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推理
① 男子銀行貸款20萬後意外死亡,銀行起訴其家人還錢,如何從法律角度解讀
在我們中國一直就有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說法,也確確實實是應該要履行的義務,欠了錢還錢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也會有一些糾紛的出現,比如有的人他可能經歷一些特殊的情況,最後對於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近日,在江蘇揚州法院就判決了一起貸款案件,男子朱某向銀行借款20萬元之後,借期是一年到2020年9月借款,到期後朱某僅僅只償還了部分借款,未按約還清本息。銀銷2021年2月份的時候,朱某因突發意外死亡,現在銀行便起訴朱某的第一順位繼承人4人包括父母,妻子和兒子進行還款,要求市民被告在繼承朱某的遺產范圍內,承擔清償貸款本息和律師代理費的責任。但市民被告辯稱,朱某是由於意外死亡除債務外並沒有留下任何遺產,同時他們表示也會對朱某的遺產放棄。隨後法院判決4名被告在管理朱某遺產范圍內償還原告借款本金,152,171.32元,罰息5228.3元,並支付律師代理費11,944元。如果說,朱某的4名繼承人他們確實履行了這個遺產管理行為。而且又開具了證明,證明朱某確實沒有留下任何遺產,同時通過村委會等也可以提供相應的證明,這樣的話法院就不會判令這4名繼承人再承擔責任了。
② 關於民法典對期間計算的規定及理解
法律分析: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明確規定了期間的計算方式,這對於各類案件來說至關重要,是法律推理中的一個基本要素。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的規定,民事法律中的期間應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來計算。而根據第一百八十一條,如果期間按小時計算,則從法律規定的或當事人約定的時間開始計算。若按日、月、年計算,則期間的開始當日不計入,從下一日開始計算。
進一步地,根據第一百八十二條,如果期間按月、年計算,則最後一個月與期間開始當日的相應日為期間的最後一日。如果最後一個月沒有相應日,則期的最後一日為最後一個月的前一天。
最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了關於「以上」、「以下」、「以內」、「屆滿」等表述的含義,明確這些表述包括本數。而對於「不滿」、「超過」、「以外」等表述,則不包括本數。
③ 民法中沒有明文規定,可以適用類推規則嗎
有。
一、 類推原理
(一)類推適用的概念
類推適用是我國民法解釋學中填補法律漏洞的方法之一,是我們在民法適用中運用較多的一種方法,理論界對於類推的概念並無太大的分歧,我國台灣學者王澤鑒先生認為「類推適用,即將法律於某案例類型A所明文規定的法律效果,轉移適用於法律未規定的案例類型B之上。」美國法學者博登·海默的定義是:「類推推理,亦就是把一條法律規則擴大適用於一種並不為該規則的詞語所涉及的,但卻被認為屬於構成該規則之基礎的政策原則范圍之內的事實情形。」我國學者梁慧星先生認為:「類推適用,是指法官受理的案件在法律上未有規定,採用類似案件的法律規則裁判本案。」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適用類推的案件,首先必須是法律未對案件制定法律規范,即案件本身沒有法律依據;其次,在現有法律規范中有一個條文所規范的案件類型與本案有類似或相似性;再次,法官通過自己的自由裁量,運用這個條文裁判本案。其中重點在於案件之間的相類似性,如果案件類型之間沒有這種相似性,則不能適用類推,而只能考慮其他法律解釋的方法。
(二)類推適用的理論依據和適用的原因
1、類推適用的理論依據
平等原則是類推適用的理論基礎。平等原則是現代法律追求的基本價值理念,類推適用依據的正是「相同的案件,應為相同之處理」的平等原則,即就特定事項,法律沒有規定時,於其他類似事項,應適用之,以貫徹正義理念。正如博登·海默所說「對於一項規則進行類推適用是否合法的問題,並不取決於演繹邏輯,而是取決於對政策與正義的考慮。」
2、法律漏洞
由於制定法本身的缺陷,當一部法律被制定出來時,便已經落後於社會,而社會經濟政治又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因此,法律漏洞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所謂法律漏洞,指關於某一法律問題,法律依其內在目的及規范計劃,應有所規定,而未設規定。所謂未設規定系指不為法律的可能定義所涵蓋。」
二、類推適用
類推適用的邏輯形式是類比推理,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類比推理的通常被定義為:「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系列屬性上是相同(相似)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個對象還具有其他特定屬性,由此推出另一個對象也具有同樣的其他屬性的結論。」其邏輯形式被表示為A對象具有屬性a、b、c、d;B對象具有屬性a、b、c;所以類推B對象具有屬性d。民法上的類推適用的形式規則可表示為:法律規定了A案件構成要件是a、b、c、d,其法律效果為M;但是對待案件B法律卻沒有規定,但可知案件B的構成要件a、b、c,由此斷定案件A和案件相似,案件B也具有法律效果。
三、類推限制
適用類推的案件都是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的案件,因此,法官在處理類推案件中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一種「造法」的行為,所以,法官在類推適用時應當受到嚴格的限制。
(一)對於法律保留事項絕對禁止類推。所謂法律保留,是指必須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包括絕對保留事項和相對保留事項)。對於法律保留的事項,其本身不應當屬於法律漏洞,而是國家在制定法律時由於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影響而做出的政策性保留,保留的事項必須由法律規定,因此不能類推適用。
(二)在法官類推適用的過程和結果應當合法合理。合法主要是說法官在適用類推時使用的法律規范必須是現行有效的;合理主要是指類推的結果是能被當事人乃至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其標准應當是沒有超過一般國民預測的可能性。
(三)類推適用時應當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是調整社會關系和民法觀念的綜合反映,因此,法官在運用價值判斷進行類推時,一定要以民法基本原則為前提,如果有背於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則不能適用類推。
類推適用是民法裁判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在我國現階段民法典尚未完成,民事立法還未完備,法律漏洞數量很大的現階段,法官運用自己的裁量權適用類推,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④ 法律論證和法律推理的區別
法律論證和法律推理的區別具體如下:
1、法律論證是指在法律訴訟過程中訴訟主體運用證據確定案件事實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
2、法律推理是指法律人在適用法律的過程中,確認法律事實,選擇法律規范,在此基礎上將確認的法律事實歸屬於特定的法律規范,並通過援引法律法律條款獲得裁判結果的思維活動。
法律推理常見的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具體分析如下:
1、演繹推理是以一般的原則為標准推斷出某一具體情況的解決方式。如甲類情況受乙規則支配,某一案件的情況屬於甲類,因此這個案件要受乙規則支配;
2、歸納推理是從兩個或更多的同類特殊命題中獲取一般性命題的推理。如在甲案件中製造商對於過失造成的、由飲料瓶成品引起的損害負有責任。在乙案件中製造商對由過失造成的、由包裝布料成品引起的損害負有責任,從這兩個命題中可以歸納出一般的命題,即製造商要對他過失地提供給人們使用的包裝品引起的損害承擔責任;
3、類比推理是根據兩種情況在某些特徵上的相似,做出在其它特徵上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如在乙案件中可應用甲規則,現在有一個在所有實質方面類似於乙案件的案件,那麼甲規則也可應用於這個案件。但類比推理或然性很強,應在具體案件中考慮多方面因素慎重使用,尤其不能在刑事案件審理中使用類比推理。
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1、遵循權利保護原則;
2、對私權利,奉行「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則;
3、對公權力,奉行「法無授權即禁止」原則;
4、在刑法領域,奉行無罪推定原則;
5、遵循「類似案件類似處理」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於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於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⑤ 推別人一下犯法嗎
那就要看你們是什麼關系呢?如果是好朋友,就這么隨便推一下,也沒有造成什麼後果的話。人家不告你,那就不犯法了。如果你跟他鬧矛盾吶?你使勁推一下。人家告你的話,你就是犯法的,這就可以相當於打人吶。特別是造成的嚴重後果的話,你恐怕要吃不了兜著走走呢,所以不要去隨便推別人,如果遇到老人家摔在地上。或者是磕碰到了什麼的桌子角之類的。就算是年輕人碰到了太陽穴,也有可能導致死亡的,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