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司法賠償
⑴ 什麼是司法賠償和國家賠償
法律分析:司法賠償,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因其行為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制度。
國家賠償,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託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⑵ 2023國家賠償中司法賠償的范圍
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或者工作人員對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時,受害人有權向國家申請賠償的情形,國家賠償體現了我國對公民權益的保護,那麼國家賠償中司法賠償的范圍是什麼?下面由我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解答。一、國家賠償中司法賠償有什麼范圍
第一類刑事賠償
1、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國家安全機關錯誤實施刑事拘留的;
2、檢察機關、人民法院錯誤實施逮捕的;
3、人民法院錯誤判決,並且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
4、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
5、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襲缺仿6、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強制措施造成損失的。
第二類人民法院訴訟和執行中的司法賠償
1、人民法院在辦理民事案件過程中違法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或採取保全措施不當,造成財產損失的。但屬於財產保全申請人申請錯誤,並且已經提供擔保的除外;
2、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違法採取執行措施或者採取執行措施不當,造成財產損害的;
3、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和執行措施後,對查封、扣押的財產故意不履行監管職責或者履行監管職責不當,導致財產發生滅失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4、人民法院錯誤作出司法拘留和罰款決定的;
5、人民法院超過法律規定或者判決書確定的期限實施司法拘留的;
6、人民法院超過法定金額實施罰款的。
二、國家賠償范圍存在的問題
一是賠償范圍的立法規定模式問題。
《國家賠償法》在界定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范圍時,採用的是列舉模式而不是概括模式,這就使得國家賠償范圍有了「掛一漏萬」的局限。如《國家賠償法》第3、4條在規定行政賠償范圍時,就以肯定列舉的方式規定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損害賠償,使得其他權利的損害與賠償被「漏」在國家賠償的范圍之外;而且,就第3條的人身權損害賠償規定來看,也繼續採用了列舉式,列舉規定了五類賠償行為(公民人身自由被行政強制的,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在這些列舉中,不僅只列舉了人身自由(而不是人身權的全部),而且,對損害人身自由的行為形式也進行了列舉。這些列舉,同時也成為了對賠償范圍的限制。因此,如果不屬於人身權(如受教育權),不屬於人身自由(如人格權等),不屬於損害人身自由、生命健康的特定行為形式(如不是對身體傷害或死亡的),就都不在行政賠償的范圍之內,換句話說,更多的權利和侵權行為被排除在國家賠償的范圍之外。
二是納入國家賠償范圍的行為或事項少。
《國家賠償法》第2條雖然總的規定了國家機關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的行為是國家賠償范圍內的行為,但是,在具體制度規定上卻並沒有將國家機關執行職務過程中的全部行為都納入國家賠償的范圍,也就是說,實際納入國家賠償范圍內的職務行為或事項是很有限的,主要包括:行政機關侵犯人身自由的具體行為,傷害身體或造成死亡的行為,損害財產的具體行為;刑事司法機關的強制措施(如錯拘、錯捕、財產的查封等),刑事全錯判且已執行的行為,暴力行為;民事、行政訴訟中採取的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執行行為。在這些行為以外的其他侵權行為或事項,均不屬於國家賠償的范圍,如:國家機關的立法行為或抽象行政行為,軍事行政行為,合法職權行為的損失補償事項,公有公共設施致人損害的賠償事項,不作為的職權行為,民事、行政訴訟中的錯判行為,國家機關損害人身權、財產權以外其他權利的行為拍纖,等等。這么一些職權行為和事項都被排除在國家賠償范圍以外,國家賠償的范圍又怎能不狹小呢?
三是免除國家賠償責任的事項寬泛、不合理。
用否定列舉的方式來排除國家賠償責任,是立法的通行做法,也是可行的。但是,《國家賠償法》中的否定列舉事項,相當多的內容是很不合理的。通過這種不合理的否定列舉,實際上又進一步限制了國家賠償的范圍,使之更加狹小。如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扮沖認為是犯罪的人被羈押,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被羈押,自己故意作虛偽陳述或偽造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被判刑的,被羈押期間自傷、自殘造成損害的等,都一律免除了國家賠償責任。其實,這些完全免除國家賠償責任的事項,並不能抹殺國家機關在其中有違法、過錯、侵權的事實,也就是說,《國家賠償法》用受害人的一定過錯來掩蓋國家機關過錯和責任的規定,是很不合理的。這種不合理的規定又使得國家賠償范圍被不合理地縮小了。
四是單一歸責原則導致的賠償范圍縮小。
歸責原則,本來不是賠償范圍的問題,但是,卻與賠償范圍有關。不同的歸責原則形成不同的獲賠條件,從而導致不同的賠償范圍。《國家賠償法》的歸責原則,只有一條違法原則,即只有或只要國家機關的職權行為違法侵害個人權益,造成損害後果的就應當賠償。這一條歸責原則,把過錯情況下的國家賠償責任,把無過錯情況下的賠償責任、風險責任,以及把結果不正確情況下的賠償責任等,統統排除在外,從而使得這些情況下的應當具有的國家賠償責任無從產生,進一步縮小了國家賠償的范圍。
以上知識就是我對「國家賠償中司法賠償有什麼范圍」問題進行的解答,國家賠償中司法賠償的范圍包括國家賠償中司法賠償有什麼范圍、錯誤實施逮捕、錯誤判決,並且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等。
⑶ 行政賠償程序與司法賠償程序有哪些區別
您好,
司法賠償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和監獄管理職權時違法給無辜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造成損害的,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它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司法賠償的侵權行為主體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主要包括,行使偵查的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檢察權的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人員,行使審判權的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第二,司法賠償的原因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司法活動中違法行使司法權,侵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第三,司法賠償實行有限賠償原則,范圍比較窄。第四,司法賠償不是以訴訟程序進行的,包括侵權機關和侵權行為人所在機關自己確認行為違法並賠償的程序,上級機關對賠償復議的程序,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對賠償的決定程序。
司法賠償與行政賠償都屬於國家賠償的范圍,許多方面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許多區別:首先,實施侵權行為的主體不同。行政賠償中,侵權行為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司法賠償中,其主體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其次,實施的時間不同。行政侵權行為發生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司法侵權行為發生在從偵查到監獄管理等一系列活動中。再次,追償條件不同。行政追償的條件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中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具有明顯的主觀性;而司法追償的條件是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實施刑訊逼供毆打和以其他暴力方式傷害公民,違法使用武器和警械傷害他人,或者審理案件中有貪污賄賂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相比之下,司法追償的范圍要比行政賠償范圍窄。最後,二者程序不同,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的具體程序在法律規定中是不一致的。
⑷ 民事司法賠償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歷搏物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或者對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銀野誤,侵犯公民利益的,公民可以申請民事賠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執行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肢液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