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5司法考試電子版

2015司法考試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5-04-25 23:05:51

1. 2015司法考試報名的照片尺寸到底是多少啊為什麼上傳上去還是說尺寸不對

國家抄司法考試電子證件照片襲
注意事項
※提示:
1、已上傳照片的,須等待工作人員審核,合格後方可交納考試費。
2、此照片將作為本人准考證、考試成績通知單、法律職業資格授予申請表、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唯一使用照片。
※要求:
1、報名人員應當提供符合規定格式(寬413像素×高626像素)要求的本人近三個月內彩色(紅、藍、白底色均可)正面免冠電子證件照片。
2、照片需顯示雙肩、雙耳,不得佩戴首飾,不得上傳全身照、風景照、生活照、背帶(吊帶)衫照、藝術照、側面照、不規則手機照等。
3、電子照片文件類型為jpg格式。
4、電子照片為40KB ≤ 文件大小 ≤ 100KB,照片必須清晰完整。
5、為方便報名人員提交符合規定格式的電子照片,可參照以下內容操作,但不得對照片進行拉伸、液化等PS操作。

祝好運~

2. 2015年國家司法考試模擬試題六《民法

一、單選題

1.A公司與B公司簽訂一份借款協議,借款金額500萬元,月利率20%,期限為2000年l月5日至7月5日。

A公司請C公司擔保,C公司出具擔保書規定:借款人到期不還,擔保人負責清償,擔保期至借款人全部本息還清時止。事後A公司無力償還,B公司於2001年9月5日向保證人C公司要求還債:( )

A.盡管借款利率高於銀行貸款利率,但主合同有效,公司應負保證責任。

B.盡管主合同無效但保證合同有效,C公司仍應承擔保證責任。

C.企業間禁止借貸,故主合同無效。主合同無效,則保證合同無效。A、B公司均有過錯,依各自過錯承擔責任,C公司承擔主從合同無效後的責任。

D.主合同有效,保證合同無效,C公司不用負責。

2.下列可以作為購銷合同保證人的是:( )

A.市政府 B.某高校 C.城市信用社 D.婦聯

3.潘某向信用社貸款2萬元,請在縣武裝部作出納的朋友陳某在保證人欄目蓋上武裝部印章,而此事武裝部領導並不知道,潘某經營中虧損無力還貸,信用社要武裝部還,武裝部經查系陳某所為並拒絕清償。( )

A.武裝部應負保證責任

B.雖然武裝部領導不知情,但從保護善意第三人角度看,應認定該保證合同已成立。

C、該保證合同不成立,由當事人按照各自過錯承擔責任。

D.保證合同成立,由武裝部和陳某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4.以下列財產設定抵押的,須登記才可生效的是:( )

A.民用航空器B.船舶C.林木D.金銀珠寶

5.下列不可以作為權利質押客體的是:( )

A.債權;

B.某公司董事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

C.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權;

D.記名支票

6.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中,《伯爾尼公約》保護的對象是什麼?( )

A.注冊商標 B.文學藝術作品 C.錄音製品 D.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

7.劉某由所在工作單位安排,承接了一個國家軟科學研究項目,在工作期間出版了一本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專著並獲稿費15000元,此稿酬應歸誰所有?( )

A.應全部歸劉某所在單位

B.歸劉某所有,由劉某所在單位繳納所得稅

C.歸劉某所有,但劉某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D.歸劉某所在單位,但應拿出一部分獎勵劉某

8.甲企業與乙銀行簽訂借款合同,借款金額為10萬元人民幣,借款期限為1年,由丙企業作為借款保證人。合同簽訂3個月後,甲企業因擴大生產規模急需資金,遂與乙銀行協商,將貸款金額增加到15萬元,甲和銀行通知了丙企業,丙企業未予答復。後甲企業到期不能償還債務。問:該案中的保證責任應如何承擔?( )

A.丙企業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因為甲、乙變更合同條款未得到丙的同意

B.丙企業對10萬元應承擔保證責任,對增加的5萬元不承擔保證責任

C.丙企業應承擔15萬元的保證責任,因為丙對於甲和銀行的通知未予答復,視為默認

D.丙企業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因為保證合同因甲、乙變更了合同的數鎮察尺額條款而致保證合同無效

9.甲將房屋1間作抵押向乙借款2萬元。抵押期間,知情人丙向某甲表示願以3萬元購買甲的房屋,甲也想將抵押的房屋出賣。對此,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 )

A.甲有權將該房屋出賣,但須事先告知抵押權人乙

B.甲可以將該房屋出賣,不必徵得抵押權人乙的同意

C.甲可以將該房屋賣給丙,但應徵得抵押權人乙的同意

D.甲無權將該房屋出賣,因為房屋上已設置了抵押權

10.甲向乙訂購15萬元貨物,雙方約定:「乙收到甲的5萬元定金後,即應交付全部貨沒橘物。」合同訂立後,乙在約定時間內只收到甲的2萬元定金。下列說法哪一個是正確的?( )

A.實際交付的定金少於約定數額的,視為定金合同不成立

B.實際交付的定金少於約定數額的,視為御高定金合同不生效

C.實際交付的定金少於約定數額的,視為定金合同的變更

D.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合同標的額20%,定金合同無效

答案:1.C 2.C 3.C 4、C 5、B 6、B 7、C 8.B 9.A 10.C
二、多選題

1.某甲承包的西瓜地與某乙承包的麥地相鄰。某日,某乙在其麥地中噴灑除草劑。不巧當時正在刮風,某甲的西瓜地正好處於下風向。某甲遂向某乙提出停止噴灑除草劑的要求,因為其除草劑經風吹後,會進入西瓜地,對正在生長的西瓜幼苗十分不利。某乙未同意某甲的要求。後果然造成某甲的西瓜幼苗受害,造成損失3 000餘元。由此,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某乙的行為並不構成侵害某甲的財產權,因其純系不可抗力所致

B.某乙的行為侵犯了某甲的相鄰權

C、某乙應當賠償某甲的損失

D.某甲的損失應由二人公平分擔

2.甲向乙借款15萬元,丙為保證人。丙為了保證自己能夠追償,要求甲提供擔保,甲遂以自己家的一幅名人字畫向丙設定質押擔保丙的求償權;並請自己的朋友丁以房屋作抵押擔保丙的求償權(辦理了登記手續);甲還請戊為保證人擔保丙的求償權。其中哪些情形屬於反擔保:( )

A.甲以名人字畫向丙設定的質押;

B.丁以房屋設定的抵押;

C.丙的保證擔保

D.戊的保證擔保

3.甲銀行向乙公司貸款,乙公司的常年法律顧問民生律師事務所為貸款擔保,到期後乙公司無力還款,甲銀行怎麼辦:( )

A、律師所是以公益為目的的社會中介機構,不得為保證人,故擔保無效

B、律師所雖為事業單位,但從事經營活動,故在沒有其他導致擔保合同無效的情形下,保證有效

C、保證無效,但律師所應當按照過錯原則承擔民事責任

D、保證有效,故律師所仍應承擔保證責任。

4.下列關於抵押人在抵押期間轉讓抵押物的論述,錯誤的是:( )

A.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辦理抵押的情況,否則轉讓行為無效

B.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

C.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D.抵押人轉讓未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辦理抵押的情況,否則轉讓行為無效

5.留置權因下列原因而消滅:( )

A.主債權消滅

B.留置的標的物因意外事件滅失,獲得了一定的保險金的;

C.留置物被第三人搶走

D.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被接受的

6.下列作品屬於美術作品的有:( )

A、攝影作品 B、建築作品 C、書法作品 D、雕塑作品

7.下列關於攝影作品的陳述,哪個是正確的:( )

A、自然人完成的攝影作品,其保護期為作者終身及其死後50年。

B、攝影作品保護期,不論是法人創作還是個人創作,其保護期均為50年。

C、攝影作品的保護期的起算,根據著作權法的自動取得原則,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時起開始計算

D、攝影作品的保護期的起算點為作品發表之時起開始計算。

8.下列有關保證責任的訴訟時效的表述哪些符合法律的規定?( )

A.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

B.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

C.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

D.連帶責任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不中斷

9.陳某為擬定學術論文須引用資料,為避免引發糾紛,陳某就有關問題向趙律師咨詢。趙律師的下列意見中哪些是可以採納的?( )

A.既可引用發表的作品,也可引用未發表的作品

B.只能限於介紹、評論或為了說明某問題而引用作品

C.只要不構成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可將資料全文引用

D.應當向原作者支付合理的報酬

10.下列哪些行為不屬於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

A.某電視台為了報道油畫展覽的盛況,在電視新聞中播放了展覽的油畫。

B.某教授在世界論壇上的演講詞被電台全文報道

C.法院為了查證將張某發表的文章復制了3篇

D.出版社將蒙文發表的作品翻譯成漢文在國內出版發行

答案:1、ABD 2.ABD 3.BD 4、AD 5、AD 6.CD 7、BD 8、AD 9、BC10、ABC

3. 2015司法考試知識點《行政法》: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2015司法考試知識點《行政法》: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一)概念
提出「有普遍約束力的決謹含定、命令」,較早的是行政訴訟法。該法第12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提起的訴訟。2000年巧晌粗公布的《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行訴法解釋》)第3條對此解釋道:所謂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基本特徵,是規范對象的不特定性和適用的反復性。上述法律和司法規定使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成為人民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的一個基本種類。
(二)制定機構
制定發布行政決定、命令的機構,可以是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憲法第89條規定,國務院有權發布決定和命令;第90條規定,各部、委員會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9條和第61條分別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都有權發布決定、命令。
(三)制定許可權
制定發布決定、命令是人民政府的普遍職權和表達其管理意志的普遍形式。各級人民政府有權以發布決定、命令的形式行使其各種職權。所謂各種職權,包括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的職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9條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第61條規定的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的職權,以及各個單行法律法規賦予人民政府的職權。
行政機關發布決定、命令的重要條件是它的根據。憲法第89條規定,國務院發布決定、命令應當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據;第90條規定,各部、委員會發布命令、指示以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為根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9條和第61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發布決定、命令,是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發布決定和命令,是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
(四)制定程序和監督程序
在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的制定程序方面,依法不具有規章制定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孝鎮政府制定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參照有關規章的制定程序進行。
監督程序按照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可以分為人民代表機關的監督和行政機關的監督。例如,《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9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4. 2015年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可以關注法律 教育 網 上面有查詢方式
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
(1)查分時間:11月21日上午8時。
(2)網上查分:考生可登錄司法部網站中國普法網,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碼、登錄密碼等信息查看成績;
(3)微信查分: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

5. 2015年司法考試刑法考點試題:共同犯罪的特殊問題

一、共犯與身份
【知識要點】
(一)無身份者與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問題不具有構成身份的人與具有構成身份的人共同實施真正身份犯時,構成共同犯罪。例如一般主體教唆、幫助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脫逃的,成立脫逃罪的共犯。
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特殊身份僅就正犯(實行犯)而言;至於教唆犯與幫助犯,則完全不需要特殊身份;一般主體教唆、幫助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實施以特殊身份為構成要件要素的犯罪的,以共犯論處。
對上述情況應當按照實行犯的犯罪性質來確定共同犯罪的性質。例如,一般主體與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利用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便利,貪污公共財物的,國家工作人員是貪污罪的實行犯,一般主體屬於貪洞毀污罪的共犯。
注意: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犯罪時的定性問題,仍然以實行犯的犯罪性質確定共同犯罪的性質。這種情形中的實行犯遵循如下思路:將具有低位身份的人視為無身份者,將具有高位身份的人視為有身份者,按照高位者的身份觸犯的罪名認定共同犯罪的性質。例如(2005年試卷二第18題)甲為非國家工作人員,是某國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乙為國家工作人員,是該公司財務部主管。甲與乙勻結,分別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單位的財物100萬元。本案中甲成立職務侵佔罪,乙是共犯,也定職務侵佔罪。
(二)不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
因特定的個人要素致刑罰有輕重時,不具有這種要素的共犯人,仍科處通常刑罰。例如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乙共同故意實施誣告陷害行為的,成立誣告陷罪的共犯,但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乙要從重處罰,對甲不能適用該規定。
凡參與以特定的個人要素(身份與目的)為構成要件要素之犯罪的人,雖不具有這種要素,仍是共犯。
二、共犯與認識錯誤
【知識要點】
(一)同一共犯形式內的錯誤
1.共同正犯的錯誤
共同正犯的錯誤,包括同一構成要件內的錯誤與相異構成要件間的錯誤,都應採取法定符合說。
(1)甲、乙共謀殺害丙,在實行時,都認為對方是丙,實際上殺死的是丁。屬於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對象錯誤,甲、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的共犯。
(2)甲、乙共謀殺害丙,在實行時,沒有擊中丙,卻擊中了丙身邊的丁。屬於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中的打擊錯誤,按照法定符合說,甲、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的共犯。
(3)甲、乙共謀殺害丙,以為丙在草叢中,共同開槍射擊,但草叢中不是丙而是丙的一隻狗。由於客觀方面與主觀方面不存在重合的部分,甲與乙都無罪,屬於不可罰的不能犯。
(4)甲、乙共謀殺害丙,都開槍向丙射擊。甲打中了丙身邊的狗(狗的價值數額較大),乙什麼也沒有打中。甲與乙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的共同正犯;由於過失毀壞財物不可罰,因而不成立毀壞財物犯罪。
(5)甲與乙共同加害丙,但甲持殺人的故意,乙只持傷害的故意,丙由於受傷而死。甲與乙成立故意傷害罪的共同正犯,對甲認定為故意殺人既遂,對乙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教唆犯的錯誤
教唆犯的錯誤,是指教唆犯所認識的事實與正犯所實現的結果不一致。
1)丙與丁並排站立,甲教唆乙「殺死站在右邊的丁」,乙卻聽成了「殺死站在左邊的丙」,開槍射擊,導致丙死亡。屬於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對象錯誤,甲、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的共犯。
2)甲教唆乙殺死丙,乙開槍射擊丙,卻打中了丁。屬於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中的打擊錯誤),甲、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的共犯。
3)甲教唆乙殺死隱藏在草叢中的丙,乙開槍射擊,但實際上尺團是丙飼養的狗。甲與乙都無罪,屬於不可罰的不能犯……
4)甲教唆乙打死右邊的丙的狗,乙聽成為打死左邊的丙的狗(實際上左邊為一兒童),乙開槍射擊,打死了左邊的兒童。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甲無罪。
5)甲教唆乙「殺死那條狗」,乙開槍射擊此狗,沒有瞄準,打死了一兒童。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甲無罪。
(二)不同共犯形式的錯誤
1.行為人以共同正犯的意思望風,但實際上只起到了幫助作用時,只成立幫助犯。
2.行為人以幫助的故意實施心理的幫助事實上起到了教唆作用的,只能認定為幫助犯。
3.他人已經產生犯罪的決意,行為人以為還沒有產生犯罪的決意而實施教唆行為的,也只成立幫助犯。
關於狹義的共犯與間納困備接正犯的錯誤,主要存在三種情況:
第一,以間接正犯的意思利用他人犯罪,但產生了教唆的結果。例如,甲誤以為乙是沒有責任能力的精神病患者,便引誘乙殺人,但乙具有責任能力,按甲的旨意殺了人。甲為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
第二,以教唆犯的意思實施教唆行為,但產生了間接正犯的結果。例如,甲誤以為乙具有責任能力,教唆乙殺人,實際上乙沒有責任能力,乙在無責任能力的狀態下殺死了人。甲是故意殺人罪的教唆犯。
第三,被利用者起初具有工具性質,但後來知道了真相。例如,醫生甲意圖殺死患者丙,將毒葯給不知情的護士乙,乙後來發現是毒葯,但仍然注射了該毒葯。對甲的行為應以殺人罪的教唆犯論處。
(三)共犯過剩
1.甲教唆乙盜竊,但乙實施了搶劫;A教唆B傷害,B實施了殺人行為。甲承擔盜竊罪(既遂)的責任,A承擔故意傷害致死的責任。
2.甲邀約乙對丙實施暴力,乙以為甲只是希望傷害丙,事實上甲具有殺人的故意,甲、乙共同對丙實施暴力,導致丙死亡。在故意傷害罪的范圍內認定甲與乙構成共同犯罪(共同正犯),並都對死亡結果承擔責任;但由於甲具有殺人故意與殺人行為,對甲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3.甲、乙共謀殺害在某博物館工作的丙,並同時舉槍向丙射擊,甲擊中了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乙沒有擊中任何目標。由於甲、乙對丙有共同殺人故意,但沒能造成丙的死亡,故成立故意殺人未遂的共同正犯。甲的行為另觸犯了過失損毀珍貴文物罪(想像競合犯)。
4.甲教唆乙破壞公用電信設施,乙誤解了甲教唆的內容,破壞了軍用電信設施。按照部分犯罪共同說,甲、乙兩人成立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的共犯,甲構成破壞公用電信設施,乙構成破壞軍事通信罪。
【活學活用89】關於共犯和錯誤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共謀殺害丙,都開槍向丙射擊。甲打中了丙身邊的狗(狗的價值數額較大),乙什麼也沒有打中。甲、乙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的共同正犯;由於過失毀壞財物不可罰,因而不成立毀壞財物罪。
B.甲教唆乙殺死隱藏在草叢中的丙,乙開槍射擊,但實際上是丙飼養的狗。甲與乙都無罪。
C.甲教唆乙「殺死那條狗」,乙開槍射擊此狗,沒有瞄準,打死了一兒童。乙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甲無罪。
D.甲教唆乙傷害A,乙卻殺死了A.甲乙兩人成立故意傷害罪的共犯,甲承擔故意傷害致死的責任,乙成立故意殺人罪。
本題正確答案為ABCD
三、共同犯罪與犯罪形態
【知識要點】
犯罪結果已經發生,即法益已經發生實際損害,此時,原則上各共犯人都是既遂,而不可能成立犯罪預備、未遂和中止。
犯罪結果尚未發生,即法益還沒有發生實際損害,此時,
(1)如果有一個共犯人已經著手實施了實行行為,那麼,對於其他共犯人來說,就不可能成立犯罪預備。如果有的共犯人自動放棄犯罪並且阻止其他共犯人繼續實施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則該共犯人是犯罪中止,其他的共犯人是犯罪未遂。
(2)如果所有的共犯人都沒有著手實施實行行為,即都還處於預備階段,但是,如果有的共犯人自動放棄犯罪並且阻止其他共犯人繼續實施犯罪的,則該共犯人成立犯罪中止,而其他共犯人是犯罪預備。
注意:共同犯罪人中的中止情形是司法考試中的常考點,要求考生掌握其成立條件。所謂共同犯罪人的中止,又稱共犯的脫離,要求行為人不但自己自動停止,還要消除自己的行為對共同犯罪所產生的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因果性。
1.共謀共同正犯的中止:
(1)有脫離共犯的意思,並向對方明確表示;中止意思被對方接受。
(2)謀劃重罪或者主要提議者要成立中止,還要求阻止其他共犯人實施犯罪(採取告知被害人、撤回許諾、報告警方等措施)。
2.教唆犯的中止:打消被教唆人的犯罪意圖。
(1)在被教唆者著手前產生中止意思,並將該意思傳遞給被教唆者。
(2)教唆重罪或者實現給予報酬的,還要求阻止被教唆人實施犯罪(採取告知被害人、撤回許諾、報告警方等措施)。
例如,甲給乙10萬元讓乙殺丙,先支付了5萬元。在乙殺人前3小時,甲後悔,打電話告訴乙不要殺丙。乙在電話里說了一聲「知道了」,就掛斷了電話。3小時後,乙殺死了丙。甲、乙成立故意殺人(既遂)共犯。
3.幫助犯的中止:消除自己幫助行為的作用。
【經典考題58】(2008年試卷二第19題)甲與乙共謀盜竊汽車,甲將盜車所需的鑰匙交給乙。但甲後來向乙表明放棄犯罪之意,讓乙還回鑰匙。乙對甲說:「你等幾分鍾,我用你的鑰匙配製一把鑰匙後再還給你」,甲要回了自己原來提供的鑰匙。後乙利用自己配製的鑰匙盜竊了汽車(價值5萬元)。關於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的行為屬於盜竊中止 B.甲的行為屬於盜竊預備
C.甲的行為屬於盜竊未遂 D.甲與乙構成盜竊罪(既遂)的共犯
解析:本題主要考核共犯的脫離問題。
在共同犯罪中,幫助犯要成立中止,必須在既遂前消除自己幫助行為的所有作用和影響。甲、乙共某盜竊汽車,甲為乙提供了盜車所需鑰匙這一幫助行為,後來甲盡管向表達了要退出犯罪的意思,並找乙還回鑰匙,但甲卻允許乙配置了一把鑰匙,表明甲根本沒有消除自己的幫助行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影響,不成立犯罪中止。所以,當乙著手實施盜竊的實行行為,則意味著甲、乙兩人都已經「著手」;當乙盜竊汽車,則甲、乙都是盜竊罪既遂的共犯。D選項正確,ABC三選項錯誤。
本題正確答案為D.
注意上述案件如果稍作調整,結論就不一樣:甲、乙共謀盜竊,由甲提供鑰匙,由乙具體實施。甲將鑰匙交給乙後,又後悔,想退出犯罪活動,便向乙要回了鑰匙。乙無奈只好一人前往盜竊,並取得財物。在這個案件中,甲消除了自己幫助行為的作用和影響,成立盜竊罪中止。
類似的案件還有:
例如,甲按照丙的意思事先繪制了被害人乙家的別墅結構圖,並標明財物位置,然後將圖紙交給丙。在丙著手盜竊前,甲後悔,試圖索回圖紙。但丙聲稱已經撕毀圖紙,甲便不再追究。事後,丙憑借該圖紙盜竊了乙的財物。甲成立盜竊罪既遂。
再如,甲乙多次共同盜竊。某夜,甲乙又一起相約去某別墅區盜竊,但事先沒有商量盜竊種類。甲在外望風,乙入室盜竊。過了一會,乙出來對甲說:「沒偷到什麼東西,只有一把汽車鑰匙,咱們去把車開走。」甲很還怕,說:「你偷你的,我不敢偷汽車。」乙說:「你不偷,那等我一會兒。」甲仍然站在別墅門口,乙獨自去開車庫門,將車開了出來。乙叫甲上車,甲說:「我走回去。」乙說:「我開車送你回去。」甲說:「你偷的車,反正跟我無關。」於是,甲上了乙偷的汽車回家了。乙將甲送回家後,獨自將車開走,低價賣出,得了12萬元。對賣車款,甲分文未要。經查,被乙盜竊的汽車價值45萬。甲乙成立盜竊罪的共犯,數額45萬。甲是幫助犯,從犯;乙是實行犯,主犯。
4.共同正犯的中止:須消除自己的正犯影響,也即阻止其他人犯罪。
甲乙共同殺人,在實施過程中,甲欲放棄,如果甲也阻止了乙犯罪,則甲成立犯罪中止。如果甲沒有阻止,乙既遂,甲也既遂。
【活學活用90】關於共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共謀殺害丙,都開槍向丙射擊。甲打中了丙身邊的狗(狗的價值數額較大),乙什麼也沒有打中。甲、乙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的共同正犯;由於過失毀壞財物不可罰,因而不成立毀壞財物罪。
B.甲以揭發乙的貪污、受賄事實相要挾,迫使乙對丙實施傷害行為;乙為了逃避貪污、受賄的刑事責任,而對丙實施了傷害行為。甲成立間接正犯。
C.我國刑法中,教唆犯、實行犯和幫助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形都可以成立主犯、從犯或者脅從犯。
D.甲教唆乙傷害A,乙卻殺死了A.甲乙兩人成立故意傷害罪的共犯,甲承擔故意傷害致死的責任,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
本題正確答案為AD
【活學活用91】關於共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4歲的羅某為某村村民,多年來一直夢想著發橫財。迷信的他請一個算命先生為其指點發財途徑,算命先生告訴他:「要想富,就去盜。」羅均對此深信不疑,但想到一個人盜竊不易得手,就力邀朋友楊衛、彭蜀一起「發財」,3人頻頻作案10餘次,涉案金額數萬元。算命先生構成教唆犯。
B.甲綁架了乙的嬰兒,並向乙勒索財物。但由於該嬰兒哭聲大,且不吃不喝,甲害怕犯行敗露,又擔心嬰兒死亡,便請丙女幫忙照看嬰兒,並向丙女說明了真情。丙女構成綁架罪的共犯。
C.某市出台了一項舉報獎勵規定。李某為了獲得獎金,遂起意設計圈套誘人犯罪然後舉報領取獎金。李某來到黃某開的VCD光碟店,向黃某提出購買400張**光碟,當黃某以「風聲緊」為由加以拒絕時,李某就以提高購買價進行利誘。黃某見有利可圖,便約定一個星期之後交貨。到了交貨日,李某事先向公安機關舉報。在雙方交接時,公安機關將黃某抓獲。李某構成教唆犯。
D.甲以搶劫的故意,乙以強*的故意,二人一起對被害人丙女實施暴力。暴力行為致使丙女死亡,乙發現乙死亡,沒有實施**行為就離開了,甲搶得丙女身上現金800餘元。對本案,無法證明死亡結果究竟是甲還是乙得行為造成,但能確定的是只是由其中一人的行為導致。由於二人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甲構成普通的搶劫罪,乙構成強*罪未遂,二人均不對死亡結果負責。
本題正確答案為ABC
【活學活用92】(T20080291)關於共同犯罪的說法,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一開始被恐怖組織脅迫參加犯罪,但在著手實行後,其非常積極,成為主要的實行人之一,甲在共同犯罪中可以成為主犯
B.乙是共同貪污犯罪中的實行犯,但其可能不是主犯
C.丙為勒索財物綁架王某,在控制人質之後,丙將真相告訴好友高某,並委託高某去找王某的父母要錢,高同意並實施了勒索行為。丙成立綁架罪,高某成立敲詐勒索罪
D.丁與成某經共謀後,共同傷害被害人汪某,丁的木棒擊中了汪某的腹部,成某的短刀刺中了汪某的肺部,汪某因為成某的致命傷害在送到醫院10小時後死亡。丁需要對死亡結果負責
本題正確答案為ABD
【活學活用93】民警趙某與甲共謀,綁架錢某及其女友孫某。甲又找到乙和丙,四人共同綁架錢某和孫某後,由甲、乙、丙負責關押。趙某等人提出贖金30萬元,錢某的親屬也在籌集資金。在此過程中,趙某向甲提出,得到30萬元後殺死錢某(因為錢某認識趙某),但甲堅持反對(甲也認識錢某),為此,趙某與甲發生矛盾。後甲與乙談論此事,乙對甲說:「錢某跟我說過,如果放掉他,他同意給我們60萬。」(因為錢某知道趙某要殺自己)。於是,甲、乙、丙共謀利用機會殺趙某(因為只有殺了趙某,才可以放掉錢某,因而可以得到60萬元,否則趙某可能殺害甲、乙、丙及錢某與孫某)。經策劃後,某日當趙某進入關押錢某、孫某的地方時,由孫某大聲喊叫引來趙某;趙某到現場後,甲、乙、丙制住趙某,甲將刀遞給錢某,讓錢某刺殺趙某;錢某持刀向趙某有心臟刺了幾刀。事後,錢某、孫某幫助滅屍。甲等人將錢某放出後,錢某從自己經營的公司取出60萬元交給甲等三人,並提出將其中的5萬元給女友孫某,甲等三人同意。此外,乙在看管孫某時還強*了孫某。殺害趙某後,錢某一直窩藏著趙某的兩支手槍。
(1)關於甲、乙、丙三人的行為,正確的說法是()
A.甲、乙、丙構成故意殺人罪共犯 B.甲、乙、丙構成綁架罪共犯
C.甲、乙、丙只構成綁架罪 D.乙的強*行為被綁架罪吸收,不單獨認定強*罪
正確答案為AB
(2)關於殺害趙某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丙與錢某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 B.錢某殺死趙某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
C.錢某殺死趙某的行為屬於緊急避險 D.錢某殺死趙某的行為屬於不法行為
正確答案為AD.

熱點內容
虞城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4-26 02:10:52 瀏覽:214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內涵 發布:2025-04-26 02:05:51 瀏覽:337
法律顧問值班登記表 發布:2025-04-26 01:56:45 瀏覽:344
楊剛法院 發布:2025-04-26 01:56:37 瀏覽:226
赫萊英特魔法學院 發布:2025-04-26 01:41:57 瀏覽:474
倉庫保管員庫存量管控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6 01:40:39 瀏覽:434
甘孜司法局 發布:2025-04-26 01:40:27 瀏覽:967
金裝律師第二季劇情 發布:2025-04-26 01:25:32 瀏覽:578
法院財產保全管轄 發布:2025-04-26 01:18:54 瀏覽:846
什麼是法律顧問服務 發布:2025-04-26 01:16:53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