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萬民法和公民法的關系

萬民法和公民法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5-04-23 05:40:58

Ⅰ 羅馬法中的所謂「公民法」與「萬民法」所處的時間段如何界

探討羅馬法中的「公民法」與「萬民法」所處的時間段,需從歷史文獻角度出發,而非僅僅遵循成文法的線性發展。首先,需區分《十二銅表法》與《民法大全》,這兩部文獻與「公民法」與「萬民法」的概念並不直接對應。其次,指出「公民法」與「萬民法」的理論基礎在《十二銅表法》中已有體現,而《民法大全》則是一部包含四百年間各類法律條文的網路全書,其定義與時間界定皆有局限性。最後,強調「公民法」與「萬民法」並非遞進關系,而是在羅馬法體系中共同存在、相輔相成的部分,不存在從一方向另一方轉變的概念。

具體而言,古羅馬法學家蓋烏斯在其著作《概要》中提到,所有受法律與習俗約束的民族,既擁有獨特於自身的法律,也遵循普遍適用於所有人類的法律。前者稱為「公民法」,後者稱為「萬民法」。羅馬人既遵循其獨特的法律體系,也借鑒其他民族的法律原則,體現了公民法與萬民法的互補性。

另一名法學家烏爾比安進一步闡述,公法與私法是羅馬法體系內的兩大分類。公法關注國家層面的行政事務,而私法則涉及個人權益。公法包括宗教事務、神職人員與公職人員的任命,而私法則分為三部分,分別源自自然法、萬民法與公民法的原則。自然法為所有生物共有的公理,萬民法適用於所有人類,而公民法則針對特定國家內的公民。

在烏爾比安的定義下,公民法與萬民法共同構成了私法體系,兩者相輔相成。《民法大全》收錄了《概要》與《匯纂》中的內容,反映出羅馬法學家對公民法與萬民法的共識與重視。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羅馬法中的「公民法」與「萬民法」不存在明確的時間段劃分,它們在理論與實踐上相互補充,共同構建了羅馬法的體系。

Ⅱ 公民法和萬民法是替代關系嗎 有了萬民法就相當於公民法作廢嗎 還是兩部一起啊 一個對內一個對外

公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替代關系,而是補充的關系的,這兩部可以一起用來管理的,公民法是對整個國家的人民進行管理,萬民法則是對外邦人員進行管理

Ⅲ 萬民法與公民法是互相補充的對不對萬民法與公民法的主要區別是內容不同這句話對不對羅馬法的根本目的

准確的說,萬抄民法是公民襲法的發展和延伸。簡單說的話,公民法共和國時代是用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而萬民法是帝國時代用來解決宗主國和行省蠻夷之間矛盾的。
當初共和國初期,國家還小,主要解決的是平民和貴族之間矛盾的。這時候主要就是公民法。
等到了帝國時期,在外部行省擁有大量的蠻族,你既不能簡單地把這些人都劃歸為奴隸,又不可能給所有人公民權,那就在公民法的基礎上擴展出來了萬民法。
你要說內容有所不同當然是的,階級主題不同,生產方式不同,法律也不盡相同。但是設置法律的精神主題是一致的。
最後一個問題嘛,所有的法律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權益的,只不過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手裡擁有的資源不同,所以博弈時候發揮的實力不同,最終的結果當然也會大相徑庭。這個問題就太大了,具體什麼意思你自己慢慢考慮吧。

Ⅳ 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

一、適用人群不同。二、內容不同。三、來源不同。四、程序不同。羅馬公民法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適用於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公民。萬民法是「市民法」的對稱。又稱「各族人民的法」。羅馬法中調整非羅馬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法律。

(4)萬民法和公民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一、適用人群不同:①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②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二、內容不同:①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②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三、來源不同:①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②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四、程序不同:①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②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Ⅳ 古羅馬公民法和萬民法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講清楚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公元前3世紀中期之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成為公民法。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適應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清楚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羅馬公民,後者是羅馬的一切自由民。轉變的原因是什麼?概括為羅馬在長期的擴張過程中,被征服者無法享受羅馬公民權,不受公民法保護;版圖的不斷擴大,商品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經濟活動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使原有的法律無法解決。而這一變化過程是伴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而進行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就開始對外擴張,到公元前3世紀早期征服義大利半島的其它民族統一了義大利半島。隨著羅馬的日益強大,羅馬不斷對外擴張,到公元前1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盡量把自己的政權用合法的外衣掩蓋起來,因而在國家制度上仍保留著共和的稱號,但他不僅自稱「元首」還接受了元老院奧古斯都的封號,屋大維的元首制實際上就是披著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專制。之後的羅馬保持了近200年的和平與發展時期。在此期間帝國的皇帝們高度重視法律的制定。他們頒布的法令成為羅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為鞏固統治,帝國對各行省上層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權。3世紀初,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之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開始消失,這樣原先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失去實際意義。

Ⅵ 辨析十二銅表法與公民法與萬民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羅馬法是所有這些法的總稱,先出現的是習慣法之後是第一部成文法,也就是十二銅表法,之後羅馬帝國為了維護國內的統治秩序,出了公民法。到後來羅馬帝國逐漸擴張,橫跨亞歐非,要管理新殖民的土地,適用了萬民法。

市民法也稱公民法,是古代羅馬國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眾大會和元老院通過的帶有規范性的決議、法律以及習慣法規范,其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

市民法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以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涉及土地等財產方面的不多。市民法的特點是體系不完整、帶有保守性、形式主義比較濃厚等。

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十二銅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屬於公民法。十二銅表法基本上仍是按舊有習慣法制定,還是維護貴族奴隸主的利益。

但它對奴隸主私有制、家長制、繼承、債務和刑法、訴訟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規定,限制了貴族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的權力。十二銅表法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和奴隸主階級國家的形成過程。

(6)萬民法和公民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羅馬的公民法主要包括:習慣法和成文法。在十二銅表法頒布之前羅馬人遵循的都是習慣法。其實成文法的形成就是公民反對貴族的戰爭。

羅馬法的起源是著名的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49年),羅馬法分為本國國民所適用的「市民法」以及使用與外國人的「萬民法」。

Ⅶ 萬民法與市民法的區別

1、對象不同:

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

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

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

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7)萬民法和公民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萬民法的由來:

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

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

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Ⅷ 為什麼說羅馬法的適用范圍只有羅馬公民,難道羅馬法不包括萬民法嗎

羅馬法的適用范圍並非僅限於羅馬公民。實際上,公民法或市民法,作為古代羅馬固有的法律,僅適用於羅馬公民。它由民眾大會和元老院通過的具有規范性的決議、法律以及習慣法組成,界定在羅馬公民之間的權利與義務。

萬民法,即各民族共享的法律,是在公民法(市民法)形成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重要部分。它旨在調整羅馬公民與異邦人、異邦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為非羅馬公民提供法律保護與指導。

公民法與萬民法之間存在顯著區別:公民法專注於羅馬公民內部的法律關系,而萬民法則擴展了法律適用范圍至跨地域的法律關系。萬民法的形成,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成熟與完善,體現了羅馬法對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包容與適應。

簡而言之,羅馬法的適用范圍不僅限於羅馬公民,通過公民法與萬民法的區分與結合,羅馬法構建了一個涵蓋羅馬公民與非公民的廣泛法律體系。這一體系不僅鞏固了羅馬帝國的內部秩序,也為後世法律體系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Ⅸ 公民法和萬民法的統一適應了古羅馬什麼

當時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羅馬法在整體結構上分為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專萬民法的屬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公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實際上,經過一段時期的適用與完善,萬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變得簡潔靈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因而能適應當時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正當防衛 發布:2025-04-23 10:04:48 瀏覽:208
勞動法對於三倍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4-23 10:01:00 瀏覽:214
建材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3 09:57:46 瀏覽:60
狄驥法的社會根基 發布:2025-04-23 09:57:41 瀏覽:263
摩托車協議過戶具備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9:46 瀏覽:912
工作證明會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5:25 瀏覽:914
2019經濟法考試答案卷2 發布:2025-04-23 09:37:54 瀏覽:688
陳浩然復旦法學院 發布:2025-04-23 09:34:06 瀏覽:687
有法律咨詢嗎 發布:2025-04-23 09:23:46 瀏覽:860
法具有社會普遍性 發布:2025-04-23 09:13:30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