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九全文
㈠ 中國刑法第276條全文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是關於破壞生產經營罪的規定。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
由於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
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1)新刑法九全文擴展閱讀:
刑法的目的是指國家制定、實施刑法主觀上所追求的結果。
我國刑法第1條規定:「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我國刑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
刑法的任務是國家賦予刑法的具體職責,是刑法目的的展開。
我國刑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㈡ 修改後的'《刑法》第三百條全文是
修改後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條【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定義、量刑】。
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1、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蒙騙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2、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姦淫婦女、詐騙財物的,分別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2)新刑法九全文擴展閱讀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完善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加大對邪教犯罪的處罰力度,這對我國有效預防和打擊涉邪教犯罪活動,具有標桿性的意義。
《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三條,較1997年修訂的《刑法》第三百條提高了法定最高刑。將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國家法律實施罪法定最高刑由十五年有期徒刑提高到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增加了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等附加刑;對利用邪教姦淫婦女、詐騙財物的,增加了數罪並罰的規定;
增加了對組織、利用邪教等蒙騙他人致人重傷的處罰規定等等。《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涉邪教犯罪的成本,為嚴厲打擊日異嚴重的邪教犯罪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較好地解決當前司法實踐中懲處邪教犯罪活動所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更好地適應了新形勢下預防和懲治涉邪教犯罪的需要,能有效震懾了邪教犯罪活動。
㈢ 刑法293條全文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2、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4、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1、使用暴力、脅迫方法的;
2、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3、恐嚇、跟蹤、騷擾他人的。
法律的重要性如下:
1、法律對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個別性指引和規范性指引;
2、法律作為一種行為准則,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
3、法律對人的行為具有教育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實景作用和示範作用;
4、通過法律,人們可以事前預計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是合法還是違法,在法律上是有效還是無效,會有什麼法律後果等;
5、法律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會作用,是執法作為特殊的社會規范,為實現階級統治的社會目的而發揮的作用;
7、法律的社會作用大致包括兩個方面:意識政治職能,即維護階級統治;二是社會職能,即履行社會公共事物。
法律的意義如下:
1、法律的秩序意義。法律在構建社會秩序中起著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證著人類的生存,保證著社會的發展。在現代社會,國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這取決於人對理性能力的確信;
2、法律的自由意義。法律提供給個人選擇的機會,法律明確行為模式,讓行為人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模式。另外,法律將個人自由賦予法律的形式,成為法律權利,使自由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最後,法律通過劃定自由的界限,為普遍自由的實現提供前提。法律即使限制自由也是為了每個人更好地實現自由;
3、法律的正義意義。正義是法律的理想或價值目標,法律通過分配權利義務,懲罰違法犯罪以保障正義,補償受害者以恢復正義;
4、法律的效率意義。在當代,法律對生活的滲透無所不在,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義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顧平等與效率的同時,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實現;
5、法律的利益意義。法律確認利益,通過平衡沖突進行社會控制,解決社會糾紛,平息社會矛盾,恢復社會常態,促進社會發展。
綜上所述,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
【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第二百九十三條之一
【催收非法債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使用暴力、脅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嚇、跟蹤、騷擾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