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忠誠協議

民法忠誠協議

發布時間: 2025-04-04 08:34:07

A. 民法典忠誠協議約定凈身出戶的效力具體如何

忠誠協議約定凈身出戶,其法律效力需在雙方協商自願簽訂,且內容不涉及限制人身權利,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所列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條件,即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在離婚財產處理上,原則上應遵循雙方約定。然而,協議中如包含巨額出軌賠償、凈身出戶等條款時,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決,確保公平正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合同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當事人姓名或名稱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

B. 在法律上夫妻之間簽訂的「忠誠協議」是否有效

法院不禁止夫妻簽訂忠誠協議的行為,但是也不會賦予此類協議法律強制力,對於此類糾紛,一般以不受理為宜。

在婚姻中,如果你發現丈夫行蹤詭秘、電話經常性不接、打電話發微信總是盡可能躲著你,這時他很可能是背後「有事了」。

但是你苦於抓不住證據,就想到和丈夫簽訂一份「忠誠協議」,為了增強約束力,往往還要在協議中約定財產性內容,如「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背叛另一方,發生婚外情的,要賠償對方100萬元」等。

這時,丈夫為了安撫你的情緒(也可能為了掩飾心虛),就簽下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份「忠誠協議」有效嗎?如果丈夫確實出軌了,妻子能否以丈夫違反忠誠協議為由,向法院起訴請求丈夫賠償妻子100萬元呢?對此,最高人民法院給出了明確意見:夫妻之間簽訂的忠誠協議,當事人應當以誠信原則自覺自願履行。

法院不禁止夫妻簽訂忠誠協議的行為,但是也不會賦予此類協議法律強制力,對於此類糾紛,一般以不受理為宜。

說白了,不禁止也不倡導,法院不管。

一、為什麼最高法認為不宜受理忠誠協議糾紛呢?

第一,負面效應不可低估。

如果法院受理忠誠協議糾紛,妻子想要按照忠誠協議獲得丈夫的賠償,需要證明兩件事:

(一)協議內容真實,不存在欺詐、脅迫的情形;

(二)丈夫違反忠誠協議約定,存在出軌、與他人同居等行為。

法院擔心當事人為了獲取證據竊聽電話,這不僅使夫妻間的感情矛盾進一步激化,甚至會演變為刑事犯罪案件,不利於社會的穩定,所以不願意賦予此類協議法律強制力。

第二,易造成婚姻關系變質。

兩個人結為夫妻,主要基於對彼此的感情和信任。

兩個人本來感情很好,一旦賦予忠誠協議法律強制力,很可能出現一方控制欲較強,妄圖通過忠誠協議來「拴住」另一方的情況,反而使婚姻關系變質了。

第三,以自覺自願履行為主。

民法典雖然倡導「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但並沒有對忠誠協議作出明確規定,此類協議仍然屬於情感、道德的范疇。

假設丈夫出軌背叛婚姻後,能夠自覺履行忠誠協議,如放棄財產或賠償妻子一定數額的金錢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丈夫耍賴,堅決不履行忠誠協議,妻子拿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二、對方出軌,不簽忠誠協議,如何掌握主動權?

在離婚案件中,結合各地的司法實踐來看,簽訂夫妻忠誠協議是存在法律風險的。

涉及財產性內容的夫妻忠誠協議糾紛,法院傾向於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通常裁定駁回起訴。

據此,如果對方確實出軌了,該怎麼辦才能通過法律制裁他呢?這里教大家一招「獨門秘籍」——使用保證書+婚內財產協議。

在抓到對方出軌時,利用對方慌亂、愧疚、請求原諒、不願離婚的心理,立刻讓對方簽下這兩份協議。

其中,保證書主要作為證據使用,一般需要寫明對方出軌的事實;婚內財產協議可以將夫妻共同財產的全部或大部分約定到你一人名下。

等做完這件事,是選擇原諒對方還是離婚,主動權就掌握在你手裡了。

C. 婚內忠誠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夫妻忠誠協議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前或者婚後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違反夫妻忠實義務時,過錯方按照約定給付對方若干財產或履行約定的協議。對於這個問題,從事法律實務的人士表示同意第二種意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不應成為不受理即剝奪訴權的理由。首次違反夫妻忠誠義務的一方具有較大改過自新的可能,承認夫妻忠誠協議的單獨可訴性,可懲罰警醒過錯方,挽救陷入危機的婚姻,不能因離婚損害賠償請求須以解除婚姻關系為前提而否認夫妻忠誠協議的單獨可訴性。

夫妻忠誠協議具有如下特點:首先,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構成要素。夫妻忠誠協議符合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的生效要件,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次,符合婚姻法立法精神。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無論該條規定的夫妻忠實義務是道德義務還是法律義務,均不可否認法律對「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等違反夫妻忠實義務行為的規制。實現夫妻忠誠協議的內容只是手段,目的在於通過處罰過錯方挽救婚姻。最後,本質屬於附條件的協議。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可見,我國婚姻法認可夫妻分別財產制。夫妻財產協議約定的財產給付內容以身份關系為前提,本不適用合同法的違約條款,但約定條件成就後的財產給付內容便轉化為債權債務關系。

綜上,夫妻忠誠財產協議意在通過簽訂協議、互相約束、設定責任等私力手段,在夫妻原有感情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進信任、互敬互愛並在約定條件成就時自願接受懲罰。將財產「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是夫妻約定財產制的延伸,在不起訴離婚時要求對方按照約定給付財產內容符合私法自治原則,亦可以達到提示、警醒過錯方,修復夫妻感情的目的。而民事訴權是國家賦予人民司法救濟的請求權,訴權是連接民事糾紛與訴訟程序的「橋梁」,目的在於使權利得到有效救濟,行使訴權的方式即行使起訴權。單獨訴請履行夫妻忠誠協議內容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而且,本案中的夫妻忠誠協議是雙方自願簽訂,無脅迫、欺詐等可撤銷或無效情形,亦不違背善良風俗,是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規定的具體化。

由此可見,夫妻忠誠協議的特點與民事訴權的適用對象決定了夫妻忠誠協議可以單獨訴訟。否則:一方面,忽視感化對方、挽救婚姻功能。余某不訴請離婚而僅要求履行夫妻忠誠協議,可見余某對婚姻並未徹底失去信心,與唐某夫妻感情尚未徹底破裂。而給予唐某房屋永久居住權,未對唐某的生活造成實質性影響,以財產給付作為代價對過錯方唐某的不軌行為予以懲戒只是手段,其訴訟目的在於讓唐某認識錯誤、感化對方,更重要的是以此修復首次受損的婚姻關系、維系多年的夫妻感情。另一方面,侵犯無過錯方的離婚自由。在當事人未訴請離婚的情況下,若強制性將離婚作為承擔夫妻忠誠協議約定義務的前置條件,勢必導致當事人為解氣,無奈下違心地訴諸離婚以懲罰對方,使得原本可以恢復的夫妻感情得不到應有的救濟,導致權利救濟與「違約」懲罰倒掛。否認其單獨可訴性,無異於放任、縱容婚姻不忠行為,可能導致人們失去對婚姻的信心、對法律的信任。

熱點內容
疫情國家法治 發布:2025-04-05 02:21:11 瀏覽:883
有法規依據 發布:2025-04-05 02:17:01 瀏覽:512
擔保緩刑人員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05 02:14:24 瀏覽:73
法院案件管理 發布:2025-04-05 02:13:39 瀏覽:479
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戰略 發布:2025-04-05 02:12:07 瀏覽:361
錦曼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05 02:12:04 瀏覽:487
法律碩士非法學復試考哪本書 發布:2025-04-05 01:55:16 瀏覽:246
安徽省物業管理條例2016 發布:2025-04-05 01:40:39 瀏覽:816
省法規市法規 發布:2025-04-05 01:39:37 瀏覽:754
區域法院聯合 發布:2025-04-05 01:34:47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