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優先權擔保

海商法優先權擔保

發布時間: 2025-04-11 17:53:58

1. 船舶優先權的具體內容

《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享有優先權的內容是: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四、海難救助費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載運2000噸以上的散裝貨油的船舶,持有效的證書,證明已經進行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者具有相應的財務保證的,對其造成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屬於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范圍。
船舶優先權先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償;
船舶優先權的行使通過法院扣押產生優先權的船舶行使,船舶優先權因海事請求權的轉移而轉移,不因船舶所有權的轉移而消滅,但船舶轉讓時,船舶優先權自法院應受讓人申請予以公告之日起滿60日不行使的除外。
船舶的優先權因下列情況之一而消滅:
一、具有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滿一年不行使;
二、船舶經法院強制出售;
三、船舶滅失。
《海商法》第272條:船舶優先權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船舶優先權的受償順序,又叫船舶優先權的位次,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優先權競合時,如何決定其效力的優劣次序問題。我國《海商法》第23條對此作了如下安排:前述5項海事請求,依照順序受償,但是,第4項海事請求,如果後於第1、2、3項發生的,應當先於第1、2、3項受償;第1、2、3、5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不分先後,同時受償;不足受償的,按照比例受償。第4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後發生的先受償。
如果由於行使船舶優先權產生的訴訟費用,保存、拍賣船舶和分配船舶價款產生的費用,以及為海事請求人的共同利益而支付的其他費用,應當從船舶拍賣所得價款中先行撥付。 根據我國《海商法》的有關規定,船舶優先權的行使,只能通過法院扣押產生優先權的船舶來實現。而且我國保護的5項海事請求權轉移時,其船舶優先權也隨之轉移。
船舶優先權不因船舶所有權的轉讓而消滅,但是,船舶轉讓時,船舶優先權自法院應受讓人申請予以公告之日起滿60日不行使的船舶所有權轉讓而轉移,這在實際上是一種對物訴訟的特徵,盡管我國司法制度不承認對物訴訟,但在《海商法》司法實踐中作為一種現象還是存在的。
關於船舶優先權的消滅,根據我國《海商法》,主要基於下列三點原因:1、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起滿一年不行使,其間不得中止或中斷。2、船舶經法院強制出售。3、船舶滅失。
需要注意的是,船舶優先權的消滅,並不等於其保護的債權也隨之消滅,按照我國民法基本原理,已經喪失了優先權的債權,在時效規定期間內,仍可以同無優先權的債權一起行使其權利。

2. 船舶優先權

船舶優先權,是指特定海事債權人依法享有的、當債務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債務時,以船舶為標的的對擔保物優先受償的權利。海商法賦予海事債權人的一項特權。根據中國《海商法》規定,享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人,可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出對海事請求的船舶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並規定優先權的標的是包括屬具的船舶。船舶優先權先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償。

船舶優先權的行使通過法院扣押產生優先權的船舶行使,船舶優先權因海事請求權的轉移而轉移,不因船舶所有權的轉移而消滅,但船舶轉讓時,船舶優先權自法院應受讓人申請予以公告之日起滿60日不行使的除外。


法律依據:《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享有優先權的內容是: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四、海難救助費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載運2000噸以上的散裝貨油的船舶,持有效的證書,證明已經進行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者具有相應的財務保證的,對其造成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屬於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范圍。

船舶優先權先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償;

船舶優先權的行使通過法院扣押產生優先權的船舶行使,船舶優先權因海事請求權的轉移而轉移,不因船舶所有權的轉移而消滅,但船舶轉讓時,船舶優先權自法院應受讓人申請予以公告之日起滿60日不行使的除外。

船舶的優先權因下列情況之一而消滅:

一、具有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滿一年不行使;

二、船舶經法院強制出售;

三、船舶滅失。

《海商法》第二十三條 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所列各項海事請求,依照順序受償。但是,第(四)項海事請求,後於第(一)項至第(三)項發生的,應當先於第(一)項至第(三)項受償。 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一)、(二)、(三)、(五)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不分先後,同時受償;不足受償的,按照比例受償。第(四)項中有兩個以上海事請求的,後發生的先受償。

《海商法》第二十六條 船舶優先權不因船舶所有權的轉讓而消滅。但是,船舶轉讓時,船舶優先權自法院應受讓人申請予以公告之日起滿六十日不行使的除外。

《海商法》第二十八條 船舶優先權應當通過法院扣押產生優先權的船舶行使。

《海商法》第二十九條 船舶優先權,除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外,因下列原因之一而消滅: (一)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起滿一年不行使; (二)船舶經法院強制出售; (三)船舶滅失。 前款第(一)項的一年期限,不得中止或者中斷。

3. 船舶優先權受償順序

法律分析:船舶抵押權、船舶留置權、船舶優先權三者的受償順序在關於船舶的這三項權利中,只有船舶留置權需要佔有船舶。這就使得在同一船舶上可能會發生存在兩種或三種擔保物權的情況,必須確定它們競合時的受償順序,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三者受償順序為:船舶優先權、船舶留置權、船舶抵押權。

如此設定順序,其原因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才設立了船舶優先權制度,用以保護特定的債權人,所以,該制度是應該得到最優先的考慮。船舶留置權所擔保的債權直接佔有了船舶,居於有利的地位,而且船舶留置權對於航運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船舶留置權也得到較優先的考慮。而船舶抵押權所擔保的一般為借貸之債的普通債權,雖然船舶抵押權對航運業的發展也很重要,但是其受償的迫切性明顯弱於前兩種權利,因而船舶抵押權被置於其他兩個權力之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七條 船舶所有權,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對其船舶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力。

第八條 國家所有的船舶由國家授予具有法人資格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管理的,本法有關船舶所有人的規定適用於該法人。

第九條 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船舶所有權的轉讓,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熱點內容
桑植縣人民法院老總 發布:2025-04-16 07:59:33 瀏覽:1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發布:2025-04-16 07:57:09 瀏覽:146
勞動合同法臨時用工 發布:2025-04-16 07:55:45 瀏覽:647
用佛法治精神病的妙方 發布:2025-04-16 07:55:05 瀏覽:208
道德法院 發布:2025-04-16 07:43:36 瀏覽:71
2016年勞動法病假天數 發布:2025-04-16 07:36:40 瀏覽:624
開收據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16 07:32:31 瀏覽:725
房屋買賣備案登記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16 07:28:15 瀏覽:275
內陸漁政水產品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16 07:25:20 瀏覽:475
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16 07:22:58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