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民法典
Ⅰ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是一部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相適應的法律。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精選五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篇1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領域結出的碩果,它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對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我認為制度也好,法律法規也好,關鍵在於執行,只有黨員幹部示範帶頭、以身作則,模範學習、宣傳、遵守、維護民法典,才能更好地推動民法典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更好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法典。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黨員幹部要帶頭強化宣傳,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通過電視、廣播、發放學習資料、開展專家講座、進行案例解讀等多種方式把民法典各條各款講深講透,宣傳到位,培養群眾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做到家喻戶曉,讓民法典走到真正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黨員幹部要帶頭維護民法典,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各級行政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而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黨員幹部要帶頭尊崇民法典、敬畏民法典,自覺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把掌握和運用民法典作為履行自身職責、做好群眾工作、推動改革發展的必要知識、必備能力、必需本領,不斷提高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在執法過程中,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意識,規范自身行為,明確活動范圍和界限,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做維護民法典的模範,堅決杜絕隨意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利用手中公權謀取個人私利等違法行為。
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今後我會在工作、生活帶頭遵守、敬畏民法典,牢固樹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敢於接受監督,樂於接受監督,自覺接受監督,在陽光下行使權力和開展工作,做遵法守法的模範標桿。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篇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稱民法典),一經公布,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討論的 熱點 。作為基層幹部,就要蹭這個熱點,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的同時,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帶頭人和老實人,讓民法典根植於心、篤於行。
以人民為中心,問計於民、服務於民,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 網路 全書」,因涉及面廣,涵蓋面深,對每一個人的言行具有很強的約束意義。作為基層幹部,是為基層人民群眾服務的,是人民群眾身邊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始終做到人民群眾在哪裡、幹部的心就在哪裡,人民群眾需要什麼、幹部就要去想什麼,人民群眾盼什麼、幹部就要干什麼。只要時時處處想著人民群眾,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憂,化人民群眾之困,人民群眾就會把幹部的實干精神藏在心頭、放在嘴上,干群關系就十分融洽,人民群眾就會把幹部當親人,有什麼心裡話都會跟幹部講,還處處誇獎幹部的好,把幹部當成無話不說的親人,大家共同攜手為小康生活齊心奮斗。
以法律為准繩,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做黨紀國法的帶頭人。民法典第一章第十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作為基層幹部,是離人民群眾最近的人,也是跟人民群眾經常打交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掌握一定的 法律知識 ,特別是在服務人民群眾領域內的法律法規知識,不僅要熟記,還要落實在行動上,時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在民事糾紛、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等調解化解中,要公平公正依法做好人民群眾的調解員,在體現法律的公信力的同時,也是體現基層幹部帶頭學習黨紀國法、應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也是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在基層人民群眾中,大力開展學法普法宣法活動,基層幹部更要時刻以黨紀國法規范言行,在人民群眾中樹立學法用法的典範。
以典型為榜樣,學有成效、行有標准,做甘於奉獻的老實人。身處基層就要為基層人民群眾謀事幹事,首先要講奉獻,奉獻是指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利益至上等甘於奉獻,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要甘於奉獻乃至生命。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白衣天使、「直播帶貨」的縣長、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張富清、排雷英雄杜國富、奮戰在脫貧攻堅付出寶貴生命的黃文秀等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作為基層幹部,在學習榜樣中、汲取榜樣的力量的同時,要在實際的工作中修身做表率,才能做到學有成效、行有標准、做有樣子,就有人民群眾的「口碑」,幹部所做的事業就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篇3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布,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由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正所謂「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保護人民的法典,它關系著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網路全書。她很溫柔,守護陪伴著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台之後,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不再保留。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路中的Q幣、網路游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給出了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生活相關的點點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部自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也將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給制度保障,發揮基礎性作用。
時過境遷,生活變化反映社會發展,生活進步得益於科技發展,《民法典》為中國創新創造保障開路。《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著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制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范、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民法典的出台,彰顯了「中國之治」的力量,記錄著中國法治的改革歷程,是中國人民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篇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不由讓人暢想當「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有多麼大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如一塊千錘百煉,無比堅固的「磐石」,鋪就在「復興號」列車帶領人民駛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來可能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風浪,但只要人民群眾齊心協力、眾志成城。這塊堅穩的「基石」就能讓列車穩穩地全速前進。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明確回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自助行為制度」、「離婚冷靜期制度」、「繼承人寬恕制度」,確立了「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 職場 、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人體胚胎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范。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規范民事法典,明確法律界限,方能構建穩中有進的社會秩序,有效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復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篇5
建立健全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時期繼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 總結 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 經驗 ,將相關民事法律規范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討論、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經過一代代民法學者接力奔跑,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即將誕生,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我國將告別「散裝」民法時代,迎來新的民法典時代。
先哲有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是市民法、權利法,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民法典就是要將這個「總和」,盡可能囊括到一部成體系的法典之中。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最基本的職能是對權利的確認和保護,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所有民事主體的法律行為,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遵循。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標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伴隨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形成並不斷發展完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也能為人類法治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新法」,對現有民事法律進行梳理、整合、完善,使之更加全面完整,更具系統性、協調性。我國有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有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以及仍在繼續適用的民法通則等,單行法律數量多,內容龐雜,有的存在抵牾之處。如今,這些法律的主要內容以及司法實踐中形成的相關司法解釋,共同匯聚成了這部共1260條、10萬余字的民法典。經過整理、編訂之後,在劃定好的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等7個「樓層」里,民事法律各歸其位,類型清晰、秩序井然。
民法典對眾多民事法律關系進行的「確認」,將在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在民法典新增內容里,用益物權中增加的居住權可能是影響者之一。老人把房子過戶給子女或「以房養老」賣給他人,夫妻離婚一方沒有產權又無房居住等等,都可以要求設立居住權。合同編中,基於此次疫情增加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還增加了4種典型合同;此前並沒有單行法律作為基礎的人格權,更是獨立成編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黨的--屆--全會做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定以來,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持續取得積極進展。建立健全完備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以良好民法保障民事善治,是新時期繼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將相關民事法律規范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民法典編纂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依法立法,充分回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反映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成果,為實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法治保障——民法典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也開啟了我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個人感悟2022相關 文章 :
★ 民法典觀後感心得感悟5篇
★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作文
★ 《民法典》心得體會與感想2020優秀範文5篇
★ 學習《民法典》個人感悟範文5篇2020
★ 民法典心得感悟5篇2021
★ 2020《民法典》學習心得
★ 最新民法典學習感悟範文5篇
★ 學習民法典心得感悟作文5篇
★ 2020《民法典》個人學習心得範文5篇
★ 2020大學生中華人民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5篇
Ⅱ 民法典對大學生的保護
民法典竟在我身邊!!
—大學生和民法典那些息息相關的事
從「法」到「典」,樹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20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正式開始實施了,而這部法典將深遠地影響我們當代的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可以說民法典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對於大學生來說,民法典更是非常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破解了長期以來大學生廣為關注的「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等道德與法律困惑,也為如何看待和處理校園貸、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社會熱點問題構建起了法治底線。大學生應該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治思維,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在將來的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民法典知識解決實際困難。要做學習、遵守、維護、宣傳民法典的踐行者。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羅列一些和我們大學生最息息相關的民法典中的內容。
01.見義勇為為免責
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而我們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往往在自願救助時卻被訛詐,導致自身利益受損,讓大家流了血又寒心。
民法典內容中的見義勇為免責規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典不僅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當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時,能夠主動伸出援手,而不再袖手旁觀,我們就應該在正義時候挺身而出。
02.個人信息泄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個人信息資料泄露被騷擾的情況,從垃圾簡訊到強制推銷,信息泄露帶給我們非常多的困擾。在民法典中保護個人信息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明確提到: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規定: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03.禁止高利放貸
近年來,「校園貸」「套路貸」等頻發,高利貸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當代大學生很可能沒有理性的消費觀,抵制不住誘惑,很容易陷入高利貸這個泥潭中。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條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民法典草案禁止高利放貸,表明了國家鼓勵人們投資實體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因高利放貸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也保障了廣大學生遠離貸款陷井。
04.對霸座說:NO!
05.保護完整人格
民法典的人格權對我們的身體、姓名、肖像、名譽和隱私給予了保護。這些在之前民法中只有原則性規定的權利,現在在民法典中都有了對應的章節,可以說是為我們的安全提供了不小的保障。
比如之前民法通則對肖像權的規定是,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的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但在《民法典》人格權編中公民的肖像變得更大了,第一千零二十條規定: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一)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
(二)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三)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四)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五)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比如未經同意給同學拍張照發朋友圈,或者是做成表情包惡搞,都是侵犯了他們的肖像權。
另外近年來出現的「AI」換臉犯罪,商家未經許可使用買家秀侵權等也在民法典中作出了進一步的規范。
而姓名權中有一定影響力的藝名筆名,特別是網名也和我們的姓名一樣受到了民法典的保護。
寫在最後
民法典的制定與頒布,昭示了黨和國家對人民權利的珍視與保障,也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編纂一部民法典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更加平等,更安全,更有尊嚴的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以上就是民法典的滄海一粟的舉例,希望大家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爭做新時代法治社會大學生!
Ⅲ 開展民法典主題宣傳活動
為全面開展好第三個「民法典宣傳月」活動,進一步加大民法典宣傳力度,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普法辦組織20餘家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協調小組重點成員單位,在第三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乃東區昌珠社區開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的集中宣傳活動。
參加活動的各單位通過懸掛橫幅、設立法律咨詢點、發放法治宣傳資料及宣傳品、與現場群眾互動交流等方式,向廣大群眾解讀民法典知識,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法典內容。活動還對鐵路法、反有組織犯罪法、安全生產法、信訪工作條例、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應急安全常識以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等內容進行了宣傳。
活動現場,除社區所轄幹部群眾外,前來昌珠寺景區遊玩的遊客也紛紛前來參與到宣傳活動的互動中。
此次集中宣傳活動,共有87名宣傳人員參與其中,懸掛橫幅和標語27條,發放宣傳資料161種13000餘份,發放宣傳品92種6200餘個,解答法律咨詢和互動交流309人次。
為更好地方便廣大幹部群眾「掌上學法」學好民法典知識,市普法辦在「山南普法」公眾號推出線上民法典專題「競答活動」、H5以案釋法民法典宣傳專篇以及法律明白人培訓之民法典專題微視頻,讓老百姓在自主學法的同時,增加學法的趣味性、針對性。此外,在民法典宣傳月期間,全市各級各部門因地制宜,結合行業實際、區域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民法典學習宣傳活動。
Ⅳ 民法典手抄報內容
民法典手抄報內容: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將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治化水平,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權利、推動國家治理的法律寶典,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民法典
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在我國起著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單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門法中有關的民事法律規定一起調整著二十多年來我國的民事法律關系,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