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因果關系中斷

刑法因果關系中斷

發布時間: 2024-12-13 05:06:54

『壹』 《刑法》(二)

專題三 因果關系

一、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介入因素如果是異常的、且對危害結果的「貢獻率」較大,則可以中斷前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的判斷: (1)條件說為基礎(條件說的「條件」必須是「危害行為」;「條件」是指實行行為,而不包括預備行為) (2)因果關系中斷-對條件說的修正、限制。

二、客觀歸責理論 實行客觀歸責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製造不被法律允許的風險(如果減少了風險,就應排除客觀歸責;如果行為沒有減少風險,也沒有提高風險,也不能將結果歸責於行為;行為人雖然製造了危險,但是但如果危險被允許(合法行為),排除客觀歸責。) 2、實現不被允許的風險。即在結果中實現了由行為人所製造的不被允許的風險(以下排除客觀歸責:行為雖然對法益製造了危險,但結果的發生不是由該危險所致,而是偶然與危險同時發生;行為沒有實現不被允許的危險;護士在注射抗生素時沒有為患者做皮試患者因此死亡,事後查明,即使做皮試也不能查出患者的特殊反應;行為雖然違反了注意規范,但結果並不是違反注意規范所造成的,排除客觀歸責) 3、結果沒有超過構成要件的保護范圍。 被害人自我答責(被害人自願和負完全責任的行為導致後果的,都需要由被害人自己承擔,這就是被害人自我答責的法理)包括: 1、參與他人基於故意的自我危害行為 2、對他人危險行為的接受。

專題四 認識錯誤及相關問題

 一、因果關系的錯誤 狹義的因果關系錯誤:因果關系的錯誤無任何影響 事前的故意(結果推後實現)(死晚了):通說認為,因果關系的錯誤無任何影響,成立故意犯罪既遂 結果的提早實現(死早了):如果危害結果是實行行為導致的,則成立故意犯罪的既遂;如果不是,則否認故意犯罪的既遂。

 二、犯意轉化、另起犯意 1、犯意提升(降低):行為對象統一,並且侵害的法益同類。處理方式:犯意升高的情況下,從高者;犯意降低的,從舊(高)者,僅以一罪論處。 2、另起犯意。在前一犯罪已經既遂、未遂或終止後,又另起犯意實施另一犯罪行為,因而應數罪並罰。處理方式:原則上應數罪並罰;如果侵害的對象不同一、法益同類的情況下,同種數罪不並罰。

 專題五 排除犯罪性的事由

一、正當防衛: 1、正當防衛的限度,應從寬把握; 2、防衛行為是否過當,應以防衛人當時的立場進行判斷,而不應以一個冷靜的第三人事後立場看。(行為過當,但結果不過當,仍屬正當防衛;行為適當,但結果過當的,仍屬正當防衛;行為過當,且結果過當的,屬於防衛過當;對於非暴力犯罪,但屬於持續性的侵害,對被害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的,即使造成不發侵害人死亡而逃跑的,仍然成立正當防衛)』

二、被害人承諾及風險支配 1、被害人承諾中,承諾必須出於被害人的真是意志,戲言性的承諾、基於強制或者威壓作出的承諾,不阻卻違法性。(承諾的動機錯誤,承諾仍然有效力;因為受騙而承諾的,承諾無效) 2、風險支配與責任分配: (1)自己危險化的參與,是指被害人的行為是導致侵害結果發生的直接原因,或者說,被害人自己支配了侵害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2)基於合意的他者危險化。危害結果的掌控權不再被害人支配之下,行為人支配了結果,仍然以犯罪論處。

『貳』 介入因素對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影響

介入因素的存在可能造成刑法上因果關系的中斷,而判斷介入因素是否存在的標準是能否排除合理懷疑。在足以引起因果關系中斷的重大介入因素存疑時,應認定先行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並宣告被告人無罪。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況的異常性大小。介入情況對結果發生作用的大小。介入因素是否屬於行為人的管轄范圍。
一、介入因素三標准:
1、先前行為對結果發生所起的作用大小作用大者,則先前行為與結果有因果關系;反之無。這里的作用大小,是指先前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危險性大小。這種危險性大小,是根據生活經驗的蓋然性大小(概率大小)來判斷。一般認為,重傷行為對死亡結果作用大,輕傷行為對死亡結果作用小。
2、介人因素異常性的大小這是指在先前行為製造的危險流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介入因素,該介入因素的出現是否異常。對此主要考察先前行為與介入因素的關聯性大小。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現是先前行為導致的,則介入因素這里包括四種情形:先前行為必然導致介入因素出現;先前行為通常導致介入因素出現;先前行為很少導致介入因素出現;先前行為與介入因素的出現無關。大致而言,前兩種情形的介入因素不算異常,後兩種情形的介入因素較為異常。
3、介入因素本身對結果發生所起的作用大小作用大者,則表明先前行為與結果無因果關系;反之有。上述三點需綜合判斷,根據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得出最終結論。
二、刑法多因一果如何定罪:
1、先行行為導致最後結果發生的概率的高低。概率高者,因果關系存在;反之,不存在。
2、介入因素異常性的大小。介入因素過於異常的,先行行為和最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存在;反之,因果關系存在。
3、介入因素對結果發生的影響力。影響力大者,因果關系不存在;反之,因果關系存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叄』 刑法的因果關系

1、沒有有因果關系。盡管B即使送往醫院搶救亦定會因多臟器嚴重損傷而死亡,但B死亡的結果因車禍而發生因果關系的切斷,故不能認定A的故意殺人行為與B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2、未遂。因為沒有刑法意義的因果關系。

3、故意殺人罪(未遂)。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僅僅是可以,擔任也可以不從輕或減輕。而針對本案,雖然是未遂,但A的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一點也不比犯罪既遂小,因此,雖然要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未遂),但量刑時可以不做從輕或減輕。

『肆』 刑法因果關系中斷對前行為人咋判刑

因果關系中斷了,那前行為人對結果不負刑事責任。但如何判刑還得根據具體情況。如甲投毒殺乙,該毒葯會在一小時後才發作,但是在30分鍾時,乙出門被車撞死。那麼甲涉嫌的就是故意殺人罪(未遂)

『伍』 刑法當中的中斷因果關系是不是可以說沒有因果關系

可以這么理解。
因為中斷事由的出現,導致兩個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消滅。

『陸』 刑法因果關系問題

前者甲與乙的死亡沒有因果關系。在因果關系的發展進程中,如果由於介入第三者的行為或者特殊自然事實導致了結果發生,那麼,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便中斷。危害結果的發生介入了他人的行為,但丙能殺乙並不是因為甲提供了條件,丙在甲到達之前即已將乙殺死,因此其追殺行為和乙的死亡結果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如果沒有甲的行為,乙也會被丙殺害而死亡,甲承擔故意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後者應該有因果關系,刑法中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間的因果關系有一果多因的情況,甲的故意行為和司機的過失行為與共同造成的危害結果即乙的死亡間有因果關系 .

熱點內容
司法中打架 發布:2025-01-23 03:18:00 瀏覽:895
鐵路法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03:03:11 瀏覽:403
農業發展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1-23 02:40:29 瀏覽: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23 02:26:07 瀏覽:293
初中籃球競賽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02:12:16 瀏覽:258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