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執行權

民法典執行權

發布時間: 2025-04-13 01:08:39

『壹』 名典法還是民法典社區有執行權嗎

是《民法典》。

社區作為民事主體,接受政府指導,支持和幫助、協助政府工作,但不具有行政權力,更不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力。

《民法典》第101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補充說明。

11月26日,北京一社區居委會,因居民反對封小區報警的視頻引發熱議。

網友紛紛點贊:為人民服務的好警察,就是要依法行事。

那麼,部分小區沒有紅頭文件,私自決定封控小區,這種行為違法嗎?

01

社區私自封控小區違法嗎?

回答是肯定的,社區私自封控小區的行為是違法的。

社區作為民事主體,接受政府指導,支持和幫助、協助政府工作,但不具有行政權力,更不具有行政強制執行權力。

《民法典》第101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

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

《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第3條

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二)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

(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五)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封控小區,就會限制居民的人身自由,而我國對於此的法律規定是十分嚴格的。

《憲法》第37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行政處罰法》第18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根據上述法律,不是所有的行政機關都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權,更不用說小區居委會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一些小區的居委會寫個文件蓋上居委會的章,就禁止居民進出小區,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必須立即予以糾正。市民遇見違法操作,可以要求相關人員出示相關文件,若無有效文件,可以依法拒絕。

02

封控隔離的正常流程

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同時上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

《傳染病防治法》第41條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

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

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傳染病防治法》第42條

當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法律規定的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另外根據11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最新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分類實施社區防控措施。

高風險區實施區域封閉;低風險區是強化社會面管控,區域內各類人員按照要求開展核酸檢測,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科學劃定風險區域】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科學、分級分類」的原則,實現常態化精準防控和疫情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快速轉換。

一旦發生本土疫情,要盡早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所在縣(市、區、旗)精準劃分為高風險區、低風險區兩類風險區,統籌各方面力量,實施分類管理措施,根據疫情形勢及時動態更新風險等級及管控措施,主動對外發布。

疫情處置過程中,如個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對居住地、工作地、活動區域造成的傳播風險較低,密切接觸者已及時管控,經研判無社區傳播風險,可不劃定風險區;未發生本土疫情的縣(市、區、旗),要切實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無需劃定風險區。

無論在常態時期,還是在非常時期,上至各級領導,下至平民百姓,都應該遵守法律,按照既定的法律規范來行事,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真正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貳』 民法典執行時效改為三年

法律主觀:

一、民法典訴訟時效3年的規定
需要提醒的是,《民法典》已經將訴訟時效改為了三年。接下來將介紹民法典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二條: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經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二、訴訟時效的特徵有哪些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訴訟時效的特徵有以下幾個:
1、訴訟時效不受當事人的意志控制並能發生權利消滅屬於法律事實中的事件。
2、訴訟時效具有強行性由法律規定的不得當事人自行約定或規定。
3、訴訟時效的效果是期間與事實的結合。
4、訴訟時效僅適用於請求權,但並非所有的請求權如物上請求權。
5、法官無權主動釋明並適用該時效的規定需要當事人提出適用該制度訴訟時效的起算,也即訴訟時效期間的開始,它是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即從權利人能行使請求權之日開始算起。
三、訴訟時效要件是什麼
訴訟時效要件是指適用訴訟時效的要件。
1、須有請求權的存在。訴訟時效是對請求權的限制,沒有請求權,也就無從適用訴訟時效。
2、須有怠於行使權利的事實。訴訟時效是對權利人的督促,實際上也是對義務人的保護,如果權利人怠於行使權利經過一定的期間,又沒有其他事由致使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則訴訟時效產生法律效果。
3、怠於行使權利的事實持續存在,致使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屆滿有時又稱為訴訟時效結束、訴訟時效完成。訴訟時效屆滿,權利人的勝訴權自動消滅。如果有使訴訟時效中斷、中止的事實,訴訟時效還可以「拉長」,即中斷時重新計算,中止時,將中止時間段剔除後繼續計算。綜上所述,民法通則失效的規定是兩年訴訟時效,現在法院適用的是民法典規定。

『叄』 民法典抵押物可以直接執行給債權人嗎

法律分析:抵押物可以直接執行給債權人。

1、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抵押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一十一條 依據本法第三百九十六條規定設定抵押的,抵押財產自下列情形之一發生時確定:

(一)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債權未實現;

(二)抵押人被宣告破產或者解散;

(三)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

(四)嚴重影響債權實現的其他情形。

第四百一十三條 抵押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肆』 遺囑執行人的權利與指定方法

遺囑執行人部門具備以下權益:
(一)鑒別遺囑真偽及合規性;
(二)清理並保管遺產;
(三)負責遺產運營;
(四)代理法律事務;
(五)召集所有遺囑接收者和受益人,公布遺囑詳情;
(六)依照遺囑決策將遺產交付受主繼承人與遺贈者;
(七)排除一切影響遺囑執行的干擾因素;
(八)要求繼承人對因其處理遺囑而產生的意外損失進行賠償。
遺囑人有權指定遺囑執行人。
在執行遺囑過程中,執行人必須嚴格遵循遺囑人之願景,忠實履行其使命。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遺囑執行人為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執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
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

『伍』 民法典強制執行的規定

強制執行指法院按照法畝改定程序,運用強制力量,根據執行文書的規定,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強制執行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配耐猛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執行機構。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培橋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熱點內容
魔法學院葯劑 發布:2025-04-13 08:36:54 瀏覽:185
合同法必考考點 發布:2025-04-13 08:36:53 瀏覽:419
新華社受權播發民法典 發布:2025-04-13 08:29:48 瀏覽:880
勞動法離職補償一年 發布:2025-04-13 08:29:46 瀏覽:840
新修訂婚姻法內容 發布:2025-04-13 08:28:23 瀏覽:92
黨章等黨內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3 08:21:32 瀏覽:62
原州區法院 發布:2025-04-13 08:13:09 瀏覽:534
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範 發布:2025-04-13 08:05:52 瀏覽:588
制訂規章制度有模板 發布:2025-04-13 08:05:49 瀏覽:180
法律顧問宣傳條幅 發布:2025-04-13 08:03:33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