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涉及刑法
① 誹謗造謠怎麼定罪
誹謗造謠的定罪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並且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涉及不同的法律責任。以下是詳細的說明:
1、定罪
(1)誹謗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
(2)構成誹謗罪的行為包括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且情節嚴重。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
2、量刑
(1)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通過信息網路實施誹謗行為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3)誹謗罪屬於自訴案件,只有受害人主動提出控告,法院才能依法審理,但如果該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或者危害到了國家利益,則不受此限制。
(4)網路誹謗的入罪標准包括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以及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等情形。
(5)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網路誹謗行為的定罪量刑還會考慮行為人的動機目的、行為方式、信息傳播范圍、危害後果等因素,以確保法律的正確適用和公正判決。
造謠誹謗的立案標准如下:
1、情節嚴重
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情節嚴重包括但不限於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誹謗行為造成惡劣影響、導致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殺等。
2、信息傳播量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3、嚴重後果
誹謗行為導致受害者或其近親屬出現精神失常、自殘甚至自殺等惡劣後果的,可以作為立案依據之一。
4、行政處罰記錄
如果某人在過去兩年內因為誹謗而受到過行政處罰,但再次犯案,也將被視為犯罪。
5、公然侮辱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誹謗罪。
6、侮辱罪、誹謗罪屬於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即受害人告訴才處理、不告訴不處理的犯罪。
7、除非這種犯罪達到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程度,否則在受害人不告訴的情況下,即使司法機關知道侵害事實的發生也不予處理。
造謠誹謗的取證方式如下:
1、收集口供
通過與相關人員的交流,了解事件的經過和細節,獲取他們的陳述和證詞。這些口供可以作為證據來支持受害者或相關當事人的主張。
2、錄音和書面證據
錄音可以記錄相關人員的對話和陳述,以證明事實真相。書面證據則包括信件、簡訊、社交媒體帖子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證據來支持或反駁當事人的主張。
3、證據相互印證
不同來源的證據應該能夠相互支持,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以排除合理懷疑。同時,證據的收集也需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合法性和有效性。
4、電子數據
在網路誹謗案件中,電子數據尤為重要,網頁截圖、社交媒體信息、聊天記錄等,這些都需要妥善保存和提取。
5、鑒定意見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專業的鑒定意見來證明誹謗內容的虛假性或損害程度。
6、證人證言
如果誹謗行為發生在公共場合或有目擊者,證人證言也是重要的證據之一。
7、誹謗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但16歲以下的人由於限制民事責任能力,其誹謗行為由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
② 造謠怎麼定罪
當男子涉及造謠,其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根據相關條款,涉及到侮辱罪或誹謗罪。如果行為構成犯罪,最高可處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主要針對的是侵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針對的是自然人個體。具體規定在《刑法》的第246條,其中明確指出,以暴力或惡意捏造事實來侮辱他人或誹謗他人,情節嚴重時,將按照上述刑罰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此類案件,通常需要受害人主動報案,除非其行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否則法院才會受理。在信息網路上實施此類行為時,若被害人難以提供足夠的證據,法院可能會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但請記住,以上解釋基於當前法律知識,具體法律適用仍需謹慎,如有疑問,建議咨詢專業法律人士以獲得准確的法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