,並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因其在應用性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價值,也引起了我國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一、案例及案例教學的內涵解讀

案例是指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內容情節、過程和處理方法進行的客觀描述,以備查詢和再現。

關於案例教學的定義有很多種,對各層次屬性不同的排列組合、不同的取捨形成了不同的案例教學概念,也反映出對該教學法不同的認識程度。

大多數對案例教學的界定著眼於它的教學方式上。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透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並培養學生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教師講授、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實際案例、撰寫案例總結報告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就是以教學案例為載體,是基於一定的教育目標,選擇一定的教學案例從事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特徵,強調師生對案例共同進行討論,並寫出有關案例分析報告。這些界定對案例教學中的一些核心要素都有強調,側重面不一樣。

下面是一則比較完整的關於案例教學的定義,它也代表本研究對案例教學的界定:案例教學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要求,運用挑選出來的案例材料,使學生進入某種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過組織學生對事件的構成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國際商法案例教學的價值分析

目前,我國高校國際商法的教學中普遍採用的是講授的方法。中國高校傳統的`講授式教育還是有其優越性的,如傳授的專業知識具有條理性和系統性,便於學生作筆記和掌握。但是,講授式方法存在著其特有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為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至終處於被動的聽課狀態,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的思考問題;不利於培養學生運用法律和法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主要是書本法律知識和經過教授智力加工的研究成果,很少有機會在課堂上具體、充分地討論實際案例。雖然近些年來,教育界一直在探討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改變講授式方法給學生帶來的被動局面。但在這方面我們同其他國家相比做得還很不夠。我們的教學方法應當移植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改變單向的理論灌輸式教學方式。

(一)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國際商法》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理論性課程,單調的法律條文和基本概念眾多,專業性強,內容龐雜,具有枯燥性的特點,如果只是簡單地教授知識,照本宣科,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更無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案例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將現實生活中的生動、逼真的事例引入課堂,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氣氛;給學生提供一個獨立思考、自由討論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進行教學,就比較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的動力。

(二)可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國際商法》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國際商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其運用於國際商事交往實踐中。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法,能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標准答案」式的理論知識,卻難以獲得運用該理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而案例教學法更加註重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案例教學由於通過讓學生認真分析案例,並在分析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解決意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開展,通常是由教師事先選擇教學案例,通過教學案例的呈現創設一個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課堂教學就是在圍繞這個具體案例開展的分析討論中進行的。學生通過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便逐漸學會了如何去分析問題,學會遇到類似的情境或問題時該如何對待,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而且由於大量案例並沒有唯一確定的解決辦法,可以給學生進行開放式思考和討論空間,也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與人溝通的能力

案例教學這種教學形式特別依賴並突出學生之間的通力合作。小組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學會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實踐證明,一個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團體的學習效果,要遠遠好於單個人的學習效果。在傳統的講授方法中很難培養或提高學生的協作和溝通能力。

(四)有利於學生系統化地掌握專業知識

國際商法教學案例應該會涉及很多問題,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單純依靠某一部分的內容去分析整個案例,必須對學習的整體內容都非常熟悉並且能夠前後融通、綜合運用。所以,案例教學在無形之中將學生所學習到的全部內容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在將課程不同內容和知識點系統化方面起到了紅線的作用。

三、案例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一)理論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基礎

要實行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切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學,而丟棄了理論教學,因為沒有必要的理論基礎作鋪墊,案例討論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沒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培養能力也就成為一句空話。無論是採用什麼教學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課程的知識點,提高他們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開展案例教學不是替代理論教學,講授教學應該與問題討論、案例教學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應選擇典型的案例

由於課時數的限制, 案例的選擇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關鍵在於所選用案例能更好地適應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的需要。教師應精選並提煉國際貿易法方面的現實典型判例充實國際商法案例庫,以達到通過案例討論使學生加深理解法學基本理論之目的。因為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引發學生聽課的興趣,而在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則,提高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越經典,學生就越有興趣,參與程度就越高,學習收獲也就越大。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韓國、俄羅斯等是我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因此,我們也應特別注意選用與這些國家或地區相關的典型案例。

(三)應注意及時更新案例

國際商法的案例伴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商法的進步而不斷變化。國際貿易具有涉及面廣、變化快等特點,國際貿易活動在網路和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也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因此,在案例的選擇過程中,必須適應國際商法實踐迅速發展變化的實際;案例教學選擇的案例必須不斷更新,才能保證實際教學的需要。

(四)需要耗費較多時間和精力

案例教學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以教師的有效組織為保證,以精選出來的能說明一些問題的案例為材料,而要做到這些方面的有機結合往往較為困難,有時會產生耗費時間較多而收效甚微的結果[5]。案例教學在時間和效益上存在著矛盾,案例教學需要耗費的時間較多,它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案例教學的一系列的准備工作,但教師和學生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有限。

總而言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在實踐上是必要的,是符合課程教學目的和專業培養目標的。在國際商法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有益於師生的共同提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要點,增長實際操作能力。不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風險性。

參考文獻:

[1] 鄒麗敏.案例教學的教育價值及教學流程探討[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2):38-39.

[2] 楊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學法[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6(8):44.

[3] 潘學中.論師資培訓中的案例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6):13.

[4] 黃衛國.案例教學模式在教育學課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增刊:98-99.

[5] 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1.

拓展: 國際商法論文選題

1、論經濟法行政法的互動關系

2、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辨正

3、經濟法與弱勢群體的保護

4、市場經濟與反壟斷的立法建設

5、論規模經濟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6、我國反壟斷法的價值取向

7、反壟斷法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

8、加入WTO與加強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的研究

9、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精神

10、新型消費領域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

11、稅負公平原則和農村稅費改革

12、稅收司法保障研究

13、稅法公平價值論

14、政策性銀行運行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15、加入WTO後我國對外資銀行的監管策略研究

16、銀行業與證券業混業經營的若干法律問題

17、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18、論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礎

19、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新形勢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與法律制度的建構

21、國外社會保障稅對我國社會保障稅法的借鑒

22、國外社會救助制度的比較與借鑒

23、工傷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24、論土地徵用制度

25、房地產項目公司的法律問題研究

26、土地儲備制度研究

27、論農村土地承包制度

28、農村土地權屬法律模式研究

29、城市失地農民利益保護的法律思考

30、權法律制度研究

31、勞動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32、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研究

33、論商法的基本原則

34、我國《證券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修改建議

35、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監管

36、證券發行保薦人民事責任研究

37、證券投資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38、試論我國證券發行制度的完善

39、試論我國企業立法體系的重構

40、合夥協議法律性質研究

41、公司章程法律性質研究

42、論有限責任與債權人保護

43、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出機制創新研究

44、上市公司小股東利益保護機制研究

45、《破產法》若干問題研究

46、論獨立董事的義務

47、公司資本制度研究

48、論股權

49、我國股份回購的現實意義與立法完善

50、股東知情權研究

51、企業並購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52、關聯交易法律問題研究

53、股東訴權的司法實務研究

54、股權轉讓合同效力與股東登記的法律問題研究

55、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立法模式及其發展趨勢

56、清算中公司的性質及其責任的承擔

57、審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的法律問題研究

58、論保險利益

59、票據權利研究

60、信託的法律性質與基本理念

61、保險委付研究

62、論保險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

❷ 公司法相關論文範文3000字(2)

公司法相關論文篇3
淺談中小企業公司法的運用

一、發起人在公司成立中的單方行為

公司法並沒有對成立中小企業中發起人單方行為進行規定,例如慈善捐贈、政府捐贈等。實際上,發起人通過單方行為實施捐贈或者獲得捐贈時,可能是用自己名義,也可能是用成立中中小企業名義,如果有關立法不進行約束管制,發起人處於自身利益考慮可能會做出不良行為,造成成立中中小企業、債權人等有關主體利益受損。

在本人看來,公司法應增加以下規定內容,來彌補立法缺陷:發起人在中小企業成立過程中用自己名義實施捐贈等行為從而讓中小企業受益的,有關所有法律責任由成立後中小企業承擔,反之,發起人承擔一切後果;而發起人出現接受捐贈等有關行為時,成立後中小企業承擔一切法律後果。

對於在中小企業無法成立情況下,因為發起人過錯造成交易方利益受損問題處理辦法,公司法並未明確規定。比如在中小企業成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 廣告 宣傳錯誤造成交易方利益受損,抑或對交易方商業機密造成侵犯的情況。本人認為,公司法應進行以下規定來彌補立法缺陷:出現該情形的,按照侵權法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由發起人承擔賠償損失責任,不同發起人根據過錯嚴重性承擔具體賠償份額。

二、《公司法》對成立中中小企業的責任規定不足與完善

成立中中小企業責任規定有利於保障其行為制度和人格制度有效落實。但是,對於成立中中小企業責任發起和清算內容,公司法規定不夠具體全面。

(一)公司成立發起責任制度

責任發起主要針對發起人,根據公司法第28條第2款內容規定,“股份持有者不按之前規定額度出資的,應向已按規定額度按時出資的股份持有者承擔違約責任”;而第31條內容規定,“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後,如果作為公司成立資本的非貨幣資產實際價值額度明顯少於公司規定的價值額度,該資產出資方應當不足剩餘差額;成立中公司其他股份持有者也要承擔責任。”公司法的這兩條發起責任規定存在一定缺陷,具體包括:首先,規定沒有明確提到貨幣資產出資問題。對於這點,立法機關看來可能是因為貨幣出資必然要經過驗資程序,所以認為發起人出資一定是足額的。但實際上,發起人可以利用虛假出資等 方法 來混過驗資環節,抑或和驗資機構合夥騙取成功驗資資格,這種情況十分常見。

在本人看來,有關條款中應加入規定“發起人貨幣出資必須足額”。其次,針對發起人出資行為,我國法律是按中小企業成立前後進行分類的。中小企業成立前,發起人如果不按規定出資就屬於違約行為,所以並不直接向中小企業承擔出資責任;中小企業成立後,按照合同法第28條規定,如果發起人出資不足,應當負責補足額度,其他有關發起人也要承擔責任。本人認為後一種責任規定太過簡單。

(二)公司成立清算責任制度

不管公司無法成立,還是成立公司無效,中小企業在成立過程中或者成立後都失去了法人資格而要進行責任清算。但是關於怎樣清算以及怎樣承擔責任問題,公司法並未進行具體規定。在本人看來,立法內容應加入以下規定,從而完善公司成立清算責任制度:第一,中小企業在成立過程中不具備法人主體人格,相當於是一種合夥狀態,所以可以按照合夥中小企業法來進行清算;第二,如果成立中中小企業有相應的清算規定,可以按照中小企業規定進行;

第三,清算成立中中小企業時,應把股資返還給非發起人股東,按照普通債權人進行處理。這不僅可以保護非發起人股東利益,也滿足公司法中第95條對於發起人責任規定的處理要求。如果成立中中小企業資產無法清償所有債務,由於發起人承擔成立中中小企業債務連帶責任,所以由發起人償還。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公司法應盡早彌補以上立法缺失,基於現有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發展,這樣才能豐富理論內涵,並科學指導實踐活動。只有成立中中小企業民事地位得到法律形式確立,對其性質進行合理解釋,重新構建公司成立責任機制,才能協調處理好不同法律關系問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從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公司法相關論文篇4
淺談公司法所面臨的轉變

1、現行公司法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不斷發生變革,而公司法1993年在制定實行之初至今的變動並不大,面對當前市場經濟狀況難免會力有不逮。公司法的制定是秉持“法律內容應當較為完整,且具備大致的基本規范,擁有合理的法律框架”的基本理念。為了使公司法更加完善,更加適應當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展狀況,下面我們就對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 以填補當前公司法中的部分空白。

第一,注重法律框架設計,缺乏具體的操作設計。於1993年頒布的公司法對框架設計較為注重,就以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來說,不能說是面面俱到,但也算是較為全面了。“堅持公司法內容較為完整,具備大體的法律基本規范,框架合理”它既是人們的意見,同時也是公司法草案的起草原則。公司法的制定順應了當時經濟發展的狀況,具備公司設立及運營的基本架構規則,注意框架設計 然而在操作層面設計上,略顯不足,表現為以下幾點:

存在法律空白。例如在公司法中沒有制定出明確的規定,並將決定權交由其他法律法規或授權國務院,據統計,公司法約有8處法律規定由國務院制定,法律和法規中有8處另行規定,由國家做具有股東大會臨時召開的股東大會,它是公司法賦予少數股東的權利。

但在公司法中卻未明確該項權利的具體內容,股份持有多久具備該項權利、哪種請求方式屬於正當請求、請求不被採納時應如何救濟等等問題在公司法中並未有明確的規定。 一旦遇到股東大會困難,就會產生解決困難;某些“不作為”規定,沒有相應的法律後果規定;部分制度存在設計實施障礙和疑點。

第二,重視過程設計,忽略了“行為人”設計。過程是指公司法對辦事程序及行為過程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對於行為實施者的具體的義務和責任並未設計。

第三,注重組織設計,輕視了機制與機理的條件設計。公司開展有效經營應當以完善的組織機構為前提,現行的公司法比較注重組織機構設計。在公司法中對公司業務執行、經營決策機關、權利機關以及監督機關的職權和組成均有明確規定。但對於組織機構的機制和機理方面就顯得有些薄弱。

2、公司法修改應遵循的指導思想

修改公司法時應當從公司法性質與公司性質兩方面出發。公司法與公司具有怎樣的性質?首先公司法是商法的~部分,它主要對公司內外關系加以調整,在一定程度具有法律強制性,但調整主體是平等的,因此,將公司法界定為私法領域是毋庸置疑的。公司是企業法人的一種,它是一個擴大的個人,並不是一個縮小的社會。

民法通則中的第42條可以看出,公司法人是一種經營性組織,可將其看做商事主體。從公司與公司法性質對現行公司法進行修改,就是要增加其任意性規則,減少強行性的規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投資都具有風險,責任自負和風險自擔是公司的根本原則。因此,修改後的公司法應對規則的充分性與相關當事人公正性加以強調。我們對修改公司法的指導思想歸納如下:

2.1適應世貿組織要求,借鑒成功的法律 經驗 在我國公司法案起草時,公司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普遍的企業形式,因而世界各國在公司法案方面均有所涉獵,為了填補我國公司法的空白,我們應當借鑒過程成功的經驗如股東共有限責任原則、股東平等原則等。我們可以從降低企業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實行股份有限公司資本授權制、設立公司准則主義和揭開公司神秘面紗的原則對我國現行公司草案進行修改,增強其實用性和全面性。

實施有限責任公司簡化規則,突出股份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二者之間的區別。我國公司法中將公司規定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種,其用意無非是將公司形式的決定權交到了投資者手裡。而現行的公司法對這兩種形式的差別明確的區分,雖然有部分規定了歐諾公司組織結構進行區分,但是仍較為復雜。為了使有限責任公司具有的簡便易行特點更為突出,公司法是否可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現行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會制度。我國自1979年的7月以來,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一直實行董事會為公司權力機關的制度,並未在董事會之上設立上位機關股東會。這種體制有別於現行公司法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組織機構制度,由於其已運行了2O年,我們可進行該方面的相關經驗總結,吸收對公司法修改有益之處。比方說全體股東以書面形式對應作出的決議表示同意,就無需再召開股東會會議;或經全體股東同意,可以不經過召集程序而召開股東會會議。注意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少這一的特點,注意一些召集股東會與股東議決方式的設計。將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會和董事會適用范圍縮小,對其進行限制。適當對現行公司法中只設執行董事及一兩個監事的做法加以改動。

2.2分別實行國有企業改革立法和公司立法公司法制定之季,恰逢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階段。

因而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公司製作為國有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又成為人們的~種共識。因此,公司法容納了不少國有企業改革的內容。在當時的背景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到。由於公司立法與國有企業改革立法的混同進行,使公司法中出現了不少僅為國有企業改革或國有投資主體規定的規則,導致規則之間的不協調,不利於公司法的實施。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國有企業改革是一項自身特點很突出的問題,將其與其他立法一起進行,不利於解決這些問題。

相反,單獨立法則有利於解決國有企業改革的特殊問題。依此思路,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特殊問題,諸如國有企業改革中國有財產保護、國有職工的安置、土地使用權處置、國有資產的運營體制、國有股股權的行使,等等,可以單獨制定為一個立法文件,譬如命名為“國有企業改製法”。而公司法修改則不必再與國有企業改革扭在一起,而只需完善公司應遵循的共同規則,包括國有企業改建為公司後遵循的規則。至於國有企業如何為成為公司創造條件,公司法則不必過問了。

2.3應當充分體現我國公司法精神利用法律形式來塑造公司法律人格是我國公司法主要體現的精神,並以公司所有同公司經營分離為前提,通過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來實現對公司法律人格的完善。

3、結束語:

公司法的健全和完善是對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行使權利的保證,同時也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表現。本文僅對公司法需要改進的方面進行了淺要的描述,以為我國公司法的不斷完善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猜你喜歡:

1. 公司法論文範文免費下載

2. 公司法論文範文

3. 公司法論文參考題目

4. 公司法論文題目

5. 有關公司法論文範文

❸ 國際商法的論文

國際商法概念初探 國際商法作為一門大學課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在國外的一些大學中開設多年。[1]在我國,隨著近年來對外工作的不斷擴大,不僅一些大學開設了國際商法課程,而且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國際商法已成為許多行業和部門人士的重要而受到普遍重視。與此同時,「國際商法」一詞在各種場合被頻繁使用,冠以國際商法名稱的書籍也屢見不鮮。[2]於是,不斷有對國際商法感興趣的大學學生、生和各界人士提出如下一些:什麼是國際商法?怎樣理解國際商法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國際商法是否同國際法、國際經濟法或民法、經濟法一樣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事業的深入,對法學研究不斷提出新的課題和新的要求。而正確地認識和把握這些新課題,推動和繁榮我國的法學研究事業,正是我們法學研究工作者的職責所在。鑒於此,筆者擬對國際商法的概念從理論上進行初步的探討,不妥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 關於國際商法概念的研究,綜合考察國內外學者散論於各種著作中對國際商法概念的說明,筆者認為國際商法的概念可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下文分別予以闡述。 一、從廣義上看,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一,按照法學的一般理論,劃分法律部門的主要標準是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凡調整同一種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3]國際商法就是作為調整國際商事關系這一特定的社會關系而獨立存在的法律部門。所謂國際商事關系,是指某種商事關系,其主體不論是個人、法人、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只要這種商事關系的當事人分屬於兩個以上不同的國家或國際組織,或其所涉及的商事問題超越一國國界的范圍,這種關系就可稱之為國際商事關系。用以調整所有這些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就屬於國際商法的范疇。具體將,舉凡涉及商事關系的國際公法規范,國際經濟法規范,當事人自願接受的國際商事慣例或沖突法規范,國際商事公約或條約,國內商法中的國際性規范,都應包含在內。 對法律部門的劃分,除以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作為依據和主要的標准外,由法律規范的性質所決定的法律調整的異同也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標准。舉一個明顯的例證,刑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這從未引起過爭議,但刑法顯然不是調整同一種類的社會關系的,而是調整由於犯罪所破壞的多種社會關系的,幾乎涉及一切法律部門的調整對象。但其調整方法卻是單一的刑罰手段。這是其它法律部門所不具有的調整方法。同樣,基於國際商事法律規范的性質所決定的國際商法的調整方法是多樣性的,有不同於其它法律部門調整方法的顯著特徵。國際商法的調整方法,既包括協商與調解等調整方法,也包括仲裁與訴訟等調整方法,既包括國內法的調整方法,也包括國際法的調整方法。因此,從法律調整方法的角度考察,也可說明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在討論國際商事法律問題時,有必要對國際商事法律中的「商事」一詞進行說明。「商事」一詞是國際貿易交往中的一個重要的慣常用語。一般來說,國際組織或國家都對「商事」一詞盡可能做廣義的解釋。如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在起草《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時,就「商事」一詞所作的注釋[4],具有商事性質的關系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交易:任何提供或交換商品或勞務的貿易交易;銷售協議,商事代表或代理;保付代理;租賃;咨詢;設計;許可;投資;融資;銀行業;保險;開采協議或特許權;合營或其它形成的或商業合作;客貨的航空、海洋、鐵路或公路運輸。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國際商事仲裁和調解法典》則仿照《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羅列了18種屬商事關系的事項:(1)提供或交換商品或勞務的交易;(2)銷售協議;(3)商事代表或代理;(4)開采協議或特許權;(5)合資或其他形式的工業或商業合作;(6)客貨的航空、海洋、鐵路或公路運輸;(7)建築;(8)保險;(9)許可;(10)保付代理;(11)租賃;(12)咨詢;(13)工程;(14);(15)銀行;(16)資料或技術的轉讓;(17)知識或工業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版權和軟體程序權;(18)專業服務。[5]另根據我國加入1958年訂於紐約的《關於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時作出的商事保留聲明中提到的「商事」的概念,包括貨物買賣、財產租賃、工程承包、加工承攬、技術轉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勘探開發資源、保險、信貸、勞務、代理、咨詢服務和海上、民用航空、鐵路、公路的客貨運輸以及產品責任、環境污染、海上事故等。[6]因此,我國關於「商事」一詞的解釋也是一種比較廣義的解釋。國際商法就是規范各種商事主體在上述國際「商事」領域活動的法律。 第二,從國際商法的產生看,國際商法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的。它最初所調整的商事關系就不是一國國內商人之間的商事關系,而是跨國界的、不同國家商人之間的國際商事關系。 國際商法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國際商法的形成來源於實踐,它的系統化過程不是由於國家的立法或學者的傳播,而是由於其適用者兼推行者的努力。國際商法最初的形式是商人習慣法,它在十一世紀出現於威尼斯,後來隨著航海貿易的發展逐步擴大到西班牙、法國、德國及英國,甚至北歐各國和非洲北部。這種以商人(主要是從事兩國或多國間貿易,並須經船舶運送的商人)間為規范對象的國際商法,屬於商人習慣法,是以當事人自治原則為最高原則,經由交易常例、習尚、習慣而形成的法律規范。其內容主要包括:貨物買賣合同的標准條款、兩合公司、海上運輸與保險、匯票、破產程序等方面的規范。這種商人習慣法是商人在歐洲各地港口或集市用以調整他們之間的商事交易的法律和商業慣例,它與當時封建王朝的地方性法律相比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它具有國際性,是國際商法,普遍適用於各國從事商品交易的商人;(2)它的解釋和運用不是由一般法院的專職法官來執掌,而是由商人自己組織的法院來執掌,其性質類似於的國際商事仲裁或調解;(3)其程序較簡單迅速,不拘泥於形成;(4)它強調按公平合理的原則來處理案件。[7]

採納哦

熱點內容
物業管理條例案例 發布:2024-10-17 05:24:54 瀏覽:882
經濟法跟財稅法的異同 發布:2024-10-17 03:43:37 瀏覽:523
法律責任競合的例子 發布:2024-10-17 03:04:21 瀏覽:315
山東省法律援助知識競賽題 發布:2024-10-17 02:29:09 瀏覽:12
民事被告能申請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4-10-17 02:14:17 瀏覽:136
關於商法實務的論文 發布:2024-10-17 02:12:06 瀏覽:705
國家司法考試過關率 發布:2024-10-17 00:54:21 瀏覽:603
離婚律師韓劇 發布:2024-10-16 23:55:56 瀏覽:47
安守法治的近義詞 發布:2024-10-16 23:54:37 瀏覽:914
民法里的人 發布:2024-10-16 23:02:51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