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是對底線

刑法是對底線

發布時間: 2025-04-05 09:22:20

Ⅰ 底線弒母案怎麼判

改判為五年有期徒刑。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底線》 辱母案當中,一審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雷星宇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二審法院認定雷星宇的行為具有防衛性質,但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構成故意傷害罪,鑒於其行為屬於防衛過當、歸案後能夠如實供述主要罪行,被害方有以惡劣手段侮辱其母的嚴重過錯等情節,依法減輕處罰。。
《底線》辱母案當中,雷星宇造成了一死一重傷兩輕傷的後果,屬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對其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8條規定:訊問犯罪嫌疑人,在文字記錄的同時,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前款規定的「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是指應當適用的法定刑或者量刑檔次包含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是指致人重傷、死亡的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以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嚴重毒品犯罪等重大故意犯罪案件。
對訊問過程錄音錄像的,應當對每一次訊問全程不間斷進行,保持完整性。不得選擇性地錄制,不得剪接、刪改。
刑訴法第25條: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底線》辱母案當中,犯罪地為榕州市一家公司內,雷星宇的居住地也是榕州市,因此該案應當由榕州市的法院管轄。
刑訴法第21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底線》辱母案當中,雷星宇造成了一死一重傷兩輕傷的後果,可能會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因此應當由中院管轄。
結合上述的地域管轄的規定,最終確定本案的管轄法院為榕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刑訴法第35條第3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適用刑訴法第35條第3款進行法律援助,需要滿足以下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個是刑罰條件,也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
《底線》辱母案當中,雷星宇是滿足這個的。
第二個是現實條件,也就是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也就是說,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了的,就不屬於應當法援的情形。如果橙子哥沒有遺漏劇情的話,一審裡面並沒有告訴大家雷星宇的家屬有沒有為其委託辯護人。
在後面的劇情當中,也就是二審當中,宋雨霏從助理處得知雷家從北京為雷星宇請了一位知名的刑辯律師,而且費用不菲。橙子哥由此猜測,一審當中雷星宇進行法律援助辯護的可能性應該也很低,高概率是其家屬為其委託的辯護人,而且應該是兩位。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Ⅱ 急求一篇對刑法學的讀後感

開宗明義的《刑法學》,字字句句有指向;言簡意賅的《刑法學》,慎重斟酌無商量!

如果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那麼刑法就是法律的底線;如果說其他法律還有告訴才處理或者不告訴才處理的餘地,那麼除了虐待罪以外,刑法幾乎完全沒有這樣的餘地,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告訴,司法機關一樣有權力處理。

刑法就是這樣的法律,定罪尤其需要謹慎,量刑尤其需要慎重,執行尤其需要嚴格的法律。它以對犯罪人人身自由乃至生命權利進行痛苦性的剝奪為手段,它以一副冰冷決絕的面容而出現,它以對社會危害性行為的嚴厲懲處為方法,它以惡魔的身姿來把天使的願望實現!這就是刑法,自始至終銘刻著「底線」兩個字的刑法。

刑法是寬容的,罪行法定原則明確指出: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構成犯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明確規定:不構成犯罪的,不得適用刑罰。能放且放,得放且放的刑法,在自己殘忍甚至是血淋淋的手段面前,退縮著,忍讓著,因為它太知道一旦觸及自己這道高壓線,隨之而來的決不是當事人僥幸逃脫的意外結局,而只能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被繩之以法的因果報應。這一天對犯罪人來說總是來得太早,對被害人來說總是來得太遲,對刑法來說總是遲早要來!刑法是嚴厲的,我國刑法追訴時效規定: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也就是說要麼是自己主動喪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樂生活,藏匿起足夠法定刑的時間自我懲罰,要麼是自己被動喪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樂生活,被司法機關執行懲罰,二者本質上沒有區別。

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喜歡刑法,因為它下達底線的寬容;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贊賞刑法,因為它義無返顧的決絕;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敬佩刑法,因為它為捍衛蒼生之太平不惜忤逆心願捨身舉屠刀;在這一點上,和我們的軍人多麼相象啊,離家正是為了保家,武力捍衛正是為了守和平。

或是:

問:刑罰的目的是什麼?

答:預防犯罪

。。。。。。。

而我比較贊同西方的刑罰目的論,即「報應刑論」。

其一,刑罰懲罰的應該是犯罪,而從預防論來看我國刑罰的對象卻是沒有犯罪的人,以此達到威懾、預防犯罪的目的。懲罰的是未然之罪,是在無罪施行,明顯與刑法第5條規定的罪責性相適應原則相違背。 這不是扯嗎!!!!...............

其二,預防論實質是以在以罪犯為工具,通過刑罰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罪犯是有理性的人格主體,這不是明顯違背了人權嗎?.....很扯!!!!!

其三,從司法實踐來看。所謂的以預防為目的而適用刑罰,在我國經多年的司法實踐檢驗也不過如此,特別是為了實現一般的預防而進行的一次又一次的「嚴打」,並沒有有效地遏制居高不下的犯罪和大案要案。..... 十分扯!!!!

因此,呼喚刑罰「報應刑論」的回歸,到達刑罰的正義。。

不要總是拿社會主義刑法怎樣怎樣之說在那裝ABCDEFG

Ⅲ 刑法的作用與意義是什麼

刑法的作用就是為了震懾社會上的罪惡,替苦難者伸張正義。維持法律的權威性和公平性保護公民的應有權利。

刑法是世界上歷史最久遠和最嚴厲的法律,其實刑法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震懾預防有犯罪思想的人不要越過底線,無論是誰越過了底線,都將會受到法律的公正懲罰。

刑法雖然是懲戒犯罪者的法律,但是同樣也是保護犯罪者的。因為有了刑法的存在,才不會出現小錯大罰的事情,只要你犯了罪,就可以對應刑法上的法條處以對應的懲罰,這樣才更能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

刑法最嚴厲處罰就是死刑,我國對死刑的態度一直是少殺慎殺的原則,只有對那些罪大惡極的人才會動用懲罰。畢竟刑法的初衷只是為了預防犯罪而不是懲罰。在這里告誡大家一句話,乎以惡小而為之,乎以善小而不為。

Ⅳ 對刑法的認識

對刑法的認識

刑法,作為國家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益的重要使命。它是一系列規定犯罪行為及其相應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旨在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文,對危害社會的行為進行界定,並設定相應的刑罰措施,以實現法律的預防、打擊與保護功能。

刑法通過其嚴格的法律條文,為公民劃定了行為的底線。這些條文不僅明確了哪些行為是違法的,哪些行為是犯罪,而且根據犯罪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規定了不同種類的刑罰。例如,對於故意殺人、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安全的犯罪行為,刑法規定了較為嚴厲的刑罰,以體現法律對這類行為的嚴厲打擊態度。而對於一些輕微犯罪,如小偷小摸等,刑法則規定了相對較輕的刑罰,旨在通過教育、感化等方式促使犯罪者改過自新。

刑法還體現了法律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刑罰的執行過程中,刑法強調對犯罪者人權的尊重與保護,禁止任何形式的虐待與侮辱。同時,刑法也提供了一系列減刑、假釋等制度,為犯罪者提供了改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這些制度的設計,既體現了法律對犯罪行為的懲罰功能,又彰顯了法律對犯罪者教育、挽救的關懷。

總的來說,刑法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民安全的重要法律工具。它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文和嚴格的刑罰措施,對犯罪行為進行打擊與預防,同時也體現了法律的人文關懷與教育功能。在法治社會的建設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增強法治意識,自覺遵守刑法規定,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同時,司法機關也應嚴格依法辦案,確保刑法的正確實施,不斷推動法治進程的深入發展。

Ⅳ 我國刑法適用對象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而刑法則是法律的底線。它規定了哪些行為是犯罪,以及對於這些犯罪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和刑罰。那麼,我國刑法的適用對象是誰?其適用范圍又是多大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我國刑法適用對象
我國刑法適用對象是犯罪的人。具體來說,刑法規定了哪些行為構成犯罪,以及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和接受刑罰處罰的法律規范。
刑法分為廣義刑法和狹義刑法。廣義刑法包括所有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不僅包括刑法典,還包括對刑法典的修改補充,如1998年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此外,它還涵蓋了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例如199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廣義刑法由刑法典、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組成。狹義刑法僅指系統地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典,即1979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1997年的修訂版。
二、適用范圍
刑法的適用范圍涉及以下幾個原則:
1. 從新原則:新刑法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全部適用。這在新政權建立之初所頒布的刑法中較為常見。
2. 從舊原則:新刑法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完全不適用,只能依據行為時的舊刑法審理案件。
3. 從輕原則:新刑法與行為時刑法相比較,哪個法律較輕就適用哪個。
4. 從新兼從輕原則:新刑法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有效力,但如果舊刑法對行為人有利,則適用舊刑法。
5. 從舊兼從輕原則:處理案件應依據行為時的舊刑法,新刑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若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刑較輕,則適用新刑法。
這一原則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包括中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日本的改正刑法草案也採用了這一原則。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您對「我國刑法適用對象」的問題有更詳細的了解。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疑問,建議咨詢專業律師。

熱點內容
2014中級經濟法考點總結 發布:2025-04-05 14:53:39 瀏覽:40
經濟法第一套答案南財 發布:2025-04-05 14:42:07 瀏覽:74
2016律師法律援助條例 發布:2025-04-05 14:41:18 瀏覽:796
酒店聘用法律顧問合同 發布:2025-04-05 14:36:45 瀏覽:259
東莞法官梁聰 發布:2025-04-05 14:35:53 瀏覽:884
房產字據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05 14:21:43 瀏覽:486
審批民法典 發布:2025-04-05 14:21:09 瀏覽:108
法院之訴 發布:2025-04-05 13:58:56 瀏覽:110
單方免責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05 13:49:00 瀏覽:342
報送法律顧問制度貫徹落實情況匯報 發布:2025-04-05 13:48:15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