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刑法追訴期
㈠ 1979年刑法追訴時效和1997年的區別
法律分析:1979年《刑法》對於不受追訴期限限制的規定,和1997年《刑法》不同。1997年《刑法》是規定只要案件被受理,當事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就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即使沒有受理,但只要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辦案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1979年《刑法》規定,當事人被辦案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九條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㈡ 79年刑法是否規定有"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
我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1)法定最高刑不超過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2)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超過20年以後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我國《刑法》第八十八條同時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㈢ 79刑法關於追訴時效的規定
法律主觀:
追訴時效的期限是根據各種犯罪法定刑的輕重,分別規定長短不一的追訴時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
法律客觀:
《刑法》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㈣ 79刑法關於追訴時效的規定
1979舊刑法規定,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不再追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79年)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79年的刑法已經1997年全國人大會修訂和後來的十一次修正。
一、時效的概念
權力即歸於消滅,對犯罪人就不能再追訴或者執行刑罰。時效完成是刑罰消滅的重要制度之一。
一個人犯罪後,經過一定期限雖未被追訴或未被執行刑罰,但沒有再犯新罪,據此可推斷其已悔改,不致再危害社會。在這種情況下,失去追訴或行刑的意義。
實行時效制度,既符合我國適用刑罰的目的,又有利於司法機關開展工作和穩定社會秩序。但是為了防止少數犯罪分子利用時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刑法在規定時效時,同時規定了時效中斷、延長等制度。
二、時效的種類
時效分為兩種:追訴時效和行刑時效
追訴時效,是指我國刑法規定的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有效期限的制度。超過法定追訴期限,司法機關或有告訴權的人不得再對犯罪人進行追訴,已經追訴的,應撤銷案件或不起訴,或終止審判。追訴時效完成,是刑罰請求權消滅的重要事由之一。
行刑時效,是指刑事法律規定的,對被判刑的人執行刑罰有效期限的制度。犯罪人被判處刑罰後,只有在行刑時效期內,刑罰執行機關才有權對犯罪人執行所判處的刑罰。行刑時效期間內所判處的刑罰未執行,超過行刑的時效,便不能再對犯罪人執行所判處的刑罰。行刑時效完成,是刑罰執行權消滅的一項重要事由。
我國刑法總則只規定了追訴時效,對行刑時效未作規定。
三、追訴期限的計算
根據我國刑法第89條的規定,追訴時效的計算分為兩種情況:
(一)一般犯罪追訴期限的計算
犯追訴期限是「從犯罪之日起計算」。所謂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
(二)連續犯和繼續犯追訴期限的計算
根據刑法第89條的規定,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時效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由此可見,連續犯和繼續犯追訴期限的計算標准,為「犯罪行為終了之日」。
(三)追訴時效的延長
根據刑法第88條的規定,我國追訴時效延長分為兩種情況:
1、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犯罪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這里的「被害人包括受到犯罪侵害的公民個人和法人。控告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但控告必須是被害人在自己的人身、財產權利遭受不法侵害並且已經發現犯罪嫌疑人而向司法機關所作的告發。如果被害人在不知道犯罪嫌疑人是誰的情況下報案,則不能適用時效延長的規定。
(四)追訴時效的中斷
我國刑法第89條第2款規定,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這一規定表明,我國追訴時效中斷是以犯罪人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為條件的,但不論新罪的性質和刑罰輕重。根據刑法的這一規定,追訴時效中斷後時效起算的時間為「犯後罪之日」。所謂犯後罪之日,即後罪成立之日。
法律依據
《刑法》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不超過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
(2)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
如果超過20年以後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八十八條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㈤ 79刑法關於追訴時效的規定
法律分析:規定了5年、10年、15年、20年四檔法定追訴期限。還規定如果20年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檢核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七條: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㈥ 1979年刑法追訴時效規定
規定了5年、10年、15年、20年四檔法定追訴期限。還規定如果20年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檢核准。
刑法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已經超過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在一種犯罪有幾個量刑幅度的情況下,應當按照犯罪的實際情況確定追訴時效期限的長短,即犯罪符合哪一個量刑幅度,就應當以那個量刑幅度的法定最高刑確定追訴時效的期限。
我國刑法分則條文中對法定刑的規定包括幾種不同的情況:
在一種犯罪有幾個量刑幅度的情況下,應當按照犯罪的實際情況確定追訴時效期限的長短,即犯罪符合哪一個量刑幅度,就應當以那個量刑幅度的法定最高刑確定追訴時效的期限。
不受追訴時效限制的情況。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時效中斷。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在一般情況下,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但是,如果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時效的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七條: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