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40條
『壹』 刑法第140條的,關於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的問題,求助!
你好,你提的這個問題依據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銷售金額」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一百四十條規定的銷售金額三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定罪處罰。
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國家計劃委員會,最高院,最高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聯合發布的《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託制定的估價機構確定。
多次實施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行為,未經處理的,偽劣產品的銷售金額或者貨值金額累計計算。
所以你舉的例子中很明顯是按15元計算。
『貳』 刑法第140條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內假充真,以容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 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 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 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 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 財產。
『叄』 刑法140條是什麼罪
《刑法》第140條中「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不是特定的產品,主要是針對除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產品以外的所有偽劣產品,犯該罪的,立案標准主要以銷售金額為依據,而《刑法》第147條中「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是指特定的偽劣產品,犯該罪的,立案標准不以銷售金額為依據,而是以使生產遭受損失的程度為依據,「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均關乎農業生產的特殊商品,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可以造成比本身價值幾
十、幾百甚至上千倍的損失,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比生產、銷售其他偽劣產品造成的損失更嚴重得多,所以在立法時單獨列出「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區別與「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刑法》第140條、第147條對比:
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四十七條【生產、銷售偽劣農葯、獸葯、化肥、種子罪】生產假農葯、假獸葯、假化肥,銷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或者生產者、銷售者以不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冒充合格的農葯、獸葯、化肥、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使生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0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在我國刑法中,對偽劣商品犯罪數額做出明確規定的只有140條規定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根據該條的規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銷售余額必須達到一定數額才構成犯罪,也即達到本罪的起刑點,該條規定,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即可構成本罪。
『肆』 怎樣理解刑法第141條至148條規定的特定產品的范圍
刑法第三章第一節從140到150條規定的是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第140條規定的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第141到148條規定了生產、銷售假葯、劣葯、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等多種特定種類的偽劣產品的犯罪。140條與141-148條的區別在於:1、犯罪對象是否特定。前者的犯罪對象是偽劣產品,刑法未作特別的限定;後者的犯罪對象是刑法規定的特別種類的偽劣產品,例如假葯等。2、認定構成犯罪的要件不同。前者以「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為構成犯罪的要件,後者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等為構成犯罪的要件。
生產、銷售特別種類的偽劣產品的犯罪,當然也觸犯第140條的規定,這在理論上屬於普通法與特別法的法規競合,通常應依特別法即依規定生產、銷售特別種類的偽劣產品的犯罪法條論處,但《刑法》第149條第2款規定:「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即依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處理這類問題。如果生產、銷售141-148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依照140條規定處罰。
『伍』 求助!對05刑法第140條的理解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1年4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8次會議、2001年3月30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8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4月10日起施行。
二○○一年四月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8次會議、2001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84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1〕10號 )
為依法懲治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這類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在產品中摻雜、摻假」,是指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異物,致使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產品明示質量標准規定的質量要求,降低、失去應有使用性能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種使用性能的產品冒充具有該種使用性能的產品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級、低檔次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產品,或者以殘次、廢舊零配件組合、拼裝後冒充正品或者新產品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質量要求的產品。
對本條規定的上述行為難以確定的,應當委託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鑒定。
第二條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銷售金額三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定罪處罰。
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國家計劃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聯合發布的《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託指定的估價機構確定。
多次實施生產、銷售偽劣產品行為,未經處理的,偽劣產品的銷售金額或者貨值金額累計計算。