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條文對照

民法典條文對照

發布時間: 2025-04-09 15:15:10

⑴ 每日學一「典」|第682條保證合同的從屬性以及保證合同無效後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條條文明確指出,保證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當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時,保證合同也隨之無效,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同時,如果保證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保證人、債權人如存在過錯,應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與《擔保法》的相關條文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民法典》在表述和規定上進行了調整。《民法典》強調了保證合同的從屬性,並且在保證合同無效後,強調了債務人、保證人、債權人的責任分配。此外,《民法典》中對保證合同的效力進行了全面規定,指出保證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

本條的解讀還涉及了與《物權法》的聯系,以及保證合同從屬性的重要性。保證合同的從屬性體現在其成立、效力、范圍和強度、抗辯、移轉、變更和消滅等方面。理解保證合同的從屬性是理解保證合同本質的關鍵,是保證合同「大廈」的根基。在保證合同無效後,債務人、保證人、債權人需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在本條中加入了「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例外規定,這源自《物權法》的相關規定。這一修改表明,法律對保證合同的效力從屬性的明確規定,旨在強調效力從屬性在保證合同中的重要性。

在保證合同無效後的責任承擔問題上,《民法典》與《擔保法》保持了一致性,即債務人、保證人、債權人應根據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一規定有助於確保在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各方責任的明確性和公平性。

此外,《民法典》還對獨立保函進行了專門規定,明確了其性質和效力。獨立保函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信用證,其特點是開立人僅處理單據,不受基礎交易法律關系的影響,具有獨立性、單據性和抗辯權單一性等特徵。獨立保函的付款金額是確定的,與基礎交易的履行情況無關。

獨立保函的性質被界定為一類特殊的信用證,其法律適用規則與《民法典》中關於保證合同的規定不同。獨立保函的效力獨立於主合同,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響。在司法實踐中,獨立保函的效力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但《民法典》的實施使得國際和國內交易中的獨立保函效力問題得到了統一的認定,即只要獨立保函的條款符合相關要求,其在國內外交易中的效力將得到認可。

關於獨立保函的法律機理,包括其獨立抽象原則、獨立性原則和單據性原則等,這些原則確保了獨立保函的確定性、快捷性和安全性,為獨立保函的使用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獨立保函的當事人,包括開立人、受益人和債務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確的規定,有助於保護各方的利益和權益。

綜上所述,《民法典》對保證合同和獨立保函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闡述,為理解和執行這些法律條文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在保證合同無效後的責任承擔、獨立保函的性質和效力認定等方面,《民法典》與《擔保法》保持了一致性,同時,對獨立保函的法律適用進行了專門的規定,確保了法律的統一性和適用性。

⑵ 民法典832條規定

1. 承運人責任的基礎是嚴格責任;
2. 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3. 【條文釋義】本條是對承運人對貨損賠償責任和免責事由的規定。在貨運合同中,對於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的貨損,即托運貨物毀損、滅失,根據運輸中的貨物毀損、滅失風險負擔規則的要求,應當由承運人負擔。即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後,收貨人檢驗發現貨物毀損或者滅失,承運人基於運輸合同對承運的貨物毀損、滅失負賠償責任的規則,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不過,這種貨物毀損、滅失負擔規則並非絕對,如果存在免責事由,承運人應當免責。
4. 承運人具體的免責事由是:(1)不可抗力所致:由於運輸過程中的貨物所有權仍屬於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因而在運輸過程中貨物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所致,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貨物本身自然性質,如氣體因自然屬性而揮發;合理損耗是貨物在長時間運輸過程中必然發生的一部分損失。(3)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損失:如包裝缺陷所致、收貨人負責卸貨造成的損失等。符合上述情形要求的損失,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5.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八百三十二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⑶ 民法典1062條原文及解釋

《民法典》第1062條規定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和權利。

一、《民法典》第1062條規定內容

《民法典》第1062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民法典》中關於夫妻財產分割的規定:

一、夫妻共同財產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如工資、獎金、勞務報酬,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等,歸夫妻共同所有。

二、夫妻個人財產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此外,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以及個人專用的生活用品等也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三、夫妻約定財產制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這種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如果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才適用法定財產制。

⑷ 每日學一「典」|第692條保證期間

法典條文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條保證期間

本條文規定保證期間是確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

債權人與保證人可以約定保證期間,如果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與主債務履行期限同時屆滿,則視為沒有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本條理解

保證期間是保護保證人的合同權利,同時督促債權人及時行使權利的期間。准確地說,它是指保證合同中約定或法律規定的保證債務的履行期限。其意義在於保護保證人不承擔過重責任。

保證期間具有以下特徵:

1. 只在該期間內債權人向債務人或保證人依法主張權利,保證人才承擔保證責任。超過該期限,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

2. 保證期間由當事人約定或法律規定。法律規定了較短的期限,以保護保證人的權利。

3. 是保證合同的組成部分,適用於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

保證期間的性質不是除斥期間,而是決定債權人能否取得相應權利的期間。它與訴訟時效期間不同,保證期間屆滿,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而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債務人有抗辯不履行的權利。

保證期間的類型分為約定的保證期間和法定的保證期間。法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保證期間的起算點一般為債務人履行期限屆滿之日。如果主債務履行期限不明確,寬限期屆滿之日開始計算保證期間。

保證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的問題。

保證期間屆滿的法律效果是保證責任消滅,債權人無權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2條第2款關於「二年」的規定在《民法典》施行後不再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後又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問題的批復》在《民法典》施行後應當繼續適用。

法院應當主動審查保證期間是否屆滿,因為保證期間屆滿會導致保證責任消滅。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