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推動刑法修訂

推動刑法修訂

發布時間: 2025-04-25 19:07:27

① 新的刑法修正案有哪些亮點

新的刑法修正案,加大了對一些犯罪行為的處罰,以前沒有納入刑法的行為,此次也被納入了刑法。這也就意味著,某些行為在過去不觸犯法律,但在之後是犯法的。比如高空拋物,在刑法修正案之前,這種行為不觸犯法律,但在之後,只要是高空拋物,無論有沒有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都屬於違法行為。

新型法面前以下行為納入刑法,千萬不要踩到法律雷區。

1、冒名頂替上崗上學納入刑法。

2、搶公交車方向盤納入刑法。

3、高空拋物納入刑法。

4、襲警罪正式明確。

5、侮辱、誹謗英烈入刑。

(1)推動刑法修訂擴展閱讀

刑法修訂根本原因在於社會自身的需要

一件衣服,穿的時間長了,就會褪色磨損,需要經常縫補。刑法也是如此。刑法修正案就如同打在刑法這件衣服上的「補丁」,通過對刑法條文不斷地修改,以保持刑法長久的生命力。

「我國刑法修訂頻繁主要是社會發展變化快、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快,刑法也應『法與時轉』。」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王文華教授說。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刑法研究室主任劉仁文看來,從刑法修訂原因看,盡管有個別地方是由於立法技術所致,但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社會自身的需要。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解讀最新修訂)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版)》經過最新修訂,反映了刑法修正案(8)的重要內容。此次修訂旨在回應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人民群眾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如醉酒駕車、飆車和拖欠勞動者報酬等行為,這些都被賦予了法律制裁,以增強刑法對公共安全和民生的保護力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的專業團隊,由刑法室主任王尚新和副主任黃太雲共同參與,對原書進行了細致的修訂,力求從立法的角度全面解讀立法背景、立法理由以及具體條文規定,以期為刑法學研究者、執法機構以及廣大公民理解與遵守刑法提供清晰指南。

該書詳盡的分析有助於深化刑法理論研究,確保執法的准確性,並促進公民對刑法知識的掌握。盡管可能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我們誠摯地邀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提高法律解讀的精確性和實用性。

③ 1997年刑法修訂的歷史背景

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對1979年刑法進行了大規模修訂。修訂後的刑法,通稱「新刑法」「九七刑法」或「97刑法」,於當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新刑法在很多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將條文總數增加到了452條,明確了罪刑法定原則,准確把握了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之間的關系,充分體現了限制死刑的立法思路,形成了科學的罪名體系等等。無論從立法技術還是具體制度設計上看,都是我國刑事立法乃至法治建設征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新刑法實施25年的歷程表明,罪刑法定原則已經深入人心,除了懲罰犯罪,人權保障的作用被人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刑法回應社會重大關切,順應時代發展,在社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新刑法頒行25周年之際,對這部法律全方位加以審視和評判。對於總結立法經驗,展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的成就,堅定製度自信具有重大意義。
 
 1997年刑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刑事立法的集大成之作,它確立罪刑法定原則,築起刑事法治的人權保障體系,開辟刑法理論研究的新局面,奠定中國刑法走向世界的基礎。

此後的25年來,立法機關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與時俱進,持續保持發展和完善的積極姿態,刑事立法修改完善成績斐然,有效地滿足了國家、社會以及人民群眾對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和保障經濟發展等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

可以肯定地說,1997年刑法(以下簡稱「97刑法」)的頒行及其25年的發展與完善,充分見證了我國刑事法治不斷健全的進程,也是我國刑事法治成果的集中展現。

罪刑法定原則,掀起刑事司法革命新浪潮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作出修訂,集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為一體的「97刑法」誕生了,在新中國立法史寫下了眾望所歸的一筆。

讓我們將歷史的指針撥回到1986年,以一個案例近距離地感受這部法律的成長歷程。
這年6月27日下午,魯和平、朱永勝兩人正在上海四川中路一個水果攤賣西瓜。一名顧客購買西瓜後,將隨身攜帶的一個黑色拎包遺忘在水果攤上。

魯、朱二人看到後不僅沒有替這位顧客保管遺失物品,而是迅速將其藏匿了。當失主前來找尋時,更是謊稱從未見過。事後,二人瓜分了拎包內價值1.8萬多元的財物。

很顯然,這是一起蓄意侵佔他人遺忘的巨額財物的惡劣行徑,已經達到了犯罪的程度,法律必須嚴懲。但在當時的刑法中,卻找不到相應的罪名和懲罰條款。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關法院根據1979年刑法中的類推制度,比照1979年刑法第152條,對魯和平、朱永勝以侵佔他人遺忘財物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

「當時考慮到1979年刑法分則只有103條,可能有些犯罪行為必須追究,法律又沒有明文規定,不得不規定了類推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原副主任、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原所長黃太雲教授介紹,當時,立法機關在一些民事、經濟、行政法律中規定了「依照」「比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多達130條。

從發生在1986年的這起案件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當年中國還難以制定一部十分詳盡、完備的刑法的特定背景下,該制度確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和實際作用。

但在該制度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負面效應。有專家提到,雖然類推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立法的疏漏與不足,但是,與公民權利、自由可能遭受的「法外」侵害相比,刑法漏洞只能算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缺陷。

彼時,在刑法修訂的過程中,對於是否廢除類推制度並在「97刑法」當中設置罪刑法定原則,存在一些爭議。
主張保留類推制度的專家、學者認為,考慮到懲治犯罪的實際需要,刑法又不可能盡善,刑法會對一些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缺乏界定,通過類推可以對這部分犯罪加以懲處。因此,他們認為類推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但當時立法機關與當時主流觀點傾向於確立罪刑法定主義。「採用類推制度因為刑法沒有具體規定,執行時不好操作。而且,1979年刑法對類推作了嚴格限制,並且要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當時在司法實踐中適用的數量並不多,立法機關認為有必要也有條件取消類推的規定。」黃太雲教授說。
在刑法修訂過程中,立法機關盡可能對當時出現的各種犯罪行為在分則中規定了相應的罪名和刑罰,從而為罪刑法定原則的最終確立掃清了障礙。
1996年12月24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同志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訂草案)〉的說明》中指出:「這次修訂,刑法分則的條文從原來的103條增加到281條,對各種犯罪進一步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最終,「97刑法」在確立罪刑法定原則(第3條)的同時,廢除了類推制度,明確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

④ 2021新刑法修訂了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一方面,更好體現寬嚴相濟的政策,對有些刑罰進行了調整,比如取消部分犯罪的死刑,規范了被判處死緩的人減刑、假釋後實際執行期限,調整了數罪並罰的期限,同時,又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的一些刑罰的規定進行了調整,更好地體現了寬嚴相濟的政策,使我們國家的刑罰制度更趨合理;另一方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刑法對民生的保護,加重了對一些嚴重侵犯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一些犯罪行為的處罰,例如,生產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葯等,拒不支付勞動者報酬、酗酒駕車、飆車等,加大了一些嚴重犯罪的罰處力度,比如,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累犯的處罰力度都有所加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一、在刑法第十七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原第二款作為第三款,修改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三、在刑法第四十九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四、將刑法第五十條修改為:「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五、將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六、將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⑤ 新刑法修訂了哪些內容

法律主觀:

1、將第二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2、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刪去第二款。3、將第二十條修改為:「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4、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5、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6、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7、將第三十五條修改為:「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8、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六條:「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9、將第三十六條改為二條,作為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修改為:「第三十七條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至遲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上述案件,偵查機關應當事先通知看守所。「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有關證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第三十八條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10、增加二條,作為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三十九條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第四十條辯護人收集的有關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現場、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證據,應當及時告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

熱點內容
勞動法是怎麼規定產假的 發布:2025-04-25 22:45:59 瀏覽:279
道德與法治作文800字 發布:2025-04-25 22:39:01 瀏覽:813
社會與法法庭辯案 發布:2025-04-25 22:35:01 瀏覽:453
社會與法頻道什麼的星光 發布:2025-04-25 22:32:59 瀏覽:368
自考2020年刑事訴訟法試題 發布:2025-04-25 22:29:23 瀏覽:300
法是社會生活的是現象 發布:2025-04-25 22:28:12 瀏覽:173
周易模法學堂 發布:2025-04-25 22:23:32 瀏覽:551
小數減法規則 發布:2025-04-25 22:18:57 瀏覽:901
組織民法典公開課 發布:2025-04-25 22:14:43 瀏覽:916
民事訴訟法城鎮戶口認定 發布:2025-04-25 22:11:05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