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籠刑法
Ⅰ 《老殘游記》里的站籠之刑,這是一種怎樣的刑罰
古代人犯罪以後有很多種方式的懲罰酷刑。《老殘游記》里的站籠之刑是一種讓犯人站在籠子裏手腳有枷鎖的狀態下弔死。
不管是不是我們親眼所見,光是想想就已經可怕的不行了。在老殘游記第三回當中,曾寫到僅一年之內,站籠之中就「站」死了兩千餘人,些人死後還要被蟲蟻和鳥雀作為食物。不知道那些天天夢想著穿越回大清當格格當王爺的二次元精們還想不想穿越了呢?
Ⅱ 清朝刑場真實老照片:犯人像狗一樣被牽著,浸豬籠的女子令人心疼嗎
清朝刑場的真實老照片中,犯人像狗一樣被牽著的情景。這是因為要拍照的緣故,還是比較留情面的。而真正沒有外人在場的時候,犯人的待遇比這還要差。因為在封建時期,犯人的身份不但意味著失去自由、生命,還意味著失去尊嚴。這跟你是否被有罪無關,而是與你的身份有關。
當時的清朝,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階段。而有了照片是年代,已經是到了晚清時期。在這個時期,外國的資本主義思潮,已經開始影響中國。
由於中國的封建年代過長,因而當時封建勢力還是十分濃厚的。這些流傳下來的老照片,就給我們揭示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其中有些當時司空見慣的情景,甚至是當時的人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情景,在今天的人眼裡,就感到匪夷所思。
(▲上圖跪鏈,出現於清朝,是一種用來逼供的常見刑罰 )
Ⅲ 古代的站籠是什麼刑法
站籠又稱立枷,是枷號的一種發展後的形式,於清朝開始正式作為法律懲治手段。這種特製的木籠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腳下可墊磚若干塊,受罪的輕重和苟延性命的長短,全在於抽去磚的多少。有的死刑犯會被如此示眾三天後論斬,有的則像圖中這名囚犯一樣被活活弔死。從木籠立柱上層層剝落的字跡上依稀能看見「徐老九」三字,也許就是這名慘死者的名字。據記載晚清一名叫劉松廷的滇戲演員也是死在站籠里。他因武生功夫了得,被誣偷了雲南藩台的銀子而將其裝進站籠逼供,因忍受不了折磨自行踢開腳下磚頭被弔死。
Ⅳ 古時一種最羞辱人的刑罰,為何想自我了斷都不行
自古以來,刑法制定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引人向善,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歷朝歷代的刑罰都從使罪犯「知恥而後改」入手。
但是,力度各有不同,甚至,有些嚴重的懲罰變相的成為了羞辱。在這些羞辱的刑罰中,「枷號」就是其中典型。
以我們現代人的目光來審視這種刑罰,那無異於是有失人道的,可是,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有著「亂世行重典」的習慣。
在歷史上全民道德感匱乏的情況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全是空談,畫地為牢更是個笑話,可以說,還是這種沉重又恥辱的木枷,為當時的社會治安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試想,包藏禍心之人若是行走於當時的鬧市之中,看著跪坐在地身負重枷犯人慘狀,心中肯定會為之震撼,一肚子壞主意也會隨之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