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更改刑法內容

更改刑法內容

發布時間: 2025-04-08 20:24:29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哪些內容,修改前後對照

刑法修正案九於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是修改過後,與原有刑法條文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將為您詳細介紹刑法修正前後對比。
一、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哪些內容,修改前後對照
1、取消9個死刑罪名
被取消的死刑罪名: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
2、「買者」入刑
刑八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不阻礙其返回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責任。
刑九規定:對不阻礙解救兒童的改為「可以從輕處罰」,對不阻礙被買婦女返回居住地的改為「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3、「醫鬧」入刑
刑九在原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條款的基礎上,規定「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4、襲警按妨礙公務罪從重處罰
刑八沒有對暴力襲警行為作出專門規定。刑九增加規定: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枯襪的人民警察的,按照妨害公務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另外,刑九還規定: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以及其他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情形,並對泄露依法不公開審理案件中不應當公開信息的行為作出規定。
5、性侵男人也是犯罪
刑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將猥褻罪的犯罪對象由「婦女」修改為「他人」,意味著承認男性也可能成為受害者。
6、「巨貪」可處終身監禁
刑九修改了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貪污的數額分為「較大」、「巨大」、「特別巨大」三檔,並結合其他情節定罪量刑。同時增加規定:對犯貪污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此外,刑九加大了對行賄行為的處罰力度。
7、「槍手」入刑
刑九增加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刑九還規定: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8、「網路造謠」要負刑責
刑九增加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構成犯罪。視情節嚴重的程度,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或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9、嚴懲恐怖主睜雹義犯罪,增加恐怖犯罪財產刑等
刑九對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增加規定財產刑,增加為恐怖活動培訓招募、運送人員、准備工具等的罪名;增加規定以製作、散發資料、發布信息、當面講授等方式或者通過音頻視頻、信息網路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的犯罪;增加規定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圖書、音頻視頻資料的犯罪等。
10、加強人身權利保護
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猥褻兒童、虐待兒童、老年人的案件時有發生,社會影響惡劣的情形,對刑法相關規定進一步作出完善。
(1)修改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擴大適用范圍,同時加大對情節惡劣情形的懲處力度。
(2)修改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對於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一律作出犯罪評價。
(3)增加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追究刑事責任。
(4)取消嫖宿幼女罪。
11、維護信息網路安全
為維護信息網路安全,針對網路違法犯罪行為的新情況,刑法修正案(九)完善了懲處網路犯罪的法律規定。
二、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罪名有什麼
1、妨害安全駕駛罪。
2、強令、組織他人違章冒險作業罪。
3、危悉敗帆險作業罪。
4、生產、銷售、提供假葯罪。
5、生產、銷售、提供劣葯罪。
6、妨害葯品管理罪。
7、欺詐發行證券罪。
8、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罪。
9、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
10、襲警罪。
11、冒名頂替罪。
12、高空拋物罪。
13、催收非法債務罪。
14、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
15、組織參與國(境)外賭博罪。
16、非法採集人類遺傳資源、走私人類遺傳資源材料罪。
17、非法植入基因編輯、克隆胚胎罪。
18、非法捕獵、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
19、破壞自然保護地罪。
20、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罪。
21、妨害興奮劑管理罪。
22、食品、葯品監管瀆職罪。

② 新刑法修訂了哪些內容

法律主觀:

1、將第二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2、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刪去第二款。3、將第二十條修改為:「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4、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5、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6、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7、將第三十五條修改為:「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8、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六條:「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9、將第三十六條改為二條,作為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修改為:「第三十七條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第三十八條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10、增加二條,作為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三十九條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第四十條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③ 1,《刑法修正案》修改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減少適用死刑罪名,再減少9個適用死刑罪名,刑法死刑罪名已減至46個
二、嚴懲恐怖內主義犯罪,容一些行為規定為犯罪形式,增加恐怖犯罪財產刑規定
三、加強人身權利保護,嫖宿幼女罪名已成為歷史,收買婦兒一律作犯罪評價
四、維護信息網路安全,將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新增加編造虛假信息犯罪
五、加大懲處腐敗力度,刪去貪賄罪具體數額規定,重特大貪賄者可終身監禁
六、懲治失信背信行為,增加組織考試作弊等犯罪,虛假訴訟妨害司法為犯罪
七、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增加危險駕駛應追責情形,襲警按妨害公務從重處罰

④ 刑法修正案(十一)涉及知識產權類犯罪的條款做了哪些修改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自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正案對涉知識產權類犯罪方面也做出了較大的調整,共修改8處,適當提高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等六個犯罪的刑罰,進一步加大了懲治力度,並增加規定了「商業間諜」犯罪。

1、商業秘密罪落實中美經貿談判第一階段協議

中美談判達成的經貿協議第一章系知識產權,協議約定中國應列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的其他行為,尤其是「電子侵入、違反或誘導違反不披露秘密信息或意圖保密的信息的義務……」。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對第219條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修訂,落實了中美經貿談判第一階段協議約定的侵犯商業秘密其他行為等內容。

2、加大知識產權類犯罪的處罰力度,將該罪原最高量刑限制的七年,更改為了十年

此次修正案在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所有罪名中,除假冒專利罪外,均刪除了管制、拘役的主刑。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均由有期徒刑作為量刑起點。

在具體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行為中,延長刑期,相同的的犯罪情節,原來可能量刑在3年以下或3至7年,修正案延長至5年以下或3至10年,增大了可適用刑罰懲治的力度。

3、增設商業間諜犯罪

將「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的行為列入刑法分則條款。該條款設定於現今金融經濟體系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路徑息息相關,中美貿易戰背景之下,中美磋商所簽署的協議更是以知識產權、技術轉讓等相關內容為核心要素。此背景之下,規范商業秘密保護、促進國內外交易環境規范發展,有利於促進企業公平競爭、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商業間諜罪」的增設,對一些企業原通過各種方式獲得競爭對手的商業秘密將是極大的遏制,提醒一些企業避免沾染、涉及該罪名;也賦予了商業主體可以通過該罪名的設置以防範他人侵犯自己的商業秘密、有效保護自己的商業秘密。

4、修改侵害行為,增加侵犯商業秘密犯罪行為類型

明確把「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納入認定刑事犯罪的手段;針對侵權技術手段的不斷變化,對黑客手段非法入侵、電腦病毒植入等計算機領域竊取機密方式做出防範。

值得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刪除了商業秘密的概念,這將對商業秘密的認定產生兩種影響, 一種是商業秘密的認定標准具有開放性,可以應對新情況新問題,另一種是商業秘密犯罪行為打擊的泛化,「類推解釋」的客觀風險增加了。

5、第213條假冒注冊商標罪新「服務商標」,將服務商標的保護地位上升到與商品商標等同

修改後的刑法第213條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服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服務商標是提供服務的經營者為將自己提供的服務與他人提供的服務相區別而使用的標志。與商品商標一樣,服務商標可以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聲音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而構成(如,微軟、谷歌均為服務品牌)。

我國1988年開始採用《商標注冊用商品與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後為履行相關的知識產權條約,1993年修改《商標法》時添加了服務商標內容。但在刑事法律中,始終未將服務商標納入到知識產權犯罪領域的保護范圍中,基於刑法罪刑法定原則,司法實踐中亦未對侵犯服務商標的行為予以定罪處罰。此次修正案將無形化的服務增加進來,是更重視服務品牌的法律保護。

6、修改後的侵犯著作權罪將抖音、快手、斗魚等短視頻、網路直播及網游動畫等納入保護范圍

隨著信息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文化產業隨之變化巨大,抖音、斗魚為代表的短視頻、網路直播等娛樂產業蓬勃發展。

此前新《著作權法》【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自2021年6月1日施行】已經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作品的定義,並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這一兜底條款修改為「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突破了作品類型法定原則,形成作品客體類型開放的格局。

所以,這次《刑法修正案(十一)》在條款中將第217條【侵犯著作權罪】涉及的「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與新著作權法同步修改為「視聽作品」,增加了「美術作品」,並增加了對著作權鄰接權中的表演者權利的保護,及明確了「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的侵權行為,也與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及相關行政法規相互銜接。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修改和主要內容有哪些

1、增加了財產刑。長期以來,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傳統思維的影響,我國刑法報應刑理論痕跡明顯,適當增加財產刑,較少自由刑,可以淡化這一痕跡。但是,如果只增加財產刑,不減少自由刑則另當別論。 2、廢除了9個罪名的死刑。適當減少死刑適用是符合我們一貫提倡的「少殺、慎殺」的刑事政策的,因此,廢除9個罪名的死刑,是本次修正案的一個亮點; 3、順應民意。草案公布之前,社會上對於廢除嫖宿幼女罪的呼聲極高,對於職務犯罪人的服刑問題亦有頗多微詞,修正案對上述問題都給與了積極回應,可以說是順應民意。

⑥ 刑法修正案虐童罪2024修改了哪些內容

2019刑法修正案對虐童罪修改的內容有:將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三款修改為:「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虐待的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條後增加一條「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刑法修正案虐童罪修改了哪些內容?
針對虐待罪主要做了兩個方面的修改。第一,將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三款修改為:「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虐待的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第二,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從虐待罪的刑事訴訟程序啟動的修改來看,其改變了原先全部虐待罪告訴才處理的模式,將「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情況排除在「告訴才處理」的范圍之內。這就將一部分虐待案件的刑事訴訟程序的啟動權掌握在了國家機關的手中,在被害人自身無法維護自己的權利時,由國家機關啟動刑事訴訟程序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體現了國家對於人權的保護的加強,避免了因強制、威嚇無法告訴而無法得到救濟的情況。
從虐待罪的構成要件的角度分析,可以得知,《刑法修正案(九)》將虐待罪的主體由具有特殊的家庭關系的主體擴展至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即實施虐待的人即使與被虐待者沒有家庭關系,但是只要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實施虐待行為的就可以構成修改後的虐待罪。這種對於犯罪主體的擴大,更加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現狀。隨著人口流動和工作節奏的加快,親人往往將照顧年幼子女、年邁父母的事情交付給相應的護理人員及護理機構。其中包括幼兒園教師及工作人員、社會療養機構(療養院、敬老院)等人員和機構。這些人員和機構在負責看護人員的日常起居等事項時就具有了《刑法》虐待罪中要求的「監護、看護職責」滿足了虐待罪的主體構成要件,當實施相應的虐待行為,情節嚴重的,就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擴大虐待罪犯罪主體范圍是本次虐待罪修改的最大之處,此次修改將大量的原先難以處理的行為納入刑法的調整范圍之內。
二、第二百六十條第二款的理解問題
虐待的本質特徵體現在虐待行為的經常性、一貫性,行為人並不想直接一次性造成被害人傷害或者死亡的結果,被害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損害也是逐漸形成的,一次虐待行為不足以構成虐待罪;而故意傷害行為對人體造成的損害後果則是由一次性的傷害行為造成的。
虐待罪的主觀故意是使被虐待者肉體上、精神上受摧殘、折磨,行為人並不想直接造成被害人傷害、死亡的結果,被害人所以致傷、致死是由於長期虐待的結果。而故意傷害罪的主觀故意在於使被害人的身體產生輕傷以上傷害的結果。
虐待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即家庭成員在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權利和被害人的人身權利,故意傷害罪侵犯的客體是被害人的人身健康權。
從上面兩個罪名的構成要件的區分可以得知,《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的「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並不是虐待罪包含了故意傷害罪。兩者是性質不同的犯罪行為,不能混為一談。
虐待兒童罪的判罰是按照虐待罪的相關法律規定來適用的,在司法實踐中,虐待罪的主體肯定是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對兒童造成了嚴重的身體傷害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決。另外,如果是偶爾一次的傷害兒童的身體等行為,是按照故意傷害罪的法律規定來進行司法判決的。

⑦ 第二十條刑法改變了什麼

這一條款的修改更加明確了正當防衛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有利於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一、第二十條刑法的修改內容
第二十條刑法主要對正當防衛行為進行了規定。根據新的刑法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一修改明確了正當防衛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為公民在面臨不法侵害時採取必要的自衛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正當防衛行為的界定
根據第二十條刑法的規定,正當防衛行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防衛行為必須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其次,防衛行為必須是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最後,防衛行為必須在必要的限度內進行,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只有滿足這些條件的防衛行為才能被認定為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三、正當防衛行為的意義
第二十條刑法的修改對正當防衛行為的認定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鼓勵公民在面臨不法侵害時積極採取自衛行為,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其次,它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通過允許公民在必要時採取防衛行為來制止不法侵害;最後,它體現了刑法對公民個人權利的尊重和保障,為公民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綜上所述:第二十條刑法的修改明確了正當防衛行為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為公民在面臨不法侵害時採取必要的自衛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這一修改有助於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刑法對公民個人權利的尊重和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條規定: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