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際商法作業集

國際商法作業集

發布時間: 2025-04-26 12:48:20

① 關於國際商法案例分析(很急)

(1)預期違約。
(2)中止履行合同。立即通知甲公司,在甲公司提供履約擔保的情況下,繼續履行合同。

② 選修的國際商法的作業,實在不懂,求幫忙。多謝~ 答得好的另加分。

1.此人不能得到賞金 懸賞廣告是實踐合同,承諾要件為行為人完成懸賞廣告上要求的行為,即凡是完成懸賞廣告所指定的行為的一律認為是有效的承諾,將行為作為承諾的標准。懸賞廣告發出後,行為人只有在完成廣告中規定的行為之後合同才能成立。而在行為人完成懸賞廣告中規定行為之前 要約已經被約翰遜總統公告撤銷 不因其不知道而影響撤銷的效力 因此不能得到懸賞。

2.合同不成立 合同無效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希望對方能完全接受此條件的意思表示。對方當事人可以是特定人也可以是不特定人。題中A與C飲茶時談論出售兔毛的事宜 並未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 因此不屬於要約 應該屬於要約邀請 根據《合同法》第15條的規定,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可以向不特定的任何人發出,也不需要在要約邀請中詳細表示,無論對於發出邀請人還是接受邀請人,都沒有約束力。因此對於B的要約行為,A如果不予承諾的 合同不成立。

3.A應該向B支付1000元作為報酬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第一項規定,贈與可以附義務。第二項規定,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贈與合同一般是贈與人單方履行將自己的合法財產送給受贈人的義務,受贈人不承擔義務而只享有獲得受贈財物的權利。盡管在一般情況下,贈與人可以在交付贈與物之前撤銷贈與,但對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並且受贈人還可以要求贈與人交付贈與物。

③ MBA主要學習哪些課程有詳細介紹嗎

mba一般包含設置有下面四類課程:
1、核心課程,也稱為必修課。
該類課程具備以下兩點基本要求:首先,內容大體涵蓋MBA學生需要掌握的管理學和經濟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其次,每一課程的內容都比較全面,以保證MBA學生在不選修其他專業課程的情況下,對該領域的基礎知識仍有相對全面的了解。這類課程主要有:會計學、應用統計學、規劃與決策、管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生產與作業管理、公司財務、戰略管理等。
2、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有助於提高MBA學生的素質,面向全體MBA學生。
這類課程主要有:項目管理、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實用商務數據分析與預測、概率論入門等。
3、專業方向必修課
專業方向必修課是選修課程的一種,僅對於選修該專業方向的學生是必修課程。它能讓MBA學生在全面了解管理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有較深入的了解。這類課程以會計與財務管理方向為例,有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管理控制與審計等。
4、專業方向選修課程
文都管聯院認為為了保證MBA學生對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全面了解,MBA學生在主修方向之外,必須選擇一定學分的其他方向選修課。進入MBA課程就讀必須通過一個強有力的篩選過程,以保證只有那些合格的人選才能獲取MBA學位。所有學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和評卷評分工作,以保證學習目標能滿足MBA學位的標准。MBA即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全國統一的選拔性考試,在教育部授權的工商管理碩士生培養院校范圍內進行聯考。從1997年我國組織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開始,每年進行兩次,2016年起,每年進行一次。因此,工商管理碩士MBA,為12月底參加全國碩士統一招生考試-管理類專業碩士聯考-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過分數線後被學校錄取,統一為全日制學籍編制,入學及畢業後教育部學信網學籍可查,且均顯示普通全日制學籍(在讀)和普通全日制學歷(畢業)

④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報告_國際商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國際商法》課程作業

《海上貨物運輸法案》

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分析小組編號:第6小組

案例分析小組成員:

INB13032 胡蕾

INB13034 趙蓮潔

INB13015 楊姬蓉

IBT12064 張雨晴

作業完成班級:國際商務13級(1)班

作業完成時間:2015年11月15日

背景和案情

原告Z.K.航海公司,是一家在美國銷售遊艇的進口商。1987年,五艘遊艇由Archigetis從台灣裝運至美國。每艘遊艇都開立出一份可轉讓的清潔提單,五份提單每張的正面都註明只有一單位貨物裝運,遊艇裝載於甲板上,托運人承擔一切風險,貨物價值可預先聲明。在提單的反面有條文規定,貨物損失賠償的責任限於每一包裝或每一習慣貨運單位500美元。每艘遊艇都有支船架的保護,放置在甲板上。在運輸途中,一艘遊艇滅失,其他四艘都不同程度受到損毀。原告在運輸途中對貨運提單付款。被告辯稱其賠償責任只限於一艘遊艇500美元。

一、 當事人(Parties)

原告:Z.K.航海公司-----收貨人(提單購買者)

被告:Archigetis--------承運人

二、 法院(Court)

佛羅里達南部管區聯邦地區法院

三、 時間(Date)

案件發生時間:1987年

案件受理時間: 1991年

四、 事實(Fact)

五艘遊艇由Archigetis從台灣裝運至美國。每艘遊艇都開立出一份可轉讓的清潔提單,五份提單每張的正面都註明只有一單位貨物裝運,遊艇裝載於甲板上,托運人承擔一切風險,貨物價值可預先聲明。在提單的反面有條文規定,貨物損失賠償的責任限於每一包裝或每一習慣貨運單位500美元。每艘遊艇都有支船架的保護,放置在甲板上。在運輸途中,一艘遊艇滅失,其他四艘都不同程度受到損毀。Z.K.航海公司在運輸途中對貨運提單付款。

五、 爭議焦點(Issue)

1. 每艘遊艇是否構成一個包裝單位;

2. 承運人賠償責任是否只限於一艘遊艇500美元。

六、 裁決結果(Disposition)

1. 法院認為每艘遊艇構成一個包裝單位;

2. 托運人有充足的機會聲明貨物的價值;

3. 承運人有理由將其賠償責任限定在每包裝單位500美元內。 提單的購買者應當受到提單條款的制約,包括有關閉禪伏賠償限額的條款。

七、 推理過程(Reasoning)

首先,

每艘遊艇都開立出一份可轉讓的清潔襲祥提單,五份提單每張的正面都註明只有一單位貨物裝運,遊艇裝載於甲板上,托運人承擔一切風險,貨物價值

可預先聲明。在提單的反面有條文規定,貨物損失賠償的責任限於每一包裝或每一習慣貨運單位500美元。每艘遊艇都有支船架的保護,放置在甲板上。

其次,

(一)原告聲稱提單中沒有留有足夠地方來聲明貨物的價值,但粗略查看過提單後,證明原告所述並非事實。提單的正面,用大寫字母註明:如果當事人願意付出更高的運費,可事先聲明貨物價值,並根據提單背面的第18條按貨物價值計算運費。第18條規定,除非事先聲明貨物價值並支付相應運費,否則貨物損失賠償以每單位500美元為限。盡管提單上沒有特定的空格留給托運人填寫貨物價值,但只要托運人願意,提單上有足夠的空白位置可用來註明。

(二)原告辯稱盡管托運人有充足的機會聲明貨物的價值,但對於可轉讓提單的購買者則根本沒有如此機會。但可轉讓提單的購買者只能享有托運人享有的權利,在貨物裝載上船後即為無效。為此,如果托運人沒有事先聲明貨物更高的價值,那麼提單購買者現在就不能訴訟。

(三)原告聲稱遊艇支架只是便於遊艇的裝載、運輸,不能視其為包裝,因為支架並沒有完全包圍遊艇。原告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包裝,不管其尺寸及重量,是用以方便貨物運輸、搬運的,並不要求包裝一定需要完全包圍貨物。

最後,

判定每艘遊艇可以作為一個包裝單位。轎攜根據《海上貨物運輸法案》中的賠償責任限定條款,承運人可以把貨物損失賠償限定在每艘遊艇500美元內。

八、 案件啟示 (Implementation)

1. 提單背面的條款主要規定承運人和托運人的權利義務。如果對承運人責任的規定違反了提單所使用的某國海商法的強制性規定,則該有關條款無效。

例如,提單背面有關賠償金額的條款規定承運人對貨物滅失或損害負有責任時,承運人對每件或每一其他貨運單位的貨物的賠償,不超過一定限額。該條款還規定,如托運人在貨物裝船前,書面申報了高於限額的貨物價值,並已在提單正面上註明,則按實際損失賠償,不受限額限制。

2. 包裝,不管其尺寸及重量,是用以方便貨物運輸、搬運的,並不要求包裝一定需要完全包圍貨物。

3. 國際貿易中,是由賣方(托運人)與海洋運輸公司(承運人)簽訂合同而到達目的港後,向買方或其他提單持有人(收貨人)交貨,如果貨物有損,則是由收貨人向承運人索賠。

九、 小組分工(Group Work)

案例分析報告攥寫:胡蕾、張雨晴

案例分析PPT製作:楊姬蓉、趙蓮潔

⑤ 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4參考答案《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參考答案 2009-04-10 10:44:14 閱讀6856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國際私法作業1

一、不定向選擇題

1D 2C 3A 4C 5C 6D 7C 8A 9B 10A 11ACD 12C 13ACD 14ABD 15CD 16ABCD 17ABD 18ABC 19BCD 20BD

二、簡答題

1、 略

2、 可從學說產生的年代、學說的創始人、學說的內容、學說的意義幾個方面來答。

3、 略

三、論述題

四、見書p30頁。

五、課堂討論報告

反致制度的產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利弊之爭及其他理論之爭一直不斷。雖然反致制度尚存在許多明顯的缺點,但從反致的歷史發展及客觀現實來看,在國際私法領域還是需要反致制度的,重要的是更好的發展該制度使其符合國際私法的目的與宗旨。反致是國際私法上特有的制度,它包含三種類型,即直接反致、間接反致和轉致。考察反致的本質一般涉及四個方面的量度:歷史案例、政治環境、經濟條件和現實狀況等,而其本質在這四個量度的綜合作用下就表現為通過擴大本國法的適用范圍來達到維護本國人的利益和本國的國家利益。

我國未來的立法司法實踐應該在借鑒西方經驗的基礎上設置這一制度,並且從反致的本質角度上講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在相關立法中有限制的接受反致制度,從而可以是涉外案件的判決結果更加的合理,符合法律的一般原則

理由是:1.採用反致有損內國國家主權。2.採用反致有悖於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3.堅持沖突規范與實體規范二者不可分割,將使涉外民事案件無法解決。4.採用反致就是否定本國沖突規范。5.採用反致使案件無論在哪一國家審理都會得到相同的判決結果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6.採用反致會給法院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國際私法作業2

一、不定向選擇題

1C 2D 3A 4D 6ABD 7D 8A 9B 10A 11B 12D 13D 90D 14D 15A 16B 17CD 18ABD 19ABC 20BCDE

二、簡答題



三、案例分析題

1) 有管轄權。本案合同糾紛,雖然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已搶先在挪威王國法院申請扣押應付給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貸款,但由於雙方在合同中並未約定管轄法律,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就合同糾紛在合同履行地所在地的中國法院起訴,該地的中國法院有管轄權。

2) 本案應適用中國法律。本案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法律適用條款,因此,根據《民法通則》145條規定,本案應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由於合同簽訂地在中國,起運港在中國,而且按照CIF價格條件,是由作為賣方的甲公司自付運費、保險費,並承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風險,故本案中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是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

六、課堂討論 見書p205頁

「合同要素分析法」是指法官通過對合同各種因素進行「量」與「質」的綜合分析,從而確定準據法。

「量」的分析。法官將與合同有關的全部連結因素列舉出來,然後將連接因素在數量上最集中的那個國家或地區確定為最強聯系地。如當事人的住所、居所、國籍、公司成立地和營業地、合同締結地、合同談判地、合同標的物所在地。這些均是法官在進行量化分析時需要列舉的。但這種「量」的分析絕不等於簡單的數字計算,只要列舉出來,找到聯系最多的國家就行了,而是深層次的綜合分析。並且要與「質」的分析相結合,才能最終確定某一合同的最強聯系地。

「質」的分析,法官在選擇法律時,應當根據各種聯結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來確定在特定問題上與案件有最強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加以適用。即不只是計算各有關國家所擁有的連結點的多少,而是必須對連結點的質量及重要性進行分析。質的分析方法比較抽象,其難點在於如何確定各種聯系的相對重要程度。

大陸法系國家的「特徵履行」說

「特徵性履行」說是大陸法系國家用來判定最密切聯系地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它要求法院根據合同的特殊性質,以何方的履行最能體現合同的特性來決定合同的法律適用。它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相結合,使合同准據法的確定具有了確定性和可預見性。特徵性履行在立法和實踐中需要解決兩個關鍵性的問題,一是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即依據什麼標准如何判定哪一方的履行為特徵性履行。二是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場所。即在確定了特徵性履行方之後,又要在地理或空間上尋找一個連結點,以最終確定合同應適用的法律。

在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上,法學理論與實踐一直存在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是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既然在雙務合同中,一方當事人要支付貨幣來履行義務(如價款、傭金),即所謂金錢履行,而另一方則為非金錢履行(如交貨、提供勞務)。在一般情況下,為金錢履行的那一方的履行義務較為簡單,也是所有合同的共性。而為非金錢履行的履行義務較為復雜,不同類型的合同也各不相同;這種復雜性正是我們對合同的種類和特徵加以區別的依據。以買賣合同為例,買方的義務是支付貨款,領受貨物,賣方的義務是交貨。這里,賣方的交貨義務就體現了這個合同的特徵,從而決定該合同是買賣合同而不是勞務合同或保險合同。所以賣方的履行就構成了合同的「特徵履行」。綜上,將合同中非支付金錢的一方所進行的履行確定為特徵性履行正是這一主張的內容。採用這一標准在大多數情況下確能合理地找到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且簡單明了,易於掌握與操作。但在無貨幣介入的合同關系中,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第二種觀點認為,客觀上並不存在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確定合同的特徵性履行,並不是專指明合同本身固有的不可改變的性質,而是要通過考察合同的功能,尤其是合同企圖實現的具體的社會目的,考察合同各方面相互間的關系,從而將最能體現社會功能的一方當事人的義務確認為特徵性履行。這種觀點採取的是一種彈性分析的方法,即認為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應該具體合同具體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即要考慮各方當事人的具體利益,更要考慮合同所起的社會作用。這種方式沒有標准,很難把握,因而在各國的立法與實踐中,多數採用第一種做法確定特徵履行方。

國際私法作業3

一、不定向選擇題

1ABCD 2BCD 3B 4BD 5BC 6B 7AB 8C 9B 10A 11A 12A 13B 14A 15A 16D 17C 18B 19B 20A

二、簡述題

1、 涉外婚姻的實質要件見書p281頁、我國關於涉外結婚法律適用的規定見書p287頁、我國關於涉外離婚法律適用的規定見書p294頁

2、 略

3、 略

三、論述題 1、見書p324頁 2、見書p341頁

四、案例分析題

1、 1)中國根據民政部發布的《中國共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第六條規定,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在華要求離婚的,不論是雙方自願離婚,還是一方要求離婚,一律按訴訟程序辦理,不使用行政程序辦理,即此種離婚不能按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的程序獲得離婚的法律效果。

2) 公民對不在中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離婚之訴,屬於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該訴訟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因此,對於本案,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根據《民法通則》第147條的規定,中國公民和外國人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本案應適用中國婚姻法審判。

2、 我國駐外使館辦理中國公民間的有關事項,應當適用我國法律。該分居協議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故不能承認和協助執行,該分居協議系按照巴西法律允許的方式達成的,故只能按照巴西法律規定的程序向巴西有關方面申請承認,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是按照巴西法律達成的,巴西不準離婚的法律與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承認和執行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有悖我國的公共秩序,所以我國不能承認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的效力。一國法院及一國駐外使館承認與執行的只能是一國法院的判決或仲裁機構的裁決,而不能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

國際私法作業4

一、略

二、《國際私法》[德]馬丁·沃爾夫

本書是德國民法和國際私法學家沃爾夫的重要著作。中文譯本有李浩培、湯宗舜合譯的《國際私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 8月版。沃爾夫在1933年還寫了簡明國際私法教科書。

全書主要內容為:緒論、英格蘭法院的管轄權、關於法律沖突的一般規則、人法和親屬法、債、財產法、繼承。

沃爾夫認為,國際私法的職能是:「在同時都是有效的幾個法律體系中,決定哪個法律體系應該適用於一些特定的事實。」根據作者的解釋,這一定義包含4個要點:1、國際私法的規則適用於一些特定的事實,適用於未經法律接觸過的,未經認定為產生某種法律關系的一些事實。 2、法院可以選擇的各個法律體系,限於同時都是有效的那些法律體系。 3、可以選擇的幾個法律體系,大半是在各個地區中施行的那些法律體系。 4、一些事實的法律上的效果並非總是由一個法律體系決定的,有的需要適用幾個法律體系。

在談到國際私法是國家的法律還是超國家的法律時,沃爾夫指出:國際私法現在是國家的法律,這是沒有疑問的。即使許多法律沖突規則是一切國家或者至少是一些國家所共有的,現在也不再被認為是超國家的,而是各該國法律體系中的一部分。至於最終的目標—全世界沖突規則的統一距離還很遙運,而且在獨立國家存在的時期以內可能是永遠不能達到的。

要包括: 1、人的住所、國籍、居所、所在地、他的原籍,以及在人際法中,他所屬的人的類別;2、法人的所在地;3、物的所在地;4、船的國旗;5、行為地;6、預期行為發生效力的地方;7、契約當事人關於他們的契約適用什麼法律的協議; 8、訴訟地或者其他官方行為地。以住所和國籍作為接觸點各有利弊。依作者的觀點,住所原則比國籍原則更具有某些優點。但住所原則也有它的缺點。

法院在適用外國法時應將其作為「事實」還是作為「法律」來看待,沃爾夫認為,正確而簡單的答案是: 1、法院對於它受理的事實所適用的是「法律」,而不僅僅是事實; 2、法院所適用的法律是外國法,而且始終是外國法。

沃爾夫的《國際私法》一書,資料豐富,論述詳細,同時引用大量案例,闡述了沖突法的學說及英格蘭沖突法的一些特點,對了解英格蘭以及法、德、美等國家的國際私法有較大參考價值。

《國際私法基礎》[中]姚壯、任繼聖

本書是著名國際私法學家姚壯和任繼聖合著的一本國際私法論著。全書包括4部分,共14章。第一部分總論部分,包括國際私法概論、沖突規范、外國人的民法地位。第二部分國際民法部分。包括具有涉外因素的所有權、債、知識產權、家庭、繼承。第三部分國際商法部分。包括具有涉外因素的買賣、運輸、結算、保險。第四部分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部分。包括國際民事訴訟基本問題、國際商事和海事仲裁。

作者認為,國際私法的對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關系,簡稱涉外民法關系或國際私法關系。國際私法調整涉外民法關系使用的規范主要包括 4種:沖突規范、規定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規范、直接規定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實體規范、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規范。沖突規范是國際私法規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出某種涉外民法關系應適用何國法律處理的規范。沖突規范在國際私法中的存在是很早的,並且是大量的,但作者同時也指出,「盡管沖突規范在國際私法中早就大量存在,在調整涉外民法關系時曾起過主要作用,今後還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它只是國際私法規范的組成之一,它在國際私法中的作用與地位,已隨著國際私法的向前發展而在某些領域內逐漸減弱。」 作者提出,國際私法的淵源具有多樣性和兩重性,既有國內立法,

也有國際立法,具體說包括國際條約、國內立法和國際慣例。《國際私法基礎》一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第一部比較系統地論述國際私法的著作,該書結合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案例和我國實踐中發生的案例進行論述,對了解國際私法的理論與實際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⑥ 大工11秋《國際商法》在線作業1 2 3答案 大工11秋《審計學》在線作業1 2 3答案 誰有十分感謝

大工11秋《國際商法》在線作業1
單選題 AAAAAABADB
多選題 ABCE ABCD AB AC ACE
判斷題 AABBB
大工版11秋《國際商法》在線作業權2
單選題 BCDABBDDAA
多選題 ACE AB AC ACD ACD
判斷題 BBAAA
大工11秋《國際商法》在線作業3
單選題 BDABACABBA
多選題 ABCE ABCD ABCE CD BCD
判斷題 BBBBB

⑦ 國際商法的特點

二、商法的特徵
商法的特徵是指商法區別於其他法律的根本標志,是商法本質的外在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商法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
商行為顧名思義與利益有關,營利性是商事活動的主要特徵,如商主體身份之確立、商行為之界定、商活動之目的及商立法和司法原則,無不與營利有關,商法的制度也亦如此。
2、商法調整對象的特定性
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在調整對象上區別於民法。民法的調整對象具有普遍性,而商法調整的對象是確定的,它僅適用於履行商事登記而具有商主體資格的人,或者說,僅適用於商行為。
3、商法規范較強的技術性和易變性
商法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法,它對商行為中的行為方式、行為環節、行為規則都作了具體、詳實的規定,具有可操作性和技術性。商法規範本身必須及時反映現實商事交易活動之所需求,商事交易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發展變化的,因而商法與其他法律相比,其修改更為頻繁。
4、商法的公法性
大陸法系國家把法律分為公法和私法,商法作為民法的一部分本質上應該屬於私法,但裡面含有大量的公法性條款,如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干預商事交易活動的規范。
5、商法的國際性
商法最初起源於商事交易習慣,而商事交易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因此,在人類社會早期階段,商法主要是一種跨國商事交易習慣和慣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中世紀。後來各國都制定了國內法,國內法的制定對國際貿易產生了一定的阻礙,20世紀以來,隨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和貿易全球化趨勢加強,商法國際化呼聲日益高漲,最終導致下列結果,國際商事立法得以加強,各國的國內法與國際商事法律、慣例之間更為協調。

熱點內容
中國進入法治社會 發布:2025-04-26 17:09:15 瀏覽:288
法律援助職工的工作職責 發布:2025-04-26 17:04:44 瀏覽:566
陳印2016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04-26 16:54:13 瀏覽:843
民法與合同法的聯系 發布:2025-04-26 16:52:51 瀏覽:10
中國歷史第一部民法典 發布:2025-04-26 16:38:31 瀏覽:814
廣西食品攤販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6 16:32:21 瀏覽:175
勞動法懷孕工資銷售 發布:2025-04-26 16:23:13 瀏覽:928
法治書籍香水 發布:2025-04-26 16:22:34 瀏覽:488
拉丁語法律碩士 發布:2025-04-26 16:22:28 瀏覽:555
司法審查制度 發布:2025-04-26 16:15:29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