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騙保案

司法騙保案

發布時間: 2025-04-12 15:21:09

Ⅰ 不如實告知嚴重嗎,什麼才算騙保兩年不可抗辯條款,這些務必要知道!

一、五花八門的騙保案件


自保險公司成立那一刻起,各種欺詐案頻發,現實中的騙保案件可謂五花八門。


有人想換個輪胎,聯合修車廠故意撞車;


有人帶病投保,企圖撐過兩年被法院判賠;


有人製造交通意外,騙保還債;


還有甚者對自己的親生子女下手…


騙保案例一:偽造證明


王某是一個生意人,風險防範意識極強,先後為自己投保了 9 份人身意外保險,保額共計數百萬元。在 2013 年,意外真的發生了,王某因一氧化碳中毒至昏迷而被送往醫院搶救,所幸命保住了,可聽力受損嚴重。之後,他向 6 家保險公司報案,並分別從 2 家保險公司獲賠意外傷害醫療費和住院津貼費,共計 1.1 萬 元。隨後王某在寧波某醫院進行聽力檢測,由於檢測結果只夠七級傷殘,離自己認為的五級傷殘差距不少,隨即王某採用 Photoshop 軟體修改檢測報告,司法鑒定中心根據錯誤的報告出具了 “五級傷殘” 的鑒定結果。王某拿著傷殘結果向 6 家保險公司索賠,期望獲得 74 萬元索賠,被保險公司識破,而接受法律制裁。


倍領哥點評:上面的案例中,五級傷殘可以賠付 74 萬,而7級別傷殘只能賠付 50 萬,王某為了 24 萬,不惜以身試法。(不懂演算法,可以看這篇文章)其實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網上網路一下 “偽造病例”,不少人自己偽造病例,誇大保險事故,進行騙保。


還有得了腰椎盤突出,之後買了意外險,謊稱自己摔傷導致腰椎突出,期望通過意外醫療住院治療。還有人住院了,希望多開一點葯,通過保險公司都報了。


國人還是挺 “聰明” 的,令保險公司防不勝防。


騙保案例二:專業人士騙保


在之前的文章中,倍領哥講過一個 790 萬元的重疾險理賠案例:


高先生是一名醫生,在自己醫院的一次檢查中發現自己患上了甲狀腺癌。而高太太是保險公司的一名業務經理,由於職業的敏感性,兩夫妻意識到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在太太的指導下,高先生先後在當地 13 家保險公司投保,健康問卷均填 “沒問題”,並且利用化名,在本市其他醫院進行檢查,也沒有在自己工作的醫院留下任何相關病情信息。


保險公司聯合公安局和醫學專家,通過對當地數萬人的醫療記錄進行排查,最終發現高先生在投保前,通過假名在另一家醫院有甲狀腺癌的檢查記錄。這宗保額 790 萬近乎完美的技術型犯罪,最終被偵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騙保,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文章,裡面有詳細的分析。


倍領哥點評:其實類似的案件每年還有很多,騙保案件中專業人士很常見,比如醫生、代理人、律師等。


在前幾天的報道中,比如安徽某附屬醫院,只要有社保卡,得什麼病、拿什麼葯、誰來體檢,都可由患者自由“點單”,醫院和患者一起騙取醫保基金。


二、關於如實告知,你要知道這些


除了上面直接的騙保行為,還有很多普通人想占保險公司便宜,最典型的就是在購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


在談如實告知前,我們有必要先看一下目前國內的現狀:


1、保險銷售現狀


目前國內的保險銷售人員已經突破了 800 萬人,仍然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較年初增長 22.77%,相當於 172 人中能找到一名保險營銷員。


賣保險的和賣理財產品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保險的專業門檻還是很高。雖然有越來越多專業的人士加入了保險銷售行業,但在一些不發達地區,仍然還有很多專業能力不強、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就業困難的人從事著保險營銷工作。經過幾天培訓就開始銷售的代理人,這些代理人的簽約單,用戶如實告知普遍做得不太好,極個別地方甚至存在 “只要沒住過院,健康告知都填否” 的極端情況。


2、國內消費者的現狀


國內有相當比例的消費者,金融常識是非常欠缺的,還有人像買白菜一樣買股票,追漲殺跌是常態,還有不少人盲目追求高收益,投資明顯不靠譜的虛擬幣。


除了金融常識欠缺外,很多人醫學常識也非常有限,體檢報告做了也不看,看了也不懂,也變相地造成了如實告知做得不太好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護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在 2009 年新頒布的保險法加入了 “不可抗辯條款”,更好地維護了投保人的利益。但是也有一些人,期望利用2年不可抗辯條款,進行帶病投保,這也是比較典型的不誠信現象。


長期來看,不可抗辯條款雖然可以避免,由於自己疏忽大意導致一些事項未如實告知,只要過了兩年不可抗辯期,保險公司沒有提出異議的話,那麼將來不得以此為拒賠理由了。但這也絕不應該被濫用和被誤讀,保險公司為了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可以採取加強核保,甚至提高保費等方式來應對的。


關於買保險應該如何健康告知,我們之前已經分析過了,不了解的朋友可以查看《買保險,到底要怎樣健康告知?常見案例分析、實操指南》這篇文章。


三、面對欺騙,保險公司如何應戰?


保險欺詐從保險誕生之日起就如影隨形,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保險與保險欺詐可以說是一對 “孿生兄弟” 了。我們來看一下保險公司有哪些應對手段:


1、限制保額


最典型的例子是,保監會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對兒童的身故保額進行限制:


(一)對於被保險人不滿 10 周歲的,不得超過人民幣 20 萬元。


(二)對於被保險人已滿 10 周歲但未滿 18 周歲的,不得超過人民幣 50 萬元。


舉個例子,如果把嬰兒謀害,最多就只能賠 20 萬。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是不值得為了 20 萬去冒險的。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個限額,或者說限額是 2000 萬。萬一真的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估計就會有人鋌而走險。


2、免責條款


免責條款是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上面我們看到為了應對 “腰椎盤突出” 的惡意理賠,已經有意外險把 “腰椎盤突出” 列為免責條款。另外我們在大部分意外險條款里,都能找到如下的免責內容:


醫療相關保障限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合法經營的二級以上(含二級)公立醫院,北京平谷、密雲、懷柔 地區及天津濱海、靜海地區醫院;四川省宜賓市的所有醫療機構、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人民醫院與四川省雅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療就診及住院產生的費用不予賠付。


為了減少騙保和惡意理賠的情況,這些醫院已經被保險公司拉黑了...


3、規則限制


保險用好了,是家庭的愛與責任,用不好的話,則可能變成殺人工具。每年都有很多殺人騙保的案件被曝光,在網路隨便搜索 “殺人騙保” 等詞,就會出現不少的相關搜索:


所以目前在網上投保的定期壽險,99% 都只能自己給自己投保,就是為了避免道德風險的產生。


4、加強調查


我們從前面提到的 790 萬騙保案來講,只要保險公司想查還是有很多手段的,而且隨著大數據的應用,想通過騙保實現發家致富的犯罪分子,空間應該是越來越窄了。

Ⅱ 保險司法案件包括哪些

1、侵佔類案件。
包括職務侵佔案件和貪污類案件。其中,職務侵佔是指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財物非法佔為己有的行為。貪污是指國有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2、挪用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挪用本單位的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的行為。
3、詐騙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保險資金的行為。其中,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進行騙保、騙賠的按業內詐騙填列其他單位或個人進行騙保、騙賠的按業外詐騙填列。為了區分重點,保險機構及從業人員利用保險合同或保險單證進行非法集資的詐騙不列入此類。單獨統計。
4、商業賄賂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以排斥競爭對手為目的,給予或許諾給予交易對手的有關人員、或者能夠影響交易的其他相關人員以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5、非法集資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未 經批准,以保險合同或保險單證為載體,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的行為。
6、傳銷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以保險營銷為掩護通過發展人員並以其直接發展人員的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或認購保險單證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7、非法經營類案件。是指未經保險監管機構的批准,擅自設立保險機構、非法從事保險業務的行為。
8、其他類案件。指除侵佔、挪用、詐騙、商業賄賂、非法集資、傳銷以外的案件。 當一個案件涉及多個罪名時按照「主罪優先」、「特殊優於普通」的原則予以分類。不重復統計。

熱點內容
南長法院 發布:2025-04-13 17:19:35 瀏覽:338
法學老師潘 發布:2025-04-13 17:16:06 瀏覽:164
民事訴訟法關於出具證明 發布:2025-04-13 17:15:20 瀏覽:85
不按勞動法的公司可以向勞動局投訴嗎 發布:2025-04-13 17:03:38 瀏覽:752
劉春泉律師 發布:2025-04-13 16:50:22 瀏覽:401
書法官員 發布:2025-04-13 16:45:59 瀏覽:321
依法治市決議的說明 發布:2025-04-13 16:17:58 瀏覽:292
個人賬戶被法院凍結 發布:2025-04-13 16:16:20 瀏覽:990
合同法滯納金最高利率 發布:2025-04-13 16:13:04 瀏覽:797
法院十四五 發布:2025-04-13 16:07:57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