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洗刑法
⑴ 柴油酸洗違法嗎
你好,柴油酸洗不違法。
但是非法排出廢水是違法的。會因為涉嫌環境犯罪被刑拘。
其次,還要看柴油的品質,如果運輸、銷售的柴油不符合《車用柴油》規定的標准,則很有可能觸犯刑法第140條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⑵ 試論述如何降低刑事辯護律師的職業風險
律師的刑事辯護是律師業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業務,是最完整體現律師執業特徵的一項業務。我國的刑事辯護律師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依法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擔任辯護人參與刑事訴訟,行使辯護職責的律師。刑事辯護工作包括《刑訴法》第96條規定的偵查階段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申請取保候審,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以及審查起訴、審判階段行使辯護人的權利,為被告人的無罪、罪輕依法進行辯護。
隨著我國1997年《刑法》和《刑訴法》的修改,律師提前介入和控辯式庭審方式的改革,律師執業中的風險越大越大,矛盾越來越突出,刑事辯護律師面對諸多執業風險如何自我保護和防範成為律師業務開展和律師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律師自我保護的意義有幾個方面:首先,刑事辯護律師保護好自己,才能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才能進行刑事辯護;其次,刑事辯護律師自我保護的前提是嚴格依法辦案,有利於律師嚴格自律,提高辦案質量;第三,刑事辯護律師有自我保護意識也有利於公、檢、法等司法機關的嚴格依法辦案。
刑事辯護律師的執業風險明顯大於民、商案件的代理律師和其他業務律師,這不僅因為刑事案件涉及嚴重的罪與非罪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人的生命權與自由權。生命權是人類最基本的人權,勿庸置疑;自由權也是人類最基本的一項人權,所謂自由無價。因此,在刑事訴訟中,社會矛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與國家法律的沖突就表現的最為突出。刑事辯護律師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成為漩渦的中心!因此,刑事辯護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都存在不同的執業風險,刑事辯護律師都應當注意這些風險並注意進行防範。
一、刑事辯護律師與當事人建立委託關系時的執業風險及其防範。
1、刑事辯護律師要查清委託人的身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 如果是採取未羈押的取保侯審、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來委託,那應審核其身份證和相關法律文書,確定無誤後再與其建立委託關系,進一步開展工作。如果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親屬來委託,就應當在搞清楚其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關系後作如下處理,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刑事辯護律師可以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建立委託關系,待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後,還應當徵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同意;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成年人,刑事辯護律師可以與其親屬初步建立委託關系,待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後,再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建立委託關系。
在司法實踐中有這樣一件事,有兩位刑事辯護律師異地辦理一件刑事大案,在偵查階段時,在偵查機關派員陪同下他們會見了犯罪嫌疑人,但他們忽視了與犯罪嫌疑人建立委託關系,之後,在審查起訴階段他們再去會見犯罪嫌疑人時,看守所不讓會見,理由是,他們沒有合法的辯護委託書。之後,兩位律師在與看守所交涉後,在看守所核實了辯護委託人與犯罪嫌疑人的關系後,才允許兩位律師與犯罪嫌疑人會見,雖然最終兩位律師與犯罪嫌疑人還是會見了,但是他們花了五天的時間!
2、刑事辯護律師要全面了解案情:向當事人了解案情,是建立委託關系前後都要認真做的事情。比如違法嫌疑人被治安拘留,其家屬沒講清楚,讓我們以刑事辯護律師身份出現,如果不查清楚,那就出現笑話了!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家屬了解案情,要充分地聽他們講,但不能過份輕信。因為他們會避重就輕,或因不懂法律常識而講太多「 外行話」。 刑事辯護律師了解案情還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而不能完全聽他們的「 一面之詞」。這是刑辯律師自我保護的重要問題。真正對案情的了解,是我們在閱卷、調查取證,會見被告人過程中自己形成觀點的過程,這是我們工作的原則。
3、建立委託關系時,一定擺正律師自己的位置,正確處理好與當事人的關系不能給當事人承諾,更不能答應其「用錢擺平」等無理請求。
在司法實踐中,有的律師為了爭得一個案子,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家屬拿出多少錢來,就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親屬作出關於案件事實,量刑結果等問題的不正確、不嚴肅的承諾。事實上,當事人基於各種原因聘請律師,其心理狀態極其復雜,大多數當事人認為律師拿了我們的錢,就得給我們辦事,而無論什麼事!於是當事人會向刑事辯護律師提很多無理要求:違反羈押場所的規定為被告人傳帶信件、物品、打電話、私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家屬去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偽證、向司法人員行賄等等。刑事辯護律師的這些行為都將承擔巨大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風險,以及律師執業聲譽和經濟賠償的風險!這也是律師刑事辯護中經常出現的矛盾焦點,至於向司法人員或相關人員行賄或請客送禮等變相行賄,那就不是簡單的執業風險問題,而是涉嫌犯罪了!
4、告知當事人案件處理過程中及判決之後的風險:刑事案件的訴訟過程,審理過程和判決結果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有些是基於案件本身的原因,有些則是基於一些人為因素,但當事人委託刑事辯護律師要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只要結果不理想。當事人就不會滿意,律師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就必須充分明白這一點,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一定要讓被告人及其家屬清楚,律師不是「萬能的」,律師給其提供的是法律服務而不是「包打官司」,更不是給他們「打關系」。當然,刑事辯護律師也應當將有關本案的相關法律規定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委託人。
在司法實踐中有這樣一例案子,一個人找到律師,說他把人打成重傷,他想去自首,問結果會怎樣?這位律師不加思考地回答,他會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如果他去自首,將會被判有期徒刑5、6年甚至更輕。後來,這個人在這位律師的陪同下去自首了,但是最終判決結果是有期徒刑十二年,對於這個結果,當事人及其家屬都不滿意,認為這位律師欺騙了他們,要求退還律師費,並到司法行政管理部門去上訪,搞得這位律師非常尷尬。事實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本案中,這位律師回答的也沒有太大的錯誤,但最終判決結果與預計的結果之所以相差這么大,是因為本案被害人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傷情加重導致嚴重傷殘,這是這位律師沒有預料到的風險,他也沒有把這種風險的可能性告知當事人及其家屬,以致自己被搞得師非常尷尬。
5、受案程序要按本所的規定嚴格執行不得私自收費。刑事辯護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按規定收費是受法律保護而無可非議,但是,律師服務收費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律師事務所管理條例》的規定交到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並不得截留,否則,刑事辯護律師也將受到來自《律師法》、《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方面的風險,還可能受到來自當事人方面的風險。
司法實踐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某位律師接受了一個刑事辯護的案子,由於一已之私而沒有將律師費交到所在的律師事務所,之後,由於被告人拒絕與這位律師合作,使得這位律師無法為其繼續辯護,被告人的家屬找這位律師退費,因為這位律師是私自收費害怕被告人家屬去上訪,而且又拿不出被告人家屬實際交了多少律師費的依據,結果被被告人的家屬狠狠地敲了一下。
二刑事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的執業風險及其防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96條規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請律師,應當經偵查機關批准。
受委託的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案件情況。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偵查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和需要可以派員在場。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批准。
因此,刑事辯護律師在辦案中要嚴格按照《刑訴法》第96條規定的范圍行使律師職責,不要超出法律規定辦案,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執業風險。
由於歷史原因,偵查機關尤其是公安機關,對律師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律師的提前介入,有些偵查人員認為就是與他們作對,甚至在律師提請會見犯罪嫌疑人時設制障礙。因此,刑事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更加強自我保護,防範執業風險,首先是要處理好與偵查機關辦案人員的關系,對偵查機關辦案人員明確立場,我們律師也是在履行職務,互相尊重是一個大前提。而刑事辯護律師自我保護的關鍵是嚴格依法辦案,委託合同必須與律師事務所簽訂,所函、授權委託書等法律文書都要嚴格依照《刑訴法》和《律師辦案規則》的規定辦理。辦案時了解案情也只限於了解罪名、羈押地、刑拘、批捕時間等問題,物證、證人證言,在偵查階段律師都不要主動去調取(特殊情況除外)。在會見犯罪嫌疑人時尤其要注意,在通常情況下,犯罪嫌疑人見到自己的刑事辯護律師後一定會急於向律師談案情,表白自己的無辜,即使偵查人員在場也是如此。而這時律師應當及時予以制止,一方面這是遵守法律規定,另一方面也是律師的自我保護。
在司法實踐中有一個案件,一位刑事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由偵查人員陪同去會見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見到律師後大談案情,律師一再制止,但是,犯罪嫌疑人還是不斷表白自己的無辜,最後,律師不得不終止會見,並向偵查人員解釋犯罪嫌疑人的心情,但是,偵查人員還是將律師會見時與犯罪嫌疑人討論案情的情況向其上級匯報,並反饋到這位律師所在的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這位刑事辯護律師也受到了律師司法行政管理部門的警告。
在另起案件中,刑事辯護律師偵查階段的會見由偵查人員在場陪同,由於犯罪嫌疑人對律師談到其實際被刑拘的時間與文書上註明的時間不符等問題,偵查人員立即宣布終止會見,大聲喝斥犯罪嫌疑人,並粗暴地將刑事辯護律師推搡出提審室!這些當然只是極個別現象,但警鍾長鳴!我們在偵查階段一定要注意自我保護。
三、刑事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的執業風險及其防範。
1、刑事辯護律師與公訴人職業沖突的自我保護及其風險防範:審查起訴階段律師開始與公訴人打交道,公訴人是代表國家提起公訴的檢察官,與刑事辯護律師是法庭上的對抗雙方,職業上的沖突以及個人素質的良莠不齊,使檢察官對律師整體的對抗心理,有時竟表現在對某律師個人的職業報復上!尤其《刑法》第306條,成了所有律師的「 緊箍咒」,也成了某些檢察官的「 殺手鐧」。動輒「 祭起」這一條,把律師變成階下囚,甚至在法庭外等著,開庭之後立即把律師逮捕!這種職業風險是每一位刑事辯護律師都十分懼怕的,以致於很多律師都不從事刑事辯護工作,筆者認為這種職業風險的防範,關鍵在於律師要嚴格依法辦案。
《刑法》第306條是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這也是律師,涉嫌最多的罪名,而這一條直接表現在,法庭上刑事辯護律師舉出與檢察官公訴指控證據不同的證據時,這些證據的來源,就成了檢察官「報復」的證據了。
2、律師取證時的自我保護及其風險防範:律師取證時的風險防範就是將自己取得的證據與其他證據互相核實查證真偽,對被告人及其家屬提供的證據線索和證人名單,認真審核,不真實的證據絕對不能上庭,尤其是證人證言。事實上,刑事案件中的證人的心態是十分復雜的,特別是偵查機關、公訴機關已經做過證人證言的證人,其改變證言有時是出於害怕做證,有時是出於被告人及其家屬的威逼利誘而變更了證言,最後,當檢察官再找他時,為了逃避偽證罪的嫌疑而把責任全部推給律師,稱是律師讓他改變證詞,指使其偽證的。這一證據被檢察官掌控後,足以使該刑事辯護律師變成階下囚。
司法實踐中有一起傷害案件,一個重要的現場目擊證人,在審判階段向律師提供了一份與以前完全相反的證人證言,庭審舉證時,辯護人在宣讀完該證人證言後,公訴人立即請求休庭,幾天之後的再次開庭,該證人又改變了證言,再次陳述了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的證言,法院一審判決書判令被告人有罪。後來這位律師得知,當時檢察機關已經著手收集其涉嫌偽證罪的材料了,還是一位法院領導的及時制止,檢察機關才沒有繼續追究,使這位律師免去了一次「災難」。盡管在此案辦案中,這位律師完全依法辦案,沒有任何違法,違規行為,但還是令這位律師驚恐了一回!所以,刑事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的取證工作中,不但要有良好的執業素質和嚴謹工作態度、嫻熟的業務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感與職業操守,還要時刻牢記刑事辯護律師的執業風險,才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防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當事人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務。
3、刑事辯護律師與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在審查起訴階段的自我保護及其風險防範。
刑事辯護律師在審查起訴階段要嚴格依法辦案,對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不做不正確、不嚴肅的承諾。要認真分析案情,對案件盡心竭力,會見嫌疑人時不能違反羈押場所規章制度。其餘問題前面已經論述了,這里不再贅述。
四、刑事辯護律師在審判階段的執業風險及其防範
1、刑事辯護律師與審制人員的關系處理上的自我保護及其風險防範:律師與法官的作用相輔相承、互為利益,因此,律師與法官的「 錢權交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雙方均抵制對方,互相看不起又互相利用,於是乎法官利用手中黨和人民付予的權利與律師利用當事人給的錢進行非法交易。這種不正常的問題,雖為極少數,但足以給司法腐敗「 添磚加瓦」!刑事辯護律師自我保護在審判階段的「重中之重」就是不與審判人員私下接觸!不私下接觸主要是指工作上不私下接觸。但在實踐中,許多律師與審判員是朋友,甚至大學同窗摯友,案件正好又碰在一起,如何處理?而且這種朋友、同學關系又不是《刑訴法》第28條的規定的應當迴避的人員,確實無法迴避,怎麼辦?筆者認為,在辦案過程中,工作歸工作,朋友歸朋友,不能利用私人感情而要求辦案人員法外開恩違規辦案,否則,執業風險就大大增加了。刑事辯護律師不與承辦案子的法官及其相關工作人員私下接觸,關鍵問題是不能涉嫌賄賂或變相賄賂辦案法官及其相關人員,從長遠利益來看,刑事辯護律師絕對沒有必要為了被告人或其家屬的不合法利益而自毀前途,並牽連相關審判人員也涉嫌違法違紀,無論什麼案件,什麼樣的當事人,我們都不應去冒這個險,更不能涉嫌觸犯法律,否則將遺憾終身!
2、審判階段是律師全面發揮業務能力和執業水平的時候。取證、閱卷、會見、准備出庭等等,認真把握好法律付予律師的許可權,充分掌握證據,與被告人做好法庭上的配合準備工作,在做好充分的辯護准備後提出正確的辯護觀點。
審判階段刑事辯護律師的執業風險主要是「 敗訴風險」,即為被告人無罪、罪輕的辯護意見未被法庭採納,從而導致執業風險。刑事辯護律師自我保護防範風險主要就是要降低這種「 敗訴風險」,筆者認為,要降低「 敗訴風險」就要求每一位刑事辯護律師要認真鑽研業務,把每一個案件辦得無懈可擊。律師刑辯的自我保護另一個重要問題即體現於此,保證較高的辦案質量、辯護觀點為法庭所採納這是當事人最滿意的結果,也是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有力武器。
3、庭審中刑事辯護律師的自我保護及其風險防範:(1)一定不能與審判長和合議庭發生沖突、爭執;因為我國是嚴格的法院主導主義法律體系,審判長與合議庭有神聖不可冒犯的權威,我們的辯護意見最終也是要由法院採納、認定的!所以絕對尊重法官、合議庭是刑事辯護律師工作的基本原則,也是自我保護防範風險的一個重要的主題。(2)不與公訴人對立,不說「 過頭話」,不進行個人人身攻擊。司法實踐中常有辯護人與公訴人當庭爭吵,甚至進行個人人身攻擊的現象!筆者也遇到過這種問題,有一次一位公訴人因案件觀點與辯護人爭執太甚,最後竟口出狂言,惡語相加!刑事辯護律師遇到這種情況就是要冷靜,再冷靜,堅持用法律用語,堅持只對案件發表觀點、意見,對個別人的極端表現在庭上要冷處理,或提請法庭予以糾正,切忌「 旗鼓相當」地也破口對罵,這樣失去的不是個人的身份、面子,而是整個律師界的形象與人格,更可能將面臨檢察官的打擊報復或者被當事人的輕視的風險;(3)不做誘導式發問,刑事辯護律師在庭審過程中,無論對被告人或者證人、鑒定人等,都應當注意發問的方式和技巧,切忌做誘導式發問,以致遭到檢察官的反對。庭審技巧中在發問時很重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糾纏細節,不使用誘導式發問,不能涉嫌誤導法庭與法官,否則不會得到好的庭審效果和有利於被告人的判決;(4)發表辯護意見和辯護詞要專業,執業律師做刑事辯護案時一定要體現出執業的法律性、職業性、專業性,否則不僅會使自己對被告人的無罪、罪輕的辯護意見不被法庭採納,還有很大的執業風險,會成為各方矛盾與傷害的焦點。在辯護意見中,一定不要對被害方作過多的評論和意見,更不能去指責被害方的過錯,不要「 引火上身」,否則,可能要承受來自被害方對律師的打擊報復,這在司法實踐中已經履見不鮮了!
五、刑事辯護律師在結案後的執業風險及其防範
1、結案後要及時告知當事人的上訴權利,及時為當事人書寫上訴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大部分被告人在接到判決書後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否上訴?上訴是否加刑?怎樣寫上訴狀等問題,都希望得到刑事辯護律師的指點,但是,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刑事辯護律師在接到判決書、裁定書後即已經完成了其工作,法律沒有規定此時刑事辯護律師還要去會見被告人,去回答被告人的提問和代書上訴狀,然而,如果刑事辯護律師在此時沒有去會見被告人,造成被告人沒有按時上訴,喪失了上訴權後,被告人及其家屬就會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給刑事辯護律師,這無形中增加了刑事辯護律師的執業風險,這是法律不健全而增加了刑事辯護律師的風險。筆者認為,結案後,刑事辯護律師還是有必要去會見一下被告人,並及時告知被告人的上訴權利,解答被告人的咨詢,及時為被告人書寫上訴狀,這樣做花不了刑事辯護律師多少時間,但在被告人及其家屬中樹立起了律師的光輝形像,又防範了不必要的執業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2、案卷要及時整理歸檔:每一份案卷都是辦案律師和所在律師事務所的寶貴財富。筆者在1998年曾經辦理過一個強奸案,一審判決被告人有罪,二審改判被告人無罪。2006年,筆者又接到和上面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強奸案二審,一審也是判決被告人有罪,二審時我向法庭出示了上例案子的二審判決書,這個案子很順利的被二審人民法院改判被告人無罪。假如1998年的那個強奸案沒有歸檔的話,2006年的那個強奸案就不會被二審法院順利的改判,筆者就將面臨「 敗訴」的風險。
以上論述了律師執業中的風險問題以及如何進行必要的防範,歸納起來刑事辯護律師執業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四個方面:(一)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二)律師行業的內部規章;(三)律師個人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質;(四)來自當事人方面的風險。因此,筆者建議每一位刑事辯護律師在執業過程中應當在勤業、敬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在嚴格遵守我國的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等基礎上,在時刻緊記律師執業風險的前提下,在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防範當事人的無理取鬧,加強自我保護的同時,認真辦好每一件案子,保證對法律負責,對自己負責,對當事人負責。
律師職業是神聖的職業,尤其是刑事辯護律師,為了拯救和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即使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律師對法律、真理和正義的神聖責任高於一切。律師加強執業風險的防範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在我國走向法制國家的進程中,律師肩負著不可或缺的責任,筆者謹以此文拋磚引玉,並與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