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平等原則的價值

民法平等原則的價值

發布時間: 2024-12-11 18:47:53

❶ 平等原則的意義

歷史實踐證明,民法的平等原則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哪裡有商品哪裡就必然有平等原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科技技術與產品的不斷廣泛運用,交易的內容和時空概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商品的衍品比重迅速增加,金融、證券、中介服務及商品交易形式,支持手段多樣化發展,一對一直接交易變成了同時在不同空間上多頭交易形式,支持手段多樣化發展,一對一直接交易變成了同時在不同空間上多頭交易,商業信用由依賴熟人轉變為依賴機構信譽,政府和國際組織在信用擔保,爭議解決方面的作用和權威越來越大,在以市場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平等原則早已超出了一國民法的界限,成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在當今的社會沒有絕對的平等,相反諸多不平等的表現形式在各個層次得以體現,正是因為現實中存在著諸多不平等,才使人們和社會地位產生差別,才使處於社會下層的人產生改變現狀的動力並因此形成對上層統治者的壓力,促使其不斷做了讓步,使社會制度變得日趨合理,所以人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根本原因。生存競爭使人類的遠祖意識到,任何個體想要維持生存和生活得更好,必然與他人合作,但這不僅不否定「對於各個人來說,出發點總是他們自己」這一觀點,而且說明了社會合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為了合作者的個人利益。每一個公民或法人都有一個社會經濟細胞,只有靠民法的平等原則的保障才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形成整個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放任政治經濟強權欺行霸市、賭賄公行,坑蒙拐騙,必然違背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交易規則,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破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人類的貪欲必須用社會的理性加以約束,必須在國際國內一切法律制度中貫徹平等原則。
具體到中國民法的平等原則,雖然平等是現代法治的精髓,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要求在更加廣大空間,更從多主體之間的平等規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實現多層次上的平等,除了摒棄過分的行政干預外,還應以民法的平等原則為指導,修改有關法律,充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把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原則引入政治體制,以法律的權威取代政治權力執掌者權威,使國家的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民法的平等原則才能得以更好體現,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才能順利進行。

❷ 民法典的核心理念

一、民法典堅持的原則有哪些?

民法典基本原則,是指其效力貫穿於民法典始終的民法根本規則。

民法典的基本原則中有兩條價值線索。一條是合法權益受保護原則、陵搭旁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另一條是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公平原則。

(1)平等原則使得民事主體適用相同的經濟社會生活規則;自願原則使得民事主體枝碧可以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憑借自己的自由意思追逐合理利益;合法權益受保護原則使得民事主體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合理利益能夠得到法律保障。

以上三原則是社會效率的源泉,構築了市場經濟及自由競爭的法律基礎,被稱為「基本體制原則」。

然而,基本體制原則的功能經充分發揮,時日既久,民事主體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成敗效果會逐步累積,導致日益嚴重的強弱分化。嚴重的強弱分化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問題,使社會正義價值受損。

(2)為了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後一條價值線索逐漸在民法中突顯出來,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公平原則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前一條線索形成限制和修正。其實質是國家以公權力之手對自由市場機制進行一定的干預,從而使社會正義價值得到體現。以上三原則被稱為「體制限制原則」。(《民法總則》第九條確立了一條全新的基本原則即尺含燃「生態環境保護原尺橡則」,也被譽為「綠色原則」。也屬於體制限制原則。)

(3)基本體制原則與體制限制原則並非平行關系,而是有主有輔。平等、自願、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構成基本體制原則,居於主導地位,這條價值線索若不存在,民法本身就不復存在,市場經濟與自由競爭機制也不復存在。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公平原則、綠色原則構成體制限制原則,居於輔助地位,其功能在於使基本體制妥當發揮功能,故其雖對基本體制原則形成一定的限制和修正,但決不是顛覆和取代。

從根本上講,社會正義價值主要依靠公法和社會法去實現,作為私法的民法雖然也對社會發展和需求做出回應,並在自己彈性范圍內進行一定老春的調整,但是這種調整絕非否定自我;否則,社會效率價值在法律上就無從貫徹了。

❸ 民法上的平等原則,強式平等和弱勢平等是什麼意思

近代來民法中對抽象人格的擬製表達了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美好理念,但現實的發展卻讓這種籠統、抽象的地位平等與原先的理念發生背離,這種「強勢意義上的平等對待」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平等,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從而產生了「經濟上的強者」,這時再強調無差別的平等就顯得有失公允了,於是,現代民法發展出了「弱勢意義上的平等對待」的概念,即主張按一定的標准對人群加以分類,從而更好的保護「經濟上的弱者」的權利。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價值上,強式平等對待更加體現了一種對自由和效率價值的追求,對個人的權利是一種不加限制的對待方式,著重於主體的個體性;而弱式平等對待則是以類的區分為其前提的,更傾向於對公平或正義的價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的權利給予適當的限制,為了社會更能有序發展,著重於非個體性。[3] 我國的民事立法中,既強調民事主體抽象的人格平等,又注重弱勢意義上的平等對待,如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勞動法》,都著重保護消費者、勞動者這些經濟上的弱者的利益。

熱點內容
最高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23 03:30:20 瀏覽:940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3 02:26:07 瀏覽:293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