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責任制的問題

司法責任制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5-01-25 23:29:38

司法責任制的內容是什麼

司法責任制的核心內容是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這一制度要求司法人員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以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的獨立、公正、廉潔、高效運行。

首先,司法責任制明確了司法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在司法活動中,每一個司法人員都有自己的職責范圍和權力邊界。法官負責審理案件並作出裁判,檢察官負責公訴和法律監督。這種分工確保了司法活動的有序進行,也避免了權力的濫用和交叉。

其次,司法責任制強調了司法人員的獨立地位。在審理案件時,法官和檢察官應當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外部干涉。他們只服從法律,只對法律負責。這種獨立性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再次,司法責任制要求司法人員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這意味著,如果一個案件出現了錯誤或冤假錯案,相關司法人員將承擔終身責任。這種責任追究機制有助於增強司法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們更加謹慎、認真地對待每一個案件。

最後,司法責任制還注重司法活動的公開透明。通過公開審判、公開檢察等活動,讓公眾了解司法過程,監督司法行為。這種公開透明性有助於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強公眾對法治的信心。

總之,司法責任制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司法公正、高效、廉潔的重要保障。通過明確職責、保障獨立、強化責任和公開透明等措施,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公正、高效、廉潔的司法體系,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繁榮提供有力保障。

⑵ 銆婃渶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叧浜庡畬鍠勪漢姘戞硶闄㈠徃娉曡矗浠誨埗鐨勮嫢騫叉剰瑙併


鏈楂樹漢姘戞硶闄涓烘繁鍖栧徃娉曟敼闈╋紝浼樺寲鍙告硶璧勬簮閰嶇疆錛屾帹鍑轟簡銆婂叧浜庡畬鍠勪漢姘戞硶闄㈠徃娉曡矗浠誨埗鐨勮嫢騫叉剰瑙併嬨傝ユ剰瑙佹棬鍦ㄦ瀯寤哄叕姝c侀忔槑銆侀珮鏁堢殑鍙告硶浣撶郴錛屼互瀹″垽璐d換鍒朵負鏍稿績錛屽己璋冨厷鐨勯嗗間笌鐙絝嬪叕姝e″垽鐨勬湁鏈虹粨鍚堛


鍦ㄥ″垽鏉冨姏榪愯屾満鍒朵笂錛岀嫭浠誨埗涓庡悎璁搴鍒跺害騫惰岋紝娉曞畼浜鏈夌嫭絝嬪彂琛ㄦ剰瑙佺殑鏉冨埄錛屽叾鑱岃矗鍙楀埌涓ユ牸淇濇姢銆傜嫭浠繪硶瀹樼洿鎺ヨ礋璐f堜歡瀹$悊錛屽苟絳劇講瑁佸垽鏂囦功錛岃岄櫌闀垮拰鍓闄㈤暱鍒欏弬涓庨噸澶у嶆潅妗堜歡鐨勫$悊錛岄氳繃璁劇珛涓撲笟娉曞畼浼氳鍜屽″垽濮斿憳浼氾紝紜淇濊佸垽鏍囧噯緇熶竴錛屽瑰徃娉曞喅絳栨彁渚涘畯瑙傛寚瀵箋


瀹″垽濮斿憳浼氬湪澶勭悊閲嶅ぇ澶嶆潅妗堜歡鍜屾硶寰嬮傜敤闂棰樻椂錛屽疄琛屼弗璋ㄧ殑瀹¤嫻佺▼錛屽叏紼嬬暀鐥曪紝紜淇濆喅絳栧叕寮閫忔槑銆傚涵闀褲佸壇闄㈤暱鐨勫伐浣滈噺鏍規嵁瀹為檯璐$尞鍚堢悊紜瀹氾紝鍚屾椂錛岄氳繃涓撲笟娉曞畼浼氳鍜屾硶寰嬬爺璁ㄦ満鍒訛紝淇濊瘉瑁佸垽灝哄害鐨勪竴鑷存с


璐d換鏄庣『錛屾硶瀹樺瑰″垽琛屼負璐熻矗錛岄櫌闀垮拰鍓闄㈤暱涓嶅緱鐩存帴鏀瑰彉鍚堣搴鎰忚侊紝閲嶅ぇ榪囧け鎴栬繚娉曡佸垽灝嗗彈鍒頒弗鑲冭拷璐c傜嫭浠繪硶瀹樻壙鎷呬富瑕佽矗浠伙紝鍚堣搴鎴愬憳鍏卞悓鎷呰矗錛岃屽″垽濮斿憳浼氬斿憳鍒欐牴鎹浠栦滑鐨勬剰瑙佸拰璐d換紼嬪害鎵挎媴鐩稿簲璐d換銆傝繚娉曞″垽璐d換鐨勮拷絀剁▼搴忕敱闄㈤暱鎴栫浉鍏抽儴闂ㄥ惎鍔錛屾帴鍙楃洃鐫e苟璋冩煡鏍稿疄銆


娉曞畼淇濋殰涓庢儵鎴掓満鍒鏂歸潰錛岄珮綰ф硶闄㈢洃瀵熼儴闂ㄨ礋璐i氭姤榪濇硶瀹″垽浜嬪疄錛屾硶瀹樻湁鏉冮檲榪板拰涓捐瘉錛屾儵鎴掑斿憳浼氭牴鎹浜嬪疄鍜屾硶寰嬭繘琛屽勭悊銆傚逛簬涓嶅疄涓炬姤錛屽皢鍙婃椂婢勬竻浜嬪疄錛岄敊璇澶勭悊灝嗚繘琛岄亾姝夈傚悓鏃訛紝瀵瑰Θ紕嶅″垽鏉冪殑琛屼負錛屽皢浜堜互涓ュ帀鎵撳嚮錛屼互瀹屽杽鐩稿叧鍒跺害淇濋殰娉曞畼鏉冪泭銆


娉曞畼鏉冪泭淇濋殰浣撶幇鍦ㄥ規硶瀹樼殑鍙告硶鐙絝嬫т繚鎶わ紝闄ら潪涓ラ噸榪濇硶錛屽惁鍒欎笉寰楁殏鍋滃叾宸ヤ綔銆傚規硶瀹樼殑閿欒澶勭悊錛屽皢榪涜屽叕姝g殑鍚嶈獕琛ュ伩錛屽悓鏃朵弗鎯╁Θ紕嶈瘔璁煎拰渚杈辨硶瀹樼殑琛屼負錛岀『淇濇硶瀹樺強鍏朵翰灞炵殑瀹夊叏銆傚硅繚娉曠姱緗琛屼負錛屾儵緗氬姏搴﹀皢鍔犲ぇ錛屾硶寰嬩綋緋誨皢鏇村姞瀹屽杽銆


姝ゃ婃剰瑙併嬮傜敤浜庢硶瀹樺憳棰濇硶瀹樸佸″垽杈呭姪浜哄憳浠ュ強鐗瑰畾鏀歸潻璇曠偣娉曢櫌錛屽叾瑙i噴鏉冨綊鏈楂樹漢姘戞硶闄錛岃嚜2015騫9鏈21鏃ヨ搗鐢熸晥銆傝繖涓緋誨垪鏀歸潻鎺鏂斤紝鏃ㄥ湪鎻愬崌鍙告硶鏁堢巼錛岀淮鎶ゅ徃娉曞叕姝o紝涓烘垜鍥藉徃娉曚綋緋葷殑鐜頒唬鍖栧緩璁懼犲畾鍧氬疄鍩虹銆


⑶ 司法責任制改革的認識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一項綜合性、基礎性的系統工程。要確保改革沿著正確軌道持續推進,實現改革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從把握規律、統籌協調、綜合施策三個方面著力。
第一,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應當遵循司法規律和檢察工作規律。司法責任制是檢察權運行機制的核心內容,只有適應職能需要、符合工作規律,才能稱之為科學合理。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其權力性質具有復雜性,兼具司法屬性、行政屬性和監督屬性;其具體職能具有多樣性,查辦職務犯罪、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訴訟監督等具體職能雖都具有法律監督屬性和維護國家法制統一的重要功能,但各自特點和運行規律不盡相同。相較於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需綜合考量的因素更多,更應當辯證把握,既遵循司法活動的一般規律,解決當前辦案模式存在的效率不高、責任不明、不符合司法親歷性要求的弊端;又體現檢察權運行的特殊規律,落實檢察一體化和檢察機關領導體制,保證上級檢察院、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對司法辦案工作的領導權。
在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中,需要從路徑選擇、改革理念、制度設計三個方面來把握和體現規律。在路徑選擇上,注意區分檢法兩家在上下級關系、運行模式、審批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不機械套用同一模式,不搞「捆綁式」改革;在改革理念上,慎提「去行政化」等觀點,防止將「管理」標簽化,把「加強管理」與增強檢察工作司法屬性截然對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制度設計上,處理好檢察一體化和檢察官獨立負責的關系,兼顧不同層級檢察機關、不同業務類別的性質和特點,做到符合實際、科學有效。
第二,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應當加強與其他改革措施的統籌協調。中央部署的四項改革試點任務都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彼此之間又是緊密關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人員分類管理等改革措施為完善司法責任制提供了有力支撐,是司法責任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保障。人員分類管理是司法責任制的前提,沒有高素質的檢察隊伍托底,權力運行機制再科學、再精細,也難以實現司法公正。在員額制基礎上推行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直指檢察官門檻過低、人員數量多而整體素質偏低等現實問題。走好這關鍵的第一步,實現檢察官的精英化,對於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乃至整個司法改革具有破題之意。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建立人財物統一管理制度是司法責任制的保障。提高職業薪酬和法定職責保護,強化檢察官的履職保障,實現權責利相一致,可以調動檢察官的履職積極性。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體制,排除干擾司法的體制障礙,可以使檢察官依法行使職權更有底氣。因此,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需與其他改革任務銜接配套、同步進行,以突破自身制度瓶頸和其他要素掣肘,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等改革措施最終要落腳到司法責任制上,通過檢察權有效運行來檢驗。人財物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都是為了從內外部強化和保障司法責任制改革這個關鍵。[2]只有檢察權運作效果顯著優化,司法公信力明顯提升,分類標准、員額比例的科學性、有效性才能得到檢驗,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的成效才能得以體現,提高檢察人員待遇的措施方能得到社會認同。可以說,沒有人財物改革作支撐,司法責任制改革難以為繼;而不以落實司法責任制為目標,人財物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也將遭受質疑。因此,檢察機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需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前承分類管理,後啟職業保障和人財物統管的「牛鼻子」,使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向「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這個中心目標聚集靠攏。
第三,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應當實行綜合配套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的內容豐富,涉及檢察機關組織體系和基本辦案組織、檢察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等多個方面,不能單兵推進,而應當形成改革的「雁陣」。根據中央及最高檢改革要求,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改革應當包括健全基本辦案組織、建立檢察機關領導人員直接參與辦案制度,建立檢察官助理參與辦案制度,實行基層院內部整合改革,優化審批審核、指揮指令,健全監督制約制度,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完善司法責任體系等方面。在注重各項改革措施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同時,司法責任制改革自身也需要圍繞以上方面,完善配套政策,推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系統性措施,形成綜合配套改革體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⑷ 人民法院實行司法責任制是正確的嗎

意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實行合議庭辦案責任制,為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各審判業務庭室合議庭配備適當數量的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在巡迴法庭則以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1+1+1」的模式配置審判團隊。合議庭原則上隨機產生,也可以根據專業化審判需要組成相對固定的合議庭,同時要求相對固定的合議庭和審判團隊人員應當定期交流,期限一般為2年,最長不超過5年。

意見對最高人民法院院庭長的辦案類型進行規定,包括重大、疑難、復雜、新類型及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件;經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適用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國家賠償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案件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國家賠償監督程序進行再審、重新審理的案件等。

為嚴格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要求,意見規定,承辦法官在合議庭評議中作出說明後即可製作、簽署裁判文書。裁判文書由承辦法官、合議庭其他法官、審判長依次簽署,審判長作為承辦法官的,由審判長最後簽署。院長、庭長對未直接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不再審核簽發,也不得以口頭指示、旁聽合議、文書送閱等方式變相審批案件。

意見嚴格限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明確規定審判委員會僅討論決定涉及國家利益、社會穩定的重大復雜案件等8類案件及有關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並要求討論案件聚焦統一裁判尺度和法律適用問題。為落實司法公開原則,意見規定,除法律明確不予公開的情形外,審判委員會對案件的處理決定和理由應當在裁判文書中公開。

此外,意見還明確了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的案件分配製度,除重大、疑難、復雜、新類型及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件,當事人、案由等信息相同或者高度相似的案件,以及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所有案件一律實行隨機分配

⑸ 堅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依法賦予什麼

前言:司法責任制,即在賦予法官審理裁判案件主導權和決定權的同時,強調辦案法官對裁判結果予以負責。司法責任制固然強調對法官錯判的責任追究,但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錯案追扮山擾責,其核心在於通過追究法官的行為責任,取代錯案的結果責任追究。在其實施過程中,離不開司法的中立屬性及獨立性。
01 司法責任制的基本原則
司法責任制度,早在1995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便有相應的描述。作為一項主要目的在於保證司法獨立性和公正性的制度,它在制定之時秉承著四個原則:
01
權責一致原則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換句話來說,其實就是權利與責任進行了捆綁,缺乏問責機制,導致的必將是權力的無限放大,我們雖然強調法官在審理案件時的獨立性,但是更應該強調其應當在自己職責和許可權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
02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無行為無過錯,無過錯無責任。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同樣也在對法官監督上有著一樣重要的意義。當我們追究法官的審判責任時,更應堅持主客觀相統一,以法官的主觀過錯和客觀行為作為責任評價的基礎,而不能以裁判結果錯誤作為追究責任的唯一根據。
03
行為責任模式原則
一般來說,追究法官的責任主要採取兩種模式,一種是結果責任模式,另一種是行為責任模式。結果責任模式強調裁判結果錯誤的重要性,行為責任模式則主要強調的是法官在審判活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的行為。追究法官辦案責任,前提必須是法官有違反法律法規等不符合其角色義務的審判行為,可以是故意違反實體法或者程序法的作為,也可以是應當履行審判職責而嚴重不負責任的不作為。
04
廳旦責任與保障並重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明確規定,法官依法履行審判職責受法律保護。法官有權對案件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獨立發表意見。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法官依法履職行為不受追究。司法責任制的具體內容中,不僅明確了相應的追責措施,同時也保證了法官的獨立裁量權,雙管齊下避免了法官從什麼都敢判的極端走向什麼都不敢判的另一個極端。
02 司法責任制的基本類型
司法責任主要可以認為是兩種責任的構成,
一種是辦案責任,即因法官行使審判權而產生的,與法官審判活動密切相關的責任;另一種是其他責任,是法官因違反職業倫理和道德規范所產生的責任,既可以發生在法官辦案之中,也可以發生在辦案過程之外。具體包括:
(一)
根據處理依據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紀律責任和法律責任。紀律責任主要依據的是《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等規定,法律責任主要依據的是刑法、法官法和國家賠償法對於法官違法行為的處罰唯高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指出,法官違反審判職責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移交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依法處理。法官違反審判職責以外的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由有關部門調查,依照法律及有關規定處理。
(二)
根據主觀過錯不同,可以劃分為故意責任和過失責任。故意,是指明知自己行為違法但是仍有意為之,《意見1》中明確規定有如下幾個故意責任行為:
(1)審理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2)違反規定私自辦案或者製造虛假案件的;
(3)塗改、隱匿、偽造、偷換和故意損毀證據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丟失、損毀證據材料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4)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匯報案情時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和故意提供虛假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遺漏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5)製作訴訟文書時,故意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文書主文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6)違反法律規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7)其他故意違背法定程序、證據規則和法律明確規定違法審判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過失,是指是指法官應當預見自己不行使或者怠於行使職責的行為會造成錯案及嚴重後果,但由於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以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例如:因重大過失丟失、損毀證據材料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因重大過失遺漏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文書主文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因重大過失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並造成嚴重後果的等等。
(三)
根據責任主體內容的不同,可以劃分為違法審判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在司法責任制的內容中,法官承擔的審判責任就是指違法審判責任;而監督管理責任,在《意見2》中做了明確規定:
(1)配置審判資源,包括專業化合議庭、審判團隊組建模式及其職責分工;
(2)部署綜合工作,包括審判工作的安排部署、審判或者調研任務的分配、調整;
(3)審批程序性事項,包括法律授權的程序性事項審批、依照規定調整分案、變更審判組織成員的審批等;
(4)監管審判質效,包括根據職責許可權,對審判流程進行檢查監督,對案件整體質效的檢查、分析、評估,分析審判運行態勢,提示糾正不當行為,督促案件審理進度,統籌安排整改措施,對存在的案件質量問題集中研判等;
(5)監督「四類案件」,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第24條規定的「四類案件」進行個案監督;
(6)進行業務指導,通過審理案件、參加專業法官會議或者審判委員會等方式加強業務指導;
(7)作出綜合評價,在法官考評委員會依託信息化平台對法官審判績效進行客觀評價基礎上,對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績效作出綜合評價;
(8)檢查監督紀律作風,通過接待群眾來訪、處理舉報投訴、日常監督管理,發現案件審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等。
03 司法責任制的「豁免"
在明確司法責任的同時,立法者也考慮到了司法實踐過程中的一些「豁免原因」。一些案件之所以判決失當或者出現適用法律上的錯誤,並不僅僅因為法官自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一、二審法官對於法律理解的不同或者出現新的決定證據。換言之,並不能因為審判監督程序中出現所謂的「錯案」,就將原審法官一竿子打死,《意見1》中同樣規定了八項豁免條款,用以界定在何種情況下,法官不需要為判決失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1)對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具體條文的理解和認識不一致,在專業認知范圍內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2)對案件基本事實的判斷存在爭議或者疑問,根據證據規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3)當事人放棄或者部分放棄權利主張的;
(4)因當事人過錯或者客觀原因致使案件事實認定發生變化的;
(5)因出現新證據而改變裁判的;
(6)法律修訂或者政策調整的;
(7)裁判所依據的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8)其他依法履行審判職責不應當承擔責任的情形。
根據法官裁判之後導致的結果可能存在三類責任,分別是錯案責任、違法審判責任和審判瑕疵責任。三者之間存在聯系,但又有重大區別。根據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的意見(試行)的規定,所謂的錯案指的就是案件結果的錯誤,但並不是所有錯案都應當追責。錯案責任與違法審判責任有交叉,有錯案但是法官沒有違法審判行為,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就不應被追究責任。但是如果是因為法官存在違法的審判行為導致的錯案產生,那麼其與錯案結果便產生了一定的因果關系,那麼就應當認定為違法審判責任,依照《意見1》《意見2》《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對於涉案法官進行處罰。
同時,在審判活動中,仍舊存在審判瑕疵責任,即法官在文書製作、訴訟程序、事實認定、法律引用、司法行為等方面存在一般差錯(這種差錯不影響裁判結果正確性,也未達到啟動審判監督程序的條件)。這方面差錯並不會構成違法這樣一個量級,但是也有可能影響案件的正常審理。如果一味的就這種瑕疵問題對於法官進行處罰的話,未免對於法官來講太過嚴苛,故《意見2》中明確規定,重點從案件評查中發現違法審判線索,並依照有關程序進行調查。嚴格區分審判質量瑕疵責任與違法審判責任,確保法官依法裁判不受追究、違法裁判必問責任。同時《意見2》也規定,對審判輔助人員的績效考核,應當以崗位職責和承擔工作為基本依據,注重與所在團隊績效相結合,聽取法官和所在團隊的意見。績效考核獎金的發放,不與法官職務等級以及審判輔助人員職務掛鉤,主要依據責任輕重、辦案質量、辦案數量和辦案難度等因素,向一線辦案人員傾斜。故,可以看出,目前對於審判瑕疵責任,《意見2》認為將該種責任加入考核評優機制中,而不將其作為一種違法事由對法官進行處罰。
04 司法責任制中責任人員
既然產生了責任,那麼勢必就需要承擔責任的人,在司法實踐中,由於法院審判組織的形式多樣性,進而造成了對於承擔責任情況的復雜性:
01
獨任制
《意見1》對於獨任制審判庭如何承擔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由獨任法官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承擔全部責任。在獨任制審判庭中,行使裁判權的個體就是獨任法官,院庭長不再審批個案,按照誰辦案誰負責的法律精神,自然應當對案件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承擔全部責任。
02
合議制
《意見1》中明確規定,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合議庭成員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共同承擔責任。進行違法審判責任追究時,根據合議庭成員是否存在違法審判行為、情節、合議庭成員發表意見的情況和過錯程度合理確定各自責任。這一制度恰恰基於合議制中每一個合議庭成員平權的基本原則,若過於機械規定承擔責任比例時,可能會導致合議庭成員反倒不敢表達自身意見,這也是在審判工作中不願意見到的場面。
03
審判委員會
《意見1》中規定,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時,合議庭對其匯報的事實負責,審判委員會委員對其本人發表的意見及最終表決負責。案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構成違法審判責任追究情形時,根據審判委員會委員是否故意曲解法律發表意見的情況,合理確定委員責任。審判委員會改變合議庭意見導致裁判錯誤的,由持多數意見的委員共同承擔責任,合議庭不承擔責任。審判委員會維持合議庭意見導致裁判錯誤的,由合議庭和持多數意見的委員共同承擔責任。合議庭匯報案件時,故意隱瞞主要證據或者重要情節,或者故意提供虛假情況,導致審判委員會作出錯誤決定的,由合議庭成員承擔責任,審判委員會委員根據具體情況承擔部分責任或者不承擔責任。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導致審判委員會決定錯誤的,主持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04
審判輔助人員
對於審判輔助人員來講,由於我國目前並沒有獨立於法官的書記官制度和「限權法官」,所以書記員等一系列相應的法庭工作人員目前也是作為一個審判輔助人員的角色,據此《意見1》中規定,審判輔助人員根據職責許可權和分工承擔與其職責相對應的責任。法官負有審核把關職責的,法官也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05
領導干預
《意見1》中規定,法官受領導幹部干預導致裁判錯誤的,且法官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應當排除干預而沒有排除的,承擔違法審判責任。
05 司法責任制的具體追責流程和方式
《意見1》中明確規定了司法責任追責機制的步驟,步驟如下:
1、需要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一般由院長、審判監督部門或者審判管理部門提出初步意見,由院長委託審判監督部門審查或者提請審判委員會進行討論,經審查初步認定有關人員具有本意見所列違法審判責任追究情形的,人民法院監察部門應當啟動違法審判責任追究程序
2、人民法院監察部門應當對法官是否存在違法審判行為進行調查,並採取必要、合理的保護措施。在調查過程中,當事法官享有知情、辯解和舉證的權利,監察部門應當對當事法官的意見、辯解和舉證如實記錄,並在調查報告中對是否採納作出說明。
3、人民法院監察部門經調查後,認為應當追究法官違法審判責任的,應當報請院長決定,並報送省(區、市)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高級人民法院監察部門應當派員向法官懲戒委員會通報當事法官的違法審判事實及擬處理建議、依據,並就其違法審判行為和主觀過錯進行舉證。當事法官有權進行陳述、舉證、辯解、申請復議和申訴;法官懲戒委員會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無責、免責或者給予懲戒處分的建議。
4、最後,對應當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相關責任人,根據其應負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1)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退出法官員額或者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依法辦理;
(2)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依法辦理;
(3)涉嫌犯罪的,由紀檢監察部門將違法線索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免除法官職務,必須按法定程序由人民代表大會罷免或者提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
同時《意見2》中明確規定,
嚴格落實違法審判責任追究制度。各級人民法院對法官涉嫌違反審判職責行為要認真調查,法官懲戒委員會根據調查情況審查認定法官是否違反審判職責、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並提出審查意見,相關法院根據法官懲戒委員會的意見作出懲戒決定。法官違反審判職責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移交紀檢監察機關、檢察機關依法處理。法官違反審判職責以外的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由有關部門調查,依照法律及有關規定處理;完善司法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各級人民法院應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自覺接受紀律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公正裁判水平。各級人民法院內部應當充分發揮司法巡查、審務督察、廉政監察員等功能作用,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判管理部門與審判業務部門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內部監督合力。全面梳理辦案流程、審限管理等關鍵節點,分析研判每個節點可能存在的辦案風險,加強審判執行活動風險監控智能預警,促進司法廉政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完善法官員額退出機制。各高級人民法院應當針對審判績效不達標、辭職、辭退、被開除、違紀違法、任職迴避、調出、轉任、退休、個人申請退出等不同情形,規范員額退出程序,明確退出員額但仍在法院工作人員的職級、待遇等問題。各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法官對退出決定進行陳述、舉證、申辯、申請復議的權利。員額法官因工作需要調整到法院非員額崗位,五年內重新回到基層或者中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崗位的,經所在法院黨組審議後,層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入額;五年內重新回到高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審判業務崗位的,分別經本院黨組決定入額。
結語
兩個《意見》雖然時間不同,但是都是在對我們已有的司法責任制的完善,「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這是這個制度設立的初心,也是目的所在。而完善的司法責任制,才正是法官們獨立判案、判案公正的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⑹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體復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等四項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試點要求。中央政法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單位,及時出台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明確改革方向和政策導向。

⑺ 《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法發〔2015〕13號

為貫徹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明確審判組織許可權,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增強法官審理案件的親歷性,確保法官依法獨立公正履行審判職責,根據有關法律和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目標原則
1.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責任制,必須以嚴格的審判責任制為核心,以科學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為前提,以明晰的審判組織許可權和審判人員職責為基礎,以有效的審判管理和監督制度為保障,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
2.推進審判責任制改革,人民法院應當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依照憲法和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
(3)遵循司法權運行規律,體現審判權的判斷權和裁決權屬性,突出法官辦案主體地位;
(4)以審判權為核心,以審判監督權和審判管理權為保障;
(5)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監督有序、制約有效;
(6)主觀過錯與客觀行為相結合,責任與保障相結合。
3.法官依法履行審判職責受法律保護。法官有權對案件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獨立發表意見。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法官依法履職行為不受追究。
二、改革審判權力運行機制
(一)獨任制與合議庭運行機制
4.基層、中級人民法院可以組建由一名法官與法官助理、書記員以及其他必要的輔助人員組成的審判團隊,依法獨任審理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
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受理案件的類別,通過隨機產生的方式,組建由法官或者法官與人民陪審員組成的合議庭,審理適用普通程序和依法由合議庭審理的簡易程序的案件。案件數量較多的基層人民法院,可以組建相對固定的審判團隊,實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人民法院應當結合職能定位和審級情況,為法官合理配置一定數量的法官助理、書記員和其他審判輔助人員。
5.在加強審判專業化建設基礎上,實行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的案件分配製度。按照審判領域類別,隨機確定案件的承辦法官。因特殊情況需要對隨機分案結果進行調整的,應當將調整理由及結果在法院工作平台上公示。
6.獨任法官審理案件形成的裁判文書,由獨任法官直接簽署。合議庭審理案件形成的裁判文書,由承辦法官、合議庭其他成員、審判長依次簽署;審判長作為承辦法官的,由審判長最後簽署。審判組織的法官依次簽署完畢後,裁判文書即可印發。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以外,院長、副院長、庭長對其未直接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不再進行審核簽發。
合議庭評議和表決規則,適用人民法院組織法、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合議庭職責的若干規定》。
7.進入法官員額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庭長、副庭長應當辦理案件。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每年辦案數量應當參照全院法官人均辦案數量,根據其承擔的審判管理監督事務和行政事務工作量合理確定。庭長每年辦案數量參照本庭法官人均辦案數量確定。對於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可以直接由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按照審判權與行政管理權相分離的原則,試點法院可以探索實行人事、經費、政務等行政事務集中管理制度,必要時可以指定一名副院長專門協助院長管理行政事務。
8.人民法院可以分別建立由民事、刑事、行政等審判領域法官組成的專業法官會議,為合議庭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提供咨詢意見。合議庭認為所審理的案件因重大、疑難、復雜而存在法律適用標准不統一的,可以將法律適用問題提交專業法官會議研究討論。專業法官會議的討論意見供合議庭復議時參考,採納與否由合議庭決定,討論記錄應當入卷備查。
建立審判業務法律研討機制,通過類案參考、案例評析等方式統一裁判尺度。
(二)審判委員會運行機制
9.明確審判委員會統一本院裁判標準的職能,依法合理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范圍。審判委員會只討論涉及國家外交、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復雜案件,以及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強化審判委員會總結審判經驗、討論決定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的宏觀指導職能。
10.合議庭認為案件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應當提出並列明需要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法律適用問題,並歸納不同的意見和理由。
合議庭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條件和程序,適用人民法院組織法、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的實施意見》。
11.案件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審判委員會委員應當事先審閱合議庭提請討論的材料,了解合議庭對法律適用問題的不同意見和理由,根據需要調閱庭審音頻視頻或者查閱案卷。
審判委員會委員討論案件時應當充分發表意見,按照法官等級由低到高確定表決順序,主持人最後表決。審判委員會評議實行全程留痕,錄音、錄像,作出會議記錄。審判委員會的決定,合議庭應當執行。所有參加討論和表決的委員應當在審判委員會會議記錄上簽名。
建立審判委員會委員履職考評和內部公示機制。建立審判委員會決議事項的督辦、回復和公示制度。
(三)審判管理和監督
12.建立符合司法規律的案件質量評估體系和評價機制。審判管理和審判監督機構應當定期分析審判質量運行態勢,通過常規抽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等方式對案件質量進行專業評價。
13.各級人民法院應當成立法官考評委員會,建立法官業績評價體系和業績檔案。業績檔案應當以法官個人日常履職情況、辦案數量、審判質量、司法技能、廉潔自律、外部評價等為主要內容。法官業績評價應當作為法官任職、評先評優和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
14.各級人民法院應當依託信息技術,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建立健全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廣泛接受社會監督。探索建立法院以外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強化對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三、明確司法人員職責和許可權
(一)獨任庭和合議庭司法人員職責
15.法官獨任審理案件時,應當履行以下審判職責:
(1)主持或者指導法官助理做好庭前會議、庭前調解、證據交換等庭前准備工作及其他審判輔助工作;
(2)主持案件開庭、調解,依法作出裁判,製作裁判文書或者指導法官助理起草裁判文書,並直接簽發裁判文書;
(3)依法決定案件審理中的程序性事項;
(4)依法行使其他審判權力。
16.合議庭審理案件時,承辦法官應當履行以下審判職責:
(1)主持或者指導法官助理做好庭前會議、庭前調解、證據交換等庭前准備工作及其他審判輔助工作;
(2)就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及保全、司法鑒定、非法證據排除申請等提請合議庭評議;
(3)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據進行全面審核,提出審查意見;
(4)擬定庭審提綱,製作閱卷筆錄;
(5)自己擔任審判長時,主持、指揮庭審活動;不擔任審判長時,協助審判長開展庭審活動;
(6)參與案件評議,並先行提出處理意見;
(7)根據合議庭評議意見製作裁判文書或者指導法官助理起草裁判文書;
(8)依法行使其他審判權力。
17.合議庭審理案件時,合議庭其他法官應當認真履行審判職責,共同參與閱卷、庭審、評議等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復核並在裁判文書上簽名。
18.合議庭審理案件時,審判長除承擔由合議庭成員共同承擔的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以下審判職責:
(1)確定案件審理方案、庭審提綱、協調合議庭成員庭審分工以及指導做好其他必要的庭審准備工作;
(2)主持、指揮庭審活動;
(3)主持合議庭評議;
(4)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將合議庭處理意見分歧較大的案件提交專業法官會議討論,或者按程序建議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5)依法行使其他審判權力。
審判長自己承辦案件時,應當同時履行承辦法官的職責。
19.法官助理在法官的指導下履行以下職責:
(1)審查訴訟材料,協助法官組織庭前證據交換;
(2)協助法官組織庭前調解,草擬調解文書;
(3)受法官委託或者協助法官依法辦理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措施等;
(4)受法官指派,辦理委託鑒定、評估等工作;
(5)根據法官的要求,准備與案件審理相關的參考資料,研究案件涉及的相關法律問題;
(6)在法官的指導下草擬裁判文書;
(7)完成法官交辦的其他審判輔助性工作。
20.書記員在法官的指導下,按照有關規定履行以下職責:
(1)負責庭前准備的事務性工作;
(2)檢查開庭時訴訟參與人的出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
(3)負責案件審理中的記錄工作;
(4)整理、裝訂、歸檔案卷材料;
(5)完成法官交辦的其他事務性工作。
(二)院長庭長管理監督職責
21.院長除依照法律規定履行相關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從宏觀上指導法院各項審判工作,組織研究相關重大問題和制定相關管理制度,綜合負責審判管理工作,主持審判委員會討論審判工作中的重大事項,依法主持法官考評委員會對法官進行評鑒,以及履行其他必要的審判管理和監督職責。
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受院長委託,可以依照前款規定履行部分審判管理和監督職責。
22.庭長除依照法律規定履行相關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從宏觀上指導本庭審判工作,研究制定各合議庭和審判團隊之間、內部成員之間的職責分工,負責隨機分案後因特殊情況需要調整分案的事宜,定期對本庭審判質量情況進行監督,以及履行其他必要的審判管理和監督職責。
23.院長、副院長、庭長的審判管理和監督活動應當嚴格控制在職責和許可權的范圍內,並在工作平台上公開進行。院長、副院長、庭長除參加審判委員會、專業法官會議外不得對其沒有參加審理的案件發表傾向性意見。
24.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院長、副院長、庭長有權要求獨任法官或者合議庭報告案件進展和評議結果:
(1)涉及群體性糾紛,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
(2)疑難、復雜且在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
(3)與本院或者上級法院的類案判決可能發生沖突的;
(4)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反映法官有違法審判行為的。
院長、副院長、庭長對上述案件的審理過程或者評議結果有異議的,不得直接改變合議庭的意見,但可以決定將案件提交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進行討論。院長、副院長、庭長針對上述案件監督建議的時間、內容、處理結果等應當在案卷和辦公平台上全程留痕。
四、審判責任的認定和追究
(一)審判責任范圍
25.法官應當對其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承擔責任,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
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
法官有違反職業道德准則和紀律規定,接受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請客送禮、與律師進行不正當交往等違紀違法行為,依照法律及有關紀律規定另行處理。
2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違法審判責任:
(1)審理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2)違反規定私自辦案或者製造虛假案件的;
(3)塗改、隱匿、偽造、偷換和故意損毀證據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丟失、損毀證據材料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4)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匯報案情時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和故意提供虛假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遺漏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5)製作訴訟文書時,故意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文書主文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6)違反法律規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7)其他故意違背法定程序、證據規則和法律明確規定違法審判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27.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人員等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怠於行使或者不當行使審判監督權和審判管理權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有關規定應當承擔監督管理責任。追究其監督管理責任的,依照幹部管理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
28.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案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後被改判的,不得作為錯案進行責任追究:
(1)對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具體條文的理解和認識不一致,在專業認知范圍內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2)對案件基本事實的判斷存在爭議或者疑問,根據證據規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3)當事人放棄或者部分放棄權利主張的;
(4)因當事人過錯或者客觀原因致使案件事實認定發生變化的;
(5)因出現新證據而改變裁判的;
(6)法律修訂或者政策調整的;
(7)裁判所依據的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8)其他依法履行審判職責不應當承擔責任的情形。
(二)審判責任承擔
29.獨任制審理的案件,由獨任法官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承擔全部責任。
30.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合議庭成員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共同承擔責任。
進行違法審判責任追究時,根據合議庭成員是否存在違法審判行為、情節、合議庭成員發表意見的情況和過錯程度合理確定各自責任。
31.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時,合議庭對其匯報的事實負責,審判委員會委員對其本人發表的意見及最終表決負責。
案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構成違法審判責任追究情形時,根據審判委員會委員是否故意曲解法律發表意見的情況,合理確定委員責任。審判委員會改變合議庭意見導致裁判錯誤的,由持多數意見的委員共同承擔責任,合議庭不承擔責任。審判委員會維持合議庭意見導致裁判錯誤的,由合議庭和持多數意見的委員共同承擔責任。
合議庭匯報案件時,故意隱瞞主要證據或者重要情節,或者故意提供虛假情況,導致審判委員會作出錯誤決定的,由合議庭成員承擔責任,審判委員會委員根據具體情況承擔部分責任或者不承擔責任。
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導致審判委員會決定錯誤的,主持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32.審判輔助人員根據職責許可權和分工承擔與其職責相對應的責任。法官負有審核把關職責的,法官也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33.法官受領導幹部干預導致裁判錯誤的,且法官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應當排除干預而沒有排除的,承擔違法審判責任。
(三)違法審判責任追究程序
34.需要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一般由院長、審判監督部門或者審判管理部門提出初步意見,由院長委託審判監督部門審查或者提請審判委員會進行討論,經審查初步認定有關人員具有本意見所列違法審判責任追究情形的,人民法院監察部門應當啟動違法審判責任追究程序。
各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媒體和社會監督,依法受理對法官違法審判行為的舉報、投訴,並認真進行調查核實。
35.人民法院監察部門應當對法官是否存在違法審判行為進行調查,並採取必要、合理的保護措施。在調查過程中,當事法官享有知情、辯解和舉證的權利,監察部門應當對當事法官的意見、辯解和舉證如實記錄,並在調查報告中對是否採納作出說明。
36.人民法院監察部門經調查後,認為應當追究法官違法審判責任的,應當報請院長決定,並報送省(區、市)法官懲戒委員會審議。
高級人民法院監察部門應當派員向法官懲戒委員會通報當事法官的違法審判事實及擬處理建議、依據,並就其違法審判行為和主觀過錯進行舉證。當事法官有權進行陳述、舉證、辯解、申請復議和申訴。
法官懲戒委員會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無責、免責或者給予懲戒處分的建議。
法官懲戒委員會工作章程和懲戒程序另行制定。
37.對應當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相關責任人,根據其應負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1)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退出法官員額或者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依法辦理;
(2)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依法辦理;
(3)涉嫌犯罪的,由紀檢監察部門將違法線索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免除法官職務,必須按法定程序由人民代表大會罷免或者提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
五、加強法官的履職保障
38.在案件審理的各個階段,除非確有證據證明法官存在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嚴重違法審判行為外,法官依法履職的行為不得暫停或者終止。
39.法官依法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任何組織和個人違法干預司法活動、過問和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應當依照規定予以記錄、通報和追究責任。
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分別按照《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及其實施辦法處理。
40.法官因依法履職遭受不實舉報、誣告陷害,致使名譽受到損害的,或者經法官懲戒委員會等組織認定不應追究法律和紀律責任的,人民法院監察部門、新聞宣傳部門應當在適當范圍以適當形式及時澄清事實,消除不良影響,維護法官良好聲譽。
41.人民法院或者相關部門對法官作出錯誤處理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職務和名譽、消除影響,對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42.法官因接受調查暫緩等級晉升的,後經有關部門認定不構成違法審判責任,或者法官懲戒委員會作出無責或者免責建議的,其等級晉升時間從暫緩之日起連續計算。
43.依法及時懲治當庭損毀證據材料、庭審記錄、法律文書和法庭設施等妨礙訴訟活動或者嚴重藐視法庭權威的行為。依法保護法官及其近親屬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依法及時懲治在法庭內外恐嚇、威脅、侮辱、跟蹤、騷擾、傷害法官及其近親屬等違法犯罪行為。
侵犯法官人格尊嚴,或者泄露依法不能公開的法官及其親屬隱私,干擾法官依法履職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44.加大對妨礙法官依法行使審判權、誣告陷害法官、藐視法庭權威、嚴重擾亂審判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研究完善配套制度,推動相關法律的修改完善。
六、附則
45.本意見所稱法官是指經法官遴選委員會遴選後進入法官員額的法官。
46.本意見關於審判責任的認定和追究適用於人民法院的法官、副庭長、庭長、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副院長和院長。執行員、法官助理、書記員、司法警察等審判輔助人員的責任認定和追究參照執行。
技術調查官等其他審判輔助人員的職責另行規定。
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地區法院人民陪審案件中的審判責任根據《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另行規定。
47.本意見由最高人民法院負責解釋。
48.本意見適用於中央確定的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試點法院。

⑻ 法院如何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質

法院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質方法:
1、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
2、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3、這是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⑼ 如何破解審判機關落實司法責任制難點的思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落實誰辦案誰負責。」同時提出:「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准,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為此,中央《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提出:「主審法官、合議庭法官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為貫徹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明確審判組織許可權,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增強法官審理案件的親歷性,確保法官依法獨立公正履行審判職責,根據有關法律和人民法院工作實際,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9月21日制定頒布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分別以目標原則、改革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明確司法人員職責和許可權、審判責任的認定和追究、加強法官的履職保障、附則等六部分共48條。具體內容涵蓋了探索改革審判組織模式、明確司法人員職責許可權、明確違法審判責任的情形、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加強法官依法履職保障。其中,有探索改革審判組織模式等內容。

在上述政策與制度框架體系下,被中央司法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第一批進行司法體制改革的「6+1」省區市的三級法院作了積極的試點與推進工作,其顯著的成效就是沖擊了審判人員固有的集體(法院)承擔司法責任的意識,而轉化為「誰辦案、誰負責」,且「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的新司法責任理念,形成了極具壓力的辦案質量倒逼機制;同時,也根本改變了長期存在於司法領域的「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行政化辦案模式,初步形成了審判權與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相分離的新機制。司法責任制的推行更為員額制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提供了保障。

司法責任制的落實難點

當前,隨著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在落實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和障礙,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改革推進的難度,若不加以有效破解會影響改革成效的充分體現。根據筆者的調研情況看,具體來說,司法責任制落實中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凝聚合力落實改革措施。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本輪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的地位。

與此同時,司法責任制改革與其他改革舉措之間,亦呈現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司法責任制的全面落實,需要與人員分類管理、員額制、職業保障、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司法責任追究等制度協同推進,形成共同推動改革的合力。當前,部分改革舉措如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司法責任追究制度等推進遲緩,部分改革舉措仍停留在中央文件等頂層設計層面,在地方政法機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再加上還有部分政法領導幹部對司法責任制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存在畏難情緒、懈怠心理,存在「不敢改、不想改」的情況。這些因素加大了司法責任制的落實難度,急需採取有效舉措予以破解。

二、如何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

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內在邏輯是放權或還權於法官、合議庭,實現「讓審理者裁判」。但基於目前隊伍整體職業素養參差不齊、司法面臨的社會矛盾紛繁復雜、法院內部運行秩序尚未理順等現狀,一味強調放權,理想化地主張讓法官、合議庭完全自主決定案件,不僅不能解決司法的沉痾宿疾,反而可能導致審判運行秩序的混亂,引發新的司法不公等問題。

不久前,筆者在某試點地區法院調研時了解到,自從院庭長不再審簽裁判文書、不再對案件質量把關以來,該地區反映案件審判質量的部分指標,如一審服判息訴率、二審瑕疵改發率、民商事案件調撤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上升。此外,案件審批制度取消以後,「同案不同判」的現象也有所凸顯。可見,在目前缺少相應的監督制約、指導幫助以及協調管理機制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放權與監管的關系,將決定司法責任制能否順利落實,甚至可能會影響司改的大局。

三、如何設計司法責任追究制度。

除「讓審理者裁判」外,司法責任制另一核心內涵是「由裁判者負責」。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是確保辦案質量、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選擇。這既有利於增強司法人員辦案責任心,又不會挫傷其積極性。為此,中央專門制定了相關的規范性意見,就錯案責任和免責條件作了原則性規定。然而,司法責任追究制度仍然存在著頂層設計不完善、法檢兩家司法責任內涵范圍不清晰、司法責任追責程序行政化等弊病。尤其是因缺乏司法責任制的配套制度,導致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責任保障不到位,制度的落實效果不盡理想。

四、如何面對內部反追責的壓力。

每一起冤假錯案都必須依法糾正,冤假錯案中有關人員犯下的罪錯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於破案心切或客觀上判斷錯誤,造成對有關事實和證據的錯誤認定;另一種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當事人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甚至徇私枉法故意冤枉好人。前一種情況一般要按照黨紀政紀問責,後一種情況則要追究刑事責任,但無論哪種追責,司法機關都面臨著很大的「反彈」壓力。所以,在實踐中,為了避免有關人員被追究責任而掩蓋被錯判的案件,於是出現「追責與反追責」的糾結。由此可見,不少司法人員還是不明白一個道理,即如果為了掩飾錯判、避免追責而拒絕糾正冤假錯案,只會犯下更大的罪錯,最終招致更嚴厲的責任追究。

司法責任制的難點破解思考

一、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形成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整體合力。認清各項改革舉措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和高度關聯性,對各項改革舉措的順序和進程進行科學統籌,把握好推進的節奏和力度。

員額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前提,在積極開展入額工作的同時,還應當妥善處理好未入額人員的分流安置政策;職業保障機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有力驅動,要在頂層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結合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制度改革的推進,對保障的主體、方式和力度等進行進一步明確;績效考核機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應有之義,通過完善業績考評制度和辦法,明確新型權力運行機制下司法人員的工作要求,實現評價機制與員額退出機制、懲戒機制、激勵機制的有效銜接。

二、有序放權、科學監督,構建符合司法規律的監督制約機制。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關鍵是要明確司法管理和監督權力的邊界和行使的方式。堅持有序放權與監督管理相統一,推動司法業務管理監督由微觀向宏觀轉變,提高管理監督科學化水平。

依託現代信息科技技術,打好辦理案件的「組合拳」。建立適應新型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的內部監督機制,加強規范化、標准化建設,細化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確保各類主體權責清晰;發揮專業法官會議作用,架設案件研習的「度量衡」。在放權的同時,加快確保法律適用統一的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專業法官會議作用,建立和完善類案檢索和類案參考制度;改革審判委員會的職能,築牢法律統一適用的「防護牆」。強化審委會總結審判經驗、統一法律適用職能,最大限度減少「同城同案不同判」的現象。

三、嚴格依法、規范程序,設計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前提是制定司法責任追究的法律法規。追責的依據應上升為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法律是構建我國司法責任追究機制最基本的形式,沒有這一形式,追責機制必將如空中樓閣難以實現;基礎是區分違法辦案責任和錯案責任。在此基礎上,分別制定不同的追責制度,完整的追責機制包括追責的依據、主體、事由、程序、種類及救濟等內容;核心是設置明確科學的二元追責標准。追責標准應由當前唯結果論轉向「不適當行為」為主、「結果過錯」為輔的二元追責機制。這意味著,裁判結果並非決定責任追究的唯一條件,這可以避免追責機制對法官良心可能造成的破壞;關鍵是堅持程序正義與實體公正並重。在責任認定過程中,必須遵循程序公開、程序正當原則,適當組織社會專業人士參與責任認定,或直接由省級法官懲戒委員會主持進行,有效解決司法責任內部追究的公信力問題,並充分保障法官的申訴救濟權利和名譽權利;必要是構建法官獨立行使職權的保障機制。保障司法人員獨立行使職權是建立追責機制的必要配套措施,獨立行使職權的保障機制(職業、身份、薪酬、安全、文化等)要與追責機制同步建立。

四、他山之石,亦可攻玉,合理借鑒域外法官責任制度的經驗。域外國家對司法責任的追究主要體現在法官懲戒制度中。這種制度的重心在於對法官個人的職業倫理道德的規制,以人案分離、程序外製約為特色。我們可以從域外法官懲戒制度的比較研究中,找出對構建我國司法責任制構建的有益借鑒。

法官懲戒制度的核心是職業倫理道德。不同的職業以本行業的倫理道德作為行為規則,其職業倫理道德共有意識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人們依照職業倫理道德的行為模式可減輕決策的負擔,也有利於社會系統的和諧與穩定。

一個沒有共同倫理的群體,是一個沒有凝聚力且缺乏穩定的群體。應當明確的是法官的職業倫理道德並不是一種古板生硬的說教,也不是一種深不可測的理念,而是對司法本身規則的總結是一種應用倫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技術性思考,並內化為一套可操作的准則。法官行為與職業倫理准則的建立,旨在更周密地定義可以接受和應當禁止的行為,既向法官提供一個如何行為、處理自身事務的服務,又向公眾提供一個他們應當知道的對法官行為的期望。

通過總結,可以歸納出域外法官懲戒制度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機構的專門性。對於司法官的懲戒機構在相關的法律中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只有法律規定的具有專屬管轄權的部門才有權對出現問題的司法官進行調查和實施懲戒,而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都無權實施懲戒。比如:美國聯邦和州都是由國會或議會負責實施法官彈劾制度;同時由司法機構或主要由司法人員組成的機構負責實施司法懲戒制度;德國基本法規定,有關對司法官追訴的審判,專屬於聯邦憲法法院之許可權。在聯邦法官在行使或不行使職權時違犯本基本法的原則或邦的憲法秩序時,聯邦憲法法院經聯邦議院要求,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數裁決將其調職或命令其退休。在故意侵犯的情況下,得為罷免之宣告。

二、審查標準的多元性。普遍設立了多元性的審查標准,意味著法官不僅要對其職務行為負責,更要對其職務外行為承擔責任。域外法官懲戒制度對懲戒行為的界定是寬泛的,只要其行為有損法官職業的威信,就有可能成為懲戒的對象。

三、懲戒程序的嚴格性。聯合國《關於司法獨立的基本原則》、司法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會《司法獨立世界宣言》和國際法曹協會《司法獨立最低標准》均規定了保障被懲戒法官的四大原則,即無明文行為標准不受懲戒原則、秘密審理原則、聽證原則、法官有上訴權或請求復審權原則。相應的,域外各國對於懲戒法官的程序也做了嚴格細化的規定。

四、司法責任的獨立性。法官的職業倫理責任獨立於刑事責任。這避免了追究責任可能產生的競合與混亂,也可以確保法官可以理性、良心、獨立地作出裁判,並賦予其敢於擔當的職業底氣

熱點內容
實驗法對社會心理學的作用 發布:2025-01-27 04:41:47 瀏覽:473
房貸有刑法 發布:2025-01-27 04:21:29 瀏覽:386
謊報安全事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7 04:12:46 瀏覽:620
收到司法處罰 發布:2025-01-27 03:01:00 瀏覽:931
法院徵信查 發布:2025-01-27 02:58:54 瀏覽:923
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執行局 發布:2025-01-27 02:54:58 瀏覽:475
根據勞動法第40條 發布:2025-01-27 02:23:04 瀏覽:121
勞動法計時工資保准 發布:2025-01-27 02:12:13 瀏覽:538
兒童道德培養 發布:2025-01-27 02:09:27 瀏覽:28
刑事訴訟法搜查令 發布:2025-01-27 01:28:24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