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留司法名詞
❶ 司法鑒定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司法鑒定是什麼意思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2005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國家對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
(一)法醫類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
法律對前款規定事項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問題二:司法鑒定是做什麼的? 1名詞解釋司法鑒段肢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2005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國家對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
(一)法醫類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
一般人遇到的多是交通事故鑒定和人身損害里的鑒定,你遇到的是什麼?
問題三:司法鑒定中心和鑒定所的區別? 鑒定中心一般是具有5個以上鑒定類別資質的機構,才能稱為中心,一般情況下,鑒定中心管理組織能力、資源組合能力更強,鑒定中心往往能實現一站式服務,鑒定中心又分為:1、僅以三大類為主的鑒握悄世定中心;2、能同時完成三大類及三大類以外鑒定業務的機構。如果在雲南要找鑒定機構的話,推薦以下幾家綜合類鑒定機構:雲南天禹司法鑒定中心、雲南鼎豐司法鑒定中心、雲南春城司法鑒定中心。如果要找三大類鑒定中心,推薦昆明醫學院司法鑒定中心、雲南法醫院司法鑒定中心,謝謝採納。
問題四:個人鑒定與司法鑒定有什麼區別? 兩者的區別如下: 首先:兩種鑒定的方法、實驗設備都是一模一樣的,自然鑒定結果的准確性也完全一樣。 一、個人鑒定是指要求鑒定者只是為了了解真實情況,不需要進行司法訴訟、入戶口等,也可以起到不暴露隱私的效果。 二、司法鑒定是用於司法訴訟或者上戶口等,需要被鑒定雙方均知情並到場采樣拍照,並且價格要高於個人鑒定; 三、個人鑒定不可以直接作為法律依據,但是可以作為間接證據,在對方不承認鑒定結果的時候,新的鑒定就會轉嫁到對方身上。 個人隱私鑒定程序: 1.委託人進行委託,並簽署委託協議書(可根據自身情況使用真實姓名或者化名); 2.委託人提供被鑒定人的鑒定檢材,每份檢材標記清楚姓名、性別、關系等個人信息(可根據自身情況使用真實姓名或者化名);常用檢材有血液(血痕)、帶毛囊毛發(12周歲以上)、指甲、口腔拭子等,檢材可以自行在家裡採集也可以到鑒定中心現場採集; 3.委託人留下聯系方式,方便鑒定中心運桐結果出來後聯系通知結果並領取鑒定意見書。 司法鑒定程序: 1.委託人進行委託,被鑒定人需要提供有效證件(身份證和戶口本原件和復印件一份,復印件鑒定中心留存),審核其真實身份; 2.委託人或被鑒定人填寫登記表格等信息,確認無誤後簽字並按捺指紋; 3.由鑒定中心工作人員現場採集被鑒定人血液,采樣過程拍照留存; 4.委託人或被鑒定人留下聯系方式,等待鑒定中心通知結果並來領取鑒定報告書。
問題五:選擇司法鑒定機構是啥意思,鑒定什麼 法院辦理的案件需要鑒定的,可以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鑒定機構,如果當事人沒有達成協議的,就由中級法院的司法輔助工作辦公室組織當事人進行抽簽確定鑒定機構。
這項工作有兩個通知,第一個通知是辦案單位通知雙方當事人於某日某時到某地抽簽選擇鑒定機構。第二個通知是抽簽確定鑒定機構後,司法輔助工作辦公室向鑒定機構發出通知書,通知該鑒定機構受理鑒定案件。
問題六:司法醫學鑒定什麼意思 一種處理醫學事故糾紛的途徑
司法醫學司法鑒定是指依法取得司法醫學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受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運用醫學技術(如運用有關醫學設備等)或醫學知識對涉及訴訟的醫學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結論的活動,包括法醫病理學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法醫物證鑒定、法醫毒物鑒定等。
問題七:去做司法鑒定,法醫說免鑒定是啥意思 根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十四條 司法鑒定機構收到委託,應當對委託的鑒定事項進行審查,對屬於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委託鑒定事項的用途及鑒定要求合法,提供的鑒定材料真實、完整、充分的鑒定委託,應當予以受理。
對提供的鑒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要求委託人補充;委託人補充齊全的,可以受理。
第十五條 司法鑒定機構對符合受理條件的鑒定委託,應當即時作出受理的決定;不能即時決定受理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人;對通過信函 提出鑒定委託的,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並通知委託人;對疑難、復雜或者特殊鑒定事項的委託,可以與委託人協商確定受理的時間。
第十六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鑒定委託,司法鑒定機構不得受理:
(一)委託事項超出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的;
(二)鑒定材料不真實、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鑒定事項的用途不合法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
(四)鑒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鑒定執業規則或者相關鑒定技術規范的;
(五)鑒定要求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的;
(六)不符合本通則第二十九條規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情形的。
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向委託人說明理由,退還其提供的鑒定材料。
問題八:司法鑒定簽字是什麼意思啊?簽字主要是為了什麼? 簽字是為了確定鑒定人是否親自做的
問題九:法醫鑒定人是司法鑒定人嗎,兩者是什麼關系?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法醫鑒定是司法程序中有關技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運用醫學、生物學、人類學及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對與人身有關的活體、屍體及生物物證等的檢驗鑒定工作,從而取得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時間、傷害程度、凶器種類、血型分析、事實確認等結論性意見。(包括: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
司法鑒定所與公安局法醫檢驗所的區別在於:
一是兩者的成立依據法源不同:司法鑒定所是依據2005年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而設立;公安局法醫檢驗所(一般叫叫法醫鑒定中心)是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05條規定「為了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徵、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可以對人身進行檢查。被告人如果拒絕檢查,偵查人員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強制檢查。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或者醫師進行。」而設立。
二是隸屬關系不同:法醫鑒定中心是公安機關的內設機構,由公安機關管理;司法鑒定所是依法成立(具備法定條件都可以成立),由司法機關管理(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 *** 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三是業務范圍不同:法醫鑒定是以活體損傷的鑒定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臨床醫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並解決涉及法律問題的人體傷、殘及其他生理、病理等問題;司法鑒定則包括了,物,事等鑒定對象,涉及更廣泛。
四是受鑒時限寬度不同:法醫鑒定須及時鑒定,多為臨事臨床鑒定,而司法鑒定可以事後進行,相對時間寬度要大的多。
問題十:怎樣做司法鑒定 根據人大有關規定,向法院起訴的可以進行司法鑒定。
至於材料,根據敘述被撞的,應該有見證人或事故處理單等,即與對方的發生時的情況證明等證據。鑒定費用是根據不同鑒定,估計在2000元左右吧。
附有關法律法規: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明確「為了加強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適應司法機關和公民、組織進行訴訟的需要,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特作如下決定:
一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二、國家對從事下列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制度:
(一)法醫類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根據訴訟需要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的其他應當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實行登記管理的鑒定事項。
法律對前款規定事項的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三、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省級人民 *** 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決定的規定,負責對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名冊編制和公告。
九、在訴訟中,對本決定第二條所規定的鑒定事項發生爭議,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列入鑒定人名冊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司法鑒定執業分類規定(試行)》
第五條「法醫臨床鑒定:運用法醫臨床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和評定。其主要內容包括: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醫療糾紛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❷ 歷史名詞
周公東征
西周建立後不久,周武王病死。繼位的周成王年紀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量掌管政事。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對此不滿。紂王兒子武庚勾結管叔和蔡叔,並聯合東南諸部落發動叛亂。周公帶兵東征,經過三年時間,平定了叛亂,鞏固了周朝的統治。
國人暴動
西周後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周厲王貪財好利,暴虐無道,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奴隸和平民,引起奴隸和平民的反抗。公元前841年,「國人」(平民)在都城鎬京發動武裝暴動。平民和奴隸攻入王宮,周厲王倉皇逃跑,後死在外地。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各國先後出現變法運動。秦國商鞅變法是其中比較徹底的一次。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先後兩次頒布變法令。主要內容是:①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准許土地自由買賣;②按軍功授爵,廢除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③建立縣制,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全國設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強迫人民編成「伍」、「什」,由國家統一控制;④獎勵耕織,生產多的可免徭役,鼓勵發展生產。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封建經濟得到發展,逐漸成國七個諸侯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一次宮廷宴會上,博士淳於越攻擊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儒生談論詩書,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燒毀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有敢議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禁止私學,欲學法令者以吏為師。次年,盧生、侯生等攻擊秦始皇貪權專斷,濫施刑罰。秦始皇派御史查究,將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坑死在咸陽。這兩件事,史稱「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一種文化專制主義的野蠻措施,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巨鹿之戰
秦末農民起義軍摧毀秦軍主力的戰役。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以重兵包圍巨鹿(今河北平鄉)。項羽率領起義軍前往救援。起義軍渡過漳水後,項羽命令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干糧,表示血戰到底的決心。不久雙方在巨鹿展開大戰,起義軍大破秦軍。後章邯率二十萬秦軍投降。
楚漢戰爭
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攻佔了關中,並繼續東進,聯合各地區反對項羽的力量,在滎陽、成皋與項羽抗衡。公元前203年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東屬楚,西屬漢。訂約以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乘機追擊,並約韓信、彭越合圍。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自殺於烏江(安徽和縣東北)。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結束。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為適應中央集權統治的需要,漢武帝即位後,採納儒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只提倡儒家學說,禁止傳播其他各家學說。漢政府在長安設立太學,設五經博士為教官,傳播儒家經書,每年考一次,合格的授予官職。後來各郡也設立學校傳授儒家經書。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董仲舒認為,皇帝代表天統治人民,「天人相應」,把皇帝神化。他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說教。三綱後來成為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觀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當時加強了中央集權政治,但在以後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和言行。
張騫通西域
漢武帝為了聯絡大月氏夾攻匈奴,於公元前138年派張騫出使西域。這次出使雖未達到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經濟、地理、風俗等情況。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訪問了西域許多地區。西域各族政權也派人隨漢使到漢朝答謝。從此,漢朝同西域的往來頻繁,西域的音樂舞蹈藝術、農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蘿卜等相繼傳入內地。內地的鑄鐵、鑿井等技術也傳到西域。漢朝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豐富了漢族與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七國之亂
漢初,劉邦一面鏟除異姓諸侯王,一面分封同姓的子弟為王。後來受封的諸侯王割據勢力迅速擴張,嚴重威脅中央集權。漢景帝接受晁錯「削藩」的建議,逐步削奪王國的封地。公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兵反叛,史稱「七國之亂」。漢朝中央派周亞夫率軍平服。此後,漢政府加強了對王國的控制。
王莽改制
公元8年,外戚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為了限制當時日益激烈的土地兼並,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統治秩序,王莽實行復古的改制:把全國土地改稱王田,私家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規定一家不滿八個男子而占田超過九百畝的,余田分給親族鄰里;無田的按一夫一婦一百畝的標准分給。這個法令遭到貴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反對,三年後就廢除。為了控制和壟斷工商業,王莽還增加稅收,多次改變幣制,許多人因此傾家破產。王莽改制使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破壞,人民處境更加悲慘,終於爆發了綠林赤眉大起義。
昆陽之戰
23年,綠林軍北進攻佔昆陽。為了鎮壓綠林軍,王莽派王邑、王尋率四十多萬官軍圍困昆陽。昆陽城內王鳳率領的綠林軍只有八、九千人,他們一面堅守,一面派劉秀等十三人突圍出城,調集援軍。劉秀調集三千援軍,猛攻敵軍大營,陣斬王尋。城內綠林軍乘勢殺出,內外夾攻,以少勝多,全殲王莽主力。接著,綠林軍乘勝直搗長安,推翻了王莽政權。
曹魏屯田
曹操實行的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屯田分民屯和軍屯。民屯就是招募流亡農民,把他們按軍事編制組織起來,幾十人為一屯,在屯田官吏管理下,墾荒種地。屯田農民要把收獲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給政府,不服徭役,但不許離開土地。讓士兵一面戍守,一面屯田,叫軍屯。屯田的實行,發展了農業生產,保證了軍糧供應,為曹操統一北方提供了物質基礎。魏建國以後,繼續推廣屯田制,並使它更加完善。
官渡之戰
200年,曹操和袁紹為了爭奪中原地區,雙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決戰。袁紹擁兵十多萬人,曹操兵少。曹操乘袁軍輕敵,內部不和,親自率領精兵五千偷襲袁軍後方,焚毀其全部糧草。袁紹軍心動搖,紛紛潰退。曹操乘勝追擊,殲滅袁軍主力七萬多人。袁紹從此一蹶不振。經此一戰,曹操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北方大部之後,企圖一舉統一南方。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佔領荊州,改編荊州水軍,擁兵二十多萬,乘勝順流東下,進到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曹軍由於發生疫病,退駐江北。孫劉五萬聯軍與之隔江對峙。孫劉聯軍利用曹軍遠來疲憊,疫病流行,不習水戰和曹操驕傲輕敵等弱點,用火攻先擊敗了曹操水軍,繼之大破曹軍。曹操率領殘兵逃回北方。赤壁之戰後,曹、孫、劉三大集團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
八王之亂
西晉皇族內部爭奪政權的斗爭。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死,惠帝即位。惠帝妻賈後想獨攬大權,與輔政的外戚楊駿發生矛盾。291年賈後殺死楊駿,統治階級內部開始發生一連串政治殘殺和戰爭,先後有八個分封為王的皇族,為了爭奪中央政權,進行了大規模的混戰,歷時十六年之久。這次戰亂,嚴重地破壞生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淝水之戰
四世紀下半期,氐族貴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大,統一了黃河流域。383年,秦王苻堅強征各族人民,組成九十萬軍隊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晉。東晉派謝石、謝玄率軍八萬迎戰。晉軍在洛澗(今安徽定遠西南)大破秦軍先頭部隊,進至淝水,要求秦兵略向後移,以便渡河決戰。苻堅企圖乘晉軍半渡時猛攻,就命令軍隊後退。晉軍乘秦軍後退發起攻擊,秦軍由於軍心早已渙散,在晉軍的攻擊下一退不可遏止。秦軍大敗,苻堅率部下十多萬人逃回北方。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淝水之戰後,南北對峙局面形成。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在統一黃河流域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對各族人民的統治,吸取漢族地主階級的統治經驗,採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485年,北魏孝文帝為了保證封建政府的財政收入,頒布均田令。均田制的實行,使北方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比較穩定,開墾的荒地增多,北方的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為了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和加強同黃河流域漢族大地主的聯系,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並採取漢化政策,讓鮮卑貴族採用漢姓,同漢族大地主通婚,改穿漢族服裝,學漢語,還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政治制度。這些改革,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開元之治(開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712-756年),前期年號叫開元,後期叫天寶。唐玄宗在其統治前期,注意政治,並針對時弊進行了一些改革,如裁汰冗官,抑制食爵貴族,壓抑佛教,改變宮廷生活奢靡的風氣等。他任命的宰相姚崇、宋 也是有才幹、敢進諫的人。因此,這個時期,政局穩定,生產發展,戶口數增加。開元年間,是唐朝社會經濟繁榮和國勢強盛的時期,因此舊史上稱為「開元之治」。
安史之亂
唐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唐玄宗統治後期,邊鎮節度使權力膨脹,中央集權削弱。管轄今河北、山西、遼寧一帶的節度使安祿山,乘唐朝內地兵力空虛、政局混亂之機,於755年以誅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叛亂。叛軍很快攻佔洛陽、長安。玄宗逃往四川,肅宗在靈武即位。由於叛軍暴虐,人民紛紛起來反抗。757年,安祿山在洛陽被其子慶緒所殺,唐軍在回紇兵的幫助下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後來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又起兵反唐,並自稱燕帝,再次攻下洛陽。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這場叛亂。經過「安史之亂」,唐朝開始由強盛轉向衰落。
唐朝宦官專權
宦官專權,是封建專制主義惡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唐朝宦官擅權從玄宗時的高力士開始。但這時還只是假借皇帝權勢作威作福,並不掌握軍權。宦官掌握軍權是從肅宗時李輔國開始。到德宗時宦官掌握禁軍成為定製。宦官有了軍權,地位愈加鞏固,就統攬一切大權,朝廷的賞罰,宰相的任免,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都由他們決定。唐朝後期,朝廷已成為宦官集團控制軍政大權的工具,皇帝僅是宦官手中的傀儡。這樣,就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世界史
軍事民主制
通常用以泛指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一個歷史階段。這是美國民族學家摩爾根在其所著《古代社會》一書中首先使用的術語。指的古希臘荷馬時代氏族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機關。包括議事會,由氏族首長組成;人民大會,由氏族成年男子參加;軍事首長古希臘稱為巴賽勒斯,一般由人民大會選舉產生,議事會認可。這樣,一方面在不同程度和形式上保留著氏族民主制的特點;另方面又出現了軍事首長的個人權力,但這種權力尚未達到國家統治權力的程度。這種在議事會、人民大會的原始民主的基礎上,出現軍事首長的個人權力,故稱軍事民主制。
法老
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稱。在古王國時代僅指王宮,並不涉及國王本身。第二十二王朝以後,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習慣上把古埃及的國王通稱為法老。法老作為奴隸制專制君主,把握全國的軍政、司法、宗教大權,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統治者。自稱是太陽神阿蒙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將其當作神一樣來崇拜。
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是原本是一塊刻有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詔書的石碑。在1799年時由法軍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碑文是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由於這塊石碑刻有三種不同語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圖特摩斯三世
圖特摩斯三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著稱的法老。公元前1458年前,圖特摩斯三世的後母哈特謝普蘇特掌握著埃及的實權。哈特謝普蘇特死後,從公元前1458年起,圖特摩斯三世進行連續不斷的戰役,恢復了哈特謝普蘇特時代喪失的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統治。經過長期的征服,埃及南部的邊界被圖特摩斯三世擴展至尼羅河第四瀑布。他還使利比亞、亞述、巴比倫、赫梯及克里特島的統治者們都向他納貢。
圖坦卡蒙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代法老人們對他最多的印象,莫過於那張獨具一格的金色面具。他原來的名字叫「圖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後改為圖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說明他的信奉從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轉變。圖坦卡蒙並不是在古埃及歷史上功績最為卓著的法老,但卻因為他的墳墓在三千年的時間內從未被盜,成為在今天最為有名的埃及法老王。
《貝希斯敦銘文》
古波斯的遺跡,系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時刻下的記功刻石。位於今伊朗西部的克羅曼高地以東,高8.6米,寬18米,高懸在距地面91米多的懸崖峭壁上。包括浮雕和銘文兩部分。附帶哦為馬茲達神像,大流士一世像,遺跡縛在一起的九個被俘首領的形象。銘文用古波斯文、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和古埃蘭文寫成,記述大流士一世鎮壓高墨達政變、各地起義和取得王位的經過。後來英國考古學家羅林遜冒生命危險,用十餘年的時間先後翻譯了古波斯文和巴比倫文,並開創了亞述學的新領域。
《漢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分為前言正文結語三個部分。全文二百八十二條,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續、審判制度均做了規定。是人類歷史上迄今鎖發現的第一步完備的成文法典。比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情況和奴隸主專政的實質。
「巴比倫之囚」
指耶路撒冷城居民淪為巴比倫囚虜一事。公元前597年,猶太王國首都耶路撒冷被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公元前586年,全城居民被作為俘虜帶到巴比倫城,被批務農、做工或經商,猶太國王被囚禁於監獄中。至公元前538年,居魯士滅巴比倫,被俘猶太人開始回到耶路撒冷。前後為囚近50年,史稱「巴比倫之囚」
「空中花園」;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相傳是巴比倫第四王朝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取悅其妻子而建。高約25米,分多層平台設園,中有許多奇花異草,眺望高懸於空中。據最新考古研究發現,空中花園不是建在巴比倫,而是在亞述王國的首都尼尼微。
瑣羅亞斯德教
即拜火教,中國古代稱之為祆教,傳說為伊朗人先知瑣羅亞德斯教,流行於古伊朗和中亞細亞一帶。崇拜阿胡啦,但不塑神像、不建神廟《阿維斯陀》為其聖書,內容包括:宗教神化、戒律等其教義認為:宇宙間有善與惡、光明和黑暗兩種勢力在斗爭,善良和光明終將戰勝惡和黑暗,而火是善良和光明的化身,其主要意思為禮拜聖火,一切重大的祭奠都要燃起聖火,公元前6世紀前後大流士意思定瑣羅亞德斯教為帝國國教
居魯士二世。
古波斯國王,出身於阿鍥美尼德族。公元前550年,發病滅米提亞王國,建立阿鍥美尼德王朝(是為波斯帝國的開始)統治期間執行征服擴張政策,前546年侵入小亞細亞,滅呂底亞,並征服呀喊的希臘各個城邦。前538年佔領巴比倫城,滅新巴比倫王國,釋放了巴比倫之囚。後來在對游牧部落的馬薩蓋特人作戰中被殺。
種姓制度;
古代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是在雅利安人奴隸制國家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最初只有徵服者和被征服者之分,隨著社會的進一步人話,在雅利安人內部也有不同等級的劃分。即婆羅門和剎帝利吠舍三個等級。被征服者的土著居民為最低等的首陀羅。還有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不可接觸者,稱為賤民。後來這一種姓制度被婆羅門教僧侶用宗教和發力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一種社會體系。在種姓制度下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取決於他的家庭出生,嚴格按照血統世代保持不變。
耆那教;
公元前六至四世紀印度列國時代與佛教同時創立的新宗教。耆那意為戰勝情慾者,教主為尼乾子,約出身於公元前599年,約與釋迦摩尼同時代,耆那教屬於反婆羅門教的沙門系統中屬於最暖和的教派,代表新興奴隸主階級的吠舍大商人和剎帝利王家貴族的利益,政治上主張加強王權勢力,基本教義宣揚輪回業報。
順世論派;
古代印度列國時代興起的唯物主義派別。是反對婆羅門教各派中最激烈的一派。出現於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前四世紀產生了一定得影響力。其哲學觀點包括世界和生命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構成的,否認人的靈魂存在,反對婆羅門教的靈魂轉世說;主張種姓平等;反對禁慾主義和苦行生活。順世論是古代印度下層人民抵抗奴隸主高級種姓以及婆羅門教的思想體系。
婆羅門教;
古代印度宗教之一。約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形成。以《吠陀》為經。崇拜吠陀諸神之中有三主神,即梵天、濕婆、毗濕奴提出一種業與輪回的理論。婆羅門教竭力維護階級壓迫和種姓制度,推崇繁瑣的儀式和五花八門的祭祀。公元前六世紀,因佛教和
耆那教的傳播,婆羅門教逐漸衰落。八世紀時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義,變成了印度教
孔雀帝國;
印度次大陸上的第一個統一王朝,約於公元前323年為旃陀羅笈多驅逐希臘人,推翻難陀王朝所建。因其出身於孔雀宗族,故名,首都華氏城,在阿育王時代帝國達到了頂峰。由於帝國的
《吠陀》
吠陀,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材料,印度人世代口口相傳、長年累月結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識」、「啟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寫成,是印度宗教、哲學及文學之基礎。
❸ 五院制名詞解釋
五院制名詞解釋:孫中山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五權分立的政府組織制度。按照這個制度,中央政府分設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各自獨立,分別行使職權,都對國民大會負責。
根據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理論,1928年10月3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新的《國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國民政府由主席、委員和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等五院組成。
10月8日,南京國民政府公布該法,並任命了國民政府主席、委員和五院的正、副院長。10月10日,國民政府主席、委員宣誓就職,五院制政府體制正式確立。
行政院
行政院會議主要職權有:
(1)提出於立法院的法律、預算、戒嚴、大赦、宣戰、媾和、締約案,以及其他國際事項。
(2)議決以上行政、司法官吏的任免。
(3)行政院各部、會、署之間不能解決的事項。
(4)其他依法或行政院院長認為應交行政院會議議決的事項。行政院院長除領導行政院會議外,還有經理全院事務,監督部署,提請國民政府主席依法任免各部部長、次長,各委員會正、副委員長、委員和國民政府法令公布的副署等項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