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指令原人民法院再審
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審判監督程序嚴格依法適用指令再審和發回重審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嚴格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等規定審查當事人的再審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的,裁定再審。不得因指令再審而降低再審啟動標准,也不得因當事人反復申訴將依法不應當再審的案件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第二條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一般應當由裁定再審的人民法院審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一)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四)項、第(五)項或者第(九)項裁定再審的;
(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
(三)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
(四)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其他情形。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由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審理,具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至第(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可以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人民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款裁定再審的,應當提審。第三條雖然符合本規定第二條可以指令再審的條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審:
(一)原判決、裁定系經原審人民法院再審審理後作出的;
(二)原判決、裁定系經原審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作出的;
(三)原審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四)原審人民法院對該案無再審管轄權的;
(五)需要統一法律適用或裁量權行使標準的;
(六)其他不宜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的情形。第四條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發現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一般應當通過庭審認定事實後依法作出判決。但原審人民法院未對基本事實進行過審理的,可以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的,上級人民法院不得以基本事實不清為由裁定發回重審。第五條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發現第一審人民法院有下列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審:
(一)原判決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的;
(二)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三)未經合法傳喚缺席判決,或者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四)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五)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第六條上級人民法院裁定指令再審、發回重審的,應當在裁定書中闡明指令再審或者發回重審的具體理由。第七條再審案件應當圍繞申請人的再審請求進行審理和裁判。對方當事人在再審庭審辯論終結前也提出再審請求的,應一並審理和裁判。當事人的再審請求超出原審訴訟請求的不予審理,構成另案訴訟的應告知當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訴訟。第八條再審發回重審的案件,應當圍繞當事人原訴訟請求進行審理。當事人申請變更、增加訴訟請求和提出反訴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審查決定是否准許。當事人變更其在原審中的訴訟主張、質證及辯論意見的,應說明理由並提交相應的證據,理由不成立或證據不充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九條各級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指令再審和再審發回重審的審判行為,應當嚴格遵守本規定。違反本規定的,應當依照相關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❷ 中院撤銷了一審判決,並指令原法院重新審理,原審法官是否可以在新組建的合議庭中擔任審判長。
如果一審是判決結案,二審法院發回重審,一審法院必須另行組成合內議庭審理,原合議庭成員及容書記員不得參與案件的審理。
如果是一審是裁定駁回起訴,二審法院指令繼續審理,一審法院原案件承辦法官可以參與案件的審理。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2020修正)
第一條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期限內,以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向原審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第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第三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再審申請書,並按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
人民法院應當審查再審申請書是否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再審人與對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
(二)原審人民法院的名稱,原判決、裁定、調解文書案號;
(三)申請再審的法定情形及具體事實、理由;
(四)具體的再審請求。第四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身份證明及相關證據材料。第五條申請再審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或者其他材料不符合本解釋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或者有人身攻擊等內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申請再審人補充或改正。第六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後五日內完成向申請再審人發送受理通知書等受理登記手續,並向對方當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及再審申請書副本。第七條人民法院受理再審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予以審查。第八條人民法院對再審申請的審查,應當圍繞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第九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五)項規定的「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是指人民法院認定案件基本事實所必須的證據。第十條原判決、裁定對基本事實和案件性質的認定系根據其他法律文書作出,而上述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變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十二)項規定的情形。第十一條人民法院經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應當徑行裁定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超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期限,或者超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范圍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第十二條人民法院認為僅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難以作出裁定的,應當調閱原審卷宗予以審查。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情需要決定是否詢問當事人。
以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為由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詢問當事人。第十四條在審查再審申請過程中,對方當事人也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列為申請再審人,對其提出的再審申請一並審查。第十五條申請再審人在案件審查期間申請撤回再審申請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詢問,可以裁定按撤回再審申請處理。第十六條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不成立的,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第十七條人民法院審查再審申請期間,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出抗訴的,人民法院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裁定再審。申請再審人提出的具體再審請求應納入審理范圍。第十八條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一般由本院提審。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再審,或者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第十九條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影響程度以及案件參與人等情況,決定是否指定再審。需要指定再審的,應當考慮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便利人民法院審理等因素。
接受指定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程序審理。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一)原審人民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的;
(二)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三)原判決、裁定系經原審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作出的;
(四)其他不宜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的。第二十一條當事人未申請再審、人民檢察院未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發現原判決、裁定、調解協議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確有錯誤情形的,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提起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