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職業禁止
Ⅰ 職業禁止的期限多久
三年至五年。職業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
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
競業禁止的期限一般不得超過兩年。競業禁止是公司法規定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如董事、經理等不得自營或與他人合作經營與其所任職的公司同類的業務。公司法規定的競業禁止義務主要是針對在職期間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而言的,如果想對商業秘密進行保護,就涉及如何對離職後的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進行競業禁止限制問題。從業禁止的期限是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假釋之日起計算。從業禁止的效力當然適用於刑罰執行期間。對於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業禁止從假釋之日起計算。根據本條規定,從業禁止的期限是三年至五年。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在三年和五年之間,酌情確定從業禁止的具體期限。
拓展資料:刑法修正案九關於"職業禁止制度是多少條?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三十七條之後增加了一條「從業禁止」,作為第三十七條之一,即「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違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其從事相關職業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