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之內
㈠ 我國民法的適用范圍
我國民法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兩類,分別是民法對人的適用范圍和民法在空間上的適用范圍。民法對人的適用范圍,指的是民法對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條第1款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意味著,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只要在我國境內進行民事活動,除了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必須遵守我國的民法。而我國自然人或法人在國外發生民事法律關系時,通常適用所在地的法律規定,但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除外。
民法在空間上的適用范圍,即民法在哪些地方具有法律效力。我國立法部門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規范,其適用的空間范圍不僅涵蓋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還包括我國駐外使館和在我國領域外航行的我國船舶。然而,一些特定區域的民法規范只能在特定區域內有效。例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制定的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只適用於某一地區的民事法律規范,如適用於經濟特區的民事法律規范;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事法規、經濟特區的民事法規,則只適用於制定者管轄的行政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在我國領域外航行的我國飛機」,由於不在我國的空域范圍之內,即在空間上不歸屬我國,因此不適用於我國民法。這是因為民法的適用范圍不僅涉及法律效力的對象,還涉及法律效力的空間范圍,只有在特定的領土、領空、領海范圍內,民法才能產生法律效力。
㈡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民法
只要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抄都離不開民法。民法的涵蓋范圍極廣,包容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生活起居,吃喝拉撒,人際交往,家庭生活,相鄰關系等等都在民法的調整范圍之內。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小孩,你是男是女,你是健康的人,還是殘疾的人都要依靠民法來調整和規范。有了民法,才能保證我們的各項合法權益,公民生活的安居樂業。民法是隨時隨地都要用到的。
㈢ 民法典兄弟姐妹算直系親屬嗎
法律主觀:
直系親屬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其直系親屬的范圍也有所不同。
在刑事法律關系內,直系親屬的范圍被做了限定,只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其他都不屬於直系親屬;此時的兄弟姐妹不屬於直系親屬。
在民事法律關系內,直系親屬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廣義的直系親屬包括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
直系血親是指直接有血緣聯系的親屬,其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在實踐中的繼承、過戶等,說的是直系親屬,一般來說也說的是直系血親。
直系姻親可分為兩種:一種指配偶的直系血親;另一種指直系血親的配偶。前者譬如公婆、丈人、岳父母以及未形成扶養教育關系的繼子女等,後者如兒媳、女婿、孫媳等。以上直系姻親也是廣義的直系親屬范圍之內。
綜上所述,在民事領域內,兄弟姐妹一般來說都在直系親屬的范圍之內,是屬於直系親屬的,在刑事領域內,兄弟姐妹不算是直系親屬。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條 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條 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㈣ 轉接境外電話犯法嗎
犯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條文規定,這個不屬於刑法,是在民法范圍之內。其主要是侵犯了人格權,可以依法協商或者提起訴訟,要求其賠償損失、賠禮道歉。如果想採取此類措施,建議最好對電話進行錄音,以獲取有利證據。
㈤ 我國民法的適用范圍
【法律分析】:我國民法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兩類:第一,民法對人的適用范圍。民法對人的適用范圍,是指民法對於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國境內的自然人及法人,除了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均適用我國民法;我國自然人、法人在國外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一般適用所在地的法律規定,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二,民法在空間上的適用范圍。民法在空間上的適用范圍,就是民法在哪些地方發生法律效力。我國立法部門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規范,其適用的空間范圍及於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包括我國駐外使館、在我國領域外航行的我國船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五十七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第五十八條 法人應當依法成立。
法人應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設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㈥ 民法典關於擾民有哪方面規定
一、噪音擾民: 一類生活區域夜測50分貝以上,二類生活區域夜測65分貝以上,只要超過晚上9點或至次日早6點的就是擾民了,屬於噪音污染。如果您所處的地方出現了在這些范疇之內的行為就是擾民。根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准》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0分貝,夜間為40分貝。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於1996年10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國家《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中,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稱為環境雜訊污染。
二、不同的噪音擾民不一樣: 行人聊天喊叫、音響設備造成的擾民建議報警 餐館的(鼓風機等)造成的擾民,建議聯系屬地環保局反映 施工擾民建議您聯系城管反映
三、限值: 國家《城市區域雜訊標准》中,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dB; 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 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 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 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dB、夜間55dB。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二百八十九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二百九十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不得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條 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雜訊、光輻射、電磁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二百九十五條 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二百九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㈦ 民法典涉及哪些內容
《民法典》涉及的內容包括《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和《民法總則》這些的部分內容。
一、民法典基本原則有什麼?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5、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二、民法典的特點有什麼?
(1)它是一部典型的早期的民法典。民法典明確表述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民法原則,闡明了私有財產無限制、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民法原則的含義,這是與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的。
(2)反映出改革原則和傳統之間的妥協、折衷。民法典保持了改革的精神,特別是在保證經濟關系發展所必要的問題上。
(3)注重實際運用。法典沒有總則和過多的抽象概念,實際規范簡潔明確;很少有彈性概念,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餘地不大;法典具體編排不強調科學性和嚴密性,而是從使用方便出發。
(4)語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
三、民法典的五大基本特徵
1、民法與憲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必須旗幟鮮明地「根據憲法」,體現憲法精神。
2、民法學基本范疇與法學基本范疇的關系,特別是在法律主體、法律行為、法律關系、法律權利、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等法學體系和法律體系的核心概念上應當科學、精準,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外在的統一性,避免同一概念在民法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學之間互相沖突。
3、民法思維與法治思維的關系,要將民法思維嵌入法治思維之內,把制定民法典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依託,作為實現保障人權、維護公平、促進和諧、推進發展、引領風尚等法治核心價值的內在要求。
4、民法典與民訴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應盡量避免民事實體法與民事程序法的重復,為《民事訴訟法》實現其程序價值留有足夠的空間。
5、民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法來源於社會生活,回應社會生活需要,並引領社會生活方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