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司法復核
❶ 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事件的大事記
註:此時序表只列出「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中的重要事件,並全部事件。 年份 日期 事件 2009年 夏天 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廣管局),對「亞視及無線公聽會」,會上意見多數針對無線多年來一台獨霸免費電視市場,亞視多次更換管理層,令節目欠缺觀賞性,不符香港電視觀眾的口味,收視長期低迷,要求政府增發免費電視廣播牌照的聲音愈來愈大。 9月21日 香港政府首先決定讓一直未有開設自家電視頻道的香港電台在未來數年內開設獨立免費數碼電視頻道。 冬天 廣管局收到香港市民意見,歡迎收費電視及衛星電視申請加入香港免費電視廣播市場。 2010年 年初 廣管局收到香港有線電視及城市電訊的申請,now寬頻電視表示無意申請免費電視廣播牌照。 夏季 廣管局發表兩台(香港有線電視以及城市電訊)的申請書,香港有線電視於報告中提出免費電視名稱為奇妙電視,初期會有兩條標清頻道,中文台,24個月後開設英文台,日後奇妙電視最多可22條共收費及免費電視。城市電訊則免費提供40條頻道,本地自製劇集、娛樂,外國娛樂綜藝才用高清和標清頻道。 年尾 now寬頻電視以香港電視娛樂名義申請免費電視牌照。 2011年 年中 廣管局完成審核3個牌照申請,並議決向行政會議呈交發3個免費電視廣播牌照的建議。同時,亞視就有關決定提出研司法復核。 夏季 電視行業進入挖角潮,香港電視娛樂和城市電訊均向北上中國大陸電視及台灣電視尋覓人才,且向亞視及無線挖角。 10月 有線寬頻表示在2012年7月將會透過奇妙電視轉播倫敦奧運賽事,並會盡量安排一些香港人較有興趣的項目在奇妙電視播放。 12月 城市電訊舉行聖誕聯歡會,會上有前TVB藝員和現在的TVB藝員。之後TVB封殺姜氏家屬藝員(姜大偉女婿曹永廉除外),秦沛、姜麗文、姜文傑、姜大偉於2012年元旦公眾假期成為永久不錄用藝人,被列入黑名單,並將其地位讓予其他資深藝員。 2012年 1月 星島日報港聞版專訪王維基未來四至六年的大計。 2月初 亞洲電視向廣管局投訴開發免費電視牌照會削弱競爭力。 2月15日 香港媒體製作獲政府發放將軍澳工業邨的一塊地皮,用作興建自家的電視製作中心。城市電訊表示,該電視製作中心擁有全亞洲最大1號直播錄影室,3個拍劇製作室,1層新聞大樓,有後期製作大樓,比TVB電視城大一倍。將軍澳未來或許變成傳媒王國城區,擁有多個機構,例如:TVB、城市電訊香港媒體製作、香港電台和壹傳媒。 2月24日 城市電訊主席王維基出席將軍澳香港媒體製作電視城動土。他表示香港媒體製作電視城預計2013年建成。 3月6日 高等法院駁回亞視反對廣管局建議發出新免費電視牌照的司法復核申請。 4月22日 由於免費電視牌照仍未批出,有線電視故宣布無法實現在奇妙電視轉播奧運的計劃,並表示市民要接收有線電視才能觀看奧運。 5月16日 電視廣播集團﹙無線)總經理李寶安表示,過去15年香港免費電視廣告收入無增長,因此質疑市場狹窄下能否支持新的經營者,有必要時會採取法律行動。 9月4日 有線寬頻的股價突然上升逾40%,而電視廣播(TVB,511)則一度遭狂插8%兼成交急增,因而令市場傳出奇妙電視已獲發電視牌照的消息。 10月10日 城市電訊電視部主席王維基接受雅虎娛樂圈訪問,了解他博戰電視業的經歷。 10月17日 王維基到立法會旁聽有關三個免費電視牌照審批進度。會後,他批評整件事始作俑者是政府,並促特首梁振英以正常的「香港速度」去發牌。 11月 亞視先後3次於其評論節目《ATV焦點》中講述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壞處,通訊事務管理局(前身為廣管局)先後均投訴表示節目歪曲事實。 11月3日 城市電訊電視部於青衣舉行宣傳活動「電視奇跡由我創」,並即場播放未發布的電視劇片段。 11月11日 亞洲電視附屬組織——亞洲會於政府總部外舉行「關注香港未來」集會,反對政府濫發免費電視牌照,亞洲電視全程直播。事後,通訊事務管理局共接獲超過4萬宗投訴,內容包括歪曲事實、誤導大眾、節目內容與節目名無關,以及濫用電視頻道和偏頗等。 11月12日 多名演藝界及立法會議員聯手於各大報章刊登廣告,要求政府立即發放免費電視牌照。 11月19日 無線電視趁45周年台慶的大日子,向全體立法會議員致函,要求關注政府在整個審批過程中種種漏洞,並在全港各大報章刊登廣告及於《萬千星輝賀台慶2012》的節目中播放宣傳片,敘述自己的辛酸史,並表明若政府在未經交代、不合理及欠清晰理據下批發新牌,無線最終可能會向政府司法復核。事後《萬千星輝賀台慶2012》節目收到28宗投訴。 11月19日 亞視的資訊節目《微播天下》新增了特備環節「維基解密」,以探究王維基的「成魔之謎」。事後,通訊局收到5宗投訴,指亞視濫用大氣電波作政治宣傳、公器私用攻擊對手及失實等。 11月24日 網民曾慶光發起包圍亞視行動,最終只有發起人出席。 11月25日 網民曾慶光再發起包圍行動,今次的對象是無線,最終只有發起人及另一位網民出席。 12月5日 城市電訊舉行「新台命名‧節目試映禮」。它於會上宣布新電視台將命名為香港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簡稱「香港電視」),並表示「香港電視」已擁有超過500名幕後精英團隊,另有約220藝員加盟支持。是次活動是該集團自2012年4月開始節目製作以來,第一個大型活動,得到多位立法會議員、業界知名人士、大企業及業務夥伴的出席支持,兩場合共有一千名出席者。 12月31日 亞洲電視推出全新數碼電視頻道「歲月留聲」,希望籍重播80及90年代的人氣節目來挽回收視率。但頻道開播後卻惹來批評,表示該台節目仍是重播、重播再重播。 2013年 1月3日 無線電視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復核。集團總經理李寶安稱並非盲目反對發牌亦無懼競爭,但政府需釐清三個主要問題:香港適合有多少個電視牌照?牌照發給誰?以及何時發出? 2月7日 梁振英會見公民黨議員時被問何時發免費電視牌時,他稱發牌問題「復雜到不得了」,反映發牌凍過水。之前王維基為了盡快讓政府發牌,曾私下用不同渠道欲相約梁振英會面,但都不成功。 3月11日 now新聞指出,免費電視牌照的文件已經在行會討論,但仍要再作最後確認。它引述消息指,這個問題不可能無限期地拖下去,相信政府短期內會有公布。 3月18日- 20日 一連三日的「香港國際影視展2013」舉行,香港電視及無線電視均有參展。香港電視於展內播出多套重頭劇的第一集及劇照,劇集質素深受業內人士贊賞;無線電視方面,則安排17部重頭劇集列陣造勢,播放相關宣傳片段之外,亦設有巨型LED熒幕及互動專區,使參觀者可體驗科技與電視融合的新樂趣。 3月27日 高院開庭審理無線的司法復核許可。無線稱政府的顧問高估廣告收益,並指通訊局未依法咨詢它便作出發牌建議是不合法。通訊局稱早於10年已咨詢無線,強調局方有責任進行合理咨詢,但無責任作全面咨詢和解答無線所有質疑,而且該局的建議是意見,對行會無約束力,亦非發牌決定。 5月7日 已被王維基放售之香港寬頻宣布,九月起將停播由香港電視製作的新聞台「香港新聞台」。由於香港電視尚未獲發免費電視台牌照,換言之新聞台於九月起將無播放平台,因而預料失去約300萬元的半年合約。據報道,截止2013年2月,香港電視上半年共虧蝕八百四十八萬元,新聞內容牌照費及藝員經理人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但王維基強調不會因此等不利消息而裁員。 5月13日 高等法院駁回無線電視要求推翻前廣管局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建議的司法復核申請,原因是通訊局的建議並非發牌的依據,且行會仍未作最後決定,法庭亦不宜介入。無線電視對於被駁回申請表示非常遺憾,指公司正尋求法律意見,並積極考慮向上訴庭提出上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歡迎法庭的裁決。而亞洲電視表示明白及理解無線的行動;香港電視則發出新聞稿,表示既然司法程序已完結,政府便應順應民意及業界訴求,就發牌作出果斷的決定 ;奇妙電視亦歡迎法庭的裁決,並表示兩間現有免費電視的持牌機構已經先後採取法律行動,但法庭已指法律行動理據並不成立,希望兩家免費電視台不要再作阻撓,讓政府可盡快重新啟動審批程序 ;香港電視娛樂不作任何評論。 5月14日 有接近政府消息人士指,行政會議曾多次討論免費電視發牌事宜,並已有傾向性意見。雖然商務及發展局向行政會議建議發出三個免費電視牌照,但行會成員衡量不同意見後,認為免費電視市場若一下子由兩個牌照增至五個,會難於承受,因此傾向只增發一兩個牌照。至於三個牌照申請者誰可「跑出」,要由商務及發展局進行「選美」,不會由行會作決定。目前政府正處理各種程序,估計會在短時間內作最後決定。 5月20日 無線電視就增發電視牌照的司法復核申請裁決提出上訴。無線指上訴要處理的事情,包括一個重要法律問題,就是當通訊事務管理局,沒有作出一個合法的建議前,行政長官與行政會議決定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是否不合法。 5月20日 香港電視網路、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娛樂接獲政府發出之函件。香港政府於信中表明,將於3個申請者選擇性發牌,並要求3名申請者,就政府新做法,作出回應陳述,即須解釋自己為何應獲發牌。 10月15日 奇妙電視、香港電視娛樂獲政府發出新免費電視牌照。政府表示按循序漸進原則發牌,不排除日後引入更多競爭者。亞洲電視發聲明回應指,對有關決定表示遺憾和反對,不排除採取進一步行動;無線電視發聲明指出,再指政府未有交代:香港適合有多少個電視牌照?又指稱後再作評論;獲發牌的奇妙電視表示希望現有免費電視台不會再以法律行動,阻撓政府落實發放新牌的工作。未獲發牌的香港電視網路表示需要時間來了解發牌的詳情,當天不會發表評論。 10月16日 有報道表示以免佳藝電視倒閉事件重演,對市場造成太大的沖擊及破壞。亦指出目前行業情況,多發一個牌照,應可以吸納;多發兩個牌照,已會變得飽和;多發三個牌照,極可能有電視台倒閉。香港電視網路於今午記者會中顯示會進行裁員320名無合約年期的員工。而與香港電視網路無關的李慨俠,針對香港電視網路未獲牌之事,本日以全民在野黨的名義提出司法復核,要求法院推翻行政會議不發牌給香港電視網路的決定,關要求公開三間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電視台的申請資料,印證政府早前的評估。 10月17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處理申請時的資料中顯示,質疑王維基擔任主席的香港電視網路「六年間增加頻道數目至三十條」、「可能將頻道廣播時間出租」、「可能會播放迷信及宗教節目,鼓勵間接宣傳」,甚至質疑其商業道德,而他表示將於未來數星期內就免費電視牌照問題提出司法復核。 10月19日 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電影燈光協會、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政府必須向公眾交待發牌與不發牌的理據,以釋公眾疑慮。 10月20日 有傳媒公開聲稱為「行政會議文件」,指發牌決策與顧問報告有出入。行會今午發聲明指均非行會文件,澄清必須嚴格保密。不過行政會議成員、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卻證實討論過文件內容。陳智思重申發牌不會只考慮民意,周梁淑怡推測港視或因「難駕馭」而遭港府拒批,馬逢國指,港府應公開決策理據,否則坊間猜測「發酵」,對施政沒好處。而本日下午,香港電視網路的員工(包括現任、前任及其家屬)及網友以民間開放電視行動的名義分別發起遊行,要求政府交待不發牌給香港電視網路的理由,並於當日起以個人名義,按個人意願留守香港政府總部。其他遊行團體以我要公仔箱,不要黑箱作業為題發起遊行。 10月21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重申必須遵從保密制度,處理申請的細節無可避免涉及敏感商業資料及商業機密,隨便公開可能對申請者造成損害,或會引起法律爭議,另外行會認為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較香港電視優勝。 10月23日 梁振英強調「不是來者不拒」,行政會議是根據不包括政治因素在內的一系列准則做出決定。而王維基隨後開記者會指他的發言是火上澆油,並決定提出司法復核。梁振英在得知王維基提出司法復核後,表示會在法庭交待理據。 10月28日 早前以「全民在野黨」名義申請司法復核的李慨俠,今日撤回申請。而香港電視網路方面表示,因李慨俠已經撤回,政府不應以司法程序作擋箭牌不清楚交待不發牌的理由,並指出政府交待相關於理由,以及更改發牌上限的原因,可以考慮不會提出申請司法復核。 12月20日 香港電視網路召開記者會,宣布以1.422億元收購中國移動香港旗下的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rporation Ltd,計劃透過後者的頻譜,推出OTT及流動電視服務,於2014年7月1日或前後推出包括一條廣東話綜合頻道與一條24小時新聞頻道在內的3至5條頻道。記者會上還宣布會分階段聘回10月遭到解聘的320名員工及會再額外增聘人手,而是次收購並不會妨礙公司對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上採取的相關法律行動。 2014年 1月5日 中國移動對中國移動香港與香港電視網路股權交易,展開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該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以及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王維基表示調查不會影響如期開台。 1月6日 香港電視網路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拒絕批准香港電視網路的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申請而提出司法復核許可申請
❷ 港珠澳大橋的重要事件
全長近50公里、工程造價逾700億港元的港珠澳大橋,被一位家住香港東涌的66歲老太,通過法律途徑擋住建設步伐,原計劃2016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或許無法如期完工。
香港東涌66歲的老太朱綺華認為港珠澳大橋工程沒有評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懸浮微粒的影響,因而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於2010年通過申請法律援助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就大橋香港段環評報告申請司法復核,要求推翻環保署2009年10月通過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段及香港接線段的兩份環評報告。朱綺華在司法復核中指出,環保署署長批准港珠澳大橋的兩份環評報告,沒有評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懸浮微粒的影響,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因而要求推翻有關決定。
2011年3月,司法復核在香港高等法院開庭進行。4月18日下午,香港高院正式裁定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環評報告不合規格,要求環保署署長撤銷環境許可證,並支付朱綺華1/3訴訟費。
2011年4月18日下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香港環保署2009年完成的環保報告無效,敗訴的環保署更需支付朱綺華1/3訴訟費。環保署表示,會研究高等法院的判詞,並就下一步行動征詢法律意見。
發言人表示,港珠澳大橋是一項規劃已久的跨境運輸基建項目,對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進一步融合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策略性意義。項目開通後,將為香港與內地的交通聯系開創新局面,為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對香港旅遊、金融、貿易、商業和物流等各主要行業均會帶來新機遇。大橋主橋工程已經展開,接下去除推展香港段工程的前期工作外,還會研究在工程上應怎樣推進,如分期進行工程、分期落成等。 香港特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2011年11月18日通過港珠澳大橋485億元(港元,下同)工程撥款。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會在2011年年底前全力動工,追回失去時間,預料港珠澳大橋可於2017年年底通車。
鄭汝樺強調,大橋經多年討論達成共識,當局會設法減低工程對環境影響,又指大橋是具策略性意義的運輸建設,可擴闊香港整個腹地,令珠三角西岸進入香港3小時生活圈,減省運輸時間六至八成,會為各行業帶來好處,而撥款可增14000個就業機會。
政府向財委會申請的撥款,包括興建香港口岸的304億元、興建大橋香港接線的費用161.9億元,以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設計和勘察及前期填海工程費用19億元。據悉,原計劃造價161.9億元(港幣,下同)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接線工程,造價預算將激增55%,升至250 .47億元。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接線工程造價漲55%
政府表示,由於工程受早前環評司法覆核官司影響,成本要增加65億元,而工程價格在過去半年內上升,加之投標者對工程的風險評估高過預計,令造價再度調高,達到88.6億港元 。鄭汝樺說,當局已盡量減低大橋對環境的的影響,但受到訴訟影響,令工程延誤1年有多。
建造業總工會約20名代表在當日審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撥款申請期間,到門外請願,促請立法會通過撥款,讓工程盡快上馬,為工人提供就業機會。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表示,官司拖延工程令他們開工不足,受影響主要是釘板及石屎工人。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鍾志平表示,大橋的興建對香港工商業發展極為重要。大橋可以減省陸路客運和貨運的成本和時間。通車後,香港旅遊、金融和商業等不同范疇均會得益。香港的基建設施如機場和貨櫃碼頭也可藉著大橋,將服務的腹地伸延到珠三角西部,以及泛珠三角西南各省,把香港作為區內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系教授冼日明表示,希望港珠澳大橋盡快落成,從而促進內地和香港的經濟融合,若大橋要如期落成,可能要加快工程進度,估計最終成本會增加。但他指出,雖然大橋要收回直接成本估計要100年以上,但大橋帶來的間接收益卻是無可限量,香港的建築工人可以直接得益。
發展局2014年11月5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提問中,提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及口岸設施的完工日期為2017年年底,較原先預計遲1年。港府發言人解釋,上述完工日期是指這個項目其中一份相關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合約的完工日期。這份合約的工程會分階段完工,當中有部分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設施並不需要與大橋同時完工。換言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預期將於2017年年底至2017年年底相繼完工。 2012年12月3日,全國大學生記者訓練營(港珠澳大橋站)總結分享會在中國青年報社舉行,來自內地16所高校的大學生記者、香港和澳門的大學生代表、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建」)的代表等出席了分享會。
有「超級工程」之稱的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珠海市,是國內第一個採用沉管工藝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僅代表了中國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11月25日至12月1日,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組織的20名大學生記者深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一線,走訪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建設者,還接受了為期6天的新聞業務培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動還邀請了來自香港和澳門的4名大學生代表。 2014年10月19日凌晨2時,港珠澳大橋施工發生意外,一個位於香港赤鱲角機場南路白沙咀地盤、離地約15米高的橋墩突然倒塌。事發時5名工人於赤鱲角機場南路白沙咀地盤的橋墩工作,並用橋墩旁的吊臂機吊起一些建築組件,期間該橋墩突然倒塌,在正在橋上工作的兩名男子即失卻平衡直墮地面,3名於地面工作的工人也因突如其來意外,走避不及,被鐵架擊中。
香港消防接報後到場,將5人分別送往香港東涌醫院及瑪嘉烈醫院治療,其中43歲姓謝男工人傷重不治,27歲外籍工程師目前情況危殆;3名於地面工作的工人年齡介乎23至43歲亦受意外波及,當中一人情況嚴重,另外兩人分別情況穩定及已出院。
香港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透露,上述的大橋建造方法沿用多時,一般先興建橋墩部分,再將建築組件吊上橋,由工人組裝。會方認為是次意外罕見,要求勞工處徹查事件起因;若發現有人違例,必須作出檢控。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2015年9月24日對外宣布,施工方在40多米深的海底完成了E21沉管精準對接,至此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在海底延伸至3645米,約為總長的65%。據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部總指揮林鳴介紹,E21沉管位置跨越伶仃洋龍鼓西天然水道,原使用的第一、第二航路已經不能滿足施工需要。為縮短E21及後續沉管在基槽內的橫移距離,減少沉管橫拖風險,施工方開挖並啟用了第三航路。第三航路適航水域寬度僅為240米,本次沉管浮運安裝窗口臨近八月十五天文大潮,海水流速明顯大於其他月份,增加了沉管浮運控制難度。本月22日19:30,E21沉管在十三艘大馬力拖輪的拖帶和數十艘海事、漁政警戒船的護衛下破浪前行;23日凌晨,E21沉管到達施工水域,此時再度遭遇波高近2米的長周期波,沉管和安裝船出現異常晃動。經過數輪沉放,「超級沉管」在40多米的水下順利著床並完成水力壓接,E21沉管安裝成功。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在建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該橋主體工程包括橋、島和總長5664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其中海底沉管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對接而成,先後穿越伶仃航道和龍鼓西航道。港珠澳大橋2017年年底建成後,從香港到珠江西岸的車程將從三小時縮短至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