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2007卷三

司法2007卷三

發布時間: 2025-04-12 10:15:42

❶ 07年司法考試卷三94題

本題考察返還請求權。可以參考2007年第6題,幾乎是同一個知識點。
王某與丁某訂立房屋買賣合同,丁某支付價款,王某交付房屋,但是沒有辦理產權移轉登記。此時房屋所有權轉移並未發生效力(物權法第9條),王某仍是房屋的所有權人。此時,王某是否有權請求丁某返還房屋?
研究王某的請求權是否成立,必須考察王某的請求權基礎,即他依據哪一項法律規范,能夠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請求權根據其據以發生的實體權利,可以區分為物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就返還請求權而言,也在物權和債權法律體系中具有不同的形態。在物權法上,為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在債法上,為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成立要件為:(一)請求權主體為所有權人;(二)請求權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三)物並未滅失(物權法第34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所有權的佔有權能發生的請求權,只有所有權人,才能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自不必言。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只能向無權佔有人行使,倘物在他人的有權佔有下,則有權佔有這一事實就構成對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有效抗辯,並排除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效力(史尚寬認為對有權佔有人,仍得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只是有權佔有人得為有效抗辯。是為請求權成立說與抗辯權發生說的區別,但這基本上是法律觀念上的討論)。物如果已經滅失,則物權因失其客體而歸於消滅,所有權人的返還請求權將轉化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並應適用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規范。本題中,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不難滿足以上(一)(三)要件,但是應注意到,丁某取得對房屋的佔有,並非無權佔有。該佔有的合法權源,為王某與丁某之間的有效合同,以及已經完成的有效交付。根據王某與丁某之間的合同,王某負有交付標的物並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其中交付義務已經履行,使丁某取得了對標的物的有權佔有,而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登記義務)尚未履行,不影響丁某之佔有為有權佔有的事實。丁某得以有權佔有為抗辯,以對抗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使之不生請求效力。即,由於要件(二)不成立,故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不成立。
我國合同法第235、377條等規定了返還請求權,這是一種獨立的返還請求權類型,稱為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同於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據以發生的實體權利,為有效合同產生的債權。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的成立要件為:(一)存在有效合同;(二)合同約定了當事人的返還義務;(三)請求權相對人為合同當事人;(四)物並未滅失。由要件(二)可知,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一般產生於租賃、借貸、保管、運輸等合同類型。對於買賣合同而言,當事人並不在合同下負有返還義務。本題中,王某與丁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為有效合同;王某負有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但尚未履行;丁某並未在合同下負返還義務。因此,要件(二)不成立,王某的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成立。題外的話: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與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由於其請求權基礎不同,有時會發生競合的關系,比如租賃合同到期後,作為出租人的所有權人即可以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也可以行使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此時兩個請求權競合,出租人可以擇一行使。
綜上,王某無權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相反,他有義務向丁某轉移房屋所有權(辦理登記)。拒不履行這一義務將產生違約責任。A對,B錯。
小王是否能夠向丁某請求返還,也可以通過上面兩個返還請求權基礎的分析加以判斷。
小王為王某的繼承人,根據物權法第29條,自繼承開始時(王某死亡時)即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因此,小王為所有權人。他對丁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否成立,則完全與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否成立做同樣分析。簡言之,由於丁某並非無權佔有,王某對丁某並無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小王繼承了王某的全部遺產,此為對遺產的概括繼承,在遺產價值范圍內繼承人有義務清償被繼承人之債務(繼承法第33條)。故,就王某與丁某的房屋買賣合同,小王作為繼承人須概括承受,他可以將已支付的價款作為遺產的一部分加以繼承,也須負擔合同下的給付和移轉所有權之義務。小王作為買賣合同的概括承受人,對丁某是否得主張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則與王某的合同下的返還權分析完全相同。簡言之,由於買賣合同有效,丁某並無返還義務,小王的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成立。
綜上,小王亦無權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C對,D錯。

❷ 2007年司法考試卷三第13題

乙銀行每個月都向甲催收,每次的催收行為都會使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都要重新計算,所以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是最後一次催收的時間。

❸ 司考卷三都包括什麼法

司考抄試卷三包括:民法商法襲、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這三法!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律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包括:試卷一、二、三所列科目。

前述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題(含法律文書寫作)。

❹ 司法考試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分別考什麼科目每個科目大概有多少分值

卷一 法理制學 7 12 6 25 45 70

法制史 6 4 10 10

憲法 7 12 19 19

經濟法 8 24 8 40 40

國際法 6 6 12 12

國際私法 7 6 2 15 15

國際經濟法 6 8 2 16 16

法律職業道德 3 8 2 13 13

卷二 刑法 20 30 8 58 22 80

刑事訴訟法 18 28 6 52 20 72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12 22 6 40 40

卷三 民法 24 38 12 74 23 97

商法 8 20 28 20 48

民事訴訟法 18 22 8 48 20 68

總計 150 240 60 450 150 600

❺ 司法考試都考什麼

卷一(包括:法理學、憲法、法制史、經濟法、三國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卷二(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卷三(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卷四(案例題(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民法和民事訴訟法、商法)、論述題或者司法文書題)

❻ 2007年司法考試卷三第七題疑問

供你參考:參考《民法通則》第 92 條 規 定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 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本題中,由於單位工作人員的失誤,張某的工資卡上多出兩萬元,對 張某而言這屬於不當得利。《民通意見》第 131 條 規 定 :「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 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因此 D 項正確。
A 項的錯誤在於未計算孳息;B 項、C 項的錯誤在於對孳息的計算不準確。

熱點內容
道德法院 發布:2025-04-16 07:43:36 瀏覽:71
2016年勞動法病假天數 發布:2025-04-16 07:36:40 瀏覽:624
開收據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16 07:32:31 瀏覽:725
房屋買賣備案登記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16 07:28:15 瀏覽:275
內陸漁政水產品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16 07:25:20 瀏覽:475
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16 07:22:58 瀏覽:542
行政法李佳音頻上律 發布:2025-04-16 07:04:38 瀏覽:271
普法發民法典 發布:2025-04-16 07:03:42 瀏覽:827
統計局法律服務 發布:2025-04-16 06:49:06 瀏覽:710
公司法事業 發布:2025-04-16 06:45:41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