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山口厚刑法總論

山口厚刑法總論

發布時間: 2025-01-07 04:33:30

Ⅰ 付立慶的科研成果

1.《法治的臉譜》,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2.《法治的聲音》,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主觀違法要素理論——以目的犯為中心的展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犯罪構成理論:比較研究與路徑選擇》, 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刑法總論》,【日】山口厚著,(獨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從新判例看刑法》【日】山口厚著,(與劉雋合譯,第一譯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無情的法律與理性的詮釋——許霆案的深層解讀(第二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和諧社會語境下刑法機制的協調(副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版。
3.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犯罪與行政違法行為的界限及懲罰機制的協調(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刑法分論》(謝望原、赫興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2.《刑法總論精釋》(陳興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一)犯罪論體系序列
1. 犯罪概念的分層含義與階層犯罪論體系的再宣揚——以「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規范理解為切入, 《法學評論》2015年第2期;
2. 重構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宣言與自省,《中外法學》2010年第1期;
3. 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改造研究的現場敘事——兼對一種改良論主張的若干評論,
《法律科學》2009年第2期(轉載於《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9年第4期);
4. 重構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基本依託和意義所在,《法學評論》2008年第6期;
5. 期待可能性的體系地位,《金陵法律評論》2008年春季號;
6. 違法性理論的應然位置,《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轉載於《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7年第11期);
7. 關於德日犯罪論體系的若干辯駁,《雲南法學》2008年第3期;
(收入於改之、周長軍教授主編:《刑法與道德的視界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論研討》,中國人民公安 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 重構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目標定位——二階層、三階層還是四階層?
載馮軍主編:《比較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9. 重構我國犯罪構成理論所面臨的基本課題,
載梁根林主編:《犯罪論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0. 刑事領域的違法性沖突及其救濟——以社會危害性理論的檢討和反思切入,
與梁根林教授合著,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10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二)刑法基礎理論序列
11. 刑法規范的供給不足及其應對,《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12. 刑罰積極主義立場下的刑法適用解釋,《中國法學》2013年第4期;
13. 論刑法用語德明確性與概括性,《法律科學》2013年第2期;
14. 行為犯概念否定論,《政法論壇》2013年第6期;
15. 應否允許抽象危險犯反證問題研究,《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
16. 善待罪刑法定——以我國刑法第3條的檢討和反思切入,
《法學評論》,2005年第3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5年第8期轉載);
17. 論刑法適用中的隱性不平等——以劉海洋事件為視角的考察,
《法律科學》,2004年第2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4年第5期轉載);
18. 刑事一體化:梳理、評價與展望——一種學術史意義上的現場敘事,
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14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三)主觀違法要素與目的犯研究序列
19. 非法定目的犯的甄別與定位——以偽造貨幣罪為中心,
《法學評論》2007年第1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7年第4期轉載)
20. 論金融詐騙罪的非法佔有目的,《法學雜志》,2008年第4期;21. 論中國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法學雜志》,2006年第1期;
22. 論目的確定的推定化,《當代法學》,2008年第2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8年第6期轉載)
23. 論主觀違法要素的地位與范圍,《刑事法評論》第17卷,2006年3月版;
24. 論主觀違法要素理論的誕生與發展,《刑事法探究》第一卷,2007年5月版。
(四)財產犯一般理論序列
25. 論刑法介入財產權保護時的考量要點,《中國法學》2011年第6期;
26. 論刑法對財產權保護中的均衡性原則,《法學》2011年第5期;
(五)刑法適用具體問題研究序列

27. 論搶劫罪與強拿硬要型尋釁滋事罪之間的關系——以孫某尋釁滋事案為切入點,
《法學》2015年第2期;
28. 「情節較輕」的認定應不考慮法定從寬情節——以防衛過當故意殺人行為的量刑為切入,
《法學雜志》2014年第10期;
29. 累犯情節前置論,《法學》2014年第7期;
30. 死刑案件裁量過程中的司法軟骨病及其祛除,《法學》2013年第10期;
31. 惡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實行為之法律定性,
《法學》2013年第6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12年第11期轉載);
32. 綁架罪既遂標準的重新論證,《法學評論》2012年第1期;
33. 論綁架罪的修正構成的理解與適用——兼評修正案對綁架罪的修改,
《法學家》2009年第3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9年第11期轉載);
34. 「躲貓貓事件」發生的根源在於制度性缺陷,《法學》2009年第4期;
35. 利用ATM故障惡意取款案法律性質辨析,《法學》2008年第2期;36. 許霆案背後的幾點反思,《法制日報》理論版,2008年1月20日。
37. 拐賣幼女並姦淫行為之定罪量刑,《法學》2007年第10期;
38. 「姦淫被拐賣的婦女」應如何理解,《法制日報》理論版,2007年9月9日。
39. 論軍警人員搶劫行為之法定刑適用,《法學雜志》,2007年第4期
(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7年第10期轉載)
40. 持假槍搶劫該如何定性,《法制日報》理論版,2009年4月8日。
41.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致使被綁架人死亡之法律適用,,《人民檢察》,2007年第9期;
42. 典型案例的標本價值,《人民檢察》,2008年第7期;
43. 求仁而得仁,何怨?《人民檢察》,2007年第15期;
44. 婚內強奸犯罪化應該緩行,《刑事法判解》第4卷,2001年版;
45. 死刑犯的生育權,《刑事法判解》第5卷,2002年版。
47. 超越與缺憾——蘇力「一個不公正的司法解釋總置評」,《刑事法評論》,第13卷,2003年版。
(六)其他
在《南方周末》、《法制日報》、《檢察日報》、《時代潮》等報紙、雜志上發表法學隨筆20餘篇;在《北京商學院學報》、《現代財經》、《財會月刊》等雜志上發表經濟類論文5篇(2000年以前) 。

Ⅱ 刑法學和刑法典應該買哪個書

買刑法學書籍。有下列推薦:
陳興良:《教義刑猛敬法學》
張明楷:《刑法學》,第4版和第5版
付立慶:《刑法總論》
山口厚:《刑法總論》,第3版
高橋則夫:燃氏《刑法總論》
金德霍伊澤爾:《刑法總論教科書》,第11版
林鈺雄:枝段慎《新刑法總則》,第8版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第4版
許澤天:《刑法總則》,初版;《刑法分則》,上下冊,第3版

Ⅲ 請介紹幾篇有關刑法的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李海東.刑法原理入門(犯罪論基礎)[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D·貝勒斯.法律的原則——一個規范的分析[M].張文顯等譯.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
[3]〔日〕瀧川幸辰.犯罪論序說[A].王泰譯.高銘暄,趙秉志.刑法論叢:第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張明楷.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日〕長岡龍一.刑法の解釋と罪刑法定主義の原則(一)[J].東北學院大學論集·法律學第10號.
[6]〔日〕川端博,山中敬一,日高義博.鼎談?罪刑法定主義の問題狀況[A].現代刑事法[M].2001,(11).
[7]〔日〕平野龍一.刑法總論Ⅰ[M].有斐閣,1972.
[8]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日〕內藤謙.刑法講義總論(上)[M].有斐閣,1983.
[10]陳忠林.從外在形式到內在價值的追求——罪刑法定原則蘊含的價值沖突與我國應有的立法選擇[J].現代法學,1997,(1).
[11]〔日〕牧野英一.日本刑法(第64版)[M].有斐閣,1939.
[12]趙秉志,吳振興.刑法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3]〔日〕曾根威嚴.刑法總論(第3版)[M].弘文堂,2000.
[14]〔日〕ホセョンパルト.罪刑法定主義——法哲學と實定法學の課題として[A].法哲學年報(法哲學と實定法學)[C].有斐閣,1976.
[15]〔日〕山口厚.刑法總論[M].有斐閣,2001.
[16]儲槐植.美國刑法(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7]〔日〕瀧川春雄.自由主義刑法の山脈と世界觀[A].平場安治.瀧川先生還歷紀念(現代刑法學の課題)(上)[C].有斐閣,1955.

Ⅳ 刑法中的「非難」「非難可能性」是什麼意思

非難可能性是說非難的一種標准,意識是該行為是不是應該非難。近代刑法,為防止司法的恣意,切實地保障人權,提出了責任主義的原則,即「無責任無刑罰」。

責任主義下的責任,指的是主觀責任與個人責任。主觀責任是指僅在行為人具有責任能力與故意、過失時才能予以非難;個人責任,則是指只有對於行為人的個人行為才能予以非難。

(4)山口厚刑法總論擴展閱讀:

非難可能性有兩個基本條件:

符合刑法規范的意思決定可能性與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可能性。

其一,行為人有可能作出符合刑法規范的意思決定,卻沒有作出這種決定。至於行為人有無可能作出這種意思決定,則取決於行為人是否達到責任年齡,是否具有責任能力,以及是否具有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

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達到責任年齡、沒有責任能力,就不可能知道行為合法與否,因而不能作出正確決定;即使達到了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但如果不可避免地誤以為自己的行為合法時,也不能要求行為人作出符合刑法規范的意思決定。

其二,在行為當時的具體情形下,能夠期待行為人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但行為人卻沒有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至於能否期待行為人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則取決於行為人有無故意、過失以及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

這是因為,如果行為人沒有故意與過失,不可能預見到行為的不法後果,或者合理地以為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合法結果,就不可能期待行為人放棄這種行為。另一方面,即使行為人預見到或者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不法後果,但如果在行為的當時,行為人別無選擇,只能實施這種不法行為,法律也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所以,責任要素除了包括責任年齡、責任能力以及故意、過失以外,還包括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與期待可能性。

Ⅳ 刑法學中「非難可能性」什麼意思

非難可能性,是德日刑法犯罪構成理論中的概念。有責性,即非難可能性,即能夠就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譴責。

非難可能性即有責性,只有當行為人對所實施的客觀違法行為具備有責性,應當受到譴責時,這種行為才是犯罪,或者說,只有當能夠將客觀違法行為及其結果歸責於行為人時,才能認定該行為成立犯罪。刑法理論常常將具有非難可能性表述為「行為人具有責任」。

作為研究刑法的科學,是隨著刑法的產生而出現的。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對犯罪和刑罰的認識不斷深入,積累了大量的刑法文化遺產,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刑律十分發達,當時律學主體部分就是研究刑律的學問,也就是現在的刑法學。例如,中國春秋時期就有所謂「刑名之學」。

但是,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

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5)山口厚刑法總論擴展閱讀

「非難」與「非難可能性」這一組術語是日本學者對德文詞vorwerfen以及Vorwerfbarkeit的翻譯,我國學者在翻譯日文文獻是照搬了相應的日文漢字詞。德文原詞的意思是「譴責」與「可譴責性」。

非難是指對某人的行為的一種評價,是從違法責任區分角度進行的判斷,你可以理解為判斷這個人是否應當對他所實施違法行為負責任,非難可能性是說非難判斷的標准,這個人的這個行為值不值得非難。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刑法領域很多概念,原理都是貫穿始終的,需要前後對照理解,另外這個概念也是與三階層密不可分的概念,需要結合那三次判斷來理解。

刑法中的責任對於犯罪成立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三階層犯罪論體系中有責性階層的核心內容。責任的本質特徵是非難可能性,只有在具有非難可能性的情況下,行為人才能對不法行為承擔責任。

對於非難可能性,需要從實質上進行理解,尤其是需要從違法性認識和期待可能性這兩個維度為非難可能性提供根據。其中,違法性認識是非難可能性的智識性要素,而期待可能性是非難可能性的意願性要素。在我國刑法中,非難可能性的要素沒有法律明文規定,而是一個理論問題。

因此,在司法實踐中運用違法性認識和期待可能性的法理而出罪的案例還是較為罕見的。隨著刑事法治的加強,責任主義的思想觀念必將逐漸獲得認同。因此,以非難可能性為中心的責任概念應當進一步推行。

參考資料網路-刑法學

Ⅵ 實行行為的規范解構

行為規范的探索:危險性、責任與法域實踐


在刑法的核心議題中,行為的概念猶如一座橋梁,連接著犯罪行為的實質與形式。它不僅是犯罪舉止的體現,更深入影響著法益侵害的判斷與犯罪構成。在刑法總論的變遷中,我國法律逐漸從重視危害行為轉向關注實行行為,這一轉變標志著對行為危險性的更精細考量。


危險與實行:法益侵害的動態評估


實行行為不再局限於可能的實施途徑,而是涵蓋了犯罪行為的不同階段,強調了法益侵害的緊迫性與現實危險。現代刑法理論如因果關系論,強調從危險到侵害的動態過程,客觀歸責和新相當因果理論的興起,使得評估行為危險性更為精準。即使是非典型行為,也納入因果判斷的考量范圍,反映出刑法對行為實質的深入剖析。


主犯與共犯:行為貢獻與責任劃分


主犯與實行行為的區分在於行為對結果的貢獻程度。非親手犯同樣能構成犯罪,只需其行為導致他人法益處於實際危險之中。未遂犯的處罰則基於實質危險,著手與實行的界限變得微妙,這在定式犯罪與非定式犯罪(如間接正犯)中各有其特定規則。


案例與國際視野:刑法實踐的多樣性


國際刑法中的實行行為概念,各國理解各異。例如,羅克辛和熊選國的著作揭示了德國與中國的刑法理論差異,林鈺雄的《新刑法總則》則探討了客觀不法構成要件的新維度。法國的Code des délits et des peines和德國的Code pénal為我們展示了不同國家在法律條文中的實踐,而西原春夫和呂翰岳的研究則提供了理論歷史的深度剖析。


實踐中,如協助犯罪者,即使犯罪未果,根據刑法規定,仍需承擔相應責任,如Code pénal Article 121-4的規定,這揭示了實行行為在責任認定中的核心地位。


最後,山口厚、井田良、佐伯仁志等學者的著作,以及淺田和茂的《刑法総論》,為我們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豐富資源,共同構建了行為規范的多元解讀框架。


通過以上分析,行為規范的解構揭示了法律對行為危險性、責任歸屬以及跨國實踐的深入理解,為刑法理論的探討與實際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石。

熱點內容
山東省土地增值稅實施條例 發布:2025-01-08 11:03:06 瀏覽:763
荷蘭同性婚姻法 發布:2025-01-08 10:58:10 瀏覽:639
新勞動法員工未按規定離職 發布:2025-01-08 10:38:29 瀏覽:624
公司法第一次作業 發布:2025-01-08 10:05:47 瀏覽:370
合同法第三人規則 發布:2025-01-08 09:56:48 瀏覽:207
加班費爭議是否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09:44:36 瀏覽:36
勞動法關於年假的補充標准 發布:2025-01-08 09:34:38 瀏覽:411
中日消費者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09:16:37 瀏覽:757
即將出台的民法典 發布:2025-01-08 09:12:06 瀏覽:514
交通廳政策法規處 發布:2025-01-08 09:09:17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