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美術
Ⅰ 侵害他人肖像權的行為包括什麼
1、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2、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3、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一、侵害他人肖像權的行為包括什麼
《民法典》第1019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根據本條規定,侵害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例如,利用修圖軟體惡搞他人照片、使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形象等行為。
(2)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例如,偷 拍他人等行為。
(3)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例如,攝影師未經模特同意將攝影作品公開發表等行為。
二、什麼情況下使用肖像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根據《民法典》第102條之規定,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1)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例如,美術學院在課堂上對已在網站上上傳的肖像權人的肖像進行臨摹。
(2)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例如,報紙為報道李蘭娟院士抗疫感人事跡而刊登其照片,並註明照片來源和原作者。
(3)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例如,公安機關公布通緝犯照片。
(4)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例如,體育節目轉播時鏡頭掃過觀眾席某一觀眾的面部。
(5)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例如,兒童走失後,以兒童的照片製作尋人啟事。
近幾年,聲優直播、語音識別技術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例如,名人的聲音被應用到汽車導航軟體中。在此背景下,聲音保護引起了社會普遍的關注。聲音作為一種人格標識,具有表徵個人、許可他人使用的功能。《民法典》第1023條第2款明確規定自然人的聲音受到保護,以充分肯定聲音的價值,且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為自然人聲音保護的可操作性提供了依據。
Ⅱ 美術作品侵權如何認定
法律分析:可以以以下方法認定:1、第一步,確定美術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有效存在;2、第二步,確定美術作品著作權人著作權的保護范圍,其中包括對思想與表達、獨創性、整體與部分等問題的認定;3、第三步,確定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包括對權利人作品的接觸、剽竊的認定、合理使用等問題;4、第四步,侵權的最後認定和對侵權責任的確認,包括對停止侵權和賠償數額的認識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包括: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築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視聽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體;
(九)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
第四條 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行使權利,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國家對作品的出版、傳播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Ⅲ 發別人的作品違法嗎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是不允許隨意發表他人的作品的。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復製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都是不違法的,也不需要著作權人的同意。
具體情況主要有: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未經允許發表他人作品,屬於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音像、計算機軟體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獨占出版權的圖書,未經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音像製品,製作、展覽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偷發別人的視頻算侵權嗎?
未經他人許可,發別人的視頻算侵權,《民法典》第1019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侵害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
2、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例如,私下拍攝他人等行為。
3、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例如,攝影師未經模特同意將攝影作品公開發表等行為。
侵犯肖像權該怎麼賠償?
侵犯肖像權的損失一般為精神賠償。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哪些情況下不構成對肖像權的侵權?
1、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
2、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3、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4、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5、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五十九條復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復製品的發行者或者視聽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復製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復製品有合法來源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在訴訟程序中,被訴侵權人主張其不承擔侵權責任的,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已經取得權利人的許可,或者具有本法規定的不經權利人許可而可以使用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七條【侵犯著作權罪】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文字作品、音樂、美術、視聽作品、計算機軟體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四)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
(五)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