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法修訂
① 國內關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法律規范依據是什麼
我國當前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
一、修訂後的《公司法》和《證券法》
《公司法》是公司制私募股權基金建立和運營的主要法律依據,《證券法》則規范著私募股權投資的退出渠道。2005年《公司法》和《證券法》同步修訂,修訂後的《公司法》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以200人以下為發起人並大幅度降低了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標准;減低了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出資比例要求;對注冊資本分期到位做出新的規定、取消公司對外投資的一般性限制。而修訂後的《證券法》降低了上市公司資本規模要求,對盈利性不作硬性要求。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2006年8月27日全國人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進行了修訂,並於2007年6月生效,為有限合夥制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提供了法律框架。與私募股權基金有關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增加了有限合夥人和有限責任合夥的規定,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一般不得超過50人;二是允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合夥人;三是明確了合夥企業所得稅的徵收原則,合夥企業的所得稅由合夥人分別繳納。
三、《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
2005年年底,凱雷提出收購徐工機械85%股權,而徐工機械一直被認為是國內機械裝備企業的龍頭企業。2006年8月8日,商務部聯合六部委發布了《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加強了對涉及外資並購行業龍頭企業或重點行業的監管和審查力度,並嚴格限制境內企業以紅籌方式赴海外上市。境外上市企業必須在設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審核批准後一年之內完成資金接收和迴流的全過程。紅籌上市的審批許可權由先前的市區級政府集中到了當前的商務部。
四、《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2005年11月,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科技部等十部委聯合頒布了《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旨在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規范其投資運作,鼓勵其投資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
五、《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2006年,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規范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運作與監管,保護基金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制定的《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對產業投資基金的概念、發起與設立、基金公司、基金託管人、基金管理人、投資運作與監督管理、終止與結算、罰則等做出了陳述和規定。《辦法》規定:設立產業基金必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核准,產業基金投資者數目不得多於200人,擬募集規模不低於1億元,存續期限不得短於10年,不得長於15年。
除以上法律、法規外,《信託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規定》、《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均不同程度的對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的運營產生影響。
② 券商法透是什麼
券商法透是券商風險管理的一種手段。
以下是詳細解釋:
券商法透全稱為券商風險管理透明度。這是現代金融領域里券商進行業務操作與風險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核心目的是確保券商在執行各項業務時,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明確的風險管理框架和流程,保障客戶的權益和利益。具體而言,券商法透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券商法透要求券商對其所承擔的業務風險進行全面評估。這包括對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對市場變動的應對策略以及對內部管理的嚴格審查等。通過對這些風險的全面評估,券商能夠更准確地把握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穩健的服務。
其次,券商法透強調信息的公開透明。這意味著券商在執行交易、管理資產等操作時,必須遵循高標準的信息披露原則。這不僅包括向監管部門報告風險狀況,也包括向客戶公開相關信息,確保客戶了解自己的權益和風險狀況。這種透明度的要求有助於增強市場的信任度,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最後,券商法透還涉及到風險管理策略的實施與持續優化。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風險管理策略也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新的情況。券商通過不斷地反思和改進自身的風險管理方法,確保在面臨風險時能夠迅速應對,最大限度地保護客戶的利益。
總之,券商法透作為現代券商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全面的風險評估、信息的公開透明以及策略的優化調整,確保了券商業務的穩健運行,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