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典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典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5-04-04 11:19:33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多少篇多少條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❷ 民法典1012條是什麼內容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簡稱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的內容規定如下:每個人都有姓名權,有權利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能利用此權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❸ 民法典1062條原文及解釋

是關於夫妻共同財產的重要規定,它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特定情況下的財產歸屬以及管理與處分原則。
一、夫妻共同財產的范疇
民法典1062條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2.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二、特定情況下的財產歸屬
盡管大部分婚姻期間取得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所有,但也有一些特定情況下的財產歸屬是例外的。例如,如果夫妻之間有婚前協議,且該協議對財產的歸屬有明確的約定,那麼財產的歸屬應按照協議來執行。此外,如果遺產或贈與合同中明確指定了財產的歸屬只屬於夫妻中的一方,那麼這部分財產也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三、夫妻共同財產的管理與處分
夫妻共同財產的管理與處分應遵循夫妻平等原則。在日常管理中,夫妻雙方都有權參與並決定財產的使用、收益和處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重大財產的處分,如房產、大額存款等,應經夫妻雙方協商一致,以維護夫妻雙方的共同利益。
四、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在夫妻離婚時,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分割時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根據財產的性質、來源、價值以及夫妻雙方的貢獻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同時,也要考慮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確保各方權益得到合理保障。
綜上所述:
民法典1062條是關於夫妻共同財產的重要規定,它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特定情況下的財產歸屬以及管理與處分原則。在夫妻日常生活中,雙方應充分了解並遵守這一規定,確保夫妻共同財產的合法、公平、公正地管理與處分。在離婚時,也應根據這一規定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合理分割,維護各方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規定: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條規定: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❹ 民法典176條內容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施行日起,原《民法總則》作廢。以下為《民法典》第176條的具體內容:
二、民事主體應依法履行民事義務,並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三、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但不限於:
- 停止侵害;
- 排除妨礙;
- 消除危險;
- 返還財產;
- 恢復原狀;
- 修理、重作或更換;
- 繼續履行;
- 賠償損失;
- 支付違約金;
-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 賠禮道歉。
四、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
1. 存在損害事實,即民事主體的權利受到不利影響;
2. 行為具有違法性,違反法律禁止或命令性規定;
3. 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 行為人存在過錯,即在實施違法行為時具有的心理狀態。
五、民事責任的主體可能包括:
- 在無過錯情況下,為對方或共同利益受損害的一方有權要求經濟補償;
- 離婚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對未成年子女的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 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時,監護人應承擔民事責任;
- 教育機構對在校學生或精神病院對精神病人造成或受到損害的,有過錯的,應適當賠償;
- 成年人侵權時,應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無經濟收入者,由扶養人墊付;未成年人侵權時,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綜上所述,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法律,一旦違法行為導致他人權益受損,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律師指招 發布:2025-04-05 03:48:23 瀏覽:98
安陽法律援助咨洵 發布:2025-04-05 03:40:59 瀏覽:421
道德包括哪些 發布:2025-04-05 03:35:01 瀏覽:148
一本政法院校 發布:2025-04-05 03:33:47 瀏覽:169
中山大學法律碩士待遇 發布:2025-04-05 03:33:39 瀏覽:8
開鎖管理條例公安部 發布:2025-04-05 03:32:59 瀏覽:576
社會與法是誰偷走了一百萬 發布:2025-04-05 03:21:54 瀏覽:77
社會與法販毒村莊 發布:2025-04-05 03:21:53 瀏覽:235
小學生法治法規知識競賽 發布:2025-04-05 03:14:30 瀏覽:285
通過司法考試的好處 發布:2025-04-05 02:58:21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