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今年是民法典

今年是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5-02-08 07:25:33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什麼起施行

法律分析: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今年年1月起施行。在民法典中將許多的權利 歸為一起 ,在物權,婚姻 ,繼承 ,等權利的方面 ,都合並在一起 ,更加的清晰可觀 。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㈡ 2024年離婚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今年新頒布實施的民法典規定了協議離婚必須要經過三十天的冷靜期,在冷靜期內,如果任意一方不想離婚,那麼有權撤銷離婚申請,如果還是想離婚的,那麼就應該在冷靜期過後的三十日內去婚姻登記機關申領離婚證。

最新離婚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一)增設30天離婚冷靜期

今年開始,增加了30天離婚冷靜期:雙方遞交離婚登記申請後,需要等待30日。如果在30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都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同時,離婚冷靜期結束後,雙方需要在30日內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證,如果錯過時間,就認定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二)《離婚協議》應寫清楚「夫妻債務如何處理」事項

《民法典》明確規定:夫妻雙方除了對子女撫養、財產協商一致外,還必須對「債務處理」協商一致,才發放離婚證。

《離婚協議》中必須寫清楚「夫妻債務如何處理」,否則《離婚協議》將視為協議不完善,要打回重做。

(三)增加離婚法定條件:「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

《民法典》中離婚的法定條件主要有五項:(簡單說,就是去法院訴訟離婚,法院一定會判離的情形)

1.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2.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5.一方被宣告失蹤

6.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增加該項離婚事由,離婚難度似乎降低了,實際上是增加了難度,為何如此說?

因為《民事訴訟法》124條規定:「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根據以前的司法慣例,基本上判決不準離婚後,6個月再次起訴離婚,法院基本會認為雙方感情破裂,會判決離婚的。

但是《民法典》這次的重大修訂,可以預見:未來判決不準離婚後,原告6個月再次起訴離婚,法院判決很大幾率會判決不準離婚。

只有在判決不準離婚之日起1年後,且能證明已經分居,才有可能拿到支持離婚的判決。

(四)增加明確婚姻關系解除的時間點

《民法典》增加明確了婚姻關系解除的時間點:離婚登記之日、離婚判決書生效之日、或者離婚調解書生效之日。

最新離婚法律規定了在申請離婚登記後還要經過30天的離婚冷靜期,在離婚冷靜期過後再去婚姻登記所申請離婚證,還增加了離婚協議應該寫明父親債務如何處理的事項等等。

㈢ 民法典第七條規定了什麼

《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在今年最新被制定出來之後也就受到了所有老百姓的關注,因為總則的規定內容就是與人們生活權利有直接聯系的,就比說《民法典》的第七條就規定了要求人們在生活工作中必須首先遵循的誠實原則。下面來看看具體的規定內容。 一、《民法典》第七條規定了什麼? 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簡稱誠信原則,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應當誠實、守信用,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法律規則,誠實信用原則是一種具有道德內涵的法律規范。 誠實信用原則是做人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民法典》的一項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市民社會必然的道德信條,必然關系著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法律系統對人性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態度。它在當代法律中的作用呈不斷加強的趨勢,成為整個民法領域得「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也因此成為當今世界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律問題。 一般認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含義是,當事人在市場活動中應講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種民事立法的價值追求,本身不直接涉及民事主體具體的權利義務,其性質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自然也就會產生模糊性。誠信原則的內涵和外延因此也都不具有確定性。 二、功能 1、指導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功能(即指導當事人正確進行民事活動,相當於行為規范功能); 2、完善立法機制,承認司法活動能動性(即授予自由裁量權功能,「法官造法的空白委任狀」); 3、有助於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即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滯後性); 4、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有助於保障交易安全)。 三、對法官和法院的導向和規制主要體現 (一)對法官的自由心證進行控制。為了貫徹誠信原則,法律上要求公開心證,即法官在 判決書 中應當詳細說明判決的理由。 (二)對法官的自由裁量進行控制。法律不可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從法律的穩定性情況來講,就要法官必須從立法的宗旨出發,以誠實之心和不偏不倚的態度,探求法律的本意,根據具體案情,合理地解決糾紛,誠實信用原則要求法官不得濫用自由裁量權。 (三)禁止突襲裁判。要求法官通過 訴訟 程序與當事人充分交涉,保障當事人的各種訴訟權利。 綜上所述,誠實守信不僅是作為一種道義在社會中對人們的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法律上為了讓社會的基本秩序能夠得到保證也就需要人們之間的相對信任,而信任的前提就是必須自身的誠實,而這個原則也就成為了貫穿民 法規 定的關鍵部分。

㈣ 今年五月的全國人大會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何謂《民法典》

今年5月的全國人大會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所謂民法典就是「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編纂民法典不是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

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並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和我有啥關系?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和「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分為七編和附則,共84章、1260條,是迄今為止我國條文數最多的一部法律。它不僅在我國法治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而且真正照顧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

㈤ 2024年民法典物業費新規定是什麼

民法典物業費新規定為:業主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物業費,物業服務人已經提供服務的,業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無需接受相關物業服務為由拒絕支付物業費,業主逾期不支付物業費的,物業服務人有權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的,物業管理人有權進行公權力救濟,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一、民法典物業費新規定是什麼?

業主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物業費,物業服務人已經提供服務的,業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無需接受相關物業服務為由拒絕支付物業費等。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條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像小區擋車桿上的廣告、電梯里投放的廣告、快遞櫃、公共停車位等等,這些通過公共場所或者公共設施所獲得的收益,物業不能瞞著業主私自裝進自己的口袋,應該將賺來的錢發放給小區業主們。

業主可以解聘物業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四條規定,對建設單位聘請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業主有權依法更換。物業的管理、工作效率、服務態度等等,與業主的生活品質有著莫大的關系,

以往業主不滿意物業時只能忍氣吞聲,生怕物業今後給自己穿小鞋,然而從今年起,業主如果不滿意物業的服務,是可以選擇更換物業的,這將大大提升小區物業的服務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質量。

物業保護業主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條規定,物業服務人應當維護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基本秩序,採取合理措施保護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雖然現在的小區管理都比較嚴格,外人不得隨意進出,但不免還是會有被偷被盜的事情發生,這其實多半還要歸咎於物業不作為,只要提高警惕,加強巡邏,加強監控,那麼就能有效避免此類問題,業主的財產以及人身安全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物業不能通過斷水斷電等行為威逼業主交物業費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條規定,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以前很多小區物業都存在這樣的行為,業主拖欠物業費,就會通過斷水斷電等方式逼迫業主繳費,嚴重影響了業主的生活品質。

然而《民法典》一出,這些舉動都屬於違法行為,業主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業主特定財產損失可以找物業保底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禁止他人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事件發生,未採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比如一些小區的停車位都是露天的,停在樓下或者馬路邊上,假使樓上有住戶從窗戶往外扔東西,很容易砸到車上,給自己造成一定的損失,如果無法查明侵權人也不用擔心,最後可以找物業索要相應的賠償。

二、物業糾紛處理方式

1、物業公司與業主先進行協商;

2、當事人可以找居委會或村委會進行調解;

3、當事人對調解結果不滿意可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不經過調解直接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由此可見,民法典物業費新規定,解決了很多以往業主和物業之間的糾紛,保護了業主的合法權益。對物業費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如果物業和業主之間產生糾紛,可向先調節,調解無效可以起訴。

熱點內容
行政法3大塊 發布:2025-02-08 10:09:47 瀏覽:333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
貴州計生條例2017 發布:2025-02-08 08:06:35 瀏覽:8
公司大股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8 08:02:52 瀏覽:202
遺囑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8 07:45:20 瀏覽:178
勞工道德風險評估表 發布:2025-02-08 07:38:32 瀏覽:821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