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傳訊
1. 在外地犯罪了,已經取保候審,老家司法所打電話讓回家調查是什麼意思啊
應該是你犯罪情節較輕,司法機關認為你可以適用非監禁類刑罰(比如管制、緩刑等),回到居住地接受社區矯正。司法行政機關需要對你進行「是否適用非監禁刑罰處罰的調查評估」。你應當積極配合,回去接受調查。否則,所在地不接收你實行社區矯正時只能判處監禁類刑罰了。
2. 去司法所報到一般干什麼活
【法律分析】:司法所的職責包括:調解糾紛區矯正置幫教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等。去司法局報道,備案。然後去司法所報道,備案。以後按時報道就可以了,直到緩刑結束。判緩刑後的注意事項:一、如果沒有其他犯罪,辦案單位 不會再傳喚你。二、緩刑考驗期應注意事項:1。准時到司法所報道,到司法局或司法所辦理入矯手續。2。入矯後,按規定進行周匯報,司法所一般會固定一個時間,讓你用固定電話進行匯報。匯報內容:你在哪裡,在做什麼。3。按照規定每個月參加社區服務,就是你要參加打掃衛生。你只要參加,如果出什麼問題,那是司法所的事情,沒參加,出什麼問題那是你的事情。4。按規定到所參加集中教育,跟社區服務一樣,也是每個月都有一次。5。如果有定位手機,那定位手機一定要開機,並隨身攜帶。6。千萬不要離開你所在的市或者縣,實在要出去的話,要辦理請假手續。司法所只能批7天,7天以上要到市、縣司法局批。7。千萬不要再犯罪,要不然撤銷緩刑,收監。8。警告只要三次,不匯報,不參加社區服務、集中教育,不服從管理,私自外出、定位手機不隨身攜帶等,都可以出警告,累計三次,三次後就可以收監了,千萬要小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3. 司法局叫家屬帶上證件去幹嘛
1. 如果當事人在法院已完成取保候審手續,在等待開庭期間,司法所可能會通知家屬前往進行面談。
2. 這種情況通常用於核實信息或了解嫌疑人家屬的配合程度。
3. 取保候審並不意味著案件結束,偵查和審查工作仍在進行。
4. 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被取保候審的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特定義務。
5. 包括未經允許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住址或工作變動需在24小時內報告等。
6. 接到傳訊必須按時到案,不得干擾證人作證或篡改證據。
7. 還可能需遵守其他特定限制,如不得進入特定場所、與特定人員接觸等。
8. 違反規定可能導致已繳納的保證金被沒收,或要求改正錯誤、補充保證金、更換擔保人。
9. 如果必要,司法機關可以先行拘留違反規定的當事人。
10. 家屬前往司法所通常是作為支持和協助調查的一部分,確保司法程序順利進行。
4. 司法局為什麼要我帶村幹部去報道
司法局是社區矯正實施單位,村委會是協助單位,所以需要有關人員介入社區矯正工作。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三條 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
5. 關於司法局手機定位的問題,懂的人進,謝謝。
被監視居住中!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並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檢察院為了保證偵查、起訴工作的順利進行,責令犯罪嫌疑人不得離開指定區域,並對其活動進行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具體可以對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採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
依新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是否採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法院或檢察院決定。
新《刑訴法》第七十五條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