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錯誤
❶ 刑法中對象錯誤與打擊錯誤的罪質指啥
1,對象錯誤
是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侵害對象產生的錯誤認識。中國刑法理論中事實錯誤的一種,相當於西方刑法理論中的客體錯誤。
2,打擊錯誤
又稱「目標錯誤」、「行為誤差「行為人意圖侵害某一對象,因未能控制行為方向而侵害了另一對象的錯誤。刑法中事實錯誤的一種。如行為人慾殺死某甲,於是朝某甲開槍射擊,卻命中某甲身邊的某乙,這就是打擊錯誤。
(1)刑法中的錯誤擴展閱讀:
一,對象錯誤主要特徵是:
1,行為人在實施故意犯罪的過程中,有明確而具體的犯罪對象。
2,行為人將另一對象誤認為是自己意圖侵害的對象。
二,打擊錯誤主要特徵是:
1,行為人具有明確的侵害對象,並針對侵害對象實施加害行為。
2,實際侵害了行為人意圖以外的另一個對象。
3,行為人主觀上設想的因果方向與實際發生的因果方向不一致。打擊錯誤造成侵害結果,行為人有過失的,承擔過失的責任。不具有過失的,不負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打擊錯誤
搜狗網路-認識錯誤
❷ 什麼是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有哪幾類
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後果和有關的事實情況發生了誤解。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可分為兩種:法律上的認識錯誤和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法律上的認識錯誤,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發生誤解。表現為三種情況:
1.「假想非罪」。行為在法律上規定為犯罪,而行為人誤認為不是犯罪。例如甲未經許可收購珍貴樹木製作傢具,沒有意識到該行為屬於《刑法》第344條規定的非法收購、加工珍貴樹木及其製品罪。一般認為不知法律不是可接受的辯解,因此對「假想非罪」原則上不排除罪責,但是可以酌情減輕罪責,因為在發生假想無罪的場合,行為人畢竟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主觀惡性較小。
2.「假想犯罪」。行為在刑法上並沒有規定為是犯罪,而行為人誤以為是犯罪,例如,某甲復制含有色情內容的有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本來不構成犯罪,但他卻誤認為犯罪。因為判斷行為性質的根據是法律,而不是行為人對法律的誤解,所以行為人「假想犯罪」並不改變其行為的法律性質,不成立犯罪。這種誤解對行為性質不發生影響。
3.行為人對自己犯罪行為的罪名和罪刑輕重發生誤解。例如,某甲盜割正在使用的電線,某甲自以為是盜竊罪,而實際上依法是破壞電力設備罪;某甲自以為該罪沒有死刑,而實際上其法定最高刑有死刑。這種對法律的誤認不涉及行為人有無違法性意識(或者危害性意識),因此不影響罪過的有無大小,也就不影響定罪判刑。
事實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與自己行為有關的事實情況有不正確的理解。對事實認識錯誤,通說採取「法定符合說」認定行為人的罪責。按照「法定符合說」,行為人預想事實與實際發生的事實法律性質相同的,不能阻卻行為人對因錯誤而發生的危害結果承擔故意的責任。反之,法律性質不同的,則阻卻行為人對因錯誤而發生的危害結果承擔故意的責任。這里所稱的法律性質相同,是指屬於同一犯罪構成范圍內的情形;法律性質不同,是指屬於不同犯罪構成的情形。例如,甲本以為乙的提包中裝滿現金,竊取了乙的提包,結果發現裡面沒有現金,但有大量的其他財物。因為這種錯誤沒有超出盜竊罪竊取他人財物的范圍,故不影響甲對竊取的提包內的財物承擔盜竊罪責。反之,甲本以為乙的提包中裝滿現金,竊取了乙的提包,結果發現裡面沒有現金,但有5枚威力巨大的塑膠炸彈。因為這種錯誤超出了盜竊罪犯罪構成的范圍,涉及盜竊爆炸物的犯罪構成。所以阻卻甲對因錯誤發生的觸犯另一構成要件(盜竊爆炸物罪)事實承擔故意的罪責。
1.客體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不同(分屬不同的犯罪構成)。例如甲竊取了乙的提包,回家後打開提包發現裡面還有一支手槍。甲竊取提包通常只有盜竊普通財物的故意,而事實上發生了竊取槍支的結果。因為槍支屬於《刑法》第127條盜竊槍支罪的對象;而財物屬於《刑法》第264條盜竊罪對象;分屬不同的犯罪構成,體現了不同的客體:公共安全和財產權,因此甲發生的事實錯誤不僅僅是具體對象的錯誤而是客體錯誤。客體錯誤阻卻行為人對錯誤的事實承擔故意的罪責。甲僅在盜竊罪的限度內承擔罪責,對誤盜槍支的事實不承擔故意的罪責。甲僅能成立盜竊罪。不過,甲如果將該槍持有,可成立非法持有槍支罪。
2.對象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行為人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是相同的(屬於同一構成要件)。例如,甲欲殺乙,卻誤認丙為乙而殺死了丙。甲預想侵犯的對象是乙;實際侵犯的對象是丙。由於乙和丙都是人,同屬於《刑法》第232條規定的故意殺人罪的對象,甲無論是殺了丙或殺了乙,都是剝奪他人的生命,都沒有超出故意殺人罪犯罪構成之對象的范圍,也沒有使犯罪客體的性質發生變化。因此,甲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可見,根據法定符合說,對象錯誤對行為的性質沒有影響。例如甲、乙等人夜晚在某居民小區尋釁滋事,遭該小區保安的追趕。甲在奔逃中感覺背後有保安追趕上來,甲拔刀轉身朝後面的身影刺去,結果刺死了緊隨其後的同夥乙。法院判決甲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對本案甲某行為認定為既遂,意味著認定甲某對同夥乙某死亡結果成立故意)
在適用法定符合說認定這種錯誤的場合,甲對乙死亡結果事實上的心態是故意還是過失的,已經無關緊要。
如果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行為人只就相同的部分承擔故意罪責,對不同的部分不承擔故意罪責。
3.手段錯誤,指行為人對犯罪手段發生誤用,如甲本想使用毒葯殺害張三,但因為誤認而錯用了一種無毒的葯物(手段不能犯未遂)。這種錯誤不影響罪過的性質。因為該種錯誤並未造成任何非預想的犯罪結果,故從主觀方面講不成其為問題。成為問題的是客觀方面,這種客觀上的「不能犯」是否應當做為犯罪處理?
4.行為偏差,又叫做目標打擊錯誤、打擊錯誤,指行為人預想打擊的目標與實際打擊的目標不一致。如甲欲殺張三,朝張三射擊卻擊中張三身旁的李四。從現象看,這也是對象錯誤,但它不是因為辨認錯誤,而是因為行為本身的誤差(槍法不準)。這是一種客觀行為錯誤而不是主觀認識錯誤。對行為誤差一般也採取法定符合說,即適用對象辨認錯誤的認定方法解決。假如預想打擊的目標與(因行為偏差)實際打擊的目標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一致,不妨害行為人對誤擊的目標承擔故意罪責;假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不一致,則阻卻對誤擊的目標承擔故意罪責。
5.因果關系錯誤,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和所造成的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實際情況發生誤認。(1)行為造成了預定的結果,但誤以為沒有造成該結果;(2)行為沒有實際造成預定的結果,但誤以為造成了該結果;(3)知道行為已經造成了預定的結果,但對造成結果的原因有誤解。這三種情形的錯誤對罪責均不發生影響。
❸ 刑法中的方法錯誤到底是指什麼
法律上的認來識錯誤,指行為人對自源己行為的法律性質發生誤解。表現為三種情況:
1、行為人的行為在刑法上不認為是犯罪,而行為人誤認為是犯罪。此種行為缺少刑法意義上的社會危害性,行為人不負刑事責任。
2、行為人的行為在刑法上已構成犯罪,而:行為人誤認為不是犯罪。此種誤解一般不影響犯罪的成立,但可視具體情節酌量從輕處罰。
3、行為人對其犯罪行為應當成立的罪名性質或者應處的刑罰輕重存在誤解。此種誤解對於行為人的定罪量刑不發生影響。
(3)刑法中的錯誤擴展閱讀
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1、客體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不同(分屬不同的犯罪構成)。
2、對象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行為人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是相同的(屬於同一構成要件)。
3、手段錯誤,指行為人對犯罪手段發生誤用,如甲本想使用毒葯殺害張三,但因為誤認而錯用了一種無毒的葯物(手段不能犯未遂)。
4、行為偏差,又叫做目標打擊錯誤、打擊錯誤,指行為人預想打擊的目標與實際打擊的目標不一致。
5、因果關系錯誤,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和所造成的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實際情況發生誤認。
❹ 刑法中的錯誤論都包括那些內容
第一章刑法中的錯誤概說 第一節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一、英美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二、德、日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三、中國刑法中錯誤問題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刑法中錯誤的概念 一、刑法中錯誤的定義和范圍 二、刑法中錯誤的特徵 第三節刑法中錯誤的分類 一、外國刑法學關於錯誤的分類 二、我國刑法學關於錯誤的分類 三、各種分類辨析 第二章事實錯誤 第一節事實錯誤概念 一、事實錯誤的概念 二、事實錯誤的種類 三、關於事實錯誤的學說及其評析 四、處理事實錯誤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客體錯誤與對象錯誤 一、客體錯誤 二、對象錯誤 第三節手段錯誤 一、手段錯誤的概念 二、手段錯誤的種類及其處理原則 第四節行為性質錯誤 一、行為性質錯誤概述 二、行為性質積極錯誤的典型形式——防衛錯誤 三、行為性質消極錯誤的典型形式——偶然防衛 第五節打擊錯誤 一、打擊錯誤的概念和特徵 二、打擊錯誤的性質 三、打擊錯誤的處理原則 四、打擊錯誤與對象錯誤的區別 第六節因果關系錯誤 一、因果關系錯誤的概念和范圍 二、關於因果關系錯誤的學說及其評析 三、因果關系錯誤的種類及處理原則 第三章法律錯誤 第一節法律錯誤概說 一、法律錯誤的概念 二、法律錯誤的種類 第二節法律錯誤與故意的關系 一、問題所在 二、外國刑法學關於法律錯誤與 故意之關系的學說及評析 三、我國刑法學界關於法律錯誤與 故意之關系的爭論 第三節違法性認識的內容及其判斷 一、違法性認識的內容 二、違法性認識的判斷 第四節法律錯誤與事實錯誤的區分 一、問題所在 二、區分標准 三、幾類疑難案件的區分 第四章共同犯罪中的錯誤 第一節共同犯罪中的錯誤概述 一、共同犯罪中的錯誤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中的錯誤的種類 三、處理共同犯罪中的錯誤的原則 第二節共同實行犯的錯誤 一、共同實行犯的法律錯誤 二、共同實行犯的事實錯誤 第三節教唆犯和幫助犯的錯誤 一、教唆犯和幫助犯的法律錯誤 二、教唆犯和幫助犯的事實錯誤 第四節間接實行犯的錯誤 一、間接實行犯的錯誤的范圍 二、間接實行犯的錯誤的處理 第五章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 第一節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概述 一、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的概念 二、不作為犯罪中的錯誤的種類 第二節不作為犯罪中的法律錯誤 一、不作為犯罪中的法律錯誤的概念 二、不作為犯罪中的法律錯誤的表現形式 第三節不作為犯罪中的事實錯誤 一、不作為犯罪中的事實錯誤的概念 二、不作為犯罪中的事實錯誤的 表現形式及處理原則 第六章刑法中錯誤的立法及其完善 第一節事實錯誤的立法及其完善 一、外國關於事實錯誤的立法及其評析 二、關於完善我國刑法中的事實錯誤的立法建議 第二節法律錯誤的立法及其完善 一、外國關於法律錯誤的立法及評析 二、關於完善我國刑法中的法律錯誤的立法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