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火了
㈠ 民法典第七編侵權責任法內容相關案例
法律分析:原告某種子公司與被告李某簽定房屋租賃合同,約定原告將其座落在邵武市和平鎮的和平種子倉庫出租給被告使用,使用用途為倉儲,租期一年。合同簽訂後原告按約將倉庫交付被告使用。和平種子倉庫發生一場大火,倉庫的屋頂、門、窗戶等被燒毀。事故發生後,有關部門未對火災事故的原因及責任作出認定。原告多次找被告協商,要求被告恢復被損毀部分的原狀或賠償損失,均遭被告拒絕。為此,原告以被告未履行合同之義務,損毀租賃物,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損失73,5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七百一十四條 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㈡ 90後女調解員用民法典講脫口秀,其中有怎樣的知識點
一:火爆網路90後女調解員用民法典講脫口秀,其中有怎樣的知識點?
“我有一個朋友叫Civil”…一組“民法典脫口秀”短視頻近日走紅。表演者錢易文就職於上海市崇明區司法局,負責普法宣傳和人民調解。視頻中她用動畫還原案件,生動解讀“法言法語”,“用輕松一點的氛圍”科普《民法典》。在這個視頻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民法典的知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新的法律關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想要得到解答的問題在這裡面都可以得到解答,所以作為最齊全的法律,一經上線就收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㈢ 什麼叫遺產管理人聽說最近很是火熱!
什麼是遺產管理人?
《民法典》繼承編第四章新增了遺產管理人制度,簡單說,遺產管理人就是對去世之人的財產進行清理、保存、管理和分配的人,並在管理過程中防止遺產遭受轉移、隱藏、侵佔、變賣等侵害行為。
對於遺產管理人,還有遺產保管人、遺囑執行人,對於這些概念分不清楚怎麼辦?其實,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遺產保管人僅是對遺產盡到合理保存義務即可,遺產管理人除了保管遺產外,還須承擔其他諸多職責。而遺囑執行人則是有權執行遺囑人所訂立的遺囑,使遺囑內容得以實現。因此遺囑執行人只適用於遺囑繼承,而遺產管理人可以適用法定繼承、遺囑繼承、無人繼承遺產等其他情形。
02遺產管理人是如何確定產生的?
關於遺產管理人的確定與產生,《民法典》繼承編第1145條規定,「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
如果對於遺產管理人的確定有爭議的,根據《民法典》繼承編第1146條的規定,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遺產管理人。
03遺產管理人都管哪些事兒?
遺產管理人確定並產生後,遺產管理人應依法開始履行自己的職責。《民法典》繼承編第1147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履行下列職責:(一)清理遺產並製作遺產清單;(二)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滅失;(四)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五)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分割遺產;(六)實施與管理遺產有關的其他必要行為。」
遺產管理人設立的目的就是要保護遺產的安全和完整,保護繼承人的合法權利,保護被繼承人之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遺產管理人的職責是該制度中最核心的內容。
04遺產管理人未盡職責的要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民法典》繼承編第1148條規定:「遺產管理人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此可見,遺產管理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有兩個:一是違反法定職責,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損害;二是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根據上述條文的構成要件可以看出,遺產管理人承擔的民事責任屬於侵權責任,而非違約責任。因此,遺產管理人侵權時,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債權人有權請求遺產管理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典》繼承編遺產管理人制度,在立法上回應了社會現實需求,填補了現行繼承法中的制度空白,是繼承法領域新增的一大亮點。遺產管理人在保護遺產安全的同時,還避免了遺產出現無人管理、無人知曉的真空狀態,最大程度地保護了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㈣ 委員們都在談的「讀書群」,是個什麼群
兩會期間一個「讀書群」出鏡率很高很多委員都提到了,雖然該群分享的讀物是個「大部頭」
但群成員熱情高漲,人數上百
群成員堅持」打卡」半年多
還有人專業人士導讀
什麼群這么火?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書香政協」相關情況時,提到了這個「學習民法典」讀書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資料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這本書是對民法典的權威解讀,由全國人大法工委直接參與編撰的人員進行逐條釋義,解讀立法本意。
正如政協委員所說,宣傳民法典,法律服務機構、專業人員應該充當主力軍。一要講得對,二要講得好。要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用人民群眾關心的話題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講解。
㈤ 民法典279條司法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將住宅轉變為商業用途可能會導致業主之間關系緊張,同時增加了防火和防盜的難度。目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九條的修訂,要求在獲得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一致同意」的標准。對於「有利害關系」的定義,不僅限於相鄰業主,而是包括所有可能受到住宅商業化影響的所有業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九條 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若業主確需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除了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還必須獲得所有有利害關系業主的一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