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馬公
A. 王楓老紅軍-王楓
王楓,生於1917年4月,籍貫四川平昌縣高升鄉,原名王華章。他於1933年3月投身中國工農紅軍,這一年,他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王楓擔任紅四方面軍的戰士、班長以及dp長,積極投身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的長征等重要戰役中,展現出堅定的革命決心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抗日戰爭時期,王楓的職務不斷提升,他先後任留守兵團警備第5團連長、作戰參謀,新四軍第4師U旅32團參謀、營長,以及泅南獨立團團長和第35團團長。在淮北33天反「掃盪」、山子頭反頑、馬公店等戰役中,他帶領部隊英勇作戰,為開辟和恢復津浦路東、路西根據地做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王楓的軍事職責更為重要,他擔任豫皖蘇軍區第35團團長兼政治委員,以及第6軍分區參謀長、阜陽軍分區副司令兼參謀長,參與了豫東、乎漢、開封、挺進大別山、隴海、淮海等重大戰役,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赫赫戰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楓繼續為國家和軍隊服務,先後擔任宿縣軍分區副司令員、安徽軍區幹部文化總校校長、華東軍區政治師范學校校務部部長、第4步兵預備學校校長、滁縣軍分區司令員以及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直到1955年晉升為大校,成為正軍職軍官。他的英勇表現和卓越貢獻,使他在1955年榮獲了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又獲得了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這是對他一生無私奉獻的最高肯定。
(1)司法馬公擴展閱讀
王楓,女,曾任中共成都市委書記處書記,國家機械設備成套總局副總局長、黨組副書記兼紀檢組組長。曾參加中央工作組考察湖北、廣東的班子和整黨工作。是中共七大代表。有同名人物原司法部人民接待室副主任、前中央電視台台長、老紅軍、革命烈士、畫家、醫師等多人。
B. 明代秘史:馬皇後尊師重法
>的元配夫人馬氏,生於元至順元年(133O年),至正十二年與朱元璋結婚。覆滅,朱元璋建立明朝,馬氏被封為皇後。她在後位十五年,明洪武十五年故世,終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曾把她比作的,在她死後,不再冊立中宮,以示對她的尊重和懷念。君主夫妻,如此愛重,馬皇後必有她獲得寵敬的原由,翻閱《明史》以及其他有關記載,確有足以為人稱道之處。>>馬皇後是安徽宿州人,史書稱其父為「馬公」,稱其母「鄭媼」,沒有留下名字,足見是貧窮之人。馬公與郭子興友善,馬公夫婦死得早,就把孤女馬氏托給郭子興,被養為義女。郭子興起兵反元,把義女嫁給了親兵朱元璋。朱元璋南征北戰,馬氏助夫征戰,盡心竭力。此後馬氏在皇後生涯中,又以賢德著稱。她謝卻對娘家的封賞即為一端。>>馬皇後幼孤,與娘家人向無來往,朱元璋稱帝後,要訪查她的親屬,加以封賞。馬皇後得知此事,當即謝卻,說道:「爵祿私外家,非法」(《明史》卷113「太祖孝慈高皇後傳」)。為寬慰皇後,朱元璋還想派人尋訪她的娘家人,馬皇後仍堅決辭謝。朱元璋不好違背她的意願,只好作罷。馬皇後其實並非不想她娘家的人,每當她說到父母早逝時,就痛哭流涕。她當然希望有娘家親人的交往,但從維護國家法制的大局出發,還是克制了自己的感情,不讓封賞娘家人,不搞宗親恩澤,見識實出常人之上。>>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謀反案發,興起大獄,株連官員三萬人,早已致仕還鄉的宋濂也被牽連進去,逮捕到南京,問成死罪。>>馬皇後知道此案就替宋濂說情,向朱元璋進諫:老百姓請一先生,還懂得終身不忘尊師的禮節;再說他告老返鄉,京中的事情他必定不知道,也別冤枉了他。但是朱元璋把胡惟庸一案看得很重,正擬嚴究查辦,所以不聽馬皇後的勸告。待到馬皇後陪朱元璋吃飯之時,她既不喝酒,也不吃肉,朱元璋問她為什麼那樣,她說:聽說宋先生獲罪,我不近葷酒,為他做福事,希望他免禍。聽了這番話,朱元璋動了惻隱之心,放下筷子不吃飯了。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遣送茂州安置。>>明朝太學建成,朱元璋臨幸回宮。馬皇後問有多少學生,朱元璋答有幾千名。當時,有些太學生攜帶眷屬在京,他們沒有薪俸,無法養家。馬皇後知道這一情況後,就提出應該按月發給口糧。朱元璋接受了這個建議,專門設立「紅板倉」。存儲糧食,發給太學士。此後,「月糧」就成為的一項制度。>>宮中下人,有人做事不中皇帝的意,朱元璋大怒,要立即懲罰;馬皇後不便阻攔,也跟著假裝發怒,命把那人捆綁起來,交給宮正司議罪。>>朱元璋很不高興地責問,這是你皇後處理的事情,為什麼要交給宮正司?馬皇後答道,賞罰公平才可以服人,治理天下的人主,哪能親自處置每一個人?有犯法的應該交給司法部門去辦。>>朱元璋又問,那麼你為什麼也發火呢?她回答道,當皇帝憤怒時,不但犯法者要受重責,還會損傷你的身體,我故意也發怒,把這件事推出去,消釋你的煩惱,也為有司能持平執法。>
C. 古代審案判詞及訟詞
古代判詞趣聞集萃
判詞,乃古代官府斷案的判決書。雖系公文,但偶爾亦有判詞妙趣橫生……現集萃數例供讀者欣賞。
▲一個字的判詞。古時寡婦再嫁是被人瞧不起的,如想再嫁,須經官府衙門許可。因此,有許多年輕寡婦,只得守寡終生。
話說,有一年少寡婦,欲想再嫁人,就去求助一位學者。學者問明緣由後便替她寫了一狀紙,讓她呈於縣官。狀紙上寫道:「十五嫁、十六寡,公鰥、叔大,花少葉、葉缺花,嫁乎?不嫁?」縣官看罷狀詞,無話多說,即提朱筆在狀紙上圈判一了個大字「嫁!」
▲十六字的判詞。宋代嵩陽縣縣令張詠,在檢查衙門錢庫中,發現管理錢庫的小吏每日回家時,都要隨手將一枚小錢放在帽子的邊縫里帶出,心中大為不悅。一天,小吏故伎重演,張縣令命人將他當場捉住,並以盜竊國庫的重罪將其打入死牢。小吏認為僅拿一枚小錢便判死刑,未免太重,高喊冤枉。縣令張詠便提朱筆寫出了十六個字的判詞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小吏無言對答,只好認罪伏法。
▲三個字的判詞。傳說古代一位少婦守寡無兒,家裡只有正當年壯的公公和成人的叔子,日子過得很不方便。
寡婦很想改嫁,但在封建社會里,婦女改嫁是很不容易的事。並且當地那位縣官老爺,素來討厭煩瑣冗長的文章,遇到長狀紙看都不看。於是,聰明的寡婦用最少的文字寫了包括她家境和要求再嫁的狀紙。縣官打開一看,只見:「翁壯叔大,瓜田李下,是否當嫁?」令人拍案叫絕,乃千古奇狀一篇,縣官揮朱筆,圈判三個大字:「嫁!嫁!嫁!」
古代判詞、供詞拾掇
? 張法綏 張 芳
1975年12月,陝西岐山出土了一批西周時代的青銅器。其中一件�匜上有銘文一百七十五字。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一篇法律判決書,屬西周恭王時代,距今約三千年。銘文大意是:牧牛(人名)與上司�(人名)為五個奴隸發生訴訟,法官伯揚父(人名)作出判決,說牧牛犯上,「女(汝)敢以乃師訟」。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牧牛的罪應鞭打一千並施墨刑(刀刺犯人額頰並塗墨)。不過,法官又對牧牛大赦減刑,「今大赦汝,鞭汝五百,罰汝三百�。」即只打五百鞭,罰三百�的銅。這段銘文,成為研究我國早期司法制度及法律文本等的寶貴資料。
封建時代的地方官,很重要的一項公務就是審判案件。結案時,要草擬案情,作出判決。這就需要一定的文化修養(包括邏輯判斷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有些重大案件需由皇帝「聖裁」,所以,皇帝有時也對上呈的案件作出決斷,寫下判詞。南宋岳飛冤案,就是由高宗趙構下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這就是南宋法律對岳飛等三名許身民族戰場的英雄最後的判決。明朝成化年間,發生了一件「人妖強奸婦女案」。案情大致如下:成化三年(1467),太原府石川李家灣人桑沖男扮女裝,「將眉臉絞剃,分作三柳(綹),戴一發髻,妝婦人身首」,並學會紡織、剪裁、插剪花樣、綉鞋做飯等手藝,於是他以教婦女工織為名,喪心病狂地外出作案。桑沖獸行的揭露,並非因被辱婦女遞訴狀,而是由一幕作姦犯科的丑劇引出。桑沖到真定府晉州聶村一家打工留宿時,這家女婿趙文舉見色起心,半夜潛入房內欲行強奸,將桑沖按在炕上,往上一摸,無胸乳,往下一摸,觸及陰莖,大驚大叫起來。晉州府衙對桑沖嚴加審訊,審清了桑沖從成化三年至十三年之十年間,流竄在四十五個府、州、縣,姦淫良家婦女達一百八十三人之多!晉州府開列了被害婦女姓名,上報都察院;同時,還審出桑沖教出的「人妖徒弟」任茂等七人。這件驚天大案震動了朝野,明憲宗朱見深對案件的判決是:「這廝情犯丑惡,有傷風化,便凌遲了,不必復奏。任茂等七名,各要上緊挨究,得獲解來。」(明·陸粲《庚巳編·人妖公案》)
封建官吏多為舉人進士出身,肚裡的墨水比皇帝要多,判詞也就比上述兩位皇帝的判決有文采。唐代顏真卿在刺史任上時,曾為一件離婚案寫了判詞。案情簡單,妻子嫌丈夫楊志堅無錢無權,沒有出息,要求改嫁。顏真卿判決准其改嫁,但要挨二十大板,對丈夫則給予賞賜並安排工作。這篇判詞在顏真卿《文忠集》里完整錄下:「楊志堅素為儒學,遍覽『九經』,篇詠之間,風騷可摭。愚妻睹其未遇,遂有離心。王歡之廩既虛,豈遵黃卷;朱叟之妻必去,寧見錦衣。污辱鄉閭,敗傷風俗。若無褒貶,僥幸者多。阿決二十後,任改嫁。楊志堅秀才,贈布帛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隨軍,仍令遠近知悉。」顏真卿不愧為文學家,一篇判詞,駢散互用,兩個女子嫌夫貧賤而改嫁的歷史典故並列(王歡是前燕人,妻子嫌他窮,把他的書燒了,要求改嫁,王歡後來在苻堅為帝時任太子少傅;朱叟是西漢朱買臣,賣柴為生,妻子改嫁,朱後來任會稽太守,把她和後夫接去官舍,妻子慚而自縊)。文字寫得很漂亮,典故亦貼切,當然,其間也流露出士大夫階級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識,但這似乎不應苛責。南宋清官馬光祖的判詞最有意思,大多是詩詞或歌謠。他任京口(今鎮江市)令時,福王強占民房養雞鴨,反狀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到了衙門,馬光祖實地勘驗後,判決道:「晴則雞卵鴨卵,雨則盆滿缽滿;福王若要屋錢,直待光祖任滿。」馬光祖對權貴如此,對讀書人卻是另一種態度。一個書生翻牆進入所愛少女房間,於是被押官府。馬一問案由,出題《逾牆摟處子詩》面試,那書生秉筆疾書:「花柳平生債,風流一段愁。逾牆乘興下,處子有心摟。謝砌應潛越,韓香許暗偷。有情還愛欲,無語強嬌羞。不負秦樓約,安知漳獄囚。玉顏麗如此,何用讀書求。」馬光祖一見,大加贊賞,不但不責罰書生的非禮之舉,反填一首《減字木蘭花》詞,判二人結婚:「多情多愛,還了平生花柳債。好個檀郎,室女為妻也不妨。傑才高作,聊贈青蚨三百索。燭影搖紅,記取媒人是馬公。」(以上二則均見元朝吳萊著《三朝野史》)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父親,光緒年間曾任湖北某縣令,有一次處理一件風化案(多角戀愛),敘述案情後,與顏真卿一樣,駢散夾雜判決道:「鳴呼!玷白璧以多瑕,厲實階離魂倩女;棼朱絲而不治,罪應坐月下老人。所有兩造不合之處,俱各免議。此諭。」(馮友蘭《三松堂自序》)短短幾句,有成語(白璧微瑕,治絲益棼)、有典故(鄭光祖《倩女離魂》)、有傳說(月老),文采斐然,且處理寬松,只指出感情誤區,不追究責任。布告一貼,全縣傳頌。
據說明朝於謙任巡撫時,有青年狀告姐夫霸佔田產,姐夫卻說岳父生前有遺囑,說兒子不是親生,不能享有田產,並當堂拿出遺囑念道:「非吾子也,家私田產盡付予女夫,外人不得爭論。」於謙取了原件,又問得青年名「非」,心知姐夫得獨占田產,判決時,念遺囑為:「非,吾子也,家私田產盡付予。女夫、外人不得爭議。」不過,於謙考慮到姐姐及姐夫撫幼有功,仍判予十分之三的田產。
古代有判詞專著,如光緒九年(1883)鄞縣董沛著《汝東判語》,收判詞一百四十二件,惜文字上無精彩者。又大名士樊增祥刊行了一本《樊山判牘》,收各類司法文書四百五十五件,然判詞才八件,亦不甚精彩,遠不如他的詩作,雖然其詩也並非十分精彩。
供詞之中,頗有如上面遺囑那樣,因標點停頓不同而意義相反之者。據說楊乃武、小白菜一案審判時,嚴刑之下,楊乃武的供詞是兩句:「乃武親筆招供有意謀死(葛)品連,案情實非冤枉到底吾命休哉。」這兩句,既可看成認罪(乃武親筆招供,有意謀死品連;案情實非冤枉,到底吾命休哉)。也可讀成喊冤(乃武親筆,招供有意謀死品連;案情實非,冤枉到底吾命休哉)。這一機巧的供詞,為以後昭雪埋下了伏筆。這情況當代亦有一例。1948年2月18日深夜,魯迅生前的好友許壽裳被砍死於台北寓所,時任台灣省編譯館長、台大國文系主任。後來,國民黨抓了一個叫高萬車的「兇手」關在台北監獄。一年以後,十八歲的高中學生張光直因「親共」嫌疑被捕,也關進台北監獄。一日,他發現牢房牆壁上有一行小字:「殺許教授萬車受苦」,即高萬車所寫。張光直與同監幾個人探討許久,也無法從這句有歧義的話里得出結論。整整半個世紀後,已成為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的張光直在所著《蕃薯人的故事·張光直早年生活自述》中提到此事,還說:「只好請讀者判斷。」當然,不掌握詳細的案情,僅從這「模糊供詞」中,讀者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
訟詞也有寫得怪怪的。光緒間紹興著名訟師胡梅亭,一次接到一件案子,一青年寡婦要改嫁,因公公及小叔子反對未成。在訟之官府時,胡梅亭寫的訟詞是:「為守節失節改節全節事,翁無婆,年不老;叔無妻,年不小……」從倫理道德角度提出改嫁。紹興縣令閱案卷後判了八個字:「留則危險,嫁則干凈。」據說,江西某地也有一青年孀婦要求改嫁,一秀才寫的訟詞是三句話:「翁壯叔大,瓜田李下,該嫁不該嫁?」縣官立批:「嫁!嫁!嫁!」這後一則,多次作為文學教師講解文字表意時要簡潔、明快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