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互聯網
A. 把別人的電話號碼發到網上犯法嗎
1. 法律分析:在我國,將他人的電話號碼發布到互聯網上屬於違法行為,因為這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
2.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3. 具體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3條之一指出,違反國家規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情節嚴重者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
4. 加重處罰:如果是在履行職責或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被出售或提供給他人的,將依法從重處罰。
5. 非法獲取:採用竊取或其他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也將受到相同的法律制裁。
6. 單位責任:單位犯有上述罪行的,除了對單位判處罰金外,還將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罰。
B. 互聯網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在我國,涉及互聯網領域的法律法規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為核心,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基本法律中也有針對互聯網行為的相關規定。此外,還有超過30項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等文件,對網路活動和管理的具體方面進行規范與調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C. 通過網路簽訂合同收到法律保護嗎
網路簽訂合同在法律上是受保護的。
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網路簽訂合同已成為常見做法。電子合同的簽訂流程與傳統紙質合同類似,通過電子方式交換數據,實現合同的訂立。法律層面,這一過程受到《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的明確支持。該條款指出,合同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其中,書面形式不僅包括傳統的紙質合同書、信件、電報等,還包括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合同內容,並能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
具體而言,當要約人通過網路發出要約,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響應並發出承諾,且未對要約作出實質性變更時,合同在承諾到達要約人時依法成立。這表明,網路簽訂的合同與傳統合同一樣,具有法律約束力,保障雙方權益。
總之,網路簽訂合同不僅便捷高效,而且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保護。無論是傳統紙質合同還是電子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求,並通過合法途徑簽訂,都能得到法律的承認與保護。
D. 在網路上辱罵他人,觸犯了哪些法律第幾條的規定要受什麼處罰
由於大家法律意識的缺乏,感覺自己可以在網路上隨意發言,實際上並不是的,網路罵人也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具體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1、網路罵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規定,每個自然人是享有名譽權的。
在網路上對他人的辱罵,實際上是侵犯了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關於維護互聯網案例的決定》規定:「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名譽權是我國重要的一項民事權利,所以說網路侵權同樣是侵權。
2、網路罵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
根據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網路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二十條的規定,對網上罵人者,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罰。
3、網路罵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網路罵人,還有可能會涉嫌刑法上的侮辱罪、誹謗罪;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