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對不動產登記的
1. 不動產登記的依據
依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不動產的設立、變更,經過依法登記後,才產生法律效力。進行不動產登記,需要當事人提供相關材料,去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關辦理手續,我國對於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一、不動產以登記為準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不動產以登記為準的法律規定《民法典》,《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民法典》第二百一十條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二、不動產包括什麼?
不動產是指土地和土地上的定著物。包括各種建築物,如房屋、橋梁、電視塔,地下排水設施等等;生長在土地上的各類植物,如樹木、農作物、花草等,需要說明的是,植物的果實尚未採摘、收割之前,樹木尚未砍伐之前,都是地上的定著物,屬於不動產,一旦採摘、收割、砍伐下來,脫離了土地,則屬於動產。(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財產。如機器設備、車輛、動物、各種生活日用品等等。
不動產的特點是,與土地不能分離或者不可移動,一旦與土地分離或者移動將改變其性質或者大大降低其價值。例如,建築物一旦移動或離開土地就不成其為建築物,其價值將大大降低。而動產則可以隨意移動,其價值不受影響。
不動產以登記為準的法律依據是《民法典》,變更、設立不動產的產權時,必須依法進行登記。在我國有專門的登記機關,用於進行不動產登記,有統一的登記制度。土地和土地上的附著物都是不動產,包括房屋、橋梁,地下排水設施、電視塔等。
2. 不動產登記對抗效力是怎麼規定的
關於不動產登記對抗效力的規定是。不動產的產權歸屬以不動產證上的登記為准,在沒有進行不動產登記的情況下,不動產的產權歸屬不發生法律效力,意思就是如果只簽了房屋買賣合同,不到房管局辦理房產登記,房子的產權還是歸原產權人。
一、不動產登記對抗效力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執行)
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二百一十條 【不動產登記機構和不動產統一登記】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二百一十四條 【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時間】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二百一十五條 【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區分】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二、不動產登記機構的職責是什麼?
(一)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第二百一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從事的行為】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由此可見,不動產登記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動產轉移的過程中雖然要簽訂不動產轉讓合同,但如果簽了不動產轉讓合同以後沒有辦理不動產證,對受讓方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