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的公平原則

民法典的公平原則

發布時間: 2025-02-16 21:57:18

『壹』 民法典公平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民法典公平原則是一項基本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平衡民事主體的各方利益的同時,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貳』 民法典公平原則

法律分析:1、民事主體有同等機會參與民事活動,行使和實現自己合法的民事權益。

2、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具有對應性,不得顯失公平。

3、民事主體合理承擔民事責任,在通常情況下適用過錯原則,責任與過錯的程度應相適應。雙方都無過錯的,應由雙方對損失合理分擔。

4、當實際情況發生顯著變化已導致維持原法律關系效力顯失公平時,其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也應得到相應的變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叄』 民法典中適用公平原則的情形

一、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但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二、見義勇為受益人對受害人的補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如果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喪失意識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
四、提供勞務弊橡方因第三方侵權,接受勞務方的補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提供勞務期間,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提供勞務一方損害的,提供勞務一方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也有權請求接受勞務一方給予補償。接受勞念卜彎務一方補償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五、不明拋擲物、墜落物致害,可能加害方的補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肆』 民法典公平責任原則是第幾條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條是公平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禪凳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塵襲空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五百三十三條 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七百九十條 建設工程的招標投標活動,應當依照派瞎有關法律的規定公開、公平、公正進行。

『伍』 民法公平原則

法律分析:1.民事主體有同等機會參與民事活動,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

2.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和承擔的民事義務要對等。在雙務民事法律行為中,任何一方當事人都是既要享有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義務,權利義務 要對等,不能一方承擔義務另一方享有權利,也不能一方享受的權利和義務 相差懸殊。對於相互獨立平等的民事主體,不得強迫他們進行不等價的交換。 雖然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要對等,但是不能對此作絕對的理解, 在市場關系中,商品的價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總是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並沒有絕對的等價交換。

我國《合同法》規定,對於顯失公平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 法院或者仲裁機關變更或者撤銷。對於顯失公平的合同,法律以變更或撤銷 的方法予以救濟,然而對於此處的顯失公平的合同,必須是因一方當事人的 意思表示有瑕疵而造成的。因為合同是建立在當事人完全自願的基礎之上, 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無瑕疵,該合同不能被認為顯失公平。

3.合同關系存續期間,客觀情勢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的事由,發生事先 不可預料的異常變化,從而導致原來的合同關系顯失公平時,應變更原來的

合同關系。情勢變更原則實際上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在合同法律關系存 在期間,如發生特殊情況使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嚴重失去平衡時,處於優越地 位的一方不得利用對自己有利的客觀情況威逼對方,而應通過協商對合同關 系的內容進行調整,求得雙方利益的重新平衡。運用情勢變更原理,其目的 在於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造成的不公平後果。

4.公平原則不僅體現在對待給付的平衡、情勢變更的具體運用,還體現 在對免責條款的限制、違約責任的承擔和風險的承擔等方而。免責條款是當 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約定的免責事由時,免除當事 人的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的條款。對於當事人約定的免責事由,法律一般承認其效力,但是為了追求公平,以下的免責條款無效:(1)因故意或者重大 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2)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另外,當違約情況 出現時,違約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的違約責任應當公平合理,因違約而產生的 損害賠償責任,要受到法定規則的限制,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或者低 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適當減少或者 增加。如果雙方當事人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當風險岀 現,造成財產損失時,如果法律對損失的承擔沒有規定,當事人對損失的承 擔也沒有約定時,應按照公平原則要求當事人合理地承擔或分擔損失。

5.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經濟糾紛案件要公正、合理,不偏不倚,依法保 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公平」 一詞的模糊度很大,因此相應地授予 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在法律缺乏明確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法官可根據公 平原則作出判斷,確定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補救法律規定的 不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陸』 民法典公平原則

法律解析:

1、公平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公平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2、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 權利和義務 。公平原則強調在市場經濟中,對任何經營者都只能以市場交易規則為准則,享受公平合理的對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權,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 權利與義務 相一致。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熱點內容
野生動物保護的條例 發布:2025-02-23 03:50:02 瀏覽:416
論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發布:2025-02-23 02:25:26 瀏覽:122
法作為一種專門調整社會關系 發布:2025-02-23 02:14:39 瀏覽:300
免費網上法律咨詢在線 發布:2025-02-23 01:03:56 瀏覽:565
蘇州養貓條例 發布:2025-02-23 01:03:12 瀏覽:514
綠色建築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23 00:53:40 瀏覽:585
唐朝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23 00:36:04 瀏覽:884
勞動法176小時 發布:2025-02-23 00:28:36 瀏覽:977
森林防火處罰條例 發布:2025-02-22 23:59:15 瀏覽:107
二胎協議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22 23:58:29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