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物業服務合同編
《民法典》為物業服務合同提供了全面的法律框架。該法典將物業服務合同納入合同編,填補了以往合同法中的空白,旨在妥善解決當前物業管理領域的糾紛,豐富了《民法典》的體系。
物業服務合同主要涉及物業服務人在物業管理區域內為業主提供服務,並收取物業費的法律關系。合同內容涵蓋服務事項、服務質量、服務費用、服務用房管理、服務期限、服務交接等關鍵條款。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並確保公開透明,使業主能全面了解服務詳情。
建設單位與物業服務人訂立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業主委員會與選聘的物業服務人訂立的合同,對所有業主具有法律約束力。合同終止時,原物業服務人應妥善處理交接事宜,確保業主權益。
物業服務人有責任提供相應的服務,包括維修、清潔、綠化、安全管理等,以維護物業區域內的基本秩序。同時,物業服務人需定期向業主公開服務情況,包括服務質量、費用明細、維修資金使用、收益分配等信息。
業主應按時支付物業費,即使未接受服務,也不能以此為由拒絕支付。若業主逾期不支付,物業服務人有權催告其支付,或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物業服務人不得採取斷水、斷電等強制措施催繳。
業主裝飾裝修房屋前應告知物業服務人,並遵守其合理注意事項。轉讓、出租物業、設立居住權或改變共有部分用途時,需及時通知物業服務人。
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原物業服務人應交還相關資料並配合新服務人進行交接。若原服務人違反規定,不得請求支付後續物業費,並需賠償損失。
在物業服務合同終止後,若無新服務人或業主自行管理,原服務人仍需提供服務直至新服務人接管,期間應收取物業費。新服務人的選聘由業主大會決定。
針對物業服務糾紛,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釋,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規定與指導,與《民法典》相互配合,為解決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
現行《物業管理條例》為物業服務提供了基礎法律框架,涉及服務提供、合同管理、費用收取、服務人員職責、投訴處理等方面。條例強調物業服務企業應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提供合法、透明的服務,確保業主權益。
㈡ 民法典中關於物業服務合同定義的規定是什麼
民法典詳細定義了物業服務合同,它是一種契約形式,由物業服務人和業主共同締結。物業服務人在特定區域內,承擔起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養護、環境衛生與秩序維護的責任。這些服務旨在保障業主的生活環境質量和設施功能的正常運行。物業服務人角色多樣,可由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它管理人承擔。
在物業服務合同中,業主需履行其支付物業費的義務,以此作為獲得服務的對價。物業費涵蓋的服務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於維護公共區域的清潔衛生、處理設施設備的故障、確保小區的秩序安全、以及提供必要的生活便利服務等。這些服務的提供,旨在提升居住品質,維護小區的整體形象與價值。
物業服務合同體現了平等、自願、公平的原則。雙方需就服務內容、服務標准、費用支付、違約責任等進行明確約定,以確保雙方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合同的簽訂,標志著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確立,對於解決合同糾紛、維護雙方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物業服務合同的履行,對維護小區的和諧穩定、促進業主與物業服務人之間的良好互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明確的服務條款和責任分配,可以有效預防和解決糾紛,保障合同的順利執行,進而營造一個安全、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