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電商法假貨

電商法假貨

發布時間: 2024-11-20 19:49:28

❶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電商買到假貨怎麼投訴

1. 平台內投訴:針對在電商平台上購買到的假貨,消費者首先可以通過該平台的客服系統進行投訴。大多數購物網站設有專門的處理交易糾紛的客戶服務部門。
2. 網上報案:若遭遇網購詐騙,消費者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這樣做不僅有助於保護自己的權益,還能防止其他消費者受到同樣詐騙。已受騙的消費者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供相關信息,幫助公安機關查封詐騙網站、手機號碼和銀行賬戶。
3. 消費者協會投訴:與傳統商品一樣,網上購買的商品若出現消費糾紛,消費者可以向當地的或省級消費者協會提出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若權益受損,有權要求銷售者或服務者賠償。如果網路交易平台無法提供銷售者或服務者的真實信息,消費者同樣可以要求平台賠償。平台在知道或應當知道銷售者或服務者侵害消費者權益而未採取措施的情況下,需與銷售者或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❷ 跨境電商賣假貨會坐牢嗎

法律分析:首先,行為人賣假貨,屬於銷售假冒商品,是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的,即要承擔刑事責任。並且,按照具體的犯罪情節,要接受以下的處罰:1、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即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會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2、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即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將會被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其次,賣假貨並且未達到以上數額的,不用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但要接受以下處罰:1、被責令停止生產、銷售;2、被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3、會被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4、有違法所得的,會被並處沒收違法所得;5、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熱點內容
經濟法別除權的概念 發布:2025-02-24 19:59:39 瀏覽:428
勞動派遣經濟法法規 發布:2025-02-24 19:47:39 瀏覽:909
經濟法日化公司 發布:2025-02-24 19:20:39 瀏覽:219
開展民法典宣傳的通知 發布:2025-02-24 19:01:22 瀏覽:953
在線普法學習 發布:2025-02-24 18:37:32 瀏覽:281
關於道德的片段 發布:2025-02-24 18:13:54 瀏覽:428
上海醫院病區各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24 17:40:51 瀏覽:199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2-24 16:57:59 瀏覽:34
新民事訴訟法視頻 發布:2025-02-24 16:55:07 瀏覽:44
2016行政法徐金桂講義 發布:2025-02-24 16:42:21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